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45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

無線電子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宋尚才剛剛并非托大,在獲得許可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了一套過載不大,但卻可以把飛機所有操縱要素都占滿的飛行動作。

  僅僅過去了大概十幾分鐘,便基本摸清了這架飛機的操作特征。

  雖然達不到飛控那樣完美的程度,但按照起飛前的方案進行正常試飛科目肯定是沒問題。

  “報告指揮中心,可以開始飛行測試。”

  無線電中沉著冷靜的聲音,以及雷達上已經恢復正常的飛行軌跡,都讓這里的眾人松了口氣。

  “收到!”

  坐在雷達顯示器前面的指揮員只是簡短地回答了兩個字。

  這次飛行的測試科目在起飛之前就已經被試飛員背的滾瓜爛熟,而且幾個核心項目的關鍵航線數據已經被錄入了飛行計算機之中,所以無需再像以前那樣,每飛一個動作都需要向地面進行確認。

  因此,就在剛才報告情況的同時,宋尚才就已經把油門桿收到了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開始一點點試探左邊這臺發動機的飛行邊界。

  6000米高度,無論超音速還是亞音速,平飛其實都沒什么好測的,主要還是看在一些實用工況下,還能夠維持多少性能。

  因此飛機很快就在他的刻意操縱下進入后面的一項項試驗科目。

  很快,機艙里面的宋尚才就從轉速表的數字上感受出來,在進氣狀態遭到破壞的時候,左側的指針明顯比右側更加穩定。

  要知道,AL31F本來就是以高適應性和耐受力而聞名,而這渦扇10甚至在這方面的表現都還要更好…

  當然,循序漸進的道理他還是懂的,像是大側滑角,還有大迎角這類比較逆天的數據,自然不可能在第一次飛行過程中就去測來。

  首飛嘛,項目主要以淺而全為主。

  而且以現在這個結果看,以這架飛機目前單發渦扇10的狀態,很可能測不出真正的極限——

  之所以要保留右邊的AL31F,本來是要當個保底。

  這樣萬一測試發動機在天上出了點什么事,也不至于失去全部的動力和電力,還能把飛機帶回來。

  這也是各國測試新發動機時候的通行做法。

  然而從本次試飛的狀態來看,宋尚才基本可以肯定,那臺保底發動機限制了這架飛機的上限…

  “只有等到把兩臺發動機全都換成新型號再說了…”

  他的心里還是覺得有點可惜。

  “報告指揮中心,6000米高度測試已經完成,準備爬升至下一測試高度。”

  仍然只是例行的報告,因此在說話的同時,他就已經后拉操縱桿,讓飛機拉起機頭開始爬升。

  “收到,注意燃料消耗情況。”

  無線電中傳來塔臺的回應。

  本來按照計算,帶的輕油應該是夠完成測試科目的,但如果要是什么都能算準,那也就用不著試飛了,所以該在天上小心的地方還是要小心。

  很快,飛機便躍升到了8000米的第二個測試高度。

  這一次,宋尚才明顯更加輕車熟路,跟6000米時候相同的幾個科目,只用了跟之前相比差不多一半的功夫便完成了。

  然后自然是8000米、10000米…

  殲11的理論最大升限在2.3萬米上下,但渦扇在高空環境下從原理上就不比渦噴,所以二代機的最大升限基本上是真能飛到而且有實戰意義,而三代機的最大升限則相對比較虛,尤其是中央升力體類型的設計更是如此。

  所以,按照計劃,這次試飛最多只會進行到實用升限,也就是18000米就會中止。

  不過。

  就像上面所說,如果要是什么都能算準,那也就用不著試飛了。

  當宋尚才操縱101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0號機來到16000米高度的時候,他便發現,這架在他手中原本已經愈發得心應手的飛機,又一次不聽使喚了…

  而且比最開始還要嚴重得多。

  維持平飛倒是還沒什么壓力,但只要稍微做個大點的動作,飛機就會進入各種奇怪的姿態。

  雖然后面還能改出來,但這個情況,顯然已經不適合繼續下去了…

  于是他當即換回了最開始的安全模式。

  解除安全模式甚至需要輸入一串密碼,但切回去只需要按一個鍵就可以了。

  飛機的姿態很快恢復了正常。

  宋尚才這才發現,重新開啟飛推一體化控制之后,左側發動機的轉速驟然比剛才下降了將近三分之一…

  換句話說,在16000米的高度上,左側的渦扇10在同等油門開度情況下,推力比另一臺發動機高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指揮中心,16000米高度包線無法測試,目前判斷是兩側發動機的推力差距太大。”

  勉強壓下心中的震撼之后,他深吸一口氣,在無線電中說道。

  試飛過程,誰也無法判斷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事情,所以只要驗證機或者原型機離開地面,那就是試飛員最大。

  因此,無論是常浩南還是何明,都不能、也不會去干涉宋尚才的決定。

  更別提飛行指揮員了。

  “收到,準備返航。”

  雖然原定的測試科目還有兩個高度沒有進行,但作為新機新發的首次升空測試,現在顯然已經是超額完成任務了。

  再者說,沒完成那兩個高度又不是因為發動機不行,而是因為太強…

  一陣歡呼過后,一名負責檔案文書工作的技術人員悄悄湊到常浩南旁邊:

  “常總,這試飛日志…要怎么寫?”

  后者一愣,旋即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不管怎么說,這都算是一次試飛意外中止。

  照理來說算是發現問題,要開后續的故障分析會。

  但這次的情況…顯然跟以前出入比較大。

  “如實寫就行,但是沒必要那么死板。”

  稍作思索之后,常浩南回答道:

  “在情況后面注明一下,說中止原因是測試發動機性能太強,難以維持驗證機平衡,就行了。”

  頗有一種大學時代把籃板扣碎,然后表示可以賠償,但學校必須通報批評并公示一個月的既視感。

  對方當即會意,點了點頭之后,便不再言語。

  剛才的試飛過程雖說時間很長,但其實一直都在盛京周圍空域轉悠,并不會飛遠,所以要返航的話其實也快。

  因此,除去必要的飛行指揮人員之外,其余人很快便離開控制中心,準備按照慣例去迎接凱旋的飛行員。

  羅時大原本跟在最后面,但看到不遠處的何明,遂快步上前來到了后者旁邊:

  “我說小何,這浩南同志看上去年紀肯定不到40,等這個項目做完,大概就要成咱們國家最年輕的院士了吧?”

  “呃…”

  聽到這番前半段離譜到家,但后半段又有點合理的判斷,何明一時間有些不知道從何開始接話。

  好一會后才回答道:

  “常總嘛…我估計肯定會是咱們國家最年輕的院士沒跑。”

  “但是他現在…才25歲,把整個渦扇10做完,滿打滿算也絕對超不過30…”

  他本來想說不到40歲的院士還有可能,但不到30歲的就太離譜了。

  但這兩年跟常浩南有關的事情本就離譜到家,也不差這一件,遂又把篤定的話給憋了回去。

  而旁邊的羅時大猛地感覺哪里不太對——

  常浩南這幾天一直穿著身老土的工裝,又不太顧得上修邊幅,所以他一直覺得對方是個三十五六歲但外表年輕的青年才俊。

  結果人家今年才二十五,還算少年英才…

  那十年前就是十五歲…

  顯然,他剛才的推測好像出了點差錯。

  “浩南同志今年二十五…那現在這個版本的渦扇10最開始…不是他負責的?”

  羅時大面色有些古怪地問道。

  何明直接搖頭:

  “怎么可能,一開始就是啊。”

  羅時大直接就驚了:

  “那他剛開始負責項目的時候豈不是個小孩?”

  “兩年半以前的話…就算二十三,應該也不算小孩了吧?”

  此時何明的注意力已經在遠處那架不斷降低高度的飛機上了,回答完之后便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留下羅時大一人在風中凌亂。

  “真就兩年半啊…”

  (本章完)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

無線電子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