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起(一)

  汴梁這座城市,消息向來是最靈通的。

  在這個伐燕戰事平歇已經年余,冬季足球賽事又進入冬歇期。日子又變得和往常一樣略微有點無聊的宣和六年冬天深冬里。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一個驚人消息就飛快的流傳開來。轉眼間這個巨大的城市每個角落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茶坊酒肆,太學書舍,官衙吏房,街頭巷尾,居室小戶。全都在傳言,在議論,在驚惶,在氣憤,在盤算,在觀望。

  這則消息傳開,汴梁就不折不扣的被震動!

  河東邊地,突然有遼人余孽和女真軍馬入寇。打破邊地州郡,太原府已然戒嚴。原來用以備邊的神武常勝軍,因為安撫使吳敏斷其接濟,軍無戰意。一部被圍,一部從代州大營潰退。

  河東重鎮太原府,已然門戶大開。得太原府,則就直面京畿諸路。冬季又黃河封凍。從河東直抵開封府,幾乎就是一馬平川!

  遼人蜀國公主,攜遼國傳國玉璽,領耶律延禧留下的十萬精兵強將。打著復國旗號,準備襲破河東,直逼汴梁。為大宋背盟攻取燕京滅遼事復仇。

  遼人蜀國公主已經與女真結成盟約,取宋人之土重立遼國宗祀。竭宋人資財以結好女真。并借兵數萬。原來遼人土地人口,已經全部送與女真。遼人復國,就在宋人土地上!

  神武常勝軍厲害,汴梁中人已然盡知。整個西軍打不過盤踞燕京的遼人殘軍。最后還是神武常勝軍出馬,才得復燕云。當日神武常勝軍入城耀威,其軍容更是整個汴梁都看見了。強兵之資,已經是天下皆知。

  現在連神武常勝軍也不是對手,還能又什么軍馬來擋住深入的遼人余部?難道再將西軍拉出來?還是將汴梁城中禁軍拉出去沿著黃河布防,和遼人余孽并女真韃子拼命?

  就算西軍出來勤王,都門禁軍那些太爺居然也能派上用場了。可兵連禍結,而且就燃燒在大宋境內。大家就再不能用輕松心態如看待遠在數千里之外的燕云戰事一般應對這一切了。而且打仗嘛。就是有勝有負。勝了還好說,要是敗了。契丹和女真韃子,豈不是就直沖到汴梁城下了?

  朝廷是怎樣選的河東路撫帥,不僅不能激勵軍心,反而輕易就讓一支強軍就這么稀里嘩啦的垮下來?

  大宋百姓都知道文貴武賤,也都習以為常。日常生活里也未必多瞧得起軍漢。可是現在薄待這些軍漢,卻危及到大家的生家性命了,這就是不成!

  老百姓們不過咒罵幾句。為官做宦的更知道分寸。也知道內情多一些。不大會人云亦云。可最容易生出事來的卻是那些每日里在汴梁閑得蛋疼的太學生們。

  這些都是為國將來所儲之才,自覺得就有指點江山的資格。只要自己用事,天下不足以平也。又是年少喜事。冬天不能出游,又沒有球賽看。天天就是七十二家正店出入,委實有些無聊。現在突然鬧這么一出出來,大家頓時就拍案而起。當道諸公。給罵得狗血淋頭。天天在酒肆茶坊瓦子里面佩劍集會,慷慨激昂到了萬分。已經有人開始串聯準備叩闕上書,請圣人重重懲治河東路撫帥,選名帥重將,趕緊規復河東路失土。

  擬議中的河東路撫帥人選,洋洋灑灑開列了好些人。蕭言赫然就在其中。排位還頗不低。畢竟這是曾領神武常勝軍,立下了平燕功績的名帥!

  吳敏在汴梁還有一處宅邸,這些時日墻上門上,貼的全是痛罵吳敏的招貼。宅邸中家人出來撕。卻給埋伏在一側的大群太學生逮住,狠狠揍了一頓,然后大勝而歸。仿佛入侵河東路的遼人余孽與女真韃子,在這頓拳腳下也只能不堪一擊也似。

  吳敏留在京中家人,嚇得只能閉門不出。自家將自家關了囚牢。

  激烈紛亂之下,居然還有某些好事文人,不知道哪根騷筋被撓著了,居然做了幾首詠大遼蜀國公主的詞章。

  遣詞華麗,用典考究。詞意曖昧纏綿。大是華美可觀。居然一時間也風行起來。前朝金枝玉葉。也實在是一個八卦的好對象。

  總而言之,汴梁城因為這個消息散布開來。已然坐不住了。整個城市都沸騰起來,上上下下,都盯著朝廷中樞,盯著那位趙官家。看能不能趕緊拿出應對的法子來!

  人心浮動,近十年來,臻于極致。

  這種情形發生,首先因為汴梁城實在不是一個保密的地方。朝廷有什么要緊的舉動。上午廷議才畢。下午就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這個城市里面公務員比例實在太高了,到處都可能走漏風聲。而作為汴梁中人,不喜歡談朝廷大事的人算什么合格的首都居民?

  其次就是其間未嘗沒有蕭言的黑手在內,他用張顯張郎君這等奢遮人物。再用外圍賭球這等大利所在的手段。已經初步在整個汴梁市井。作為汴梁新進教父之一,張郎君在街巷當中,已然很有點影響力。就是高門大戶,不見得會延蕭顯謨做客。張郎君卻是昂然直進。但凡有資格的巨室大戶,誰不想弄一支球隊擠進球市子聯盟當中?要組球隊,就得有球員。張郎君發聲話,要什么樣的球員沒有?

  而且賭球也是大利,從張郎君這里,得到一些內幕消息,也是再便宜不過的事情。

  交接蕭言也許有麻煩,但是一身錦繡的張郎君,卻是汴梁城中偶像一般的人物。與他并肩出現在瓦子里面,女娘服侍都要熱情三分。不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這位張郎君都要好生接納一下。

  經過張顯,稍微影響一下市井輿論。將神武常勝軍說得無辜一些,受屈深重一些。現在局勢緊張一些,入侵之敵聲勢大一些。簡直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汴梁城發展到這等地步,其實等若于有了自家的生命和意志。大宋歷代皇帝,自從真宗以后,就沒有離開過汴梁城的了。想了解一點民情,除了各地走馬承受回報以外,就是皇城司打探來的汴梁民間輿論。

  比起帶著土氣的其他地方走馬承受回報來的消息。當今官家趙佶更喜歡皇城司采訪而來,帶著汴梁風流氣的民情。

  趙佶作為一個皇帝,其實眼界就是一個汴梁而已。不管整個大宋其他地方是什么模樣,只要他腳下的汴梁城風流富麗,他就覺得自家是遠邁前代的圣君了。汴梁有什么不穩,比起邊地州郡被打破,江南發聲民變,他還要更關切一些。

  蕭言通過張顯影響的汴梁輿論。對其他人也許沒用。但是對趙佶,還是會派上一些用場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河東之事傳來,汴梁大震!

  市井當中擾攘若此,說得千奇百怪,什么樣的都有。維持著大宋這個帝國運轉的朝廷中樞。當然明白實在內情。

  河東路文武兩途來的奏報,是兩日前傳到汴梁的。韓世忠與本路駐泊禁軍副總管江偉聯銜奏報先至,河東路撫帥吳敏的正式奏報后至。

  其實在前些時日,都門當中已經收到些風聲了。吳敏對付神武常勝軍是大家都默許之事,朝中沒一個人會在這上頭尋吳敏的不是。激得軍心有些不穩,在邊地生出一些事端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朝中諸人,很有默契的并沒有太當一回事。無非就是些外敵入寇,借賊自重的故智罷了。大家和西軍打交道這么多年。在這上頭早就鍛煉得心理堅強萬分。比起西夏還算是個竊號敵國而言,遼人余孽,這又算是個什么東西?還能嚇到當道諸公不成?

  而且諸人還有些期待神武常勝軍將事情鬧得更大一些,等到徹底失卻圣心。就是自取滅亡了。神武常勝軍垮臺,也必然牽連到那南來子。都門當中,對他恨得牙癢癢的人,可是不在少數!

  南來子一倒,又要牽連到嘉王趙楷。這又是一番絕大的政局文章。再加上那南來子手中掌握的大利————這才是軍國大事。河東邊地,就是真有遼人余孽。真打破了個把州縣。又算得了什么事情?

  有資格參與此局的諸人,人人都在暗自觀望。私下往還奔走。感覺不妙的嘉王趙楷,干脆就絕了和蕭言的聯絡,閉門在自家王府,苦思如何能從此次事中脫身。還有些人摩拳擦掌,商議著如何瓜分蕭言手中掌握著的巨大財源。

  就沒有一個人想著行文河東路,讓他們切實回稟。邊地有警之事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犯邊賊寇虛實如何?主事之人號稱大遼蜀國公主,其情確否?神武常勝軍到底是因兵心散亂,不肯出力而敗退。還是有縱敵情狀?女真也隨之入寇,這個更要緊的消息,是不是著實?

  經過趙佶即位以來變本加厲的黨爭,空前混亂的行事。大宋作為一個帝國,正常應對突然事態的機能,幾乎都告癱瘓了。更不必說最為讓人觸目驚心的就是,現在作為大宋最高軍令兼軍政機構,西府樞密院,從樞密使到樞密副使再到樞密院都承旨,一路的空缺下來。就算有個樞密院副都承旨蕭言,也管不了樞密院的事情!

  這種足堪讓有識之士一哭的麻木狀況,直到兩日前奏報不祥的傳到都門,才告結束。

  都門中樞諸公乃至幾乎都不知道河東有事的圣人趙佶,這才徹底被驚動。

  邊地州縣陷落,已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神武常勝軍三關守軍被圍,存亡不知。因糧運不濟,代州大營神武常勝軍守軍一直潰退到太原府才算站住腳。當然韓世忠打著的是就糧名義,并沒有將朝廷斷全軍接濟說破,可字里行間怨氣也再明白不過。

  河東路的中流砥柱太原重鎮,居然也自亂起來。太原府城中有安撫使,有運使,有倉使,有憲使,有駐泊禁軍,有弓手土兵,有團練強壯。居然連治安都維持不了!損失財貨不計其數。傷亡數百人。幾處屯糧被燒毀(這是提舉常平使眼看要用兵動支河東路向來積儲,其實早就虧空,趁著太原府之亂正好沖帳。)

  要不是神武常勝軍正移營太原府就糧,奉命入城平亂。卻有一直入侵遼人余孽或者女真軍馬游騎至此,輕輕松松就奪取了大宋河東路最為要緊的河東路!

  河東路再如此下去,就有可能全盤潰決。來敵不管是誰,輕松就壓到黃河邊上。渡過封凍的黃河就是一馬平川,可直抵汴梁。

  大宋定都此間。本來就是戰略上最為巨大的包袱。與遼戰事緊張的時侯,數次計議遷都。和遼人一旦締盟和平,又將這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現在舊事再度翻揀出來,大家才手忙腳亂,發現汴梁這份繁華富貴,實在是脆弱得很!

  河東事必然要應對。可是又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緊的是兵馬,難道再將西軍拉出來?將西軍動員出來去江南平亂,最后北伐燕云。朝廷已經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筆的資財。除了實在沒兵馬用之外,也是打算好好削弱一番已然有些尾大不掉的西軍。

  這次西軍好容易掙扎回去,已經頗有些再不出陜西諸路的牢騷發出來。想再調他們出來,沒有個半年一年的時間動員,想都不要想。那時候河東是個什么局面,簡直不必問了。說不定來敵已經逼到了汴梁城下!

  (歷史上女真第一次南下。雖然是勤王,沒什么條件好講了,一切都是從簡。西軍也來得頗遲。也不是全軍而出,最多就來了一半。女真圍汴梁之后,西軍才出關東而抵汴梁。女真撤圍而去之后,接老爹位置的欽宗又輕易的將西軍投向被圍太原方向,結果一戰主力敗亡。女真飛快反撲,第二次包圍汴梁的時侯,西軍余部基本上就動員不出來了。這些余部。后來就成為南宋時期的吳家軍。陜西殘余地方,連同四川。就是西軍余部事實上藩鎮割據之地——奧斯卡按)

  難道動員都門禁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侯,朝廷諸公半點使用都門禁軍的心思都沒有。用這些太爺,不是御敵,是自家找死。

  至于永寧軍,本來實力就單薄,還在恢復當中。河北防務也是至重。抽調不出來。要是真是女真韃子和遼人余孽一起入寇,河北諸路當面只怕還要增援大軍上去!

  兵馬上頭,想來想去還是要打神武常勝軍的主意。

  韓世忠的奏報當中,暗示得再明白不過。因為進駐河東以來,上下薄待。軍無戰心,才退保太原。要是能維持神武常勝軍地位,河東事還有轉圜余地。神武常勝軍可以一軍獨自力戰。成敗利鈍雖不敢確保,但總能阻擋來敵讓其不過黃河,直抵汴梁城下。

  議事諸公,都覺得喪氣。雖然神武常勝軍要是可用,至少能為朝廷應變爭取到應對時間。可是實在沒味道得很。這么一支桀驁不馴的軍馬,怎么也對付不了!栽在他們手中的重臣,從童貫等一路數過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了!

  除了兵馬,還有軍費。

  大宋軍馬,只要開兵打仗。這耗費就是天文數字。原來朝廷打發神武常勝軍去戍邊,就給了區區數十萬貫。要是讓西軍上下知道,估計大牙都能笑掉。

  一旦要用神武常勝軍打仗,這糧餉就再不能這樣應付了。

  朝廷過去幾年拉下的巨大虧空,還遠遠未曾填上。靠著蕭言變著花樣生財,日子才稍稍好過一點。不過對于這么一個巨大帝國而言,蕭言應奉的那些財計,基本上還算是杯水車薪。在其間分潤的人太多,有些趙佶收入內庫也再不肯拿出。真能補貼到三司的,數目還是太小。

  按照常理估計,這至少是要千萬級別的軍費支出。饒是河東路本地積儲能貼補一點,中樞三司至少也要拿出一大半,六七百萬貫朝上跑的數字。朝廷到哪里去拿這筆資財出來?但逢戰事,趕印一筆新屆交鈔當軍餉,那些軍漢可是不認了。而且又要增發交鈔,市面上一聽到這個消息,恐怕苦苦維持住的交鈔行情,也要馬上崩潰了。

  雖然沒有現代財經知識,可這樸素的理財道理,大宋三司還是知道。不比后世據稱極其有范的民國,用了那么多留學生。博士碩士德克士,可以閉著眼睛發法幣金圓券。

  震動之下,這應付河東變故最要緊的兵財兩事,還是沒有一個結果。當道諸公只有矛盾上交,等趙佶圣心獨斷了。

  其實對于這些老狐貍而言,未嘗不是將最為難的決斷交給趙佶來做。自家到時候擔的責任就更少一些。現下朝廷處處都是黨爭,還架得住在這等大事上將把柄交給政敵?

  人人裝傻充愣之下,心中忍不住都是慨嘆。

  這神武常勝軍。這南來子,只怕又要翻身了。卻不知道誰人卻要倒霉。這南來子,命直恁般硬!

  可是對于趙佶而言,這決心也是不好下的。焦躁之下,也只能耐著性子,每日都召見重臣入禁中問對。

  可對于這些重臣而言。要考慮的事情實在太多。兩日之內,如何能拿出一個明確的態度出來。趙佶無論如何征詢意見,都是不得要領。

  朝廷中樞,這幾日氣氛都繃得緊緊的。就是禁中,也沒了往日的歌舞升平之慨。所有人都預感到有一場大風波正在醞釀當中,可誰也說不準,這場風波,到底會是怎樣!

  內梁門外金梁橋街蔡相宅邸。

  這個時侯一隊元隨親衛,簇擁著換了冬日裝裹的車馬匆匆而來。

  丞相儀仗。規模甚大。路上行人,紛紛走避。

  車馬在大門外停下,幾個伶俐內院聽用的使女已經迎了出來,四個身強力壯的小廝抬著一張步輦恭謹等候。

  在幾個嬌俏使女的扶持下,當今宰相蔡京從車中鉆出。

  放在平日里,一向注意養生,保養得極好的蔡京雖然年歲高大,可從來都是揮手讓步輦退開。寧愿自家走幾步,疏散疏散筋骨。慢慢晃進內宅。

  可是今日。他卻是一臉疲憊之色,松弛的眼圈有些發青。層層疊疊的皺紋比起旁日更密了一些,衰頹之色更顯。他看了一眼步輦,不吭聲的就坐了上去。

  四個小廝膀子一叫勁就站起來,上身不動,穩穩的抬著步輦入內。幾名使女忙不迭的奉上茶湯飲子,又張蓋羽扇為蔡京遮風。裊裊婷婷的緊緊跟著入內。

  周遭怕不有十七八人圍著服侍的蔡京才入儀門之內,蔡攸就已經忙不迭的降階而下:“父親,孩兒參見。因父親吩咐孩兒此來不得驚動耳目,是以才不能在門外恭迎,還請父親恕罪。”

  蔡京有氣沒力的擺擺手,示意知道了。

  蔡攸遲疑一下,又上前一步動問:“父親見召孩兒,到底所為何事?”

  蔡京嘆口氣,語聲微弱的開口:“你也是曾經做到參知政事的重臣了,卻還這般沉不住氣。有什么事情,入內再說罷。不急在這一時。”

  老爹這般說,蔡攸還敢有什么表示。恭恭謹謹的跟在蔡京步輦之旁,裝模作樣的也搭了一把手,做足了純孝模樣。要不是偶爾偷眼瞧一下蔡京身邊得用的那些嬌俏使女,這表現就可以打滿分了。

  等一直送蔡京入內,侍妾伺候著蔡京換了衣服,又送上遼參參湯給蔡京補補元氣。再稍稍按摩放松了一陣。蔡京才在兩名使女的扶持下,慢慢走到自家內書房。

  蔡攸不敢隨蔡京入內室,就在書房等候,這個時侯早等得有些焦躁。聽見蔡京腳步,才趕緊端正容色,恭恭謹謹的將蔡京迎入內書房。又接過使女手中龍團茶湯,用手背試試熱度,雙手奉上。才退開一步,躬身控背的等著蔡京發話。

  蔡京看看自家這個兒子,輕輕嘆口氣,開口道:“今日河東之事,你可知曉?”

  伐燕戰事平定這些時日了,蔡攸還是賦閑。朝野當中,仿佛都忘了這個蔡京兒子,入過翰林,曾做到了參知政事位置的高官。蔡攸又是心思最熱之輩,哪里受得了這個。每日都在都門當中鉆營,想辦法起復。

  然則現在當道之人,梁師成因為他又重新投回蔡京門下,再不搭理他。蔡京為宰相,政事堂位置也滿了。總不可能將自家位置騰給兒子。漸漸得用的舊黨清流一脈,從哪個角度而言也不可能和蔡攸走到一起去。這么些時日下來,竟然是毫無結果。

  雖然起復沒結果,但是蔡攸的消息還是靈通的。河東之事如此之大,必然也牽連著朝中政局的巨大變化,他如何能不關顧?

  一時間還曾經動了心思去謀河東安撫使位置,要是立下軍功,回轉中樞再入兩府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不過再想想伐燕戰事中的兵兇戰危。自家為童貫牽連之后的倒霉模樣。頓時就絕了這個念頭,發誓這輩子再不到邊地為官了。

  蔡京動問,他心中念頭轉得飛快,恭謹答話:“孩兒如何能不知曉?河東邊地失陷,太原府城生亂,文武不和。神武常勝軍不之用。看來大有潰決的危險。父親近日辛苦,想必也是與圣人商議此事。”

  蔡京慢悠悠的又問:“你覺得誰會在此事當中得利最大?”

  蔡攸仔細想想,知道老爹這是在考校自己。他也隱隱約約覺得,賦閑日子不會太久了。所以回答得就加倍的小心翼翼。

  “想來想去,也就是那南來子罷?原來神武常勝軍不穩消息傳來,最遭忌的就是他。可是鬧到如此地步,卻不得不借重他了……河東路諸官也是無用。太原府重鎮自家都能亂起來!現在除了靠神武常勝軍屏障,還能靠誰?既然要神武常勝軍出死力,那就不能動那南來子以亂軍心了……這南來子當真命硬。這樣還能得了彩頭!”

  蔡京點點頭,對蔡攸回答還算滿意:“除了這個,還有一個財計事。既然用兵,就是花錢如流水。現在朝中其他地方是騰挪不出來了,就指望蕭言那里能不能擠出一筆軍費。兵財兩事都得借重于他,這河東事得利最大的,自然就是他。”

  蔡攸咂咂嘴,心里面嫉妒和惱恨混成一團。嫉妒自不必說,蕭言一下又風生水起。自家還在苦苦謀起復。境遇差別太大。當年蕭言才南歸之時,他是什么身份地位。蕭言又是什么身份地位?簡直是天差地遠。可是現在在汴梁,問十個人有十個人知道他蕭顯謨,自己這小蔡相公,還有幾人記著?

  要讓蕭言效力,就得給他彩頭。他的本官品級已然太高,到了從四品。這個歲數,無可再升。就只有在差遣上打主意。他已經是樞密院副都承旨,再上一步,豈不勉強就能和參知政事之類的重臣比肩?雖說當今圣人治下,幸進已經成為常事,但是如蕭言這般,也實在太過駭人聽聞了一些。

  惱恨卻是自家曾經在三大王趙楷宴上,拉攏蕭言。想讓蕭言與自家結為一黨,借力復起。當時是看蕭言風光,又聯接上三大王趙楷,未嘗不是一條出路。可是蕭言卻沒給他這個面子,頓時就讓小蔡相公對他印象大壞,連帶也惱恨上了。雖然后來蕭言又遭忌憚,聲光一下就跌下來,連帶三大王趙楷也跟著少出自家府邸。蔡攸算是因禍得福,可對蕭言的惱恨,還是一如既往,絕不更易。

  對蔡攸這種純小人心性而言,恨上誰那就一直記著,再難動搖了。

  可是再嫉妒再惱恨,又有什么法子?畢竟自家也拉不出一支神武常勝軍出來,也不能親身上陣,克復燕云。更沒有白手生財的本事,以百萬貫為單位朝趙佶內庫大筆大筆的送錢。

  心里頭難受了好一陣,蔡攸才勉強故作疏闊:“既如此,也罷了。看這南來子能不能收拾這河東亂局罷……難道要讓他出外鎮河東?”

  蔡京搖搖頭:“出外鎮河東暫時是不會了,神武常勝軍在外。蕭言就必須在內。不是再出什么絕大變故,蕭言是出不了這汴梁一步了……就是是不是再度借重蕭言,圣人也還在兩可之間,現下還猶疑難決。”

  蔡攸忍不住又問了一句:“為什么?”

  問完之后,蔡攸才罵自家太蠢。趙佶為什么猶疑,還不就是以前的那些原因?蕭言這等出身,對神武常勝軍的影響力,現在掌握的財源。無一不是招忌的因素。趙佶畢竟還是大宋的皇帝,用的還是大宋的統治法度。如何能讓蕭言這等人一直屹立不倒,始終居于這等要緊地位?更不必說還要再讓他更進一步,聲勢更漲了。

  蔡京又輕輕搖搖頭,輕聲道:“圣人總是要下決斷的。此刻除了將蕭言推出來,還能用誰?誰也不愿意輕易去跳這個火坑,吳敏眼看是難于安于河東安撫位上了。可是誰又愿意去接他位置,與神武常勝軍這等驕兵悍將相處?稍有不對,就是吳敏下場……”

  蔡攸終于有些不耐煩了,今日巴巴的將自己召來。就是談論蕭言的事情么?要知道我小蔡相公的事情也不小!既然如此,不如去休。看看有沒有什么別的門路可想。此事必然朝局有人上有人下,難道我小蔡相公就撈不到一個位置?

  他勉強一禮行下去。竭力維持著恭謹的態度。

  “父親,今日所教,孩兒受益非淺。都門局面,看得更清楚明白了。孩兒近日定然謹言慎行,少牽扯進眼前亂局當中。父親也是倦了,早些休息罷。孩兒改日再來省事父親……”

  蔡京哼了一聲,舉手點著蔡攸:“你什么時侯才能城府更深一些,更耐得住性子一些?老夫已經是風燭殘年,這蔡家一門富貴,怎么能放心靠你就維系得住?”

  蔡攸頭一低,默不作聲。反正他已經給蔡京數落習慣了。現在對這番話已經毫無感覺。當日他背出老爹門下,與王黼走到一起,最后讓蔡京去位。未嘗不是有一些兒子對老子的叛逆成分在。小蔡相公,還是一個青澀中年啊……

  蔡京勉強平平氣。輕聲道:“今日議事,卻是和你有關。河東要用兵,樞府再不能空置。而且蕭言樞府副都承旨位置不能去,禁軍財計事還要靠著他這個差遣繼續整理。必須要有人壓在他的頭上……”

  蔡攸已經喜動顏色:“父親的意思,難道是圣人欲讓孩兒領西府?這這這,制度上也沒這個道理……”

  他這話說得倒不錯,父親領東府,兒子領西府。太阿倒持,哪個皇帝也不可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

  但是蔡攸一邊說不相信。一邊一副喜心翻到的樣子。卻是恨不得喉嚨里面伸出手來一把搶過這樞密使位置。按照蕭言的話來評論。蔡攸也是狗肚子里面裝不了二兩香油。

  蔡京橫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自然不會讓你領西府!一則制度有違。二則你資序不夠。只是一任參知政事,河北諸路安撫制置副使外任又最后得罪,并沒有外整一任外任資序。如何能到樞密使領西府之位?樞密使還是虛懸,今日梁師成推薦的李綱李伯紀為樞副實領西府,又推了你為西府都承旨。圣人已經點頭了,改日便有札子下來。你謀差遣,現在不終于有個著落了?”

  蔡攸一怔,頓時就叫起了撞天屈:“李伯紀那個措大?他又談得上什么資序?時望雖高,然則未曾歷任大州,縱然召回都門重用,一少卿足矣。焉能以樞副領西府?孩兒做不得樞密使也罷了,為何卻是都承旨差遣?孩兒曾為東府參知政事,都門差遣,怎么不至于到樞府都承旨份上,與其如此,不如遣孩兒出外知一大州!”

  蔡京森然看著蔡攸,冷冷道:“河東路安撫使兼判太原府位置可得,你要不要?當日與你一同得罪之王黼童貫等輩,現在又在哪里?你是待罪之人,降等用之,已是殊恩。你還指望什么?但有勞績,還怕不能回到兩府位置?現在不就,將來就再沒這個機會!”

  蔡攸為蔡京氣勢所壓,不敢再抱怨什么。老爹許了自家將來,似乎也可以指望一下。想想比之童貫王黼,實在也算得是慶幸了。不僅未出汴梁一步,不過年余也再得差遣。似乎也沒有什么說不過去的。只是就面子上有些過不去……這個時勢,還談什么顏面?

  不過他猶自不甘心,嘟囔著又抱怨了一句:“不過這樞副之位,卻怎么樣也輪不到李伯紀那措大……”

  蔡京語調仍然冷冷的:“除了李伯紀,誰還有這個時望,壓住平燕的蕭言?除了李伯紀那性子,誰還敢和蕭言爭斗?除了李伯紀,誰還愿意跳這個火坑?非常之時,而略過資序,誰又能說什么了?

  去一吳訥言,而用李伯紀。清流舊黨聲勢不衰,而起復用你為都承旨,也在樞府平衡局面,讓清流舊黨不至于借著再掌西府地位而聲勢大張。此次用人,都是圣人圣心籌謀良久,借他人之口推舉一下便罷。正是圣人高明之處,你若還有怨言。老夫便替你辭了這都承旨差遣!”

  蔡攸尷尬一笑,并沒有接老爹的話。這個時侯他也能想明白,自家重得差遣,蔡京在其間其實也用了不少氣力。

  要知道李綱和蔡京從來都是不對付,要是讓這李伯紀重回汴梁。蔡京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這李伯紀可是誰都敢硬抗!

  默許李伯紀重回都門,還是破格超遷,以樞副身份實際執掌樞府,交換條件只怕就是重新起用他這個因罪貶斥的兒子。

  看蔡京不說話了,蔡攸才小心翼翼的開口:“父親……就是如此了?蕭言此次得脫大難,李伯紀重回中樞,舊黨中人因禍得福……孩兒倒沒什么。父親一番辛苦,卻就如此了不成?”

  以蔡攸對蔡京的了解,自家這個父親,向來都是最重攬權。相當長一段時日之內,在朝中可謂一手遮天。此次復相以來,雖然一直保持足夠的低調。然則滿朝中人都以為蔡京不過暫時隱忍,什么時侯必然要發力,在朝中好好爭斗一番。讓自家親信充斥與朝,將往日對頭盡興貶逐出去。

  河東有事,對此時汴梁混沌不明的朝局是一個巨大的震動。朝中暫且僵持住的各方勢力定然會借此重新洗牌,各方勢力都憋足了勁等著最好的機會全力開始爭斗。在蔡攸料想,自家老爹也是如是才對。現在看來,蔡京卻似乎有些斗志不足。贊同舊黨將李綱李伯紀這個刺頭搬回都門,而且破格超遷,執掌樞府這等要緊地位。換來的就是自家起復為一個樞密都承旨,未免也太過于好說話一些了罷?

  蔡京臉上盡顯疲憊之色,將身子朝后靠了一些。半晌之后,才輕聲道:“攸兒,老夫也已經是八十有余,望九之年了……將來蔡家,還是要交給你來維持……老夫已經不想蔡家再有老夫在時如此風光,你重新起復之后,踏實為官就是。李伯紀和那蕭言之間的爭斗,你萬萬不要攙合進去……國朝向來優遇士大夫,只要你不在生出什么事端,遇事唯唯諾諾就可,將來歷任美官,是意料中事。執掌兩府,又有什么意味了?只要大宋不生什么變故,蔡家富貴,你這一代,還是可保。至于再往后如何,就不是老夫此刻所能費心的了。世上哪有長保貴盛的家門?就如此罷,就如此罷……”

  說到后來,這位曾經在大宋中樞一手遮天垂十余年的老公相,面上竟是無盡的蕭瑟意味。無心再和蔡攸說下去,擺擺手就讓蔡攸退下。

  蔡攸還想說什么,終究卻是未開口。恭謹行禮之后,就慢慢退出去了。

  蔡京留在內書房之內,靜默了許久時間。才輕輕拍手,幾名嬌俏使女,悄沒聲的就已然出現,不等蔡京吩咐,就扶他起來,摻著他回轉內室。

  走到院中,蔡京卻停住腳步,向禁中方向看了一眼。今日天氣不見得很好,層云如晦,低低壓在頭頂。氣象萬千的帝都汴梁,這個時侯不知道怎么的。就顯出一絲冷落出來。

  “急風將起啊……那蕭言此次不倒,將來如何,便難說了……這大宋,還是原來的大宋么?”

無線電子書    宋時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