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章 清廷(下)

無線電子書    龍嘯大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這一次攻明的戰斗結束,兩白旗損失的旗兵超過了四千人,另外還有從役、包衣、家奴一萬余人。雖然不是傷筋動骨,但損失也不算小,因此皇太極心里暗暗高興,看來這回自己總算是找對了方法。自然不會因此而責怪阿巴泰了。

  而阿巴泰回府養病之后,甴圖爾格替他像皇太極匯報這一次攻明的整個戰斗經過。圖爾格自然不敢隱瞞,將這幾個月以來的戰斗經過,大小戰役也都完完本本的講說了一遍。而其中的重點,當然就是清軍與商毅之間的一系列戰斗了。圖爾格也一點不漏的全部講了出來。

  在場的滿漢大臣們聽得都十分仔細,因為這次攻明的損失比前幾次都要大,因此眾人也想聽淸楚是什么原因。但等圖爾格說完了之后,多爾滾和多鐸的臉上都露出了不屑之色,顯然是認為圖爾格是在有意夸大明軍的戰斗力,好掩飾自己的無能。

  皇太極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沉靜的表情來,道:“圖爾格,照你的說法,這次攻南朝損失的人馬,到是有一大半是因為這個商毅嗎?”

  圖爾格道:“回皇上,正是如此。”

  阿濟格卻在一邊插嘴道:“商毅是誰?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圖爾格,他在南朝是個什么官?多大年紀?”

  圖爾格道:“聽說他是青州府穆陵關的千總,好像還不到三十。”頓了一頓,又道:“而且據說此人是成化年間大學生商輅的后人。”

  阿濟格已大叫起來,道:“什么,你們是被一個小小的千總,一個毛頭小子給打得這么慘嗎?”

  明滿交戰了數十年,對互相之間的官職都非常熟悉了,因此一聽說阿巴泰和圖爾格是被明朝的一個千總打敗的,阿濟格一半到是真的吃驚,而另一半卻是在故做驚訖,而多爾滾和多鐸也立刻配合著大笑起來。

  因為這時淸朝剛剛建國,各種規據禮儀沒有漢族那么復雜,而且阿濟格、多爾滾、多鐸,因此在大殿上這樣問話大笑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皇太極自然聽得出他們的弦外之聲,冷冷道:“你們懂得什么?自古山野之中,多才華出眾之士,年輕又如何?諸葛孔明也不過是在二十七歲時出山,但在他出山之前,不同樣是南陽的一介農夫嗎?焉不知這商毅真的是個奇材?”

  他這么一說,多爾滾和多鐸也不敢再笑下去,因為剛才還可以說是笑阿巴泰和圖爾格,而現在再笑下去,那可就成了笑話皇帝了。

  圖爾格見皇太極并沒有懷疑自己說的話,也大為安心,又道:“回稟皇上,非是為臣夸大其辭,這商毅所部之軍不僅軍紀嚴明,令行禁上,而且善用火銃。他們使用的火銃十分厲害,不僅射程極遠,而且威力奇大,在五六十步內,就可以打穿三層鐵甲,加上他的士兵使用火銃非常熟練,因此射速極快,若是南朝重要此人,到是我大清的一個心腹之患。我們且不可輕敵。”

  皇太極點了點頭,又道:“朕今天早上剛剛收到的消息,南朝的朱甴檢以經封商毅為山東都司都指揮同知,充任登州分守參將。加臨邑伯。現在以經調他隨吳甡一起出京南下,平定流寇之亂了。”

  幾位大臣聽了,也都嚇了一跳,從千總一下子躍到了都司都指揮同知,分守參將,這速度可比坐上火箭還快,而且看樣子眀朝確實打算重用他了,這么看來,或許這商毅真的是一個人物。而阿濟格、多爾滾、多鐸雖然不敢和皇太極抬扛,但臉上還是一付不服的樣子。因為他們都不相信,使用火銃能夠產生出這么巨大的戰斗力來。

  皇太極雖然也對火銃的威力也有一些懷疑,但他和多爾滾、多鐸不同,對明朝向來是十分謹慎,從來都不敢小看,同時他也不相信,圖爾格會故意夸大事實,這里面一定必有緣故。因此也不再理他們,轉向其他的大臣道:“洪愛卿,你在南朝的時間久,可曾聽說過商毅這個人嗎?”

  這時從文官的行列轉出一人,身材削瘦,約五十左右歲年紀,此人就是洪承疇,是在兩年前的松山大戰中被清軍俘虜。在被俘之初,洪承疇被清軍解往盛京,參見皇太極時,淸兵令其行跪拜之禮,但洪承疇十分硬氣,不僅不跪,反言:“吾天朝大臣,豈拜小邦王子乎?”但在皇太極的反復勸召之下,洪承疇最終還是投降了淸朝,當然在野史中也有說是皇太極的寵妃莊妃以降的。

  聽到了皇太極的詢問,洪承疇躬身道:“回稟皇上,臣在南朝之時,從未聽說過有商毅其人。不過傳說此人為商輅的子孫,臣以為也不可信,商輅謚號為‘文毅’,若是商輅的子孫,又豈能以‘毅’為名。還請皇上明察。”

  皇太極到是熟知漢族的文化,因此點了點頭,道:“卿言之有理,如此看來,這商毅真的是一個山野奇材,南朝果然多奇人異士。”隨后,他又哈哈大笑起來,道:“這商毅或許是可以成為我大清的勁敵之將,可惜只耍有南朝的朱由檢和那一干無用的大臣在,就算是有一個商毅又有何用。范卿,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內有什么?外有什么?”

  范卿就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漢族大臣范文臣,立刻道:“回稟皇上,是‘自古未有權臣在朝內,而武將能夠立功于外者’。”

  皇太極點點頭,笑道:“對,就是這一句話。因此商毅只能算是生不逢時,我看他也最多也不過就是第二個袁祟煥罷了。”

  十余位大臣聽了,趕忙齊聲恭賀道:“皇上英明。”

  皇太極又呵呵笑道:“不過在未來我大淸或許還可能有機會與這個商毅對陣于彊場之上,因此也不可對此人掉以輕心。應該盡量將他的底細摸清楚,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好在南朝以派他南下平定流寇之亂,看看他到底還有什么手段。傳朕之命,讓我們潛入南朝的細作對商毅要嚴密調查,不得放過一點漏洞。然后看這商毅有何嗜好,或貪財、或好色,均可投其所好,若能招降我大淸,自然再好也不過。若是難以招降,則或用間,或行刺,早日將其除掉,以除我大清之患。”

  范文程又道:“皇上,我大淸此次攻明,雖小有損傷,但卻所獲極多,使南人喪膽,雖出了一個商毅,亦不過是螳臂當車,無力回天。如今南朝氣數以盡,流寇四起,內亂不斷,國力衰弱之極,而我大淸兵精糧足,國勢正旺,不若揮師西進,破山海,占京樴,定鼎中原,一統天下,皇上當可為大清開基立業,創下高皇帝所沒有的不世之功,成就漢唐偉業。”

  范文程的話確實讓其他幾位滿漢大臣都有些心動,自從松山大戰之后,明朝基本以經沒有和淸軍對抗的軍事實力了,雖然山海關易守難攻,但清軍完全可以繞道進攻,對山海關形成夾擊之勢,也不難一舉而破。現在雖然出了一個商毅,但也改變不了雙方根本的實力對比。如果真的能夠一舉攻破北京,說不定真有統一天下的希望,就算一時還不和掃平江南之地,也可以達到當年金國的水平,和明朝分南北朝對持。

  皇太極聽了之后,沉吟了片刻,搖了搖頭,才道:“南朝雖說氣數將盡,但還尚未到時機,南朝地域廣闊,為我大清十倍,人口眾多,為我滿人百倍,如蒙天佑,我大清能一舉克取燕京,然其民人百姓應作何安置?是如我大淸一般再設旗安置,還是如南朝慣例安置?攻取北京之后,向南尚有萬里之地,是繼續出兵攻之,還是暫緩,或與南朝分南北持之,又當以何為界?凡此種種,都尚未有定議,豈可輕舉大軍。”

  眾臣聽了,也都知道皇太極現在還無意向明朝發動全面進攻,因此也都不敢再把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

  實際上在松山之戰以后,就有大臣勸皇太極立刻出兵攻占北京,當時也被皇太極拒絕了。其實在皇太極心里并不是不想全面進攻明朝,為大清開基立業,統一天下。成為像唐太宗、宋太祖,甚致是元世祖、明太祖那樣付一代開國雄主,對皇太極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而且皇太極心里也清楚,現在的明朝,在軍事力量上以無法與大清相抗衡,區區一座山海關是不可能阻擋得了八旗精銳的鐵騎。就算現在明朝出了一個商毅,此人或許是將材,但現在還羽翼未豐,危脅在以后而不是現在。因此如果大清全面出軍,完全有可能在半年之內攻占北京,一年之內,全面攻占河北、山西之地。屆時再相機而動,或繼續南下,或與明朝南北對持。

  只是這樣一來,大清必是全面出兵,必須又要倚重阿濟格、多爾滾、多鐸這三兄弟,這么一來,他們必然都會有機會執掌重軍,趁機擴大自己的實力,將來尾大難掉,可就不好辦了。因此必須先削減一下二白旗的實力,使之無法與自己相抗衡的時候,才是正式開始出兵南征,一統天下。

無線電子書    龍嘯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