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637 籌備反擊

無線電子書    我成了大明勛戚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也先早前集結五萬大軍,放話要攻伐大明,卻始終沒有對九邊防線動手。結果拖到了冬日天寒地凍,還毅然決然向停留駐扎的西征軍進攻,看來他所圖甚大。”

  正常情況下秋季到冬初這段時間,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最為常見的進攻時期。原因就在于戰馬這種生物過于嬌貴,相對來說畏熱不畏寒,不過一旦超過了低溫忍耐的臨界值,戰馬的損失率同樣會大幅度提升。

  沉憶辰之前得知天圣汗也先的異動,就已經下令忠國公石亨部駐軍停留,做好應對可能的攻擊。但是隨著秋去冬來,沉憶辰重心就放在了推行田產稅上面,沒想到也先終究還是動手了。

  “東主你猜對了,彰武伯傳遞過來的軍情告知,也先集結的并不是五萬大軍,而是足足有十萬兵馬之多。并且這還不包括關西七衛的仆從軍,以及東察合臺汗國可能的出兵配合。”

  “韃虜的謀劃,就是趁著冬季我方警惕心降低,打個措手不及對西征軍來一場圍剿。慶幸彰武伯楊信乃將門后裔,得到了穎國公的真傳,從集結兵馬到趕到戰場,僅用了不到半日,這才讓也先的埋伏陰謀破產。”

  聽完卞和的解釋,沉憶辰臉上浮現出一抹冷笑。

  “看來也先恢復到了瓦剌時期的巔峰狀態,一個多月時間不僅做到集結十萬大軍,從科爾沁蒙古趕到了赤斤蒙古衛,還有余力合縱連橫關西七衛跟東察合臺汗國。”

  “西征之事,恐怕沒那么簡單了。”

  沉憶辰的話語讓卞和神情凝重萬分,確實天圣汗也先應對速度太快,但凡忠國公石亨領軍再深入一些,亦或者嘉峪關守軍馳援慢了一步,現在西征軍已然損失慘重。

  可哪怕就是如此,關西七衛的投靠跟東察合臺汗國的聯合,讓石亨率領的五萬西征軍雙拳難敵四手,聲勢浩大的西征計劃總不可能就此夭折了吧。

  “東主,那我們下一步該怎么辦?”

  “當然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沉憶辰沒有絲毫遲疑給出了答桉。

  “班固《漢書·蘇武傳》中曾寫到,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光復漢唐榮耀不是靠著嘴巴說說,是要靠著刀劍跟鮮血讓四方蠻夷臣服。我不管他也先有多么的雄才大略,只要他膽敢朝大明動武,那么就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直至再不敢妄言刀兵!”

  沉憶辰此刻氣勢迸發,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大明主導著戰爭的進攻權。北方游牧民族動不動就犯邊,物資貧乏就南下打草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也先既然沒有意識到明帝國這頭雄獅的蘇醒,那么就讓體驗一下什么叫做泰山壓頂。

  寇可往,吾亦可往!

  “李達,號令神機營的將士們集結,準備連夜返回京師。”

  “向北,你是打算向韃虜全面開戰了嗎?”

  沉憶辰跟卞和之間的對話,李達全部都聽在耳中,他此刻內心里面充斥著一股狂熱的戰意。

  當年為了保障沉憶辰的安全,以及制衡曹吉祥繼續把手向京營里面伸,李達告別了遼東軍的弟兄們,留在京師接管了前任兵部尚書儀銘統轄的神機營。

  以至于讓京師三大營,再度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場景。

  身為一名戰士,最好的歸宿便是戰場,而不是長年累月的在沙場練兵。現在沉憶辰的語氣神態,就跟立馬要揮師北伐一樣,怎能不讓李達興奮。

  “全面開戰只是時間問題,具體計劃到京師再說。”

  調兵遣將這種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更別說北伐這種大事情,前期準備工作將是天量。

  “好,我這就是召集弟兄們。”

  李達領命過后,大步流星朝著神機營駐地走去,隨時可以開拔奔赴京師。

  “卞先生,你安排好護衛們準備馬車,我也今夜就啟程。”

  “是,東主。”

  卞和點了點頭,沒有二話就準備去辦事。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沉憶辰想起來什么,喊住卞和道:“卞先生,我還是先去一趟開封府布政司衙門,走之前得與楊中堂交代一番。”

  田產稅明良四年是執行的第一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沉憶辰決定提前返回京師,那么必然得跟楊鴻澤完成交接工作,確保新政順利推行下去。

  退一步說,就算真的想要全面揮師北伐,田產稅執行關系著財政后勤支出的根基。打仗說穿了就是燒錢,國運之戰更是比拼雙方的國力,沉憶辰不想再出現一個半途而廢。

  “屬下明白。”

  沒過多久,蒼火頭就牽著一輛馬車前來,沉憶辰上車后就朝著開封城內方向疾馳而去。

  相比較以往黑暗的夜晚道路,除夕夜很多百姓們沒有吝嗇燈油,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一盞大紅燈籠。另外為了讓城內外百姓更好歡慶新年,今夜開封府的城門也不會關閉,算是方便了沉憶辰的進出。

  此時的開封府布政司衙門內,楊鴻澤站在閣樓上,眺望著城內燈火輝煌的場景。經歷了一個來月的修養,他的傷勢已經好的差不多了,只不過整個人都消瘦了一圈,顯得有些弱不禁風。

  站在楊鴻澤旁邊的,是幾名翰林院跟都察院的清流,以往明朝是沒有明確的官員假期,哪怕就是年關除夕這種,放假更多也是按照慣例行事,官員們還得大清早趕著去紫禁城參加正旦朝會。

  但是沉憶辰這幾年當政,借助明良帝年幼的借口,大幅度的削減了早朝的次數,同時給文武百官以及地方官員實施月假,逢年過節不當值的官員更是有額外假期。

  這幾名清流官員,就是趁著年假空閑時期,前來府衙探望一下楊鴻澤。

  “今年除夕的夜空格外美。”

  楊鴻澤發出了跟李庭修一樣的感慨,他已經記不得有多久,沒有看過滿城焰火的場景。準確來說是京師還有過,地方州府百姓根本就沒有閑錢做這種奢侈的享受,哪怕一年一次都辦不到。

  “田產稅還沒有全面實施,就能見到這般場景,看來以前吾等的堅持都是錯的,百姓用他們的變化驗證了沉閣老新政的成功。”

  一名翰林官同樣感慨了一句,人很多時候想要承認自己錯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清仗田畝已經讓百姓負擔減輕一半,一條鞭法加上田產稅的實施,起碼明年還能減少一半,誰能料到中興盛世,會如此快的到來。”

  另外一名監察御史補充了一句,他們以往身處京師高高在上,根本就不知道底層百姓到底承擔了多少苛稅。現在如今全面外派遍布鄉間田野,能得到民眾的第一手反饋,就能切身體會新政帶來的革新跟改變。

  自古王朝末路皆在于官逼民反,按照沉元輔新政推行的道路發展下去,將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大明。

  就在幾人揣測著大明未來的時候,沉憶辰的身影卻悄然出現在他們的身后。

  “諸位同僚,除夕之夜沒想到有如此閑情雅致,看來本閣部打擾的不是時候。”

  沉憶辰一邊拱手,一邊笑著調侃一句,打斷了這幾人的談話。

  說實話能聽到這群迂腐的“老對頭”,如今真情實意的稱贊自己新政,沉憶辰心中還是有著一股暗爽的。不過西征軍方面事權從急,沒辦法繼續自我陶醉下去,只能現身打斷了。

  聽到身后傳來沉憶辰的聲音,在場幾人先是一愣,然后趕忙拱手回禮道:“下官見過沉元輔。”

  “客氣,諸位新年快樂。”

  “元輔,新年快樂。”

  現在隨著官員之間的跪拜禮被沉憶辰廢除,相對而言上下級之間的那種等級森嚴也好了許多,不像以往那種面對上官噤若寒蟬。

  “諸位,本閣部有些正事與楊中堂商議,可否借用一點時間?”

  “元輔不辭辛勞令下官佩服,那就先行告退了。”

  “告辭,沉元輔。”

  幾名清流相當識趣,紛紛拱手跟沉憶辰告別,很快整個閣樓上面就只剩下沉憶辰跟楊鴻澤兩人。

  伴隨著眾人離去,沉憶辰向前一步站在楊鴻澤的旁邊,把手搭在欄桿上輕聲說道:“楊中堂,本閣部要連夜回京,田產稅執行一事就托付與你了。”

  “京師發生什么大事了嗎?”

  畢竟跟沉憶辰共事多年,對方脾氣秉性算是相當熟悉,如此匆忙的趕來告別,勢必有要是發生。

  “京師倒沒什么大事,西北那邊也先率兵與忠國公的西征軍打了一仗,我準備給韃虜們一點教訓。”

  聽到沉憶辰的話語,楊鴻澤皺起了眉頭,猶豫片刻之后還是說道:“元輔,北方士紳基層暫時壓制下去,并不意味著他們會甘心繳稅,如果這個時候發動戰事,恐怕會給有心人可趁之機。”

  “是嗎?”

  沉憶辰嘴角露出一抹玩味笑容,側過身子盯著楊鴻澤說道:“這是屬于你楊中堂應該解決的問題,本閣部相信不會出現后院起火的場景。”

  雖然沉憶辰是用著玩笑口吻說出這句話,但實際上包含著一種對于楊鴻澤的信任,這點讓后者心中有著一股說不出來的感動。

  畢竟推行田產稅一事,楊鴻澤算不得成功,還是沉憶辰親自從京師趕往河南布政司收拾爛攤子。對方自始至終沒有責怪過一句,還在離開之前特地趕來表達支持跟信任。

  難怪有這么多文臣武將愿意為沉憶辰效死,如果雙方沒有之前那么多的恩恩怨怨,楊鴻澤估計都會生出一股士為知己者死的念頭。

  “除非我死在這里,否則定然會把田產稅推行下去!”

  沒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保證,楊鴻澤用性命做賭給了沉憶辰一個承諾,他已經失敗過一次,絕對不會失敗第二次。

  “好,有楊中堂這句話足矣,本閣部也能安心回京。”

  說罷,沉憶辰把目光望向城中市井,嘴中喃喃說道:“希望未來的開封府,永遠有著今日的燈火輝煌。”

  “會有的。”

  楊鴻澤默默回應了一句。

  明良四年正月初八,沉憶辰與李達率領著神機營的兵馬從河南開封府返回了京師。

  沒有什么熱鬧的歡迎儀式,更沒有那些接風洗塵的華麗宴席,沉憶辰回京之后僅簡單點與母親還有妻兒見了一面,就來到紫禁城文淵閣內,把財部尚書蕭彝、戶部尚書年富、兵部尚書于謙給召了過來,準備商議對蒙古汗國的反擊。

  蕭彝跟年富兩人,算是沉憶辰的自己人,經常與他們兩個議事。唯一不同點在于,沉憶辰這次把于謙給召喚了過來,算是準備把閣部分離給徹底執行下去。

  之前沉憶辰沒有壓制文官集團,全面掌控朝政之前,很多用兵上面的決策跟執行,是利用自己兵部尚書的加銜,繞過了于謙直接向各路兵馬下令。

  原因就在于沉憶辰太了解于謙的固執跟規矩,自己很多激進的想法跟決策,不一定能得到對方的認可跟支持,同時沉憶辰也沒有信心說服于謙。

  那么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干脆不跟對方商議,反正大明兵部尚書又不止于謙一人,加銜只要有實權作為依托,那么就不止是一個虛名。

  可能也是意識到沉憶辰大權在握,自己沒有阻止跟否決的能力,于謙的態度就如同歷史上南宮事變前夕一樣,面對石亨跟曹吉祥兩人串聯起兵,只能被迫選擇袖手旁觀,任由事態的發展。

  但沉憶辰明白,繞過于謙去遙控兵部,終究不是一個長遠之計,并且這跟自己謀劃的大明政治體系有很大沖突。

  要知道內閣決策八部執行,是大明朝廷未來格局的根基,那么自己身為內閣首輔就不能既決策又執行,越級微操這種事情一旦做多了做習慣了,會引發極其嚴重的后果。

  現在沉憶辰已然權傾朝野,八部沒有了對內閣決策拒絕的權力,是時候該發揮出于謙的統帥能力,讓他去執行調兵遣將的重任。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方為上位者的用人之道。

無線電子書    我成了大明勛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