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本土遭到日本富士山超級戰機轟炸起,美國國內的猶太人還有華人便出現了一波避難中國潮。[就到]如今,隨著猶太復國組織和聯合政府簽下合作協議,更多的猶太人開始涌往中國。中國現在的國籍政策,同樣延續自學兵軍,作為外籍人士要想成為中國公民,最簡單便利的方法是進行投資,投資超過一定的數額便可以獲得一份為時三年的定居權證,而如果這三年時間內,持定居權證者沒有違法犯紀行為,信譽良好,再有三個以上的中國本土人士作保,那么就能獲得永久居民的身份。除此之外,擁有一項專業技能,能通過中國政府設置的專業考試并取得技師以上稱號,同時并具備中國境內某企業員工的身份,同樣能取得定居權證;又有,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科學方面的大家,或曾對中國的國防安全及其它方面做出貢獻并得到官方承認的,本人有這個意愿,同樣能取得定居權證…
總體而言,中國的國籍政策于想成為中國公民的外籍人士而言還是比較人性化的,這一政策因為之前的猶太人移民事件早就為國際上所熟悉,值美國國內安全形勢惡化的情況下,大批的猶太人開始涌向中國,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就到]
當前的中國,最缺的就是各行各業的專業技工,這批猶太人的到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狀況。于是,就在國防軍和學兵軍勢如破竹的殺向華北和北方,開始準備光復全境的時候,學兵軍特區還有重慶,新一波的軍工企業興建熱開始了。
同一時間,美國北大西洋沿岸,猶太人也開始了一波工廠企業興建熱,而這些企業的一大共同特征是,出資方或者合作方里面都有顧氏企業的身影。顧氏企業也許只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可是考慮到顧氏企業不出一分錢一個人,只提供技術,這樣的分成方案足以說得過去了。
1944年元旦,中國政府發行的三年期和五年期戰爭債卷正式在美公開銷售,負責銷售和管理的,正是猶太復國組織下屬的兩家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猶太人如期兌現他們的承諾,歐陽云這邊也開始幫助猶太人實施可期的復國計劃。[就到]幫助猶太人復國,在學兵軍成立之初,歐陽云就給過波恩父子承諾。當時他的想法是在日本現有島嶼中劃出來一個成立猶太國或者猶太人特區。他這個想法或許能滿足猶太商會,但是卻不能令復國組織滿意。成立于1897年的猶太復國組織,早在成立之初就明確提出,要在巴勒斯坦原以色列王國故址上實現復國大業。而這一次發生在世界范圍內的大戰,對猶太人而言,既是一次慘痛的教訓,同時又不失為一次機會。教訓在于,他們深深體會到了沒有國家的苦楚。機會在于,值此世界格局重新劃分之際,實在是他們實現復國愿望最好的機會。弄清楚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猶太復國組織為什么會對中國政府如此慷慨了要知道,雙方合作開辦工廠企業,猶太人尚有利可圖,可是在發行戰爭債卷這件事上,猶太人雖然未必就一定會虧本,但是需要承擔的風險卻是相當巨大的。因為不管他們能夠銷售出去多少,他們都必須在半年時間內按照全額交付給中國政府。如此一來,中國政府最終能夠成為戰勝國還好說,一旦戰敗的話,于猶太人而言,他們投入的這筆錢可就等于全部打了水漂了。
猶太人拿出了足夠的誠意,歐陽云也立刻開始兌現承諾。首先,他命令斯特恩從猶太獨立軍體系中分出了大約三個師的軍隊,以此為基礎組建猶太復。然后,他將大約五個師規模的猶太復的建制納入了中國遠征軍,并成立了一個專門的中東遠征軍司令部。顧名思義,中東遠征軍,當然會進入中東作戰。中東盟軍現在以英軍為首,而鑒于英軍目前在中東戰場完全處于守勢,急需外援加入,丘吉爾的英國戰時內閣對中東遠征軍的成立表示了歡迎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源于歐陽云的信任和斯特恩的全力付出,猶太藉軍隊在中國戰場上已經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至少在英國人看來,斯特恩的第六集團軍的戰力完全可以匹敵學兵軍,那么如果投入中東戰場的話,那么一定會改變當前的態勢。
中東遠征軍司令部的成立,不僅意味著中國開始插手中東戰局,且還意味著中國遠征軍實際上已經成為一支跨地區、跨種族、跨國家的真正意義上的同盟軍。中國遠征軍成立之初,完全由中國官兵組成,僅下轄學兵遠征軍和東北遠征軍。現在,其體系下面不僅有太平洋艦隊和第一第二第三遠征軍、遠東遠征軍、中東遠征軍,還存在著完全由法國人組成的法國復和完全由美國人組成的菲律賓方面軍。另,白流蘇發起、顧戀云發展壯大的中南半島殖民國家獨立運動也開始見到實際效果,在中國第一遠征軍麾下,目前就有大馬民族獨立解放軍、印尼民族獨立解放軍、緬甸民族獨立解放軍和巴基斯坦民族獨立解放軍各一個軍的建制。這四支軍隊,雖然前兩個才僅僅搭起個框架,后兩個實際上也僅有一個旅的規模,但是隨著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可以預期的是,很快,它們就會名副其實。
另外,源于中國最高統帥部的壓力,暹羅目前也已經組織了一支遠征軍。暹羅軍隊雖然戰力低下,可是用于當地為遠征第三軍作后勤補給還是很合適的。孫立人目前之所以能夠在丹佛防線保持對日軍的高壓,正因為有泰國人為他們充當民夫并負責運送彈藥補給。
歐陽云當初不顧軍內反對毅然出兵中南半島,如今,終于開始進入了全面收獲季。穿越者的先見之明,如此可見一斑。無彈窗閱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