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

  斷更兩天,對不住大家了。今天拼命補,中午十二點之前,應該還有一更。

  剛剛閃過一輛載著一對小兒女的獨輪車,身后就竄了上來幾頭驢子。

  拿著馬鞭抽開身前的混亂,折可大望著前面更加漫長的一條街巷,懷疑起自己到底能不能及時趕到府衙去。

  現在街道上盡是托兒挈女逃進城來的百姓。縱然幸運的逃過了遼軍的劫掠和殺戮,帶著僅存的家當逃進了太原城,但偌大的城市卻沒有他們安身的地方,絕大多數只能在別人的屋檐下生活。

  這天還冷得很,一夜過去就是幾十條人命。折可大這幾日親眼看見幾輛馬車走街串巷,將無人收拾的尸骸一條條的撿起來送去化人場。化人場就在太原城的西南角,現在還正冒著煙。這就是現在的太原城。

  縱然經過了多次戰爭,可折可大還沒有看過如今這幅凄慘的場面。

  “直娘賊的。真是兵荒馬亂啊!”就在折可大前面,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青年正沖著幾名擋道的百姓發著怒,手中的馬鞭舉得老高,前面牽馬的家丁也是連推帶搡。

  只看背影,折可大便認了出來。那是經略司衙門中的機宜文字張儉,他的同僚,雖是文官,卻是武將的脾氣。不過蔭補出身,也真沒人把他當成正經的文官看待。

  “火氣別這么大。這辰光,發火也沒用。”折可大在后面突然開口。

  張儉冷不丁的被嚇了一跳,回頭見是折可大卻是轉驚為喜:“嗨喲,折閣門原來你在這兒啊。”

  “有事找在下?”

  “是有些事。”正說話,一名騎兵擦著鼻子從張儉身前竄過去,猛地就將下文給他砸進了肚子里。

  張儉臉色先是發白,繼而又由白轉紅。被嚇得氣得不成話,紅得發紫的一張臉:“直娘賊的,是趕著投胎去啊!”

  指天罵地的咆哮了幾句,在周圍的百姓看熱鬧的眼神中,張儉狠狠的咬牙:“王經略再不出來彈壓,太原城不要遼軍來攻就能破了。”

  ‘王.克臣有這個能耐嗎?’折可大冷哼了一聲,從鼻子中哼出的滿是不屑。太原守不住,第一原因就是在王大經略身上。

  只是折可大現在也只能腹誹,根本改變不了什么。

  一年前,折可大被調到了太原府,在經略司中擔任閑官至今。而原本在韓岡幕府中的堂兄弟折可適,則是安然在豐州做官。

  豐州建立之后,立功甚多的折家在河外勢力大漲,也更加根深蒂固。下任家主的折可大轉調太原,名義上是以立有殊勛為由,實際上還是人質的成分居多。

  折家對此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情愿的態度,這是為了讓朝廷安心。不過折可大本以為自己能被調入京城,被安排在太原倒是出乎意料。不知道是不是朝廷不想做得太過明顯,還是覺得太原就足夠了。

  不管怎么說,人質就是人質,不用指望說出來的話有人聽,反正不受重用就是了。

  看得出藏在折可大眼底的不屑,張儉收起怒氣,改怒為嘆:“王經略現在就盼著令尊能早日領兵前來,若有五千麟府精兵坐鎮,不用上城墻,城中軍民就能安心了。”

  “在下都寫了親筆信了,還能怎么樣?”折可大搖頭,“王經略要調動麟府軍,我折家世代忠良,豈有不應之理?我寫信本是多余,不過是讓經略相公放心罷了。”

  “折閣門,依你之見,太原城能守得住嗎?”張儉見老于戰陣的折可大都不看好所謂的太原城防,心中就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我就怕他們不來打太原。遼賊真要跑來圍著太原城,只要城中不亂,還是能守一陣子的。怕就怕遼賊跑去攻打榆次縣,堵了井陘道,河北的兵馬幾百里路趕回來,迎頭對上,結果可不好說。”讓過一隊匆匆跑過街道的士兵,折可大又冷著臉哼了一聲,“都不知道亂跑個什么?!”

  “閣門若要回家去,還是繞道北門的好。”張儉陪著折可大往邊上讓,又道,“可就算井陘道被堵上了,好歹還有西軍和京營啊。”

  “京營爛得邊境上的鄉兵都比不上,西軍更是全都在賀蘭山下,哪里能來得及。”又躲開一輛馬車,折可大煩躁的扯著襟口,卻沒忘了說自家逗留此處的原因,“在下正在等人,等人到了就走。”

  等人?還沒等張儉想出一個眉目,就見一人穿過街道往這邊過來。張儉認識,是折家的門客,在太原輔佐折可大左右,好像還是折家的親戚。

  折可大丟下了張儉,上前半步:“打探清楚了嗎?”

  “清楚了,清楚了。”那門客連連點頭,遺憾不已,“石嶺關丟得冤枉啊,吳都監著實該死。”

  “到底是怎么回事?!”

  “吳都監領兵到了石嶺關后,便將忻州的人馬趕到了關城上,自己則坐在烽火山城。大郎你說,他該不該死?!”

  折可大愣了一下后搖頭:“麟府軍在河東還不是一樣被人視為另類?太原兵馬跟代州的合不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石嶺關都丟了,哪是一句合不來?!”

  “吳寶當然該死。”張儉湊了上來,他比折可大要早知道緣由,亦是發恨,“吳越同舟都能互助互濟,吳寶這把自家人當仇人看了!他若是逃回來,當天王經略就能斬了他祭旗。”

  “殺了又能如何?石嶺關都丟了。”折可大搖頭,這還不是朝廷自家弄出來的事?

  天下禁軍六十萬,絕大多數分布在京畿、河北和陜西三處,時日久長后,軍中便出現了三個不同系統的山頭。但大山頭之下還有一個個小山頭。

  除了陜西因為年年戰亂,內部調動頻繁,其他地方,禁軍更戍之法早就停了,各地的禁軍基本上都是駐泊禁軍,比如河東各部禁軍,太原核心之地有一部,北部邊境諸軍州有一部,以及河外的麟府豐,多有在當地駐扎了五六十年的情況,軍中士卒基本上全都是本地出身,底層軍官也都是在近處調動。

  加上河東在五代接連出過開國天子,朝廷也是有意無意的破壞河東軍中凝聚力,尤其是太原,毀城分兵,被提防得極嚴——否則就不會有石嶺關和赤塘關這兩座相距十余里的太原門戶,卻分屬兩州的安排——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太原、代州和麟府三個不同的系統。

  石嶺關本身隸屬忻州,駐扎在關內的兵馬自然全都是忻州兵,真要說起來,忻州軍是屬于河東軍中的代州一脈,與太原一系似近實遠。

  這點齷齪事,河東軍中誰不知?

  石嶺關前關后城,北面是舊關城,而關南的烽火山城,是仁宗年間修建。地勢之險要不遜關城。可就是因為有了新城,舊關城便沒有再修葺,那可是一條破爛的防線。而且關城守軍的家泰半都安在新城內外,舊關城若破,看到家中的父兄子弟被太原來的都監害死,石嶺關的軍屬如何會不恨坐在城中的太原軍?

  “韓學士若在,斷不至于如此!”門客毫不客氣。

  “是韓樞副了…”折可大感慨連連,當初在韓岡麾下殺遼人、殺黨項,那殺得才叫一個痛快,哪里是現在可比。

  門客看著擁堵混亂的街巷,人在嘆氣:“樞密相公若能早來,何至于滿城兵荒馬亂?”

  “那也要到了才好。”

  “可好歹是來了。等到韓樞副到了太原,就不用聽王經略亂指派了。”張儉不是王.克臣的人,說話毫無顧忌。

  折可大搖頭:“能等得到再說吧。”

  遼軍已經進了太原府界,韓岡若是輕車簡從,運氣不好就能成了遼人的戰利品。若是要帶大軍北上,那就還要等上半個月才能收攏各地的駐軍。

  三天前,韓岡的親信和朝廷的詔令同時到了太原府。韓岡擢樞密副使,出任河東制置使,統轄河東軍事,這一任命在太原城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對于太原軍民,自然是歡欣鼓舞。韓岡離開河東不過一年,在太原任職的時間也不到兩年。作為河東帥,他軍事上雖有成就,可他作為太原守,在治政上其實并沒有太用心。但太原上下偏偏對他極為懷念,多有人將其視為歸宋以來最出色的太原郡守。更別說論起治軍克敵,方今朝中也沒幾人與他相提并論。

  另一方面,對于看得更深的官員們來說,在韓岡走馬河東后,大半個樞密院都在外面的現狀,絕不是一件好消息。陜西、河東、河北,一位樞使統領一路,立國之后,就沒看到這樣的局面。顯而易見,現下的局勢雖不能說開國以來未有,但也絕對是澶淵之盟以來最危險的一次了。

  不過放在眼下,有一個軍功煊赫的名帥坐鎮,決不是區區王.克臣能比。

  折可大以軍中望氣法觀府衙,帥府行轅上的五色云氣所聚,怎么看都是一頭豬!

  “唉。”

  他唉聲嘆氣,即盼著韓岡早至,也怕他在路上出了意外。矛盾的心思,此起彼伏,難以平定下來。

無線電子書    宰執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