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6章 老董歸來

無線電子書    農業狂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二天。

  三元農業公司發布招賢令。

  相關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只要你有一技之長,我們全都要!

  而相關待遇,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暖棚黃瓜培育技術員,月薪1200,包吃包住,年底分紅,干滿三年分房。

  暖棚西紅柿培育技術員,月薪1200…

  暖棚菠菜、菌類、草莓…

  軌道電力維修員,月薪900…

  軌道交通信號…

  列車司機…

  事業部運營總監,年薪5萬,團隊激勵獎100萬起…

  當人們對招賢令半信半疑,或者猶豫著要不要去十里營瞧瞧的時候。

  聊市招商負責人,攜麾下三十多名干將,高調宣布加入三元農業,任職事業部餐廳總經理職務。

  消息傳出,比之招賢令還要令人驚愕。

  有好事者致電聊市,聊市保持沉默,變相等于承認了此事。

  一時間,不知東山境內,就連周邊省份也議論紛紛。

  緊接著。

  泰市路橋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長,宣布辭職,任職三元農業稽查總監一職。

  泰市路橋第一、第二、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三位總經理,六位副總經理,紛紛辭職。

  分別任職三元農業事業部-火鍋項目負責人、半成品蔬菜負責人、泰市菜籃子工程負責人、瓜果拼牌負責人…

  一時間,泰市上下,無不嘩然。

  在當地人看來,泰市路橋不是小公司,它不僅承攬了東岳景區改造項目,還負責人了泰市幾乎所有的路橋工程、官方建筑。

  如今走了那么多人,如此輝煌的公司,怕不是也會像老棉廠、老煉油廠、老紡織廠一樣,邁入官企改革的后塵。

  東山日報給出模棱兩可的評價: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

  與此同時。

  聊市八十余名農業、水利、機電等領域的技術員,加入三元農業。

  泰市交通學院副院長,攜兩百余名應屆畢業生,趕到十里營。

  另有。

  十多余名來自東北的壯漢,

  二十余名來自南云的壯漢,

  二十余名來自陜地的壯漢,

  三十余名來自西山的壯漢,

  五十余名來自草原的壯漢…

  先后遷居余家村。

  “一千名農夫,每人持有一分地,自家可以鋪設100畝農田。”

  “一座塑料大棚占地2.25畝,等于擁有45座真塑料大棚。”

  “如果搭配5倍的虛假塑料大棚,等于自家投產了270座。”

  “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案,真塑料大棚用于育苗增收,虛假熟料大棚用于做樣子…”

  “今天270座全部種韭菜,三天后,45座真塑料大棚退出,帶著新一批225座虛假塑料大棚種白菜。”

  “六天后,45座真塑料大棚再次退出,帶著第三批225座虛假塑料大棚種西紅柿。”

  “以此類推…”

  “等到臘月底,差不多可以賺到3500萬。”

  余陽站在磚窯煙囪頂部的瞭望塔內,拿著望遠鏡眺望遠方。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3萬畝耕地,在四千多勞力,兩千多施工人員,以及眾多機械設備的忙碌下,用了足足半個月,方才完成三通一平。

  也就是平整場地,通路、通水、通電。

  但完成該項目之后,接下來的施工速度,陡然上升了無數個臺階。

  就像塑料大棚。

  十里營的勞力,參考施工圖,按照米字布局,挖出眾多一米方圓,一米深的基坑。

  隨后打樁機入場,將三米長的鋼軌錘進地下,并通知鋼筋工焊接一立方米的鋼筋籠子。

  緊接著,重型運輸車沿著新修的軌道路基,運來水泥、砂石。

  負責該區域的人員,從水渠取水,拌灰之后,把混凝土灌入鋼筋籠子,構成一個個水泥墩子。

  一個區域如此,其它區域也是如此。

  僅僅一周,高達3萬畝的場地,就完成了塑料大棚樁基施工。

  然后。

  重型運輸車送來鋼骨、塑料膜。

  電氣焊人員負責把鋼骨焊接在水泥墩子上,其余人員則鋪設塑料紙。

如此,一座座塑料大棚,猶如泛著白沫的海浪,從南向北,席卷大地  又猶如繪圖機,刻畫出一座八卦盤雛形。

  “之前每天投產50座塑料大棚,現在差不多可以改成每天投產300座。”

  “只是軌道鋪設速度較慢,現在才抵達磚窯北部,不利于蔬菜運輸…”

  余陽聯系市二建董事長。

  對方從一開始就想投靠自家,但搞來搞去,市一建董事長進了三元農業,市三建董事長跑去養豬,三大公司的三個總經理和六個副總,又全都有了新項目。

  最終只有這個高管,留在了泰市路橋。

  也成了泰市路橋的實際負責人。

  電話接通。

  “余老板,您有什么吩咐?我馬上辭職。”

  “不,我是想讓你加快軌道鋪設速度,至少在臘月中旬之前,完成南北向豎軸軌道。”

  “這樣啊,好的。”市二建董事長郁郁寡歡,語氣消極,打算掛了電話。

  余陽寬慰道:“你要好好想想…”

  “我知道,我要好好想想,為什么別人都走了,只有我留在這。”

  “不是,我是讓你好好想想無砟軌道,如果三元農業授權給你們公司,泰市路橋還能不騰飛?”

  “確實有可能騰飛,但我更想換個地方。”

  “都自己人,在哪都一樣。”

  交談中,十多輛懸掛東山府牌照的金杯大型面包車,自省道拐入通往磚窯的土路。

  僅僅片刻,上百名動作干練的漢子,快速推門下車,涌向磚窯辦公區。

  十里營所長和三名干事,壓根擋不住對方。

  但也無需周校官招呼綠衣。

  因為留在下方,已經擴充后到10人的長矛兵,已經一人一根扁擔,組成槍陣,開始沖殺。

  領頭的常福,大聲怒吼,“這是一場戰爭!”

  旋即。

  扁擔長,扁擔短,扁擔打腫了一張又一張臉。

  偶爾還能聽到咔嚓咔嚓的骨折聲。

  所謂的無雙割草,莫過于此。

  周校官看到這一幕,猛的站起身,“你是去了趟古代,把邊關甲士帶回來了嗎?”

  爬下煙囪的余陽,欣賞著一邊倒的戰局,“從劇組招的,當時感覺挺猛,可以拿來裝門面,沒想到會這么猛。”

  交談中。

  七八輛懸掛東山府的警車,先后開進磚窯正門。

  二十多名干事,在一名佩戴橄欖枝肩章的中年男子帶領下,無視打斗的雙方,徑直來到余陽身前。

  “余陽?”

  “余陽不在,他是余三元。”

  周校官率先開口,并拿出配槍,招呼綠衣圍住準備抓人的東山府干事,并再次開口,“余三元牽扯到一宗征兵案,正在配合我部調查。”

  “周超是吧?”

  “雖然你的級別比較高,但你依舊要稱呼我周、校、官。”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推開周校官沒有打開保險的手槍,“我們今天必須帶走余陽。”

  “你們就不怕鬧大?”

  “鬧大了有人頂著,與我無關。”

  “你能坐上現在的位置,應該是個聰明人。”

  “是啊,能坐上現在的位置,確實不容易,但如果不把余陽帶走,我明天就可能丟掉工作,所以,讓開吧。”

  “我也可能丟掉工作啊。”周校官感嘆著,打開保險,“并且,我沒啥最求,只想守著這一畝三分地。”

  “看來,咱們要…”中年男子舉起手,打算示意下屬搶人。

  幾乎同時,綠衣拉動槍栓。

  眼看事情即將演變到不可收拾。

  一輛帕薩特在兩輛軍車護送下,開進磚窯。

  下一刻。

  老董穿著呢子大衣,戴著茶褐色眼鏡,滿臉笑容的走下帕薩特。

  看到現場打斗場景,其抬手過肩,動動手指。

  秘書見狀,示意軍車下來的綠衣。

  后者當即分出兩隊人員,拖著幾名外來的打斗者,不顧對方求饒,走向磚窯東側的荒地。

  稍許。

  砰砰砰…

  老董笑容不變,招呼眾人。

  “怎么?我在京城奔波了一周,吃不好,睡不好,現在回來了,你們也不說給我接風?”

  說完,走向磚窯辦公室。

  絲毫不把東山府橄欖枝看眼里。

  余陽回過神,嗅嗅空氣中若有若無的硝煙和血腥味,連忙追上去。

  榜一大哥來了,這是要開團的節奏啊!

  周校官倒是不怎么驚訝,拍拍中年干事肩膀,“城里和鄉下不一樣,車匪路霸,涉黒組織,理應當場擊斃。”

  “…”

  “還有就是,你再不走,我可以保證,老董會給伱按一個伙同狠人分子的罪名,先登上新聞,再上報東山府,到時候,你恐怕神仙也難救。”

  中年男子抿抿嘴,不再堅持,轉身帶著下屬,落荒而逃。

  辦公室內。

  老董坐在鐵皮爐子旁,一邊烤手,一邊觀察四周。

  余陽讓打完一場戰爭的常福,到農家小院挖來幾棵地瓜,放在爐子存放炭灰的抽屜里烘烤。

  老董仿佛忘了剛剛在外面斃了幾個人,直接聊正事。

  “火鍋、半成品、菜籃子計劃,我全都聽說了,很好,很不錯。而塑料大棚的建造速度也很快,就是不知道,你有沒有長遠計劃,畢竟冬天很快就會過去。”

  “領導您希望我有什么計劃?”

  “他們都說我想要第二個壽光,撈一把可觀的成績,你認為呢?”

  余陽回想另一個時空的老董,搖頭道:“您扶持三元農業的原因,就像當初砸過來2500萬打造門面,是為了讓三元農業上市。”

  “繼續說。”

  “上市,引資,走外貿,賺外匯。”

  “哈哈哈!”老董開懷一笑,手指虛點爐子,“知我者,余三元也!”

  旋即又道:

  “是啊,創匯!”

  “因為手里握著外匯,咱說話才會更硬氣。”

  “到時候,別說平東湖,哪怕你想拆了省大院,我也給你想辦法!”

  余陽聞言,當即拎起一瓶白酒,“領導,這可是您說的,我先干了!”

  “???”

無線電子書    農業狂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