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12章 傻子才不搬

無線電子書    富到第三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四海俱樂部里就有客房。

  維拉小姐不想直接住去蘇業豪家里,搬來這邊倒是沒問題,正好明晚答應會過來參加開業儀式,免得兩邊跑。

  因此水療按摩完以后,她先去酒店拿行李。

  據說只有一個中號的行李箱那么大,于是蘇業豪沒陪著,只讓司機去幫忙。

  他深知這姑娘臉皮薄,所以盡量避免給維拉太多壓力,身為優秀的魚塘主,哪能不清楚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臨走之前跟俱樂部經理打聲招呼,讓對方幫忙招待好客人。

  得知維拉小姐會住在這邊,倒是讓經理有點犯滴咕,心想著是不是搞錯了兩位的關系之類。

  轉念再一想。

  都一起去按摩了,關系看上去還特別親近,哪怕不是情侶關系,多半也差不到哪里去,即使沒關系也要當做有關系去招待。

  這就導致維拉剛回來入住,立馬收到一張四海俱樂部的會員卡,外加一整瓶酩悅香檳酒,以及水果甜點等等。

  她的會員卡用金色信封裝著,并沒有設置年費。

  按照信上的介紹,將來可以用于在四海國際購物中心享受折扣價,另外也享受高爾夫球場、五星級酒店、以及許多企業級服務方面的優惠。

  家庭條件擺在那,維拉不覺得有什么。

  但其他人想加入這間俱樂部,可沒那么容易,除了足足六十萬人民幣的入會費用之外,每年會員費高達二十萬人民幣,想入會還需要經過董事會審核批準,實力以及影響力缺一不可。

  當然了。

  俱樂部是自家開的,蘇業豪和他老爹都有權直接拉人入會。

  反正沒想通過這家俱樂部掙錢,收不收會員費實際上都無所謂,只是通過設置門檻,把部分招搖撞騙的家伙擋在外面而已…

  蘇業豪已經在四合院里休息。

  隔壁鄰居的裝修工作,貌似終于告一段落,至少這次沒有噪音傳來。

  胡同里亂糟糟的電線桿消失不見,地面也經過重新修整,鋪上一層柏油。

  周圍不少院子好像被人買走了,自從他入住過來,讓附近的房價漲了一大截,四合院的價格跟九十年代那會兒相比,漲幅多達四五倍,一院難求。

  特別是產權清晰,面積夠大的好房子,在附近已經很難遇到。

  晚上八點多鐘。

  琳達·云陪蘇業豪在院子里走著,開口說道:“聽說以前四九城有城墻,后來被拆掉了,許多地方的四合院也被拆掉,這里越來越像個大都市,變化真的很快。”

  “城墻被拆有點可惜,有些老胡同連下水道都沒有,人們只能去公共廁所,到處亂搭亂建,沒有太多保護的價值,拆掉其實不心疼。”

  蘇業豪說道。

  他早在1997年就來過四九城,對幾年前的環境還有印象。

  別看人們經常嚷嚷著懷念過去,喜歡的無非只是比較熱鬧的氛圍罷了。

  真要說回到那個既掙不到錢,物資又比較貴乏的年代,大多數人恐怕都不會樂意。

  有些人整天大魚大肉才幾年啊,而且如今的生活壓力還很小。

  物價低先不說,假如不買新房,想要搬去大城市定居,代價和門檻不算太高,最起碼比未來房價漲上去之后,要容易多了。

  暫時還不瞌睡,出門去湖邊走走,蘇業豪接著說道:

  “老胡同之所以被拆,歸根結底還是人口數量實在太多,如果大家都建造平房,估計很快就會擴到二十環開外,最后變成洛杉磯那樣的大都會區。無論從資源配置還是經濟利益角度來看,現在都是最好的結果。”

  琳達·云從小在舊金山長大,聽完反駁說:

  “不對吧,以內地的面積哪會缺少土地,論起居住的舒適程度,明顯還是平房和別墅比較好。曰本同樣地少人多,市區卻有許多獨棟住宅,各種設施很便利。”

  蘇業豪雙手環抱在胸口,慢慢悠悠在北海公園旁散步,開口解釋說:

  “但城市那么大,配套的基建也就更多,耗費的木材、電線、水管和其他資源數不勝數,一方面經濟發展還不夠富裕,另一方面也沒跟歐美一樣,進入逆城市化的階段。”

  “目前大部分人口還是住在鄉村和小鎮的自建房里,只不過沒歐美的小鎮漂亮而已,說到底還是經濟實力差了點,未來也許會涌現出一些低密度的衛星小城。現在建造商品房,符合經濟利益,城市化速度因此變快,有利于吸引人口進入城市。”

  “內地目前這一套,擺明了是在學習港城,同樣面積的土地,能夠賣出比平房土地高出幾十上百倍的價格,還滿足更多人的居住需求。假如都靠自建,半個世紀之后城市化率也上不去,問題挺復雜的,沒那么簡單…”

  閑來無事,他不介意多聊聊。

  在路邊看見有人賣麥芽糖,蘇業豪問完價格,讓老板稱二兩。

  隨即又對琳達·云說道:

  “相比起是否應該搬進商品房的問題,我比較關心如何提升城市美感,像我們去過的一些古鎮、老街就很有味道,其他大多數地方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論起如何營銷城市,歐美厲害一點,比如拉斯維加斯的墮落之城、洛杉磯的天使之城、巴黎的浪漫之都、米蘭的時尚之都等等,這也是經濟問題。”

  琳達·云琢磨完,點頭道:“你家應該打造些特色小鎮,等城鎮化達到某個水平,居民手里有錢以后,說不定賣得會很火。”

  “是應該提前拿些土地,例如三亞的海景房、一二線城市的風景區附近等等,升值潛力將來挺高,如今市區的房子才不愁賣,很少有開發商關注這些。”

  吃著麥芽糖,蘇業豪笑道:

  “一大批人口,剛從城郊農村搬進城,現在跟他們說風景、說自然,估計沒多少人會在意,他們比較喜歡大型商場還有寫字樓。四合院拆不拆,小院里沒多少居民在意,他們只關心拆遷后自己能分多少錢,另外再拿多少套房,十年二十年之后,只要房子留在手上,少說都有三五百萬打底,人生贏家比比皆是。”

  賣麥芽糖的中年人,接口說道:

  “看小哥這副架勢,就不是普通人吧,看事情果然透徹。我在二環邊上,幾家合住的院子剛拆掉,我分到兩套二室一廳,一套一室一廳,外加十幾萬現金。最近我爸媽的院子也要拆,估計還能再分兩套,分到的房子也在三環邊上,以前整天跟鄰居吵架,動不動還漏水,傻子才不搬。”

  聞言。

  蘇業豪笑著說:

  “喲,怪我有眼不識泰山。那該好好留著,把什么賣掉都別賣房,五套房子擺在這,十五年后少說也值個兩三千萬。”

  “借您吉言,兩三千萬不敢想,聽著跟做夢差不多。我這不算什么,隔壁院子拆了八套,家里只有一個姑娘,每個月收租都比上班賺得多…”

無線電子書    富到第三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