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七七章 鑄炮

無線電子書    龍嘯大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因為在守衛濟南時,商毅就聽孫和鼎說過,穆陵關以經開始鑄炮了,因此處理完其他事情之后,就馬上讓孫和鼎帶自己去看一看。

  而孫和鼎也同樣想讓商毅看一看自己的成果,因此馬上帶著商毅,來到了鐵匠坊。

  一進工作車間,商毅立刻發現,在一邊并排放著十個泥制的長管狀東西,二大八小,大的長約三米左右,小的長約二米左右。

  孫和鼎介紹道:“大人,這就是鑄炮的泥制模,均是按一號和二號佛朗機炮的尺寸來制做的。泥模制成己有二十余天,大約再過十天就可以完全干透,到時候就可以開始溶鐵傾鑄了。”

  商毅點了點頭,他知道在這個時代,無論是中國還是歐州,中外鑄造火炮的方法都是采用泥型鑄造或蠟型鑄造而成,稱為泥模法或是失臘法。但這樣鑄炮,泥模必須烘得干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干,里面濕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就有蜂窩,施放時炮筒容易炸膛。而烘干泥模往往要一個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陰寒天氣,則須兩三個月。因此鑄一門炮最少需要兩個月,多則需要四五個月,而且鑄成之后必須將泥模打碎,才能將炮筒取出,故此泥模無法重復使用,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鑄出的大炮尺寸不等,標準不一的問題。

  而這一種方法一直延用到兩百年后的1841年,才由晚清的著名科學家龔振麟發明了鐵模鑄炮法,不僅使鑄炮的工藝簡便易行,節省模具原料,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縮短制造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解決了不出蜂窩的難題,提高了火炮鑄造質量和標準統一。而且當時的人都稱贊:“其法至簡,其用最便,一工收數百工之利,一炮省數十倍之資。且旋鑄旋出,不延時日,無瑕無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無窮,辟眾論之導軌,開千古之法門,其有裨于國家武備者,豈淺鮮哉!”

  而歐洲鐵模鑄炮技術的應用是在1873年,由圣彼得堡的拉夫羅夫、維也納的烏洽提斯及士林的羅賽德等三位科學家所發明的,比龔振麟創造的鐵模鑄炮法整整晚了三十年。在當時歐州以經全面進入工業社會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這也證明了中國人從來就不缺少聰明才智,只要客觀條件確定,中國人就可以立刻創造出令世界曙目的成就來。

  鐵模鑄炮法在龔振麟所著的《鑄炮鐵模圖說》一書中有詳細說明,后來又被魏源收入他所編著的《海國圖志》。商毅的電腦里就然收錄,簡單的來說,就是按炮身長短分節以鐵為模,每節鐵模分為兩瓣,鑄炮時將各節的兩瓣合攏,用鐵箍箍緊,再把各節按照筍卯接合,使之成為大炮的形狀。然后在鐵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待干透后,再涂刷極細煤粉調制的第二層涂料,烘熱、再配合上炮芯,就可灌入鐵水開鑄。待鐵火凝固后,立即順節按瓣剝去每塊鐵模,露出炮身,趁著炮身還全部火紅時,用鐵刷和鐵錘清除毛刺,除凈泥芯,將炮身不平之處,加以修整,即成為大炮。

  孫和鼎聽商毅說完了鐵模鑄炮法的整個工藝過程和技術措施之后,整個人一下子就呆住了,兩眼瞪著商毅,足足有一分多鐘沒有眨眼,害得商毅也嚇了一跳,還以為他魔障了。

  只聽孫和鼎猛然一拍腦袋,大叫了一聲,拉著商毅的手只晃,說里不住的道:“大人,你真是太聰明了,這樣巧妙的方法竟然也被你想出來了。枉我研究鑄炮十幾年,自以為除了西洋之人以外,放眼整個大明,絕無出其右者,卻沒想到大人的見識,比我要高明十倍。”

  商毅也不禁嘿嘿的干笑了兩聲,又道:“孫先生,這也只是我隨便想想而己,能不能實現還很難說,你也不要太高興了,還是先試一試吧。”

  孫和鼎哈哈大笑道:“大人請放心吧,這法是一定行的。”說著一回身,從屋外叫來一個工匠道:“快去讓他們都停下來,不要再制泥模了,全是耽誤功夫。然后把幾位老師父都招集起來,我們要馬上開始重新制模。”和商毅是紙上談兵不同,孫和鼎卻是有著非常豐富的理論和實際經驗,因此聽商毅這么一說,就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對俱體的做法,心里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譜了。

  商毅忙道:“孫先生,到也不必急于一時,我還有一個想法,你看能不能夠實現?”

  孫和鼎忙道:“請大人詳言。”

  商毅道:“這次濟南之戰,我用了你制出新飛槍,這種武器確實非常有用。不過我覺得一支飛槍中只有六只子槍,還是太少了一點,能否做成一個大箱子,一次裝幾十支子槍,平時可以就放在車上,使用時點燃之后一齊發射。”

  孫和鼎想了一想,馬上點了點頭,道:“大人,你的這個想法完全可以實現,我馬上就畫個圖紙給你看。”說著帶著商毅來到了自己的工作間,鋪開了紙筆,開始畫起圖來。

  商毅看著他畫圖,心中一動,馬上就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商毅在穿越之前,父親是一名建筑工程師,在商毅小的時候,電腦繪圖還沒有普及,商毅記得父親在家里有一套專用的繪圖工具,主要有畫板,丁字尺、三角板、圓規等。因為小時候常看父親在家畫建筑圖紙,入伍之后,識圖也是特種兵的一項必備技能,因此商毅對工業建筑制圖還算十分了解。

  但在這個時代,基本上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工業制圖規范,古代中國的工業建筑圖紙大多都是隨意畫的立體圖,不是后世最基本的三視圖,也及少標注尺寸。更談不上結構、剖面、大樣這樣的詳細圖紙,只能提供產品的一個大概樣子,跟本就做不到按圖施工,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工人的經驗或是設計者的指導。這也造成了很多技術的失傳。

  現在還只是造槍造炮這些尺寸相對簡單的東西還好,但如果發展到以后造車、造船甚致是造房屋這類大型結構的東西,如果能夠有一張比較精準的圖線,那么就方便多了,一般的工匠只要是技術熟練,那么照圖施工,也就能夠完成了。

  因此商毅又將自己的想法向孫和鼎講說了一遍。不過要讓孫和鼎理解現代制圖的規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毅又指手劃腳,比劃了一通,還畫了幾張簡單的三視圖,總算是讓孫和鼎明白了幾分。

  雖然讓孫和鼎一時還是接受不了這些現代制圖的規范,但對商毅所說的丁字尺和三角板這兩種東西還是明白它們的作用,確實可以給自已帶來許多方便的地方,至于商毅聽說的平面圖,立面圖、側面圖,孫和鼎雖然也能夠理解一些,但并不知道這些圖紙會有什么用處,至于什么結構圖、剖面圖、大樣圖,孫和鼎更是聽得云里霧里,任商毅說得口干舌燥,也不明白。

  無奈之下,商毅也只能暫時放棄解釋,讓孫和鼎先找工匠去把丁字尺和三角板做出來,然后自己畫幾個簡單的圖紙,給他看。

  雖然暫時放下了這個話題,孫和鼎還是對商毅的想法不敢輕視,畢竟在他看來,商毅不僅十分重視技術,而且顯然也非常懂技術。說不定他說的這方法真的有用呢?因此也頗為期待商毅早一點拿出樣品來。同時孫和鼎也十分奇怪,商毅的這些奇思妙想到底是從那里來的呢?不過能在這樣一個重視技術,而又懂技術的上司手底下干活,孫和鼎的心情還是十分愉快的。

  隨后商毅在孫和鼎的陪同下,到各處工匠作坊里去看了看。商毅特別關注的是鉆床車間,因為目前穆陵關里以經能夠自行造火槍,商毅也甴為重視。

  孫和鼎也像商毅價紹,目前穆陵關一共制造了鉆床十六臺,如果原料充足,在一個月內可以自行生產火槍五十到六十支。不過現在按照商毅的指示,正在加緊改造和維修現有的火槍,將其中一半改為燧發式,因此新火槍的生產也暫時停了下來。預計在一個月內,可以將現有火槍全部改造和維修完畢,再繼續在生產新的火槍。

  商毅一邊聽著他的介紹,一邊看著工匠們干活,同時還會詢問他們幾句技術上的問題,并且還會夸講工匠們幾句,說什么打敗淸軍,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或者是只要他們認真的干活,制造出質量上成的東西,就是在為國家做出貢獻,當然也問了問他們的家庭生活好不好,老婆孩子徤康嗎等等。

  雖然在后世,這是毎一個領導干部下工廠的基層車間去的視查時候,都必秀的行為,商毅只不過是完全拿來照搬而己。但在這個時代,卻是極為罕見的事情。像商毅這樣,會親自到工匠作坊視查,態度和藹平易的官員,或許還有,但像商毅這樣,把工匠的工作提升到一個“為國家作出貢獻”這樣的高度,卻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無線電子書    龍嘯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