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途有先后,國師分左右

  紫星這才深刻地體會到孔宣當年所言的真意:若是人份,哪怕是仙人,對他也有幾分顧忌,如果僅是這個“逍遙子”的散人身份,那么所面臨的考驗和兇險絕對是前所未有的。

  道之所在,千萬人吾往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不“謀”,何來“成”?

  只求奮力一搏,縱使無法逆轉命運,甚至是失敗身死,亦是無悔。

  張紫星定下心神,肅容答道:“原來是通天圣人門下菡芝仙道友,久仰大名!我乃逍遙子,此乃吾妹清嵐,我兄妹本是海外散修,默默無名。年前我因機緣所致,與大商太師聞仲相識,一見如故,被舉薦入朝,獲了個國師的虛名。如今朝歌遭遇毒禍,非凡俗可解,故而我奉天子旨意,前來此尋訪高人,解救厄難。”

  菡芝仙一聽聞仲的名頭,喜道:“既是聞道友的知交,便不是外人,聞道友為人豪邁,交游廣闊,門中無數道友與之交厚,與我亦交情不薄。可惜聞道友身為太師,近年忙于朝政,無暇相聚,甚是遺憾。”

  張紫星趁勢加了一句:“聞道友乃性情中人,雖朝事繁忙,卻從不曾忘記那些道友,常在貧道面前提起諸位,否則我怎會聞得仙子大名?”

  菡芝仙點了點頭,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只有女魃知道這位皇兄完全是在“忽悠”菡芝仙,嘴上不說,心中卻暗暗好笑,

  張紫星利用聞仲的關系與菡芝仙攀上交情后,趁機向她詢問那火云洞的下落,菡芝仙卻也不知,這里原非她的居所,自是陌生得很。她本在金鰲島上修行。只因門下童子來此采尋煉制法寶的材料時,被剛才那巴蛇所吞,故而遠道而來,尋這妖蛇報仇雪恨。

  “那天子智勇雙全,威震四海,我亦聞其大名,不想朝歌竟然遭此大厄,實是令人唏噓。”菡芝仙想了想,說道:“兩位道友可隨我往金鰲島一行。島上尚有不少同道,或有人知那火云洞的下落。”

  張紫星想了想,與其在這里閉著眼睛撞運氣,倒不如跟菡芝仙去趟金鰲島,那里修煉者眾多,說不定還有意外收獲。三人當下駕云前往金鰲島。菡芝仙精通御風之術,飛行速度迅捷異常,女魃不愿落后。背上現出風雷雙翅,也不刻意超越,只是不緊不慢地跟在后面。菡芝仙發力幾次都無法甩脫女魃,心下佩服,而那翅膀上風雷之力更是讓修煉風術的菡芝仙感到親切,當下與女魃邊飛邊談,愈發親熱,兩人不久便以姐妹相稱,反而將那位國師大人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就在菡芝仙回過神來,想起身后N遠地“逍遙子”時。女笑稱無妨,此時就見一人從后方駕血光飛來,如一道紅色的閃電,轉瞬就至兩女面前。正是那位大商國師大人。

  這種飛行之術是張紫星經過多次試驗。從孔宣赤血遁術改良而來——在飛行的過程中將力量極度壓縮,然后噴發而出,使身體以極高速度推進,在推進之力消除之前,再次蓄滿力量推進。以此反復。保持整個過程的高速運動。這種方法不像赤血遁術那樣對元氣損耗巨大,雖然也有部分損耗。不過張紫星有信仰之力這個金手指,才一虧空,立刻可以補足力量。因此,基本可以忽略掉那種損耗,當然它的速度比赤血遁術要慢上不少,但比起一般仙人的飛行之術要快得多。

  女魃知道在修煉者的世界是以實力為尊,所以也不言明,存心想讓這位皇兄在菡芝仙面前一顯本事,免遭輕視。

  “道友,那便是金鰲島?”張紫星指著前方的一座島嶼問道。

  菡芝仙見他談吐自如,絲毫沒有耗力過度的模樣,果然心下佩服,如實答道:“非也,那是黃鷹島,此處海域有數座島嶼,再向前行一陣,便可至金鰲島。”

  不久,三人來到金鰲島。

  張紫星見這島果然景色奇麗,幽靜怡人。三人一路途經山崖石窟,見到不少靈禽仙獸,奇花異草,看得他大贊。

  菡芝仙將兩人請入一座洞府中,命童子奉上仙酒果品,說道:“我知二位道友事急,請二位稍坐,我這就去請幾位道友過來相詢。”

  女魃連道:“有勞姐姐了。”

  菡芝仙朝她一笑,轉身離去,盡管這位菡芝仙平時看起來殺氣十足,但張紫星不得不承認,那笑容還是十分動人地,在心中暗暗給了一個A的評分。

  女魃贊道:“這位姐姐雖是新交,卻十分義氣,果然是值得相交之人。”

  張紫星點了點頭,在原中的菡芝仙也是一位極好義氣之人,最后還為此送命,如果可以,希望能改變她這個結局。

  不久,菡芝仙帶著幾位道人進入洞府,這些道人或帶一字巾、九揚巾,或魚尾金冠,或挽雙抓髻,打扮各異,但相貌卻有些兇惡,似非良善。菡芝仙為雙方介紹,張紫星才知道,這幾人竟是日后那十絕陣的幾位天君。幾人寒暄一陣,倒也投緣。

  當張紫星詢問到火云洞之事時,幾位天君也不由面露惑色,皆是不知。其中秦天君回憶了一陣,猛然想起了什么,說道:“那火云洞之事,我曾聽一位道友提過,這位道友雖非我教中人,卻交游極廣,閱歷過人,與我們皆是好友,想必他是知道火云洞所在的。恰好這位道友正好在這金鰲島上做客,何不邀他前來?”

  秦天君這么一說,菡芝仙也知道是誰了,當即大喜:“我方才一時心急,怎么忘記這位道友了!”

  張天君微微一笑,說道:“道友素來性急,方才將我匆匆拉來,怎想得此節?不過那位道友先前受金光圣母之邀去白云島助她練那金光陣。兩位新來的道友莫要心急,算算時辰,他眼下也該回來了。”

  張紫星連忙稱謝,

  這十天君看似兇惡,實則心腸甚熱。乃義氣中人,助聞仲而出山擺下十絕陣。而中闡教有些人卻是道貌岸然,外表是有道高人,骨子卻卑鄙無恥,那侵吞定海珠的燃燈就是他最鄙視的幾個角色之一,如此看來,后世孔夫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話還真是至理名言。

  此時,就聽外面傳來一聲長笑:“菡芝仙。適才聞聽你四處尋覓各位道友來此,也不知是何要事,貧道是否能為你分憂?”

  袁天君笑道:“才說起他,他便來了,走,諸位一同出去相迎。”

  張紫星只覺這“道友”地聲音入耳有些熟悉,略一回憶,猛然想起:這正是申公豹的聲音!

  果然。來的正是那位與張紫星有過一面之緣地闡教門人申公豹,只是現在張紫星戴著那五色面具,所以申公豹自然是不認識他。

  菡芝仙正要將這位大商國師逍遙子介紹給申公豹,忽見逍遙子搶先一步,上前朝申公豹打了個稽首,說道:“大商右國師逍遙子,見過道友。”

  申公豹一聽此人自稱大商國師,想起當年天子對自己的承諾,眉頭微皺,面色已是沉了下來。也不通報自家姓名,淡淡地還了一禮:“見過國師大人。”

  菡芝仙與幾位天君感到有些奇怪,申公豹平素對人一向熱忱,為何今日如此冷淡?菡芝仙好奇地問了一句:“適才不曾聽聞逍遙道友說過‘右’國師一事。不知可否詳解。”

  張紫星微微一笑:“自古以左為尊。貧道雖僥幸得天子賞識,卻無福榮膺左國師一職,天子說過,左國師之位,永遠只為一人而虛設。只是不知這位高人名號。”

  申公豹一震。之前的冷漠和淡然一掃而空,目光又變得熱切起來。卻不動聲色地將話題岔開:“貧道申公豹,乃闡教門下,適才貧道與金光道友前去白云島助她練陣,那金光陣當真好生厲害,若非金光道友交代在先,險些喪在那仙鏡之下。故而有些疲憊,失禮之處請道友莫要見怪。”

  張紫星微笑道:“方才聽得諸位道友說,申道友急公好義,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又怎會見怪?眼下朝歌正遭一場災厄,我奉天子之名前來尋訪高人,化解災厄,還請道長相助。”

  申公豹一聽事態如此嚴重,趕緊詢問詳情,張紫星隱瞞了殺死朱天麟之事,只說朝歌上下皆中劇毒,急需火云洞三圣救治,申公豹既聽說過火云洞,自知其中三圣的神通,當下說道:“貧道并不知火云洞的位置,但貧道的師兄玉鼎真人知曉,道友請在此稍坐,貧道立刻前往玉泉山金霞洞向師兄詢問。”

  說完,申公豹行了一禮,匆匆往洞外駕云而去。張紫星知道那句“永遠只為一人而虛設”給了申公豹強大的動力,嘴上卻對菡芝仙等人嘆道:“申道友真乃義氣中人!”

  不久,申公豹果然趕回,雖然外表略顯疲憊,但卻是精神十足,他告訴張紫星,三圣所居地火云洞,就在荊州玄岳之中。

  張紫星暗查超腦資料,得知玄岳正是武當山,當下大喜謝道:“多謝相助,此次若朝歌毒厄得解,全賴道友之力!我自當稟明天子申道友之功。”

  最后一句話讓申公豹笑意融融,經此一事,天子應知他申公豹的能耐了,屆時只要他一去朝歌,定可得天子禮遇,榮膺左國師之高位,安享人間富貴。

  目前來說,還是要為將來地殺劫多作準備,屆時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力挽狂瀾,方不負天子知遇之情。

  張紫星不敢耽擱,別過菡芝仙等人,與女魃火速趕往玄岳而去。

  按照申公豹臨時繪制地地圖,張紫星很快地就找到了火云洞在武當山中地大略位置,剛降下地來,忽然前方有一名十來歲的童子走來,朝兩人問道:“我乃火云洞青玉童子,二位貴客可是從朝歌而來?”

  張紫星對那三圣未卜先知的本事暗暗吃驚,趕緊說道:“不瞞仙童,我兄妹二人正是從朝歌而來,求見火云洞天、地、人三圣陛下,請仙童代為通傳一聲。”

  青玉童子頷首道:“你們果然識得三位圣人之身,請隨我來。”

  張紫星與女魃途見此處云生八處,霧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蒼松,顯得飄渺清寧,與那金鰲島上的奇秀之色又有不同。

  青玉童子領著二人來到一座規模十分宏大的洞府之前,張紫星看這洞府前地石碑,上面正是“火云洞”三個大字。青玉童子對兩人說道:“二位請在此稍候,小童前去通稟三位圣人。”

  張紫星本來有心用大商國師地名頭來求見三圣,但仔細想了想,還是將面具上的容貌恢復成原本地模樣,卻不取下面具。不久,童子出來,見他容貌變換,微微吃驚,也不多問,說道:“三位圣人請這位道友入內。”

  張紫星點了點頭,讓女魃在外等侯,自己跟著童子走入洞中。

  洞中極為寬闊,雖然樸實,卻氣勢恢宏,如同一座沒有浮華亂眼的天然宮殿一般。

  正前方的云床上,坐著那三位圣人,當中一位,頂生二角;左邊一位,披葉蓋肩,腰圍虎豹之皮;右邊一位,身穿帝服。

  張紫星不敢怠慢,近前幾步,倒身下拜:“成湯后裔子辛,拜見三位圣人帝主。”

無線電子書    我為紂王之傲嘯封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