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714遷都之議

無線電子書    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正文714遷都之議正文714遷都之議  (本日第四更,歡迎收看…)

  荀諶首先說道:“主公,如今天下形勢基本上已經定了,我軍馬騰、劉璋、劉備三家稱帝,漢室的江山也就徹底瓦解了。臣以為,主公以雄武之資,虎踞河北,今又平定中原,與之另外三家稱帝的人比起來,遠遠超過他們,屬下以為,主公應該盡快榮登九五之尊,才可以凌駕于其余諸王之上。”

  自從劉璋、劉備先后稱帝之后,消息傳至燕國,燕國上下紛紛顯得有些浮躁,論實力、論地盤、論經濟、論人口,燕國都遠遠超過他們,如果不稱帝,似乎是天理不容的事情。所以,荀諶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燕國上下的心聲。

  高飛不動聲色,扭臉看了荀攸一眼,問道:“公達有何意見?”

  荀攸緩緩地道:“稱帝是必然的,但是當務之急不是稱帝,而是如何解決戰后所遺留的問題。徐州、青州沒有受到太大波及,然而兗州卻是這次滅魏的主戰場,雖然說我軍是僥幸獲勝,用了很短的時間就驅走了曹操,然而兗州必然是曹操的發跡之地,曹魏勢力在這里根深蒂固一時間難以撫平。另外,豫州的汝南、陳郡、譙郡、梁郡都在去年受到了嚴重的干旱,致使百姓顆粒無收,勉強度日,所以,臣以為,當把戰后如何恢復生產,收復民心作為重中之重。”

  高飛點了點頭,對荀攸的回答表示很滿意。

  郭嘉緊接著說道:“除此之外,自虎牢關以西,函谷關以東,孟津以南,軒轅關以北的洛陽京畿之地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片荒蕪,屬下以為,此乃天成之地,如今已經盡歸我大燕所有,就應該想法設法恢復其昔日的繁華。想當年,洛陽繁華無度,卻被一場大火燒為灰燼,百姓流離失所,如何恢復洛陽之繁華,也是勢在必行。”

  賈詡最后說道:“總的來說,當前是三件大事,一是稱帝,二是戰后恢復,三是安撫民心。中原自古乃必爭之地,有道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加上中原多數為平原,良田無數,一旦真正的恢復了,必然會成為燕國的又一大產糧基地。屬下以為,當效法奪取河北之政策,予以減免中原三年賦稅,鼓勵農業生存,興修水利,開墾荒地,軍隊也可以進行軍屯,并且委派得力官員出任各地要職,三年后,中原必然會有一番新氣象。”

  高飛聽完四個人的不同意見后,覺得都很受用,而且這些也是他腦海中所想的。

  中原這一地區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古代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

  大禹治水,將天下劃為九州,以豫州為天下的中心,而后又以豫州周圍的大面積平原統稱為中原。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除了中國南北朝外,皆認為把中原納入版圖的王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而以后的蒙古統治者和滿族統治者皆以認為把中原納入版圖的王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而不是只統治蒙古舊地或滿族(女真族)舊地,分別建立了統一中國的元朝和清朝。

  也就是說,得中原者,得天下。

  如今,高飛已經徹底占領了中原,使得燕國的版圖向外擴大了一倍,東漢末年天下十三州,燕國就占領了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以及洛陽京畿一帶的部分司隸,地盤之大,雄蓋天下,令天下偏安一隅的馬騰、劉璋、劉備、孫策以及遠在交州的士燮望塵莫及。

  高飛一直在苦苦的思索著,對于如何治理中原他不需要太多的操心,因為只要廣施仁政,就會得到老百姓的認可。這個時代,還是以農業為主,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什么都東西都是空想。所以,發展農業,是必然的,也是最主要的,但是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他的工業也不應該落下,加上戰后消耗掉的兵力需要補充,以及人才略顯不足,這些事情都困擾著他。

  “那么,就先這樣定下了。河北安定,不需要太多的兵力,然而中原卻不同,需要多留一些兵力鎮守,還需要一位有大局觀的人來坐鎮此地,我想從你們四個人當中挑選,你們四個人推選吧。”高飛想了良久,這才說道。

  荀攸、郭嘉、荀諶三個人異口同聲地說道:“我等以為,總軍師之才,當足以擔當此大任!”

  高飛看了賈詡一眼,問道:“軍師,你有什么合適的人選嗎?”

  “主公,文和毛遂自薦。”賈詡當仁不讓的抱拳說道。

  高飛道:“河北安定,已經形成了風氣,一些事情也已經約定成俗了,而且滅趙時對冀州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彌補了過來,我的意思是,你們四個人一起留在中原,一起為恢復中原做出努力,以軍師為首,你們三人為輔,各治一州。你們覺得如何?”

  四個人面面相覷一番后,便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屬下定當效犬馬之勞!”

  高飛道:“很好,那么…賈文和出任兗州刺史,并且總督兗州、徐州、青州、豫州四州,郭奉孝出任徐州刺史,荀友若出任青州刺史,荀公達出任豫州刺史,另外,以臧霸為鎮東將軍,統領青州、徐州所有兵馬,協同奉孝、友若共同治理青州和徐州。”

  “諾!”

  這邊話音一落,高飛扭身對身后的書記陳琳說道:“即刻草擬文書,公布于眾。”

  “諾!”陳琳毫不猶豫地揮墨如雨,筆走龍蛇。

  高飛緊接著道:“另外,我還有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要說,就是遷都一事…”

  “遷都?”在場的人都不禁為之一怔。

  “嗯,北方安定,薊城離中原太遠,不便統治新占領的區域,為了加強統治,我決定遷都中原。”高飛說這一番話,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燕國國都在幽州的薊城,按地理位置來看,在今天的北京一帶,距離新占區路途遙遠,不利于穩定和發展中原地區,且地處邊塞,雖然經過高飛前期的鋪墊,活躍了北方一帶的經濟,使得薊城成為了一個商業比較發達的地方,但終歸是偏處一偶,所以遷都是勢在必行。

  那么遷到哪里?

  這個就比較關鍵了,在高飛的心中有幾個城市:首先是許縣,效仿歷史上的曹操,建都許縣,以許縣為都。

  尤其是目前攻占豫州的情況下,建都許縣有以下幾個好處,一是都城前置,重心利于防守,如歷史上的明成祖之遷都北京之舉,而且許昌之地位于燕國三條戰線最中間一環,文聘攻取南陽宛城成功,基本上為許縣打開了前沿戰略的縱深,使得許縣為都的可能大大增加。

  二是鄴城,從地理位置來看其實鄴城南靠黃河不遠,并且經過袁紹的經營已經是河北第一堅城,也處在整個燕國目前國土的中心位置,四向輻射都不錯,利于經營。

  三是洛陽,洛陽地理位置優勢,被認為是龍興之地,加上高飛挑撥和發動的中原大戰前后一共有兩次,兩次均環繞洛陽一帶,所以在高飛的心中,很愧對洛陽一帶的百姓。

  而且洛陽四方關隘阻隔,進可攻,退可守,西面可以威懾在關中的秦軍,南面可以和荊州的漢國形成對峙,北面可以鉗制在并州尚不太穩定的匈奴人,東面可以俯瞰兗州、青州、徐州和豫州,是首先的位置。

  高飛這樣做,也是效仿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以河北為基本,洛陽為帝都,派能征之大將四伐以平天下,遷都利于穩定中原,利于以后問鼎天下,使得朝廷政令能夠很快的傳達至四方。

  賈詡、郭嘉、荀攸、荀諶四個人聽后,都面面相覷了一番,他們見高飛胸有成竹的樣子,已經明白了一切。

  “不知道主公心中可有什么合適的地方嗎?”賈詡首先問道。

  “我準備,遷都于洛陽。”

  “洛陽殘破,已經淪為廢墟,不過其地理位置十分的優越,如果要遷都于洛陽,必然要重新在廢墟之上重修一座城池,否則洛陽何以為都?”荀諶道。

  “主公,可仿造薊城,再命士孫瑞在洛陽修建帝都,以士孫瑞修建城池之心得,必然能夠重新修建一座氣派的帝都。”荀攸道。

  “恩,很好。”

  會議之后,基本的疑慮已經解除,至于高飛何時稱帝,則沒有給出明確的日期,這也無疑讓眾位文武頗感費解。按理說,稱帝是必然,可是高飛就是不吐口,和昔日率先稱王時的高飛簡直是判若兩人。

  八月初三,高飛從中原班師,說是班師,其實帶走的人只有百余騎而已,將三十萬兵力全部留在了中原,對中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和籌建。同時,為了安定邊境,高飛將韓猛調回并州,繼續出任并州刺史,并且讓韓猛出兵占領河東郡,牢牢地將“幾”字形的黃河控制了一半。

  半個月后,高飛帶著一顆疲憊的心,回到了薊城。一到薊城地界,他連城都沒有進,而是叫上一個守城門的都尉帶著他去了公輸菲的陵墓。

無線電子書    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