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戰序幕

無線電子書    抗戰之血色戰旗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二百二十七章大戰序幕  1938年1月中旬,日本“華中方面軍”分布在以下各地:

  方面軍司令部位于南京,第10軍司令部及第18師團在杭州地區,第14師團在湖州地區,第6師團在蕪湖地區;“上海派遣軍”司令部及第16師團在南京地區,第3師團在鎮江、常州、無錫地區,第9師團在蘇州、昆山、太倉地區,第101師團在上海地區,第13師團在滁縣、來安、全椒地區,第11師團之第10旅團在揚州地區。xyezw()

  日軍第13師團自1937年12月20日不戰而占滁縣及其附近地區后,不斷向北推進。第五戰區防守淮河以南地區的第11集團軍第31軍的主力控制于明光附近,利用半塔集、自來橋、張八嶺及藕塘等丘陵地帶的有利地形阻止北進日軍,并不時以小部隊實施襲擾性反擊。

  1月15日,日軍第13師團第26旅團由滁縣沿津浦路向北進攻,中國守軍以運動防御逐次退守池河西岸,日軍于18日占領明光。

  1月26日,日“華中方面軍”下令,命第13師團“殲滅鳳陽、蚌埠附近之敵”,第13師團遂部署3路向北進攻;第26旅團長沼田德重率步兵4個大隊、配屬山炮2個大隊,為東路,從明光渡池河,沿津浦路向蚌埠進攻;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自率主力為中路,從滁縣出發,在池河鎮渡池河,由總鋪、鳳陽向蚌埠進攻;第65聯隊長兩角業作率步兵3個大隊、配屬山炮1個大隊,為西路,從全椒出發,在大橋鎮附近渡池河,經定遠、西三十里店、年家崗,迂回至高塘湖北端之上窯地區,掩護并準備策應東路軍、中路軍的作戰。經激烈戰斗后,三路日軍先后突破池河防線,進至西岸。

  我守軍第31軍按李宗仁的命令,將主力西撤至蚌埠西淮南鐵路一帶,待命側擊北進之敵,以一部兵力在淮河、池河之間進行逐次抗擊。東路日軍于28日渡過池河,2月1日攻占臨淮關,2日占領蚌埠;中路日軍于29日渡過池河,2日占領鳳陽;西路日軍于28日渡過池河,2日占領定遠。

  當日軍強渡池河時,李宗仁為加強南線的防守力量,急調第51軍由碭山南下增援。

  第114師首先到達,立即在蚌埠至五河間淮河北岸布防,并趕修工事。日軍第26旅團于1日攻占臨淮關,次日晨在主力進攻蚌埠的同時,派出1個大隊,在飛機、炮兵火力掩護下,由淮河向南凸出處強渡淮河。激戰4小時,被守軍第340旅擊退。

  蚌埠守軍于2日退向淮河北岸,并炸毀了淮河大橋,但原停泊在南岸的數百艘民船未及撤走。2月3日,攻占蚌埠的日軍第26旅團又以約2個大隊的兵力乘民船在蚌埠以東實施強渡。防守該段的第342旅英勇抗擊,但仍有一部日軍登上北岸。2月4日晨,第51軍的第113師車運到達,與第114師協同反擊,將已登上北岸之敵擊退。但當日日軍第26旅團另一部兵力在蚌埠以西渡過淮河,攻占懷遠,進抵渦河南岸;第65聯隊亦進至上窯。第51軍調整部署:命第113師及安徽省保安第2團防守小蚌埠至懷遠、渦河北岸一帶河岸陣地;第114師在其左翼,防守臨淮關北岸至西門渡河岸陣地。軍部位于固鎮。

  2月8日,日機20余架轟炸小蚌埠,立即又以炮兵進行火力準備,將河岸防御工事全部摧毀。千余日軍在炮火掩護下乘民船、汽艇實施強渡。守軍頑強抗擊,兩次擊退渡河日軍。當晚23時,日軍又進行夜間強渡,一度登上北岸,攻占了小蚌埠。第113師師長周先烈令第337旅反擊,激戰至9日1時,恢復了陣地。10日拂曉,日軍再次發動大規模的強渡進攻,10時前后攻占了小蚌埠。第113師全力反擊。雙方反復爭奪多次,小蚌埠終于為日軍占領。

  2月10日,與侵占蚌埠日軍發動進攻的同時,侵占臨淮關的日軍亦發動強渡進攻,6時前后首先突破晏公廟沿岸陣地,不久占領梅園子、前坂子、新莊等地。第114師師長牟中珩令第340旅組織反擊,浴血肉”一整日,奪回新莊、梅園子等部分陣地。

  但至11日,日軍后續部隊渡過淮河,第114師傷亡2000余人,終因兵力、火力不足,無力恢復及守住沿河岸的陣地,被迫撤至沫河口、年家廟之線。由于沿岸陣地多處被突破,許多守軍部隊因軍官陣亡而失去指揮。為集中力量、整頓部隊,第51軍軍長于學忠下令全軍于11日夜向淝河附近之何集、新馬橋之線轉移。

  2月13日,李宗仁將剛剛轉隸五戰區的張自忠之第59軍調至固鎮附近,接替了第51軍的防地。第51軍撤至西寺坡車站一帶休整。第59軍部署第38師防守固鎮以西瓦疃集至楊店子之線,第180師防守楊店子至固鎮東南徊小樓之線,軍部位于任橋。

  此時日軍第13師團主力的大部進至淮河以北。李宗仁命第31軍由淮南鐵路向上窯、鳳陽,令新隸五戰區的第21集團軍第7軍由合肥向明光、定遠分別實施側擊;同時要求空軍支援,轟炸蚌埠、臨淮關之敵,迫使日軍將已渡淮北的主力撤回淮南,以加強蚌埠及津浦鐵路的防守。張自忠乘機于15日令第180師和第38師各組成一個加強團,向小蚌埠之敵實施反擊。經戰斗,收復小蚌埠,淮河以北的日軍全部撤回淮河以南。

  2月17日后,津浦路北段形勢趨緊,日軍開始由濟寧向運河以西的第3集團軍進攻。20日,李宗仁按蔣介石的指示,電令“張自忠即調赴臨城待命”。津浦路南段仍由于學忠的第51軍防守,暫時與日軍隔淮河對峙。

  2月上旬,當南線戰場中日兩軍正在蚌埠地區淮河南岸進行激烈的渡河攻守戰斗時,第五戰區為防止北線日軍乘機南下,遵照軍事委員會的意圖,采取以攻為守的戰術,于2月6日命令第3集團軍向濟寧、第22集團軍向鄒縣、第3軍團向蒙陰發動攻勢。各部分別進行了反擊的準備。

  第3集團軍當時仍防守于魯西南地區,總司令部位于曹縣,第12軍駐定陶、城武地區,第55軍駐金鄉。代總司令孫桐萱接受的任務主要是以主力攻占濟寧,以一部攻占汶上,爾后向濟寧、兗州間實施側擊,策應主力作戰;目的是確保隴海鐵路的安全和威脅沿津浦路南下日軍的右側翼,相機切斷津浦鐵路之交通。

  日軍于1月4日占領兗州、曲阜,6日占領鄒縣,11日攻占濟寧。此時,濟寧日軍為第2軍第10師團第8旅團的第39聯隊主力,約1500人,大部控制于南關,城中守衛部隊約400余人;汶上日軍為第39聯隊的第3大隊,約500人。第8旅團主力與第10師團司令部位于兗州。孫桐萱于2月10日下令,命第55軍由金鄉向濟寧南關之敵進攻;命第12軍的第22師由定陶經巨野、嘉祥迂回至濟寧以北的二十里鋪附近,爾后向濟寧北門進攻,協同第55軍收復濟寧城;命第81軍對汶上之敵進行襲擾。規定2月12日拂曉前到達進攻出發地位,12日開始進攻。

  曹福林的第55軍派出一部兵力前進至濟寧西南安居鎮附近運河西岸,進攻開始時僅以第171團及第439團各一部渡河,向濟寧火車站及西關等地進行襲擾,并未以主力實施進攻,不久即為日軍擊退。

  谷良民的第22師到達嘉祥以東的運河西岸后,部署以第64旅為主攻部隊,第66旅為預備隊,隨師部控制于運河西岸。第64旅由大長溝通過運河木橋,于12日拂曉前到達進攻出發地位;第127團控制于二十里鋪,掩護主力進攻,對汶上日軍進行警戒;第128團及第129團秘密配置于濟寧北關兩側,旅部推進至興文鎮。

  根據事先偵知的情況,本來預定天明后以小分隊化裝成居民潛入城內,然后發起進攻,里應外合,控制城門,殲滅城內日軍。但日軍已有覺察,當天未開東、西及北城門。第64旅旅長時同然急令北關的兩團改為攀城強攻。

  12日22時左右開始用長梯多路同時攀城進攻,傷亡甚眾。后在西北城角處擊坍一段城墻,約有9個連從缺口突入。日軍第39聯隊大佐隊長沼田多稼藏將主力調入城中增援,首先以反沖擊控制了城西北角的缺口,切斷城內外中隊的聯系,然后向突入城中的部隊發起圍攻。雙方在北大街及城西北隅關帝廟一帶展開了激烈的肉搏巷戰,逐屋爭奪。突入的部隊孤軍奮戰,彈藥及人員均得不到補充,血戰一日夜,至14日拂曉,9個連的勇士全部壯烈犧牲。

  在城北的第64旅殘部,13日23時接到孫桐萱令其向運河西岸撤退的命令,在當地群眾協助下,從北關外小道通過沼澤地轉移至運河東岸,由第66旅接應,用民船渡過運河,到達西岸。掩護撤退的后衛營損失較大,營長戰死;負責接應的第66旅旅長薛明亮亦中彈負傷。第3集團軍實際參加進攻濟寧戰斗的不過1個旅的兵力。在人員不占真正優勢、武器裝備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實施攻堅戰斗,雖然廣大愛國官兵拼死奮戰,仍不可能實現軍事委員會及第五戰區的戰略企圖。

  展書堂的第81師于12日夜開始進攻汶上城,一度攻入北關,受日軍猛烈火力襲擊,傷亡甚眾。由于濟寧方面的第64旅已撤回運河西岸,第81師亦主動撤至開河鎮附近,沿運河之線防守。

  2月17日,日軍第2軍參謀長鈴木率道少將按照軍司令官的意圖,指示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令第8旅團旅團長長瀨武平少將指揮以步兵約4個半大隊、山炮兵1個中隊為基干的“長瀨支隊”,于20日開始向運河防線的中隊發起進攻。經5日戰斗,25日日軍突破運河防線,26日攻占嘉祥。日軍占嘉祥后留一部兵力防守,主力集結于濟寧。第3集團軍在逐次抗擊后,撤至巨野、獨山鎮、大義集、孟家屯、相里集之線防守。

  在第3集團軍向濟寧、汶上進攻的同時,第22集團軍也開始向鄒縣之敵實施進攻。

  第22集團軍于1938年1月上旬由隴海路的商丘、碭山地區轉移至滕縣、臨城地區,以阻止因韓復榘擅自撤退而得以輕易、迅速進至鄒縣地區的日軍。

  第45軍的第125師在界河東西之線占領陣地,第127師隨軍部控制于滕縣地區,第41軍、第124師的第372旅擔任滕縣城防,第370旅配置于滕縣西北的深井掩護第125師陣地左側背,師部位于利國驛;第41軍第122師為總預備隊,隨總司令部位于臨城地區。當時鄒縣日軍為第2軍第10師團第33旅團的第63聯隊,有1個大隊在兩下店占領前哨陣地。

  2月上旬,第22集團軍接到向鄒縣之敵進攻的命令,孫震立即開始準備。

  此時,第22集團軍借為四川部隊,總司令鄧錫侯。1938年1月,川康綏靖主任劉湘逝世,鄧錫侯奉命回川繼任。第22集團軍副總司令孫震代理總司令。下屬2個軍,均為乙種軍。全集團軍共有16個步兵團,無特種兵部隊,總計約4萬余人。裝備陳舊,主要武器為四川造7.9毫米步槍及手榴彈,僅有少量四川造輕機槍及迫擊炮。本來兵員就不足,1937年10月至12月在晉南戰斗中損失慘重,減員過半,2個軍的建制均不完整。調第五戰區前,12月在山西離石、趙城一帶曾進行整編,每旅2個團合編為1個戰斗團。調第五戰區時,每軍在番號上仍為2個師、4個旅、8個團,但實際只有4個團的兵力,全集團軍總兵力不超過2萬人。

  由于該部減員太多且裝備低劣,無力組織大規模的進攻,因此令第125師的第737旅由界河進攻兩下店,令第127旅的第575團挺進至鄒縣、曲阜間,在敵人后方進行游擊襲擾。

  2月14日,第737旅以第746團、配屬地方抗日紅槍會數百人擔任主攻,以第745團占領鐵路及郭山進行掩護。第746團命第3營對兩下店實施夜襲。兩次襲擊均被擊退。16日下午,又以第1、第2營實施強攻,以第3營為預備隊。經激烈戰斗,于傍晚沖入村中,占領了兩座樓房。但在日軍猛烈的火力襲擊下傷亡過半,被迫于拂曉前突圍,退至郭山。17日14時,兩下店日軍開始反擊。在進行了反復爭奪后,第737旅于18日退至香城、普陽山一線,與日軍對峙。

奉命滲入敵人后方的第575團,在當地抗日武裝及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支援下,于2月11日進至曲阜以南的九龍山一帶。14日,在鄒縣至曲阜公路兩側的小雪村、鳧村附近,先后以伏擊戰消滅了兩批日軍,擊毀汽車4輛,擊斃日軍第10師團少將軍官1名、士兵30余人。15日,日軍由曲阜、鄒縣對進合擊。第575團東撤至距鄒縣約16公里的田黃鎮,爾后返回滕縣防地,歸還建制  龐炳勛的第3軍團于1938年2月上旬從海州調至臨沂,中旬集結、布防完畢。日軍第5師團于1月4日攻占蒙陰、沂水,10日攻占濰縣。同日日本海軍登陸占領青島。此時諸城亦為日軍占領,第3軍團未能實施攻勢作戰即構筑工事,向蒙陰、沂水、諸城方向警戒。

  2月21日,日軍第5師團依照軍參謀長17日關于以1個支隊配合第10師團的作戰、向沂州方面前進的指示,派第21旅團的第21聯隊由濰縣乘車南下進攻莒縣。當時莒縣地區僅有劉震東的第一游擊隊及沈鴻烈的海軍陸戰隊,力量不足。第五戰區遂電令第40軍派軍支援。龐炳勛乃令第115旅配屬2門山炮往援。該旅于2月26日到達莒縣附近,但莒縣已于23日失守,劉震東犧牲,海軍陸戰隊已轉移至高里附近。這時日軍以坂本順少將的步兵第21旅團為基干組成的坂本支隊正西進準備進攻臨沂。

  坂本支隊的編成為:步兵第11聯隊,步兵第21聯隊,步兵第42聯隊的1個大隊,野炮兵第5聯隊,山炮兵1個中隊。

  27日,日軍坂本支隊向第115旅發起進攻。經兩日戰斗,第115旅雖然頑強抵抗,但人力、火力均處于劣勢,且傷亡又大,不得已主動炸毀2門山炮后于29日下午后撤,3月2日退回相公莊整頓。日軍尾隨第115旅追擊前進,于3月5日攻占湯頭。當其繼續向白塔主陣地進攻時,遭到第39師防守部隊的堅決抗擊。龐炳勛組織了反擊,由左、右兩翼向敵人側后迂回。日軍被迫退回湯頭,暫時形成對峙。

  日本“華中派遣軍”及“華北方面軍”雖然在南北兩線的淮河及濟寧等地遭到了中隊的堅決阻擊及反擊,受到一定的挫折,但得意于上海的勝利及南京、山東的輕易占領,不正確地判斷了戰爭的發展趨勢,認為在國際上“由于德國承認滿洲國”,英國已“修訂了對外政策,在歐洲接近德、意而自求安定,在遠東緩和支持中國政權的態度,采取保持本國權益第一主義”,“國際形勢大局正朝著對我有利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錯誤地低估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決心,認為:

  “中國的一般政局是逐漸喪失長期抗戰的自信,外則失去各國支援,內則出現各種內政問題(指地方與中央、與國民黨以及國民黨內部派系之間的矛盾),現在正踏上崩潰之途”。

  對中隊的看法則帶有極大的片面性與盲目性,認為“在此次事變中,中隊受到的損失,僅在華中方面就有40余萬,連同華北方面合計約為80萬左右;而且蔣介石多年苦心訓練的、占中央軍大部約六七個師,在華中方面受到徹底打擊,大部分已喪失戰斗能力”,

  因而他們不同意日軍大本營的判斷和暫時“不擴大方針”。尤其是“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對中央意圖不滿”,堅持他“使華北、華中聯接起來,進行徐州作戰”的主張,并在2月下旬向到北平傳達“戰場不擴大方針”的參謀本部第二課(即作戰課)課長一再強調他的意見。他積極支持第2軍繼續向南入侵的企圖,并于3月初將第2軍的作戰計劃及要求增兵的報告轉報大本營,說:“追剿眼前之敵,決不是深入南進作戰。為警備后方,希望增加兵力。”

  這時日本政府及大本營中主張立即擴大侵略戰爭的勢力開始占上風。參謀本部一貫主張慎重的河邊虎四郎大佐被免去負責作戰指導的作戰課課長職務,而以主張急進的陸軍省軍事課高級課員稻田正純中佐繼任,并迅速批準了第2軍的作戰計劃和增兵要求。

  第2軍司令官西尾壽造、派軍參謀鵜澤中佐向第10師團師團長傳達了司令官的希望:“應占領滕縣附近及確保大平邑”。

  次后又下達正式命令,命“第10師團擊滅大運河以北之敵,第5師團以一部占領沂州后,進入嶧縣附近,配合第10師團作戰”,“在達到上述目的后,大致在滕縣、沂州一線為以后作戰作好準備”。

日軍第2軍的進攻行動,直接導致了滕縣及臨沂的戰斗,從而揭開了大戰的序幕

無線電子書    抗戰之血色戰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