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

  “山河英雄志”中的戰爭描寫基本上都是“以智取勝”的,相比于其他類似作品中的“唯武器論”、“唯武力論”、“唯意志論”、“唯士氣論”等幼稚的戰爭描寫,無疑已經好得太多。整體性缺陷有三點:

  1、沒有突出情報部門的建立和發展;

  2、敵方的變招和戰爭進程中不可預知的變數描寫不夠;

  3、戰略謀劃是沒有備用方案(B方案)和危機應變方案。

  少了這三點,而戰爭的進程毫無例外地按主角設想的方案演變并使主角得到勝利,給我的感覺只能說徐汝愚“多智而近妖,擅算幾近神”了。

  具體戰例分析:

  1、東海之戰,戰爭周期長、戰斗場次多,涉及勢力關系復雜、投入戰斗兵力龐大,從發現敵人預謀開始,環環相扣,奇謀妙計層出不窮。影響戰局發展的關鍵點,深合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道。評為恢弘之戰,得90分。

  2、商南之戰,雖然幾無刀光血影,但是依然緊張激烈。利用多個勢力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化解危機,利用可見的商業利益和戰略利益進行交易,在談判桌上,所謂的命運僅僅取決于你所擁有“砝碼”的分量,感情、仇恨在利益面前統統都要靠邊站。評為縱橫之戰,得90分。

  3、清江水戰,無論是對歷陽水營,還是對清江水匪,實力的懸殊是毋庸質疑的,唯有以虛為實,方為應對之道。連續兩次大擺“空城計”,徐汝愚涉險過關。但是兩次均有不盡合理的地方,第一次是敵方將領表現的前后變化失常,第二次是敵方拖延進攻時機的欠缺說服力,略做改動即可。評為虛實之戰,得75分。

  4、溧水河谷北岸之戰,此戰中除主角一方外,其余兩方將領在戰略目標、戰略決策和戰術安排上異常混亂,矛盾之處層出不窮,不得不令人懷疑是作者將情節發展的戰略目標強行于角色身上,從而導致戰局走向符合作者要求的結果。評為黑哨之戰,得30分。有完全重新設計的戰斗進程,力求站在角色的立場上,解決戰略意圖、戰略決策和戰術安排的協調和統一。

  5、撫州雁潭之戰,此戰中除重復了“東海之戰”的制勝戰術,缺乏新意之外,更大的問題在于敵方將領的定位,過分拔高的背景說明和過分低劣的實際表現形成巨大的反差。評為雞肋之戰,得50分。有重新設計的戰斗進程,借鑒了“游擊戰”和“運動戰”的典型戰例,并力求從心態上把握敵方統帥的思維,通過激怒的方式造成敵人的錯誤決策。

  6、暗日之戰,此戰第三次重復了“東海之戰”的制勝戰術,毫無理由、漫無目的地將主角(一方勢力的領袖和全軍統帥)放置在最危險的前線,愛現嗎?而且戰略態勢說明上也欠缺說服力,出現一個被忽略的戰略要地也莫名其妙。評為惡俗之戰,得30分。有重新設計的戰斗進程,借鑒了“蛙跳戰術”,并從敵人(賊寇聯盟)的特點,在利益矛盾和內部沖突方面找到戰略突破口。

  7、撫州會戰,此戰如棋,從敵方的戰略意圖著眼,步步點筋,迫使敵方不得不應。巧為布局,迷惑敵人,誘使敵人分散兵力,我方得以集中優勢兵力,在局部戰場上快速決勝。但是在阻遏敵人援軍,贏得勝利時機問題的處理上,依然出現了完全依賴敵方將領低級錯誤的設計。評為搏弈之戰,得80分。有重新設計的局部戰斗進程,以敵方底層士兵的行為,逐步擴大形成的“變數”,以偶然中存在的“必然”因素,取代敵方將領單純的低級錯誤。

  孫子兵法開篇明義:“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縱觀上下五千年的人類發展史,其實也就是一部人類的戰爭史。

  架空歷史類小說中,戰爭描寫往往都會占到相當的篇幅,尤其是想要推翻舊有統治,獲得推行作者治國理念權柄的,更是戰事連連、征伐不休。戰爭描寫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本架空歷史類小說的好壞,以及收歡迎的程度。

  下面我就以更俗兄所創作的“山河英雄志”中的戰例為題,分析一下作者在戰爭描寫和戰例設計中的優劣和得失。當然,秉承98的一貫風格,好話不多,砸磚為主。既是評論,也可供其他喜愛研究軍事的讀者包括作者們略做討論和參考。

  此文中對“山河英雄志”中戰例的介紹、分析和評價,以卷九“撫州會戰”以前的內容為準,若后續章節的內容和資料顯示我的評論中有不正確的地方,敬請諒解。

  就整體而言,這本書的戰爭描寫給我的感受比大多數類似作品要好一些,此書中的戰爭基本上都是“以智取勝”的,相比于其他類似作品中的“唯武器論”、“唯武力論”、“唯意志論”、“唯士氣論”,隨隨便便就出現以一敵千,以百勝萬這樣的幼稚戰爭描寫,無疑已經好得太多,但是也并不是說此書的戰爭描寫無可挑剔。

  首先說一說全書在戰爭描寫方面的整體性缺陷吧!

  第一、書中的徐汝愚即使在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和武裝后,依然沒有情報部門的編制和情報系統建立和發展的描寫,這是一個大問題。

  “征戰之道,軍情第一”,沒有情報,談什么運籌帷幄,談什么決勝千里?雖然我非常反感某些書中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超級情報系統。但是沒有情報系統,只能說更加無法想象。

  第二、作者的戰爭描寫過于平鋪直敘,沒有波瀾起伏。

  這里說的平鋪直敘,倒不是說作者沒有構思出奇謀妙計,把敵人個個寫成大白癡。而是說書中的戰爭進程總是按照雙方預定的計劃在發展,敵方總是按照預定的計劃機械的執行,而沒有出現應對情況變化時的變招。戰爭進程中欠缺了在實際戰爭中時常出現的變數(或者說意外),以及主角一方相應的招數對策,總是按照主角預先的謀劃不斷地發展下去,直到獲得勝利。

  第三、作者所寫的敵我雙方在謀劃時,總是按照一種預想發展模式制定策略,從來沒有作過第二計劃和備用方案。

  這也是相當不合理的,古人有云:“多算勝,少算則不勝”,又云:“未慮勝,先慮敗”。慮勝者,雖百勝卻會一敗涂地,慮敗者,雖百敗亦能東山再起。

  憑什么敵我雙方都會一相情愿地認為事情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設想發展,而從未想過如果發生什么變故的情況下怎么辦呢?

  由于以上三個問題的存在,結果就成了書中的徐汝愚腦子動一動(而不是從詳盡的情報中提煉分析),就預言出敵人的作戰計劃;眉頭一皺想一想,馬上計上心來,策劃出一整套作戰方案;這個作戰方案完美到把所有的發展變化都考慮在內,整個戰事的發展盡在策劃之中(因為沒有變故發生),結果當然是無一例外大勝而歸。

  這樣的描寫,給我的感覺只能說徐汝愚“多智而近妖,擅算幾近神”了。

  下面我們拋開以上的缺陷,就書中的具體戰例逐一進行分析評價。

一、東海之戰  1、進程簡述:

  普濟海匪公良友琴背后策劃,用明處的傀儡白石許伯當與雍揚梅鐵萼、青州伊周武合謀東海,但是最終目標卻是謀奪雍揚(天下堅城也)。

  徐汝愚從戰后聯盟各方的利益所得分析,預判出公良友琴的戰略意圖和主要戰術手段(驅四邑之民盡入雍揚,然后困之),在雍揚城預伏下糧食儲備這著先手。

  徐汝愚千里報信,揭發此中陰謀,使東海能夠先行部署,避免了突然遇襲遭受的巨大損失。但是就大局而言,破局之機尚未浮現。

  徐汝愚東海練兵,改革軍制,傳授戰陣(騎陣:清河散星陣,步陣:大衍數陣),提高東海軍隊戰力,并訓練出一支強軍——青鳳騎營,屢次小敗聯軍,并逐步將戰局引入自己所設計的微妙局面,戰事進入相持階段,東海之戰第一階段告一段落。

  徐汝愚因故留書出走,離開東海,進入下一階段戰事的主戰場——雍揚城。

  局勢如徐汝愚所預料的那樣發展,雍揚軍與東海席族勢力在泰如城下拼到兩敗俱傷之際,遭到白石軍偷襲,五萬大軍只余萬余人敗回雍揚;同時雍揚水軍亦被普濟水師擊潰,四野之流民紛紛逃入城中,普濟、白石十萬聯軍將雍揚城牢牢困死。青州軍則死死拖住東海軍力,使之無法援救雍揚,城破只是遲早的事情。

  徐汝愚預先儲備的糧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穩定了城內民心,延緩了城破的時間。

  徐汝愚赴青州,刺殺青州之主伊周武,伊周武一死,伊族無主,亂起蕭墻,去一當面之強敵,東海戰局終于出現了重大轉機。

  普濟、白石聯軍糧草漸漸不支,公良友琴詐作糧盡,再施離間計,以退兵為餌,再次策反雍揚城內諸世家,行刺徐汝愚;徐汝愚預先識破此計,將計就計來了一次詐死,誘使公良友琴兵行險著,拿出全部的底牌做最后一搏。雍揚城頭一場血戰,普濟軍損失上萬精銳,最精銳的彪鋒營也全軍覆沒,依然未能攻下雍揚城。

  普濟、白石聯軍筋疲力盡,黯然退兵之際,遭受東海精騎的側后突襲,全軍潰散,東海軍追殺上百里,普濟、白石聯軍十去其九,倉皇逃去。

  至此,東海之戰結束。

2、分析點評  此戰從敵方的戰略部署開始,就表現得相當地大氣,用間、策反、結盟、倒戈、突襲、絕糧、困城等計環環相套,設計相當精彩,就算是猜透了對方的意圖和部署,依然難解此死局。

  有人或許會問,敵方為何不考慮先滅東海,再圖雍揚?這個需要考慮戰略態勢,我估計雍揚即揚州,得到揚州至長江出海口水道的控制權,將海外的普濟(舟山群島)、雍揚(揚州)、白石(估計是徐蚌一帶)連成一片,南取越郡(浙江)、西制江津、北圖東海(蘇北一帶),意義比占領東海全境大得多。而雍揚天下堅城,一旦得到喘息之機,勢難再圖,所以從頭開始,攻擊東海就是誘餌。

  徐汝愚在此戰中的連環對策也相當精妙,預備糧食一著,直接針對公良友琴計中最毒的一點“驅四邑之民盡入雍揚,然后困之,待其糧盡,城中自亂”。結果城中不但沒有缺糧,反而從被驅入雍揚的四邑之民中得到了兵力的補充,使雍揚堅持到了戰局出現轉機的一刻。此著深合兵法中“上兵伐謀”之道。

  在無良策破敵之時,徐汝愚的對策是穩守東海,拖延時間,以己之不變,待敵之可乘。

  當戰局走向徐所設想的局面后,徐汝愚所用的妙著在于刺伊:先設法令青州換將,將有勇有謀的庶長子伊翰文調入前線掌握兵權,而讓差勁的嫡次子伊崇武回鎮青州。刺伊后伊崇武登位,伊翰文擁兵自重,兄弟籬墻,聯盟不攻自破。此著正合兵法中“其次伐交”之道。

  聯盟一解,公良友琴已然陷入戰略上的被動境地,要不黯然退兵,要不就只能行險一搏,拼個魚死網破。公良友琴再用策反、刺殺之計,也不過是最后的掙扎,結果是被徐汝愚將計就計,公良友琴幾乎落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八萬大軍灰飛煙滅。

3、挑刺  此戰是書中第一戰,估計作者預先經過了仔細的推敲和設計,較難發現問題。唯一的問題在于,江凌天在雍揚儲備50萬石糧食因何沒有被對方所發現?白石重將陰維秀曾經親入雍揚,普濟、白石聯軍自然不可能在城中沒有探子,因何對此一無所知?即使宿幫將糧食先藏在城外,50萬石的大買賣,也有可能從市場糧價的波動中看出端倪,因何精明如公良友琴者會視而不見?畢竟糧食是整個戰略部署中的核心環節之一,被忽視的可能性為零。

  雖然覺得有點問題,但是俺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彌補。

4、總評:恢弘之戰——90分二、商南之戰  1、進程簡述:

  徐汝愚偶至商南,發現與己有舊(刺伊時給以了很大助力)、躲藏在伏牛山中的襄樊會眾,處境十分艱難,將遭滅頂之災。徐汝愚決定協助襄樊會眾逃離險境。

  商南地理位置特殊,商業價值和戰略價值均極為重要。諸大勢力誰也不敢輕易占領,心照不宣下此地成為各大勢力共管之地。

  明里獨立,暗里屬于襄樊會的馬幫身份漸漸暴露,控制豫南一帶且與襄樊會有深仇的荀家打算借絞殺馬幫與襄樊會之機,出兵商南,占領這個戰略要地。

  徐汝愚巧妙地利用形勢,帶馬幫幫眾自險地南陽逃離,徐徐退入商南,并將荀家欲獨占商南的消息透出,引致商南其余幾大勢力攜手,調兵遣將,力阻荀家獨霸商南,成功地化解了馬幫和襄樊會面臨的危機。

  徐汝愚推出打通“商南商道”計劃,此計劃中雍揚的支持是關鍵,徐特意從雍揚調來二百親兵,以顯示自己對雍揚的實際控制權。由于商南商道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價值,各方勢力放棄對峙,積極地參與到利益分配的談判中來。汾陽荀家也迅速轉變了立場,放棄對商南的圖謀和對襄樊會的絞殺。

  整場交易中,只有威脅到商路安全的張東遺族被徹底出賣,將被各世家聯手消滅。張東遺族是徐汝愚義父吳儲的仇家,荀家原盟友,占據商道要路,且以襲擾劫掠四方為生。徐汝愚不費吹灰之力就替義父報了大仇。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襄樊會安然撤出豫南地區,順利地脫離險境,商南之役結束。

2、分析點評  除了在退返商南途中,徐汝愚出手殺了十幾人立威,阻遏追兵之外,這是一場幾乎沒有發生過戰事的驚險戰役。

  此戰著重表現了“合縱連橫”的妙用,徐汝愚和襄樊會實力單薄,與荀家進行任何形式的武力抗衡都是徒勞的。所以徐汝愚巧妙地利用了商南的特殊地位,借其他世家的力量制衡荀家。最后則是利用巨大的利益為誘餌,一舉扭轉戰局,獲得全勝。

  另外此戰中所體現出的“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我,只有永恒的利益”的思想,相較于其他作品中一些生硬的橋段,顯得相當順暢而且合理。

3、挑刺  毒蛇功力不足,在這一戰中沒能挑什么刺出來。

4、總評:縱橫之戰——95分三、清江水戰  1、進程簡述:

  徐汝愚率自己所建的第一支武裝力量青焰軍,帶同襄樊會幫眾前往越郡清江府荒城——宣城,建立自己的新根據地。青焰軍攜帶了大量的糧食和巨額的金錢,有雍揚暗助的百梢戰船十六艘(偽裝為商船),另有近四十艘運糧商船隨行。十六艘百梢戰船戰力雖然強大,但是由于操舟水手和戰士數量嚴重不足,實際可發揮的戰力十不足一。

  行至歷陽,將入清江之時,歷陽守將以歷陽水營十五艘大翼戰船向船隊示威,并起意殺死徐汝愚。徐汝愚將主要戰力集中于首艦,擺出強硬的攻擊姿態,令對手誤判了船隊的真實實力。而徐汝愚背后強大的雍揚水軍的威脅更是令對手畏首畏尾,船隊輕易嚇退歷陽水營,并令其他勢力產生了更大的錯覺。

  船隊進入清江水域后,清江水匪戰船開始尾隨其后,戰船來自五股不同的水匪,共計戰船四十八艘,其中斗艦三十六艘,蒙沖戰艦十二艘,約三千戰士。

  船隊將抵達目的地時,徐汝愚判斷敵方必定不肯罷休,可能會發動攻擊試探己方虛實。徐汝愚來了一個反客為主,擺出主動強攻的架勢,意圖嚇退敵人。

  清江水匪中的清江會老大程景不信邪,顯示出攻擊意圖(搶占上游有利位置),徐汝愚當機立斷,使用戰力最強悍的座艦,擒賊先擒王,擊沉程景座艦,力斃程景和南平郡派來的謀士,并支撐到襄樊會五百援軍抵達。

  余下水匪心驚膽戰,不敢再捻徐汝愚的虎須,黯然退去。

  船隊順利抵達目的地,清江水戰結束。

2、分析點評  這是全書第一次水戰,作者對水戰戰艦、水戰陣型、水戰戰術的描寫又給了讀者一次新的戰爭體驗。

  徐汝愚船隊貌似強大,實則不堪一擊,面對歷陽水營和清江水匪,不得不兩次大唱空城計,以虛為實,以實藏虛,方才涉險過關。

  歷陽一節,歷陽水營真正的顧忌并不完全在于徐汝愚所顯示出來的面上實力,雍揚水師的威脅才是根本,若沒有一擊必殺的把握,歷陽不敢輕啟戰端。落在外人眼力,就成了徐汝愚船隊擁有足夠實力的證明,使清江水匪疑忌叢生,為后文清江水匪不敢輕易出擊提供了依據。

  清江水匪臨時拼湊而成,相互間并不存在信任,戰力雖強,卻不能齊心協力。以至于在徐汝愚的強勢壓迫下,不敢出擊,坐看徐汝愚一戰擒王,殺敵立威。

3、挑刺  這一戰作者的構思和描寫還不夠細致完美,存在一些問題。

  1)歷陽一節,敵方將領的表現前后落差太大,給人的感覺不夠真實。

  敵將祝同山先是斷定徐汝愚一入清江,必為后患,所以率軍出戰,決定寧可違反家主的指令也要圍殺徐汝愚,表現出了精明、果決、堅定不移的性格;但后來徐汝愚一虛張聲勢,敵將就馬上震撼不已,猶疑不定,連連發生誤判,和前面的表現大相徑庭。

  如果改成祝家家主有此判斷,密令其便宜行事,敵方將領才會擺出殺陣,后來被徐一詐,方寸大亂,誤判頻頻,這個情節就更加真實了。

  2)清江水匪的表現也不盡人意。船隊一入清江,水匪的大批戰船就開始尾隨,臨到徐汝愚的目的地,居然沒有作出任何主動的攻擊舉動。

  雖然這一行為可以解釋為水匪們各自心懷鬼胎,互相猜忌,誰也不愿輕易出頭,但是從作者描寫的一些細節來看,可以斷定清江水匪很早就達成了同盟,確定了指揮權。在此情況下,應該是早早出手,以免夜長夢多。而事實上,拖延的結果是徐汝愚等到了襄樊會的援軍,水匪一方再無勝算。

  這里應當給水匪一方增加一個合理的等待原因——例如地利,臨近溧水河口的某一段江面水情不利于徐汝愚一方的百稍戰艦發揮戰力;或者是計謀,水匪們在臨近溧水河口的某地設下埋伏,計劃水陸合擊徐的船隊。

  當然結果還是被徐汝愚識破并反利用。

4、總評:虛實之戰——75分

無線電子書    山河英雄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