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代,華夏是個尚武的民族,大唐是個極為重視軍功的王朝。秦慕白率關西軍立下如此赫赫奇功,皇帝與朝廷不予重賞,那是絕不可能的。
現在滿朝文武就在琢磨著,皇帝該會怎么賞賜秦慕白呢?——這個近年來風波不斷飽受爭議,名聲鵲起紅得發紫的年輕人,同時也是他的半子之婿?
早在不久前,因為秦叔寶的戰死,李世民大為哀慟,不僅親自到府以兄弟之禮吊唁,事畢之命還按照慣例廢朝以祭,讓秦家嫡長子秦通,也就是他自己的親勛衛隊百騎的副使繼承了秦叔寶翼國公的爵位,并且將翼國公名下原來僅有的四百戶食邑加到了五百戶。同時,謚秦叔寶為“武”,贈徐州都督,改封護國公。
古來中華對于帝王將相或是王公名人,死后都有追謚。其中,單謚字更顯得尊貴,因為只有帝王才享有這樣的特權對臣屬賜予單字謚。《周書•謚法解》有云,“剛彊直理曰武,威彊敵德曰武,刑民克服曰武”,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另外,又有秦叔寶的一些故友同袍與仰幕者們覺得,僅一個“武”謚不足以囊括秦叔寶的全部,于是又有了許多雙字“私謚”,其中最得到廣泛認可的是“貞武”。
“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意思是說,秦叔寶為人坦蕩磊落大公無私,行俠仗義義薄云天,是個人格魅力極高的蓋世英雄豪杰!
至于民間就更不說了,秦叔寶在生之日就已生受貢奉成了門神,英勇壯烈之后更加被尚武崇神的大唐百姓所神化,成了百姓心中正義守護神的象征。
李世民,請匠人依照秦叔寶生前慣用的虎頭鏨金槍式樣,鑄造三倍大小銅鑄兵器一尊,立于武德殿前,以示大唐居安思危、太平而不忘武事,同時,也是對秦叔寶深深的懷念。至于以前朝廷就已經收藏的虎頭鏨金槍原品,則是當作了國寶一般珍藏于內延珍閣,一般人輕易都看不到。
其實李世民登基之后,曾經名揚天下的蓋世虎將開國功臣秦叔寶,隱淡了近十年之久。如今死后一夜殊榮莫可追及,許多人心知肚明,這一半是因為秦叔寶近兩年的功績與英勇殉國,另一半,則是因為他那個爭氣的兒子,如今正立下了天大的戰功。
因此眾人都在猜測,連亡父都如此專享殊榮,那皇帝該如何賞賜秦慕白呢?
有許多人習慣性的覺得,幻月谷與大非川兩場大捷,就足以讓年輕的駙馬爺秦慕白一飛沖天無人可及了。也有一些老辣城府的政客心中暗忖,如果皇帝厚賞秦慕白,那就表示這仗差不多打到頭了,該是到了偃戈息兵與吐蕃和談的時候了。畢竟,以戰謀和挾勝談判,對大唐極是有利。
反之,如果皇帝只是象征性的表彰一下秦慕白與關西軍將士,那就表示,這仗當真還要打下去!皇帝之前所說的與吐蕃之間不存在妥協、停戰、和盟,那就不是唬人的。
因為帝王就是這樣的心術,獐兔未滅,鷹犬不飽——猛的一下就將臣子賞到了頭,今后他不努力拼搏了怎么辦?他今后再立大功怎么辦?
果然!
李世民金口一開,當朝宣布說,封駙馬都尉秦慕白為藍田侯,勛云麾將軍,食邑僅二百戶,賞黃金三百兩錢五千貫,南海上貢夜明珠十二顆,絹二百匹;仍領關西道行軍大總管一職,并將秦叔寶生前的封疆軍政要職——安西大都護由他接任。
其中,最不起眼最出人意料也恰恰最為敏感的,是封的那個武勛官“云麾將軍”。
勛官十二轉,武將勛官最高級別的是正二品的上柱國,秦叔寶生前就是享有這項殊榮。這項官職沒有實際職務不享有奉祿田產等特權,純粹是榮譽的象征,(有點類似如今的“一等功”之類稱號)。而云麾將軍對應的勛級是“護軍”,僅僅是從三品。
這與關西大捷的軍功嚴重不對等。早年平定吐谷渾時,只是隨同出征的副將薛萬徹都得到了正三品鎮軍大將軍的勛官!
言下之意,李世民是在對秦慕白與眾臣說——你立的功勞還不夠!還要繼續拼、繼續擴大戰果!
這仗,還得繼續打下去!
秦慕白你要一飛沖天,那還早,現在才剛剛展開翅膀!大唐開疆拓土威服四海的千秋霸業,才剛剛邁開腳步!
這些豪言壯語,李世民沒有在朝堂之上說起一句,但,僅僅是這一份賞賜,就讓所有人清晰的感受到了,皇帝此刻的雄心壯志與遠大目標!
李世民,秦慕白,君臣二人早年私密默契達成的宏偉藍圖,終于迎來了大展拳腳的這一天。
至從李世民登基平定突厥之后,天下呈平十余年的大唐帝國,也終于在沉睡羈年之后猛然蘇醒,如同下山猛虎騰淵神龍,開啟了宏圖霸業的新篇章!
眾文武幾乎已經看到,大唐帝國的歷史畫卷上,即將添上如洪流駭浪般磅礴恢弘的一筆。
而執筆丹青者,正是當今圣上,與遠在千里之外不斷創造奇的那個弱冠新秀,秦慕白。
“假以時日,這小子的前途,何以見量?”
不知不覺的,有許多人開始將秦慕白與長孫無忌、李勣這些人暗相比較。近年來的頻發戰爭,讓沉寂許久的軍方將領們開始強勢復蘇。這是否就可以料想,此前朝廷之上的文官執掌喉舌、氣勢一邊倒的局面,正在悄然發出逆轉?!
文武平衡勢均力敵,相互鉗制不豎權臣,這是否也正是皇帝想要的呢?
一場出人意料的大捷,一封并不豐厚的賞賜,讓朝廷之上再度暗流洶涌。文武博弈的政治格局,也在潛移默化之中,發生著某些微秒的改變。
對這一切,精明而富有城府而且對皇帝相當了解的長孫無忌,自然是看得通通透透,想得明明白白。他知道,朝廷之上正有強敵倔起,這既是時勢所造,也是皇帝暗中有意而為之。但,這并不代表皇帝就不信任不重用他了,這一點自信長孫無忌還是有的。
因為君王歷來就是如此,尤其是李世民這樣的雄霸明君,他是絕對不會允許手下出現權傾朝野一家獨大的權臣的。假以時日,若是秦慕白或是別的什么人風頭太盛功高震主了,就算不被猜忌與削弱,也會有另外一人突然倔起,與之勢均力敵的相抗衡。
因此,就算所有朝臣都在暗中為長孫無忌捏一把冷汗,或是在暗中嘲諷他的失勢與衰落,但長孫無忌自己卻是一直安之若素。他深信,無論如何,他長孫無忌在貞觀一朝是絕對不會倒下的。
至于貞觀之后?…拭目以待!
朝議之時,李世民說由于關西軍的功勞薄尚未呈上,因此“暫時”只賞秦慕白一人,待日后,再對關西軍眾將士一并論功行賞。
這也恰恰是更加應證了,李世民希望這戰爭繼續下去的猜測。
如此大捷,按慣例朝廷肯定是要設宴慶祝的。李世民當朝下旨,說今晚于太極宮麒德殿設宴以慶。朝會散后,李世民又將房玄齡私下叫到了御書房中。
“玄齡,朕今日的諸項決斷,可有不妥之處?”李世民問了一個十分冷幽默的問題,讓房玄齡極難回答。
“房謀杜斷”聞名于世,房玄齡歷來以善長謀略與思慮忠純而著稱。慣常之時,不管是軍政民務還是大小朝事,但有思之不周一時難決之事,李世民都會要問房玄齡的意見。可是今天,皇帝都已經當朝宣布了,君無戲言,房玄齡縱然覺得有不妥之處,又還能如何?
因此房玄齡只是笑了一笑,拱手答道:“陛下既然已經決斷,就并無不妥。”
“哈哈!”李世民大笑,說道,“朕知道你想說什么。是不是朕的決定太過草率了一點?還有就是,對秦慕白的賞賜太刻薄了一點?”
“陛下英明。”房玄齡直言不諱的承認。
“你是主管軍事的閣部宰相。”李世民說道,“朕叫你來,就是想問一問你,這城外的三十萬大軍如此區處?”
房玄齡略作尋思,答道:“微臣以為,陛下既然已經失信過一次,不可再次。”
“哦,怎么說?”李世民問道。
“陛下親著檄文號令天下,欲率三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大軍準備妥當,卻突然又不去了。雖說事出有因,但畢竟是食言而肥有損君威。而且,天下仕民與城外將士的熱情已經被鼓動起來,如今陛下突然宣布不出征了,無異于是當頭潑了他們一盆冷水,易失人心。”房玄齡說道,“所以微臣以為,陛下既然已經決定不御駕親征了,但,這剛剛征募而來的三十萬大軍,不可以馬上拆散。一則有失軍心民心,二則朝廷已然花費了許多錢糧用以募兵,若是就這樣散了,便是平白的浪費。”
“此論倒是與朕不謀而合。”李世民呵呵的笑道,“你說得對,朕掏空了國庫連前隋的糧食都運來了新募這三十萬大軍,可不能說解散就解散了。加上關中原有的府兵,如今長安城外已有近六十萬大軍。朕打算以六選一的方式遴選精銳,組十萬大軍常駐關中鎮戍京城,直屬于朕的指揮。你覺得怎么樣?”
房玄齡略微吃了一驚,“陛下的意思是說,今后這十萬兵馬,朝廷都一直養著?”
“對。”李世民說道,“這一兩年來頻發戰事給了朕一個教訓。除了關中諸軍府與上番的府兵,朕手上一定要握有另外一支常備野戰軍隊,以備不虞。免得又發生眼前的景況,臨時募兵。一則朝廷可能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糧從而造成危機,二則,這臨時招募而來的兵馬,畢竟缺乏訓練戰斗力有限。朕要確保朕手中除了鎮守皇宮的監門衛、金吾衛與牛千衛等御林軍外,還有一支能征慣戰的真正精銳之師,隨時能夠奔赴疆場上陣殺敵。而這一支野戰軍,全是資由朝廷供養的募兵。大將,由朕親征指派。連麾號朕都想好了——左右龍武衛!”
房玄齡眉梢一抬,吃驚的看著李世民…龍武衛,這是一個開唐之初曾經用過但廢如今棄了的麾號。曾經,秦叔寶與程知節,就是左右龍武衛大將軍!
李世民接著說道:“組建之初,龍武衛的軍官都只從朕的親勛百騎中挑選。就讓秦通和秦斌,暫任檢校左右龍武衛大將軍,行使實權代朕挑選軍士操練兵馬。待日后軍隊成形,朕再指派實際的大將軍統領他們。大唐已經有了左右衛、左右威衛、左右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左右金吾衛這十二衛兵馬,如今朕要擴充到十六衛!除了增加左右龍武衛這兩支皇帝親勛的野戰衛戍大軍,還要增加‘左右羽林衛’這兩衛御林軍兵馬,專門負責鎮守皇宮。而這兩衛兵馬的核心,就是朕的百騎衛隊。也可以說,朕是要將原有的百騎擴充為兩衛正規軍,人數均在一萬人左右。‘百騎’這一并不正規的麾號從此作廢,百騎使,也不再專門設置。但,原有百騎的軍官與軍士,一并留任在左右羽林衛中,組成軍樞核心。而且,百騎營地也要保留,繼續為朕為大唐,培養杰出的軍事人才。只是名稱上也要做一些更改罷了…就叫‘百騎監’,等同于國子監以及各府臺衙門的級別,最高長官仍叫百騎使,可由原來的百騎文職官員擔任。李君羨不是曾經在百騎干過長史嗎?可由他先行兼任百騎使一職,將百騎監組建起來…”
李世民淘淘不絕的說了有一炷香的時間,房玄齡聽得是一驚一乍,他心中在想道:看來皇帝今天是當真高興。關西打了勝仗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他心中那一副早已勾畫好的霸業藍圖終于要展開了。首先就從軍事上著手進行改變,征兵擴伍收攏兵權,看來,與吐蕃之間的戰爭,肯定會要曠日持久。皇帝仍未放棄御駕親征的可能想法,說不定什么時候,他就要親率左右龍武衛,殺出關中…
想到此處,房玄齡又驚訝又好笑,暗道皇帝都隆登大寶這么多年了,仍是未有磨去骨子里的軍人血性與好戰性格,這或許,也正是他與秦慕白默契投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二人,都有著同樣的好勇爭勝、積極進取之心。
“玄齡,朕說了半天,你覺得如何呢?”李世民的發問,打斷了房玄齡的沉思。
房玄齡拱手答道:“陛下剛剛說的這些,都是軍國之大事,既重大又繁冗,還須得匯合眾臣一并商議并分配執行。如今陛下,是否太心急了一點呢?”
“心急嗎?”李世民擺手,哈哈的大笑,“朕,已經思考了好多年了。朕都已經當了十幾年皇帝,軍隊編制這些還是沿用的武德朝、甚至是前隋的例子,這妥當么?府兵有府兵的好處,募兵也有募兵的長處。眼前就見證了,皇帝的手中若是沒有一支常備的、穩定的精銳王師,真遇到什么大事,那就捉荊見肘。朕意已決,新組四衛兵馬,分別是左右龍武衛與左右羽林衛。前者是兼顧京城衛戍與野戰出擊,每衛暫定人馬五萬;后者是皇宮衛戍,每衛暫定人馬一萬。他們都將隸屬朕的直接指揮。核心將領,就從百騎之中挑選,或由朕親自指派得力大將來擔任。”
房玄齡點了點頭,沒有多言。看來皇帝是早有籌謀并且心意已決,他多說已是無用。而且,新組的這四衛兵馬,職能明確作用巨大,對于鞏固帝尊維護京城也是有著莫大好處的,除了耗費一點錢糧,不見得是壞事。李世民是個馬上打天下的皇帝,對于軍事,他比任何人都要精熟。房玄齡,幾乎沒找到什么可以建言更改的地方。
“朕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左右龍武衛組建完畢之后,先拉到戰場上,去打一打。”李世民說道,“任何形式的訓練,也比不上實戰的作用來得有效。朕要的是真正的精銳之師,因此,他們必須經過戰場的考驗。”
聽到這里,房玄齡總算是聽出了一點譜…皇帝繞了這么大一兜的圈子,難道是想增兵蘭州?
“朕也該給秦慕白一點實際上的幫助了。”李世民說道,“他奏折中肯求朝廷幫助,要錢要糧要醫藥,這都是情理之中,唯獨不要兵馬。這是為什么,玄齡你想過么?”
房玄齡怔了一怔,答道:“秦慕白興許是知道,關中已然沒有多少兵馬可調。”
“不是。他是不想讓朕為難。”李世民嘆息了一聲,說道,“蘭州打了這么久的仗,朕還沒派給過他們一兵一卒。秦慕白獨自率領蘭州軍民抵御吐蕃、突厥諸國的全力攻殺,戰線萬里缺兵少將,太難了。每逢想及此處,朕感慨之余,也頗為自責與心酸哪!——現在朕既然已經征來了三十萬大軍,錢糧也花進去了,那不用也是浪費!就從關中所有的六十萬大軍之中,挑選十萬精銳組成左右龍武衛十萬大軍,點選大將率領奔赴蘭州參戰,在秦慕白的麾下效力。因是與吐蕃、突厥等國作戰,就以騎兵為主——玄齡,你看如何?”
“呃,這…”房玄齡,一時真不知該如何作答。十萬精銳騎兵,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誠然蘭州缺兵少將打得辛苦,但皇帝這一回,是否也真是太過大方了?連自己準備親自統領的兩衛親勛野戰軍,也給了秦慕白——雖然美其名曰是“拉到戰場上去歷練歷練”,但說白了不就是塞給秦慕白十萬大軍嗎?
再說白了,今后這左右龍武衛大將軍的職務,至少有一個必定落在秦慕白的肩上。本來,他父親就曾是左龍武衛大將軍!
關西大捷,噶爾欽陵三十萬大軍折損過半;與此同時,李世民給秦慕白增兵十萬…這意味著什么?窮追猛打除惡務盡哪——難道皇帝,真想一舉踏平高原平定吐蕃?
想及此處,房玄齡看向皇帝的眼中精光閃逝;與此同時,李世民笑得高深莫測,正瞇著眼睛等著房玄齡的答復。君臣二人,已然是心照不宣!
“陛下,微臣以為…”房玄齡甚至吸了一口涼氣,說道,“吐蕃不同于昔日之突厥…除了政治博弈與軍事較量,那里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因素,就是連綿萬里的雪域高原!”
“那又怎么樣?”李世民一掌拍到龍案上,“秦慕白只派幾百人就能翻越飛鳥不渡的昆侖大雪山,直搗格爾木一舉端了噶爾欽陵的老巢——朕再給他增兵十萬,他就拿不下邏些城、擒不來棄宗弄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