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章 進攻浙江(二)

無線電子書    龍嘯大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而就在尚可喜退兵的第二天,商家軍的援軍也趕到了吳錫.來救援吳錫的,是第三軍的騎兵師,商毅制定的救援計劃是讓騎兵師與吳錫的駐軍匯合,先擊敗駐守高橋的尚之信部,然后再進攻尚可喜,解江陰之危。&筆趣閣  但尚可喜這一撤軍,卻使商家軍的這一作戰計劃落了空。而在事后尚可喜得知了這一消息,也覺得僥幸不己,因為駐守高橋鎮的尚之信部只有兩萬人馬,而騎兵師與駐守吳錫的第五師合兵,總兵力也超過了兩萬,而且還有一半是騎兵,因此這一戰確實有很大的成功把握。

  不過現在人馬都己經撤回到了常州,總算是損失不大,因此尚可喜也覺得十分慶幸,暫時就駐扎在常州按兵不動,同時也打聽另一路吳三桂的消息。

  這次向進攻浙江,吳三桂一共出動了八萬人馬,自己坐鎮溧陽,派手下的大將夏國相、馬寶進駐建平,派部將胡國柱、高大節出兵攻取了太湖西岸的宜興。而這時成進坐鎮湖州,分兵守衛廣德州和長興,與清軍對持,總兵力為三個步兵師、一個步兵旅。另外第四、第五分艦隊的小型戰船也駛入太湖駐守。

  吳三桂在江北進攻揚州的戰斗時,是見過商家軍守城時的兇猛火力,而且他也仔細研究過江淮、南京兩次戰役,知道商毅用兵靈活,善于逐個擊破,因此也不敢輕易的向商家軍的防線出動進攻。雙方就這么圍繞著太湖沿岸分派重兵把守,僵持不下。

  因此兩路清軍的進攻都可以用雷聲大、雨點小來形容。一連十余天的時間,雙方都沒有再進行什么接戰,而且無論阿濟格怎樣勸促,吳三桂和尚可喜都像鐵了心一樣,找各種理由來推托,甚致還建立了攻守同盟,故意互相推違。吳三桂認為尚可喜那一邊的商家軍兵力薄弱,應該由他率先發動進攻才對;而尚可喜則強調吳三桂的實力比自己強,只有等吳三桂先發動進攻之后,自己才能出擊。

  結果氣得阿濟格大發雷霆之怒,恨不能把這兩個家伙都抓起來宰了。但生氣歸生氣,阿濟格可不是沒腦子的人,現在吳三桂和尚可喜合計兵力超過了十五萬,而自己在江南的兵力一共才十萬多,拿什么去抓他們,萬一把吳三桂和尚可喜逼得反戈一擊,那么清廷掃平天下的大業也完了,多爾袞也肯定饒不了自己啊。

  因此阿濟格心里也不禁有些后悔,早就是這樣,就不該派他們出戰,現在弄得進退都不是,怎么收場呢?也只好向北京發報。讓多爾袞決定。

  雖然商毅對清軍向浙江發動進攻是早有預料的,也做好了多種應對的方案,但對這種進而不攻的情況,到是真的沒有想到。雖然清軍沒有向浙江發動進攻,但去壓制住了浙江的防守兵力,使商家軍也不敢輕舉妄勵,而且這一次清軍也吸收了前兩次戰役的教訓,各路人馬互相之間靠得非常緊密,使商家軍慣用的逐個擊破的戰術也難以實施。同時阿濟格的還坐鎮南京,兵力也有八萬余眾,雖然他的目地是坐山觀虎斗,任吳三桂和尚可喜去和商家軍硬拼,但在客觀上,也起到了保護清軍外線的效果。

  因此這種局面也讓商毅有一種無處下手的感覺,令他頭痛不己。不過商毅決不是甘心被動挨打的人,如果找不到敵軍的弱點,那么就主要出擊,先試一試清軍的應手。現在雙方基本是圍繞著太湖,分為南北兩線對持,那么在太湖的東西岸中間位置,是雙方都存在著一個相對空間較大的地區,不過因為商家軍在太湖里駐扎了艦隊,因此不擔心清軍會跨湖進攻,不過現在自己也許可以從這里找到打破清軍封鎖的突破口。

  就在商毅對著地圖,尋找可以出擊的突破點的時候,就在這時,明石姬進來救見,向商毅報告,清軍己經攻破了徽州,在徽州監國的潞王朱常淓被擒。

  這個時侯,明石姬負責改造玄皇教余部的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在浙江附近的地區,也己經建立起情報網絡來,潞王朱常淓在徽州監國,魯王朱以海在溫州監國,這兩個地方自然也就成為目前情報網絡重點監視的地區。而清軍一出兵進攻徽州,商毅就立刻知道,因此也讓明石姬隨時收集徽州的信息反饋。

  現在聽到明石姬報告的這個消息,商毅也十分驚訝,道:“這么快嗎?”

  因為商毅知道,清軍是在三月五曰從南京出兵進攻徽州,現在是三月十二日,加上消息從徽州送到杭州至少也要一天的時間,再扣出清軍行軍的時間,因此實際用于戰爭的時間,根本就沒有多少。而且從實力上來說,徽州顯然比溫州要強得多,現在徽州監國集團里,匯集了眾多的原明官員,在軍事方面是以原總兵方國安和侄兒方元科,還有陳洪范,現在聚集了人馬兩萬余人,也不算少了,怎么會這么快就敗亡了呢。

  明石姬點了點頭,這才向商毅講說了詳細的經過。

  原來黃宗羲回到徽州之后,將商毅的態度向朱常淓說明。憑心而論,朱常淓到是真的愿意去杭州,但徽州的事情,卻不由他作主。

  雖然潞剛出任監國還不滿一個月,而且徽州現在還不能被稱為一個正常的朝廷,但這個時候己經分成了旗幟鮮明的兩派,一派是以從南京逃出來,以黃宗羲、黃震周等人為代表,并且擁有光榮的內斗傳統的東林黨殘余力量;而另一派則是在擁立朱常淓出任監國出過大力的袁宏勛、張秉貞、朱大典、何綸等地方勢力。

  而在是否把潞王送到杭州去這件事情上,東林余黨到是一致贊同,而地方勢力卻極力反對,兩派為此也爭論不休,就連黃鎮周很早就提出來,請朱常淓盡快稱帝的決議,也被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當然無論是贊同還是反對,都是出于對兩派自身利益的考慮,而不是為了真正顧全大局。因為南京失守,東林黨要負主要的責任,而且又有不少東林黨的重要人員都向清廷投降,錢謙益的那一篇勸降順表己經傳遍了南方,這對以忠義君子自詡的東林黨來說,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也使東林黨的聲望大大消弱。

  而且大部份東林黨都是從南京逃出來的,本身基本是一無所有,在徽州沒有一點勢力,而擁立潞王上位的財力、人力,包括兵餉等等基本都是由地方勢力供應的。更為重要的是,掌握兵權的方國安叔侄都是倒向地方勢力,因此東林黨實際上根本沒有左右潞王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東林黨的打算最反正在徽州占不上風,不如把潞王弄到杭州去,雖然杭州是商毅的地盤,但對自己來說,也并沒有什么損失,而且在杭州還有史可法和吳甡在,因為他們一直堅定的站在商毅一邊,還保持著比較高的聲望。但他們畢竟也是東林的成員,而且上一次史可法來徽州,也有冰釋前嫌的態度,因此到了杭州以后,也可以借他們的影響力,來重新提升東林黨的聲望。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現在東林黨人基本都認清了當前的形勢,整個南方大概也只有浙江才能和清軍抗衡,因此到杭州去致少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就算是還要斗爭,也要找個安全的地方先。這也是東林黨堅持要把潞王送到杭州去的最大理由。

  但東林黨的如意算盤誰心里都清楚,地方勢力當然明白,一但到了杭州,自己肯定是斗不過商毅,東林黨是光腳不怕穿鞋的,但對自己可就不劃算,那不就是給別人做嫁衣嗎?自然是極力反對去杭州,他們的理由是,現在清軍正在大舉進攻浙江,既然商毅守不住南京,那么誰敢說他一定守得住浙江。因此在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去杭州,要走也該是向南走,離清軍越遠越好才是。甚致有人建議,最好是逃到廣州去。

  而就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清軍覺羅巴哈納率領著大軍從南京出發,一路上勢如破竹,根本就沒有受到什么阻擋,就殺到了徽州府的績溪縣,離徽州城不到四十里。

  這一下徽州城里可就更亂了,面對清軍的進攻,兩派更是針鋒相對,地方勢力派主張立刻放棄徽州,向廣州逃飽,而東林黨則認為向南逃跑根本不行,因為清軍一樣可以追上,只逃到浙江才能保證安全,結果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又吵了起來。最后還是朱常淓實在看不下去了,只付出面打圍場,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派人去向商毅求救,請商毅出兵來保護徽州。

  這一個方案算是比較拆中,雙方都覺得能夠接受,就這樣終于確定了下來,還是派黃宗羲為使臣,去杭州請商毅出兵。

無線電子書    龍嘯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