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門道

無線電子書    商道人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林曉在邊上聽得清楚,也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暗自好笑,也不曉得自己是不是應該早點勸勸這個寶貝妹妹?

  不過林曉這人生性豁達,他自己的性格也是不拘一格,心里也明白,這感情的事,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再說了,林敏現在也不過才是個十八歲的小女孩,正是處于情感朦朧,情竇初開的時節,心中有些幻想很正常,非要把它當成洪水猛獸,死命打壓,可能到最后反而是適得其反。

  頓了一下,林曉岔開話題,說道:“韓易,其實這世上賺錢的門道千千萬,房地產業是暴利,但也不一定非要說房地產業就是最賺錢的行業,看看幾個世界首富就知道了。”

  韓易點點頭,說道:“是啊。我老爸就經常說一句話:千腳的蜈蚣只有走一條路。生意這事,實在是不好說,也有老話說,做生不如做熟。有些人幾十年就專注于一個行業,也能把產業做細、做精、做大,從而成為行業內的翹楚。”

  林曉笑了一下,說道:“我今天跟你說個門道,你聽聽看,覺得好的話,也可以參一腳。”

  “哦?林哥說的門道,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說出來讓小弟學習學習。”韓易笑道。

  林曉沉吟了一下,才說道:“從暴利行業來說,除了一些國家控制的壟斷企業如電力、通信、鐵路等行業之外,其實,毒品、軍火、能源、制藥這些行業才是真正的暴利行業。”林曉笑了一下,道:“當然了,毒品和軍火這兩樣是碰不得的,而制藥呢,則限制太多,哦,你上次說過你是有個藥廠,效益怎么樣?”

  韓易笑道:“我那藥廠生產的產品都是一些常規藥品,在行業內沒有什么競爭優勢,也就是能存活吧。上次我們商量著給調整了一下思路,弄出一條生產牙膏的流水線來。”

  林曉點點頭:“生產牙膏也是個不錯的思路,別看這東西小,可是利潤卻不錯,而且屬于高消耗產品,基本上每人都要用到,國內人這么多,是個大市場。”說完才發覺自己無意中把話題給扯遠了,就繼續說道:“我剛才說的那幾個行業,剩下的就是能源了。”

  韓易懷疑道:“林哥,能源這塊區域,要進入到門檻更高吧?現在好象油田啊天然氣這些都是國家在開發的啊!”

  林曉呵呵笑了起來:“你這話就沒水平了!能源就只有油田天然氣這些東西嗎?你可別忘了,所有的礦產資源,包括各種金屬礦,稀土礦,還有煤礦等等,可都是屬于能源。”

  韓易恍然大悟,撓著頭皮不好意思地嘿嘿笑道:“林哥是行家,我對這東西不熟悉。”

  林曉正了正身子,然后說道:“我今天跟你說的這個門道,就是煤礦。”

  其實在說出這番話之前,林曉心里也是頗為躊躇了一番。

  林家幾年來,主要致力于能源的范疇之內,與上層打交道的也多在這個范圍。樂林集團當年之所以能夠開發油田成功,也是和當時的國家的鼓勵政策有關,也就是正好趕上了一個好時候。但是隨著國家對油田開采制度的逐漸限制以及石油資源尋找難度的增加,還有就是開采的難度和成本的不斷增加,樂林集團急于要開辟出一條新的渠道來為樂林集團注入新的活力。

  而這個時候,煤碳資源就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作為一個比較普遍的礦產資源,煤礦在國內的分布極廣,幾乎在全國的每個地方都有煤碳出產,所不同的只是品質差異罷了,而其中已經大幅度開發的煤碳中最優質的煤碳資源當屬于晉城煤碳,其次為陜西煤和蒙古煤,而陜西煤則又是以靠近了蒙古的神嶺地區為最佳。

  樂林集團一直扎根陜西,是當地數一數二的能源集團,創稅大戶,在當地的人脈極為深厚。前幾年金融危機期間,行業不景氣,導致了煤碳價格持續下滑,陜西的煤礦企業頓時陷入困頓,眼看著小山一樣的煤碳堆在那里,就是賣不出去,而各種開支卻一如既往,很多實力較弱一點的煤礦主就撐不住了,紛紛想要把煤礦轉讓。

  但是那個時候,許多企業都是自顧不暇,再加上煤碳價格的一路走低和持續疲軟,哪里有人肯去接手一個雞肋般的事物。這個時候,陜西煤碳行業的主事人就聯系到了樂林集團,希望他們能出手接手一部分煤礦,以便度過這場危機。

  樂林集團一直致力于能源行業,對于相關產業當然比較敏感,在經過集團上下的反復開會研究討論,又請了一些專家來咨詢,樂林集團最終得出結論,作為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資源類產品,煤碳企業的困頓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只要亞洲的經濟開始復蘇,對煤碳的需求就會大幅度增加,到那個時候,其價格也必將隨之而水漲船高。于是,樂林集團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并從儲備資金中撥出一部分專款來,專門用于煤碳企業的收購和并購,短短一年之內,相繼收購和整合了五六個大大小小的煤礦,然后再進行整合成了兩個中型的煤礦公司。

  事實證明,樂林集團的眼光果然不錯。當初收購那幾個煤礦的時候,正是那些企業最為艱難的時候,價格自然不高,最多的一個也不過才花了一千萬,有幾個小的甚至只花了兩百來萬就搞定了,而隨著經濟的快速復蘇,各行各業對煤碳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庫存全部銷售一空,而且煤碳的價格開始穩定,并隨之緩慢上漲。

只要能夠保證足夠的銷量,那么就可以保證企業能處于不虧損的狀態,這是一個有利的信號  樂觀的估計,按照這樣的增長幅度,樂林集團只要用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來當初所有的收購成本和后續的相關投資,接下去的就全部是凈利潤了。

  不過由于當初煤碳資源受到的傷痛太深,就算是很多人雖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行業的潛力,心里卻還在躊躇,因此在林曉看來,現在去投資煤碳資源,既沒有如樂林集團一般需要有巨大的決心,咬緊牙關硬抗著度過危機;又沒有引起別人的廣泛關注,從而增加競爭難度,這樣看來,算是剛剛起步,時機最佳。

  “林哥,那買一個煤礦大概需要多少的資金啊?”韓易在心里估算了一下,如果照林曉的話說來,一個中型煤礦正常的出煤量基本上都在每月十幾萬噸左右,按照林曉所說的價格,2001年,煤炭價格維持在每噸140~170元之間,那么也就是一個月的銷售量就可以達到一百萬,一年就是一千多萬,確實驚人。不過同期直接生產成本則在每噸110~140元之間,扣除其他費用,大部分的煤炭企業要么虧損,要么處于瀕臨虧損的邊緣,而且這一切還都是寄托在銷售順利的情況下,如果遭到積壓又或者銷售出去卻回不了款,那么其巨大的開支,就是拖也要把企業也拖死了。

  巨大的利潤背后往往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這句話說得果然沒錯。

  如果不是樂林集團家大業大,又和當地各方面的關系良好,就他們當初收購的那十來個煤礦,換作任何一家實力稍差的企業,光是維持正常的運作,一下子就能把家底全部虧空。

  俗話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那么,現在就是考驗韓易的膽量和眼光的時候了。

無線電子書    商道人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