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

無線電子書    我的姑父叫朱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徐景昌和朱高煦走在一起,朱高燧也在后面跟著,不一會兒朱瞻基也湊了過來。黑小子看著前面攜手攬腕,有說有笑的朱家兄弟,小臉上面,露出了憤怒的神色。

  “表叔,二叔,三叔,我今天損失了很大一筆錢。”

  徐景昌點頭,“確實不小!”

  “還是皇爺爺敗的!”

  “沒錯,就是你皇爺爺干的。”

  朱瞻基這個氣啊,他攥著小拳頭,怒沖沖道:“寧王違背國法,刑部已經判了,他們要世代還債,結果皇爺爺一句話,就給免了,這算什么?玩法弄權?”

  徐景昌道:“太孫,似乎不能這么說,陛下沒有免除這筆錢,只是說代替歸還…也就是說,要拿皇家的錢,補給國庫,朝廷沒有損失。”

  “可皇家有損失了,也就是我有損失了。”朱瞻基氣壞了,“以前是我爹花我的錢,現在是皇爺爺,我太可憐了,表叔你說我該怎么辦?”

  徐景昌眨了眨眼,“這就要看太孫的本事了…你需要多讀書,想想有什么法子,可以管住伱皇爺爺,別讓他到處亂走,也別讓他隨便見什么人。”

  朱瞻基認真想了想,“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最好讓他沉溺玩樂…架鷹遛狗斗蛐蛐,總有一樣適合皇爺爺。”

  朱高煦和朱高燧臉都黑了,這兔崽子人不大,心是真狠。

  萬一等他登基,咱們絕對沒有好下場…要把干脆找個借口,把這小子推運河里面淹死算了…

  老朱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是真沒話說。

  他們幾個在后面閑聊,前面的朱棣絲毫不知,他們已經走進了英烈祠堂的第一層院子…這里是陳列室,主要存放著一些重要的文物…

  比如放在最中間的,那是什么玩意?

  諸王揉了揉眼睛,這才看清楚,原來是個缺了口的粗瓷碗。

  不會是當年皇考用過的吧?

  朱棣走過來,小心翼翼取出,捧在手里,展示在兄弟們的面前。

  “這是不久前從鳳陽請過來的。”言下之意,雖然不一定是當初老朱用過的,但至少有那么點關系。

  “咱們朱家不容易啊!皇考年輕的時候,一場災荒,家破人亡,那么多親人都走了,只剩下皇考一人,去寺廟當沙彌,捧著破碗,走遍淮西,四處乞食。風餐露宿,櫛風沐雨。彼時誰能想到,這么個乞丐能坐擁天下?”

  諸王紛紛點頭,朱橚也嘆道:“是啊,父皇創業艱難,以布衣取天下,亙古未有,千古一人!”

  朱棣點頭,“五弟講的沒錯,所以咱們這些當兒子的,更要珍惜父皇的基業,要時刻為了這個大明朝好。要是這個江山,在咱們手里敗了,當真沒法去見皇考。”

  諸王紛紛點頭。

  朱棣小心翼翼放回這個破碗,又向兩旁看去,這里面的東西,十分豐富…有一方大都督印,旁邊配著文字,這是當初朱文正用過的。

  提到了朱文正,就不得不想起洪都之戰。

  那絕對是朱元璋集團最關鍵的一戰。

  朱文正率領著兩萬多人,頂著幾十倍的敵兵,死守洪都一百來天,愣是把陳友諒打得一點沒脾氣。

  隨后老朱主力趕來,鄱陽湖決戰,一戰奠定了南方大局,也奠定了統一大勢。

  此戰之后,數十萬朱元璋的猛將強兵,勢不可擋。

  滅張士誠,北上收復中原,直搗燕云…

  一想到這些,朱棣都覺得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只不過由于朱文正下場不好,洪都鏖戰的事情沒人敢提,居然漸漸遺忘了。

  如今英烈祠堂之中,居然有這一方大都督印,實在是用心了。

  除此之外,這里面還有更重量級的寶貝,那就是當年朱元璋的《諭中原檄》。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哪怕過了幾百年,這八個字依舊熠熠生輝,擲地有聲!

  甚至還被人拿去搞了二創。

  朱棣俯身,看著諭中原檄,臉上洋溢著難得的笑容。

  “你們看看,這就對了,咱們大明是驅逐胡虜而來,是重新恢復了中華。父皇寫得明明白白,還說什么殿興有福,簡直胡說八道!”

  跟在身旁的蜀王朱椿也探身看去,仔細閱讀,隨后感嘆道:“沒錯,沒錯!就是這樣!陛下,臣弟想要一份副本,拿回去用心研讀。”

  朱棣笑道:“皇考當初就說你是蜀秀才,是咱們兄弟里面,最會讀書的,想必你能做出一篇更好的文章!”

  朱椿臉色微紅,感嘆道:“臣弟過去就是個糊涂蛋,根本沒有讀懂。從今往后,臣弟只想腳踏實地,用心研讀,只求不要曲解了古人就好。”

  朱棣點頭,欣然道:“你有這個心,就必定能成。”

  朱棣帶著大家伙,看了一圈…不得不說,徐景昌著實用心了,這里面收集的東西算不得多名貴,更不是金光閃閃的寶貝,但是每一樣,都代表著一段大明朝的光輝歷史,堪稱無價之寶。

  一圈看下來,朱棣回頭看了看幾個兄弟。

  “你們都說說吧,有什么心得體會?”朱棣問了一圈,最初沒人敢搭話。

  沉默了半晌,還是寧王朱權仗著膽子道:“陛下,臣弟想說兩句,又怕說錯了,陛下見怪。”

  朱棣笑道:“你怎么膽子這么小了?朕不是幫你還錢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手足兄弟,俺怪你什么!”

  得到了鼓勵,朱權終于仗著膽子道:“回陛下的話,臣弟有兩個心得,其一,皇考創業維艱,著實不容易。誰能想到,一個僧人乞丐,竟然能坐擁天下,成為華夏之主?更是驅逐了胡虜,拿回了漢家江山,這是多不容易?至于其二,我想是咱們大明朝,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和其他朝代都不一樣,咱們是重興道統,再造中華。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國策,也是情理之中,不必大驚小怪…不知道諸位兄弟意下如何?”

  朱權這話說得很有水平,上半句是吹捧了老朱,下半句則是不著痕跡吹捧了朱棣。

  大明朝萬象更新,朱棣用出什么新手段,制定新國策,你們就老實聽著,誰也別調皮搗蛋,不然有你們的好果子吃。

  諸位藩王自然聽得明白,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是卻沒人敢反駁。

  難聽的話朱棣已經說完了,木已成舟,他們也是無力回天。

  沒法子,只能贊同。

  “我們都同意陛下的宗室條例,陛下深謀遠慮,都是為了大明朝好,都是為了光大皇考基業。”

  “陛下不容易啊,四哥用心良苦啊!”

  面對一群弟弟們的吹捧,朱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咱們繼續,去后面拜祭中山王,拜祭所有有功之臣。”

  朱棣心情大好,困擾了大明朝很長時間的宗室問題,總算是有了個結論,雖然算不得完滿,但總歸是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

  消息很快傳到了應天,武英殿之中,蹇義和夏原吉,還有其余眾臣,頗為感慨。

  “夏尚書,你能估算一下,可以節約多少開支嗎?”

  太子朱高熾好奇問道。

  夏原吉笑道:“殿下,王府的俸祿就不用說了,一個王府,還要配屬三衛兵馬,還有各種工匠。要供應一個王府的開支,就需要消耗一個府的財賦。只怕還不夠。如果是塞王,那就更多了。臣粗略估算,這一項德政,也能節省五百萬兩以上的開支。地方百姓更是受益匪淺。”

  夏原吉頓了頓,又道:“裁撤了王府之后,眼下地方情況很清楚了。沒有了王府田莊,清丈土地,又能增加不少稅收。總而言之,此舉好處極大,利國利民。”

  朱高熾心情大好,“這么說定國公又立了大功?”

  夏原吉怔了怔,盡管不愿意承認,還是點了點頭,“定國公屬實有過人之處,他能說服陛下,改革宗室,功在天下,各地百姓,都會感念定國公恩德的。”

  朱高熾點頭,“夏尚書能如此說,足見心胸開闊,我替表弟謝謝夏尚書。”

  夏原吉忙道:“臣只是實話實話,不敢違心罷了。”

  朱高熾贊道:“這就很難得了,夏尚書,此舉裁撤了各地的王府,我有個想法,就是把各地的王府改成學堂。”

  “王府改學堂?”夏原吉警惕起來,“殿下,你要怎么改?”

  “很簡單,就是把原來給王府的開支,轉成學費,把王府清出來,。用作學堂。然后招收天下學子,進入學堂讀書。以朱家藩王府邸,為天下士子求學之所。以奉養藩王之錢糧,為大明育才,此舉也算是利國利民吧?”

  夏原吉的臉色就是一變,旁邊蹇義的神色也不好了,其余重臣,也是一變再變。

  “殿下,還是以節省民力為主,讓百姓多休養生息吧。”蹇義緩緩道。

  朱高熾似笑非笑道:“休養生息,不是什么都不干。而且就算停了王府的開支,這些錢也未必就回到百姓手里。還不如拿來辦學。我估算了一下,這么一來,至少可以增加數萬學子。”

  夏原吉頓了頓,為難道:“殿下,這些王府,以北方居多,這么做,只怕對南方讀書人不妥。”

  朱高熾突然笑了,“夏尚書,你難道忘了,眼下的格局,南方士子可比北方好多了!我這也是平衡南北啊!”

無線電子書    我的姑父叫朱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