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農民們的腳步聲遠去,林振華蹲下來,問那依然抱著頭的小偷道:“怎么樣,兄弟,能起來嗎?”
那小偷松開抱著頭的手,緩緩地坐起來。借著楊春山的手電筒光,林振華能夠看到,小偷在坐起來的過程中,臉上的肌肉不斷地抽搐著,顯然是身上被打的地方十分疼痛。不過,他卻始終咬著牙,沒有發出一聲呻吟。
“多謝兩位大哥。”小偷歇了一口氣之后,向楊春山和林振華拱了拱手。他當然知道,如果不是這兩個人出來干預,他要挨的打還會厲害得多。
林振華仔細打亮著這名小偷,只見他大約十七八歲的年齡,臉上稚氣未消。他面容消瘦,頭發似乎很長時間沒理了,身上的衣服也是補丁疊著補丁,顯然是家境貧寒的樣子。不過,從他的臉上,林振華看不到一絲慚愧或者惶恐的表情,也沒有任何一點憤懣,似乎他覺得自己偷東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別人打他也同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于面前的兩位救命恩人,小偷也僅僅是淡淡地說了一聲感謝,好像在他身上根本就沒有了任何人類應有的七情六欲。
“為什么偷東西?”林振華再一次問道。
“我餓。”小偷依然用兩個字回答道,他四下摸索了一下,摸到剛才農民扔下的那半截蘿卜,便揀起來,用袖子擦了擦,迫不及待地啃了一口。
“小華,走吧。”楊春山對林振華說道,對于一個小偷,他能做的也不過就是把他從農民手上救下來,其他的事他可管不著。如果當時不是林振華在場,楊春山連這些都不樂意管。
“好吧。”林振華點點頭,又向小偷關切地問了一聲:“兄弟,你真的沒事?能自己回家嗎?”
“沒事,大哥。”小偷答道,剛說完,他突然把臉扭向一邊,哇地一聲吐出了一口清水。他空著肚子吃了半截蘿卜,胃里此刻正如翻江倒海一般。
林振華頓時起了惻隱之心,他想起自己的兜里還有從毛廠長那里拿來準備帶回去給小芳吃的兩塊年糕,便拿了出來,遞到小偷手邊:“兄弟,肚子餓的時候,別吃生蘿卜。這有兩塊年糕,給你吧。”
小偷愣了一下,伸出手接過年糕,打開紙包,一股香味撲鼻而來。這種年糕是鄉下農民用青菜和糯米放在一起捶出來的,吃的時候用茶油煎一下,清香無比。小偷也不客氣,他拿起一個年糕,三口并作兩口地吃下去,眼睛里開始恢復了活力,不再是剛才那種漠然的樣子了。
“唉,你年紀輕輕,應該去做點事情,怎么能偷東西呢。”楊春山也蹲了下來,用一個長輩的口吻對小偷說道。他見林振華拿了東西給小偷吃,也就不著急走了,索性和小偷聊上幾句。
“我是個黑戶,沒工作。”小偷說道。
“那你的戶口呢?”楊春山問。
“我是個知青,戶口在云南,我是跑回來的。”小偷道。
云南知青的事情,林振華是知道一點的。從1968年起,云南的農墾系統就在接收安置各地的知識青年,前后總計接納了10萬余人,主要來自于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昆明等地。江南省的知青本來并不是安置到云南去的,但某一年江南省有位領導人不知怎么突發奇想,把本省那一年的一部分知青也送到云南去了,看來,蘭武峰應當就是那一批倒霉的實驗品中的一個。按時間來算,蘭武峰去的時候,應當只有十四五歲的年齡,也就是初中剛畢業的樣子吧。
在后世,云南知青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群體,其原因一是在云南知青中誕生了如王小波、阿城、陳凱歌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第二則是因為轟轟烈烈的知青大返城就是從云南發端的。1978年底,云南知青因為一名女知青在醫療事務中身亡一事,臥軌攔火車前往北京告狀,一直發展到血諫中央,這才促成了知青政策的轉變,使得全國千萬知青得以全部返城。
知青返城的風波最早出在云南,也有其特定的原因,那就是云南知青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已經超出了青年們能夠承受的底線。
當然,關于云南知青,還有另外一個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傳奇,在后面我們將會說到。
“中央有政策,知青已經開始返城了,其實你不用逃跑的。”楊春山說道。
小偷道:“我是去年跑回來的,那時候我媽身體有病,沒人照顧,我想請假也不行,沒辦法,就偷跑回來了。現在我的戶口和檔案都沒有了,想做事也沒地方要我。”
“你家沒有其他人嗎?”林振華問。
“我爸死得早,是工傷,那時候我才三歲,是獨子。”
“哦。”楊春山輕輕應了一聲,忍不住扭頭看了看林振華,林振華的父母也是工傷身亡,不過林振華的命運比這個小偷要好,主要是因為他父母所在的這個工廠家大業大,給家屬的撫恤金比較慷慨。
“獨子不是不用當知青嗎?”楊春山懷疑地問道。
蘭武峰淡淡一笑:“這只是政策而已,去不去,還不是當官的一句話?”
林振華一時對這個小偷有了一些同命相憐的意思,他繼續問道:“那你和你母親,平時靠什么生活?”
“我爸單位上給我媽一個月發10塊錢的撫恤金,原來我媽還能做臨時工,這樣把我養大了。去年她生了病,臨時工也做不了了,現在我和我媽每個月就靠這10塊錢生活。”
“就10塊錢生活?”林振華驚了。
小偷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光靠這10塊錢,當然活不下去,我只好跟我媽說,我能出去做小工掙點錢。”
“你做什么小工?”
小偷笑而不語,笑容中透著對自己的揶揄之色。林振華明白了,他說的小工,其實就是偷東西。
“我讓派出所抓了十幾次,每一次進去,關了兩個鐘頭又放出來了。警察也知道我家的情況,如果把我關起來,我媽就算不是病死,也要餓死了。有的時候,偷東西讓人家抓住了,就像這樣,打一頓,打得比這重的時候也有。”小偷像是在說別人的事情一般,平平淡淡地。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蘭武峰,插隊的時候,大家叫我峰子。”
“瘋子?”林振華沒反應過來,“什么意思?”
蘭武峰糾正道:“是我名字里的峰,山峰的峰。不過,叫的時間長了,我也分不清楚是哪個峰了,說是瘋子的瘋也可以。”
“為什么呢?”
“我打架打得狠,敢拼命,所以知青點的朋友們都叫我瘋子。其實,如果我真想打的話,剛才那幾個老鄉根本攔不住我。不過,我偷了他們的東西,他們打我是應該的,我不能還手。”
“盜亦有道啊。”林振華不知怎么,想起了這樣一句話。
“什么叫盜亦有道。”蘭武峰問道。
“就是說,即使是小偷,也有小偷的道德標準,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當小偷還不算什么可恥的事情,可恥的是不守小偷的規矩。你能想到偷了東西就應該挨打,說明你是一個嚴守規矩的小偷。”
林振華此言,在當時算是有些駭世驚俗了。那年代里,大家評價一個人只有好和壞兩個值,非此即彼。而到了后世,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變得多元化了,對于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了新的評價標準。林振華記得,網上曾流傳過這樣的段子,一個賣春的女子對一名貪官說道:我雖然是出來賣的,但我賣的是自己的身體,我比你更干凈。
“盜亦有道…”蘭武峰喃喃地念著這個詞,忍不住沉思起來。這一年多來,他聽慣了眾人的辱罵,對自己的命運也早已是自暴自棄。如果不是牽掛著生病的母親,也許他早已選擇了更為荒唐的不歸之路了。然而,面前這個比自己大不了一兩歲的年輕人,卻口口聲聲地稱他為兄弟,而且還說出了盜亦有道這樣的道理。不錯,林振華說的道是指道德,但在蘭武峰的心里,卻想到了另一個詞,那就是道義。
“好吧,你吃完東西早點回家吧,別讓你母親惦記。”林振華說道,他在兜里又掏了一下,摸出剛剛掙來的兩塊錢,塞到蘭武峰的手里,“拿著吧,給你母親買點營養品。我叫林振華,是漢華機械廠的,你實在困難的時候,可以來廠里找我。”
蘭武峰接過錢,沒有拒絕,也沒說感謝二字。他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世間還有“大恩不言謝”這樣文縐縐的說法,但他也知道這個時候說感謝二字實在是太輕了。
“林大哥,我家住在陸家巷16號,如果大哥有什么要小弟做的事情,盡管吩咐,小弟愿意兩肋插刀。”蘭武峰著重地承諾道。他現在什么東西都沒有,只有自己的一條爛命,要想報答林振華,也只有兩肋插刀這樣的方式了。
林振華看著蘭武峰一臉的孩子氣,聽著這滿是滄桑的承諾,不覺得有些感慨,他拍了拍蘭武峰的肩膀,說道:“我現在沒什么要你做的事情,不過,我倒是希望你以后別干這種事情了,換點正經事情做做吧。”
“做正經事情,哪那么容易。”蘭武峰嘆道,“其實,我媽也知道我在外面偷東西,她一開始是打我,后來就只能抱著我哭。我想答應她,說我再也不干這個了,可是我做不到,不干這個,一家人都要餓死。我舍不得讓我媽餓死,我媽舍不得讓我餓死。”
林振華道:“峰子,你先回家去吧。過幾天等我閑一點會去找你,到時候我們商量一下,看看有什么辦法掙點干凈的錢。”
“多謝大哥。”蘭武峰向林振華抱抱拳,用江湖禮節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