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以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潛艇是非常丑陋的,這種丑陋,不僅體現在潛艇的外形上,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潛艇居然沒有搭載艦炮以及水上飛機,要知道,受限于魚雷技術的不成熟(射程不夠遠、速度不夠快),不管是西方還是日本,艦炮和水上飛機都是其主力潛艇的標配。
單就潛艇戰術而言,毫無疑問,德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過就潛艇的技術,中國如果自認世界第二的話,那么決沒有哪個國家敢自稱世界第一,中國潛艇,從明級開始就是水滴形,發展至今,宋級的水滴不僅更加成熟,更為關鍵的是,艇身上第一次裝備了帶有反聲納功能的蒙皮。
向德國人出口潛艇,換在那個時空,如果哪個中國人敢說這樣的話,估計會遭到全世界的嘲笑,但是在這個時空,至少在這個時候,不管其它國家的人作何感想,德國人表現出的卻皆是一副欣喜若狂的樣子。
海軍一向是德國的弱項,鄧尼茨在二戰初期發明出狼群戰術,并不是說德國人就偏潛艇作戰,事實上,這乃是德國人的無奈之舉,因為缺乏足夠的水上大型戰艦,德國人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潛艇這種非主力艦艇上,只是,隨著聲納的出現,狼群戰術立刻就不靈了,而從這之后,德國人基本上就失去了制海權,只能依靠陸上和空中力量打擊敵人。
相比德國的U級潛艇,中國潛艇至少在三個方面完全勝出,其一是速度;其二為反聲納能力;其三則為魚雷的先進性,而且,因為中國潛艇裝備了性能更加先進和穩定的新式蓄電池,這極大的提升了其戰場上的生存能力,綜合而言,中國潛艇比德國潛艇最少領先了兩代,如此,當德國人從李鐵書口中獲悉,中國政府有可能向德國開放潛艇的購買權,德國人怎能不喜出望外。
向德國開放宋級潛艇的出口許可證,這是歐陽云堅持的結果,歐陽云之所以堅持,正是考慮到德國缺乏足夠的海上力量,擔心德國會因為這個短板而擋不住蘇俄甚而北約聯軍的攻擊,“…鑒于對美英兩國操守的了解,我們必須預防他們可能操縱北約聯合蘇俄進攻德國,而一旦美英加入對德戰爭,德國缺乏足夠的海上自衛力量就可能導致它的徹底崩潰,向德國出口宋級潛艇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德國能夠幫我們分擔海上壓力,誠然,現在在太平洋上我們一家獨大,可是諸位不要忘了,美國和英國都擁有著當今世界最大規模的造船能力,如果戰爭一旦曠日持久,那么,我們將來需要面對的北約聯軍的海上力量,就可能是現在的兩倍甚至三四倍。”
“如果中國人沒有在技術參數上造假,那么這種宋級潛艇簡直就是為我們德意志量身打造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北海擁有十艘這樣的潛艇,再加上我們的空軍,哪個國家的海軍有能力突入進來。”在回去廣州的陸上,代表團的一個海軍軍官向法肯豪森陳說厲害,極力唆使后者去電國內要求購買中國的宋級潛艇。
在這個德國海軍軍官的眼中,宋級潛艇最大的亮點并不是所搭載的新式魚雷,而是其潛伏能力,根據中方提供的參數,每艘宋級潛艇裝備三組每組十二只的蓄電池,這能夠保證潛艇在不動用發動機的情況下以巡航速度航行四個小時,或者在水下潛伏七十二小時以上,宋級潛艇的反聲納蒙皮,本來就足以讓現在的美英主力聲納不能輕易發現其蹤跡,如果再使用潛行方式靠近戰場,那么就能確保先發制人,在現代海戰中,先發制人可太重要了,正如他所說,再配以德國強大的空中力量,美英等德國的主要敵人,又有哪國海軍能夠從海上威脅德國。
法肯豪森被說服了,當天晚上,他便去電國內,先是通報了白天的參觀見聞,然后提出應該購買中國宋級潛艇以在北海建立遠海防御圈。
德國國防軍政府派出軍事代表團造訪中國,其主要目的正是希望能夠從中國購買武器,不過,因為德國人更擅長陸軍,所以在原定計劃中,德國人希望從中國獲得的武器全部為陸戰裝備,其中包括火箭炮、火箭筒還有地對空導彈。
法肯豪森的電報不僅讓德國國防軍高層更加全面的認識了中國,同時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戰略窗戶,在德國人原先的防御計劃中,是準備用堅固的海岸工事來抵御來自海上的威脅的,而現在,有了宋級潛艇做參考,意識到如此一來可以將海上防御線前推到遠海,他們自認認為值得嘗試。
不過,顯然是并不認為中國的潛艇技術已經能夠全面領先于世界,或者,因為狼群戰術的失敗,自信心嚴重受到打擊,并不認為德國有取得海戰勝利的能力,所以,在聽取了鄧尼茨的意見之后,德國國防軍的回電雖然同意了法肯豪森的建議,但是卻將購買數量縮減到了四艘。
德國人這邊剛敲定購買宋級潛艇的事情,歐陽云來到了廣州,正式約見法肯豪森。
對于法肯豪森,歐陽云極有好感,不僅因為前者確實對中國的抗戰有過巨大的貢獻,還因為后者在歐洲多國擔任占領軍總督的時候曾經給予中國人很多幫助。
歐陽云表現得極為有善,會晤氣氛便顯得分外融洽,寒暄之后,雙方首先就中德結盟一事進行細節上的磋商,然后,則就德國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事舉行簽字儀式,忙完了這些外交事務,歐陽云為代表團舉行了歡迎宴會,而在宴會結束之后,他邀請法肯豪森飲茶,兩人隨即就軍購問題展開了討論。
“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向德國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正式討論之前,歐陽云開門見山的給出了基調。
而得到這句承諾,法肯豪森和他帶進來的一個手下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