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零九章 垂簾聽政

無線電子書    神話三國:我的詞條無限提升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少帝已經登基了,果然十常侍里面也就只死了一個蹇碩。”

  “那之后應該會進入一段短暫的和平時期了吧?”

  “等到后宮里開始為了這皇權爭奪之后,之后就又要亂起來了。”

  秦羽看著手中的線報,很難想象,在千里之外的洛陽城中此時到底是一個何等的亂象。

  然而就在零陵郡里。

  即便不是在這懸空城內,也都是一片祥和喜樂的氣氛。

  兩地相距千里,竟也像是完全不在同一個世界里一般。

  隨著零陵郡中人口的增加。。

  前期的確是帶給了秦羽不少治理上的困難。

  但是隨著秦羽在零陵郡中打下來的名氣越來越大,各地都有百姓乃至世家舉族歸附。

  補充了這些世家所擁有的人才,再加上懸空城中那些已經慢慢培養出來的各種人才。

  這才極大的緩解了零陵郡治理的困難。

  加上秦羽之前就已經與張仲景取得了聯系。

  在秦羽一片赤誠的邀請之下。

  張仲景也沒有對官位有半點留戀,便直接舍了原本的官身,來到秦羽身邊。

  對于張仲景的選擇,你要問他的家人支持不支持,那必須是大力支持的。

  當官雖然在這亂世之中是個很好的選擇。

  但這種選擇在跟投身入秦羽的麾下,擁有進入懸空城居住的資格相比,那就實在是來的不算什么了。

  當官還要提心吊膽的小心周邊的叛逆。

  在秦羽的手下可不會有這種擔心。

  現如今零陵郡周邊的那些人,誰人還不知道零陵郡那儼然已經被秦羽打造成了一個人間天堂的樣子。

  如果將零陵郡看成一個國家。

  那此時的零陵郡絕對有資格被稱得上是國富民強。

  不管是經濟,軍事還是文化。

  一個零陵郡能把周邊的這些郡縣一起拉著平推了,一點難度都沒有。

  況且張仲景去了秦羽的手下雖然說是讓他去悉心鉆研醫理。

  但,說白了,其實不也還是個當官的?

  那這就夠了。

  不光是張仲景的家人,就連張仲景自己,對于這個結果都滿意的不得了。

  懸空城他此前曾有幸去過一次。

  那次他就受到了秦羽的熱情接待。

  秦羽雖然不懂醫術,但他卻讓張仲景明確的感覺到了他對于醫術的重視。

  到了秦羽手下。

  張仲景根本不用擔心會有任何可能埋沒了自己。

  甚至他可以將自己的醫術理念通過秦羽編纂成的冊子,廣發到整個天下。

  如此手段,可絕對不是他去醫治一兩個人就能夠與其相提并論的。

  在有了張仲景的加入之后。

  零陵郡中的醫療水平也隨之大大的提升了一波。

  這自然是因為張仲景編纂的醫療手冊被大量的下發的結果。

  這醫療手冊雖然比不上穿越必備三大神書之中的記載。

  但其能起到的作用已經相當明顯了。

  再加上秦羽一直以來就特別注重從商隊之中收購草藥。

  零陵郡中自然也不會因為草藥不夠而苦惱。

  倘若真有什么草藥不夠的話。

  秦羽還能種啊!

  尤其是那些比較珍稀的,比較難得的草藥。

  這東西只要放在秦羽面前,那就根本不存在什么珍稀不珍稀的。

  不光如此。

  秦羽甚至還將銀靈草,青璃草等靈草開放給了張仲景。

  讓張仲景在藥園之中仔細研究這些靈草的藥性。

  看看是否能將這些靈草想辦法入藥,配成效果更好的藥方。

  這些藥方是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為了提升功力。

  在秦羽看來。

  這些靈草本身的藥力其實就已經是相當強大了。

  對于容易得病的普通人來說,想要治愈,根本就用不上一整株的靈草。

  一株靈草入藥之后,興許能熬制成十份,甚至上百份的湯藥。

  這些湯藥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治疫病。

  東漢末年的大疫病實在是夸張。

  零陵郡現如今人口數量還在持續不斷的膨脹之中。

  不斷的有各地的災民前來。

  誰知道會不會在他這里就突然給暴雷了。

  秦羽可完全不想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提前就定好了對策之后,也算是防患于未然。

  更重要的,其實還是戰場之上的救治。

  他手中的這些人一個個可都是金貴到極點的精銳。

  如果能夠救治回來的話,

  那肯定是節省了不知道多少成本。

  在這個方向上,

  秦羽是一點都不想節省。

  而且戰場救治如果能夠提升上來的話。

  對于這些士卒的士氣也必然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目前,

  僅就秦羽手中直接掌控,一聲令下就能奔赴戰場的兵馬足有三萬。

  這三萬人里并不包括秦羽直屬掌管的飛魚軍。

  現如今飛魚軍的規模早就已經超出了尋常軍隊的范疇。

  從最開始的一萬人編制,此時已經成功的膨脹到了五萬多人。

  光是一個飛魚軍就有五萬多人!

  不過這其中是涵蓋了飛魚軍麾下的三個分支部門。

  錦衣衛,

  暗衛以及百面。

  錦衣衛乃是飛魚軍明面上最大的力量。

  其職責乃是監察整個零陵郡各地的權利運轉情況。

  屬于整個零陵郡官僚系統之中的一部分。

  暗衛乃是飛魚軍人數最少的一部分。

  這些人也是從一開始就選擇跟隨在秦羽身邊,也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真正精銳。

  他們享受著從秦羽這里發放下去的最好的福利。

  實力提升的速度最快。

  他們平時并不露面,

  只是在暗地里行使屬于自己的監察權。

  他們監察對象最多的還是錦衣衛。

  最后便是百面。

  這是秦羽從一開始就想要建立起來的情報組織。

  現如今經過這么多年的大力發展和建設。

  總算是已經有了一個松散的組織架構的雛形。

  不過百面至今為止都還很不專業。

  真要說起來的話。

  他們其實更像是散落在各地的行商。

  只是隨時將他們收集到的那些情報送回去而已。

  畢竟現如今情況可還沒有到諸侯鼎立的那一步。

  在情報的問題上,

  也還要不了那樣的精度,

  他們收集情報也用不著拼上自己的性命。

  秦羽要首先完成的就是一個大框架,大脈絡上的構建。

  只有將這個大的框架和脈絡構建起來之后。

  他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他現如今所擁有的優勢就是時間。

  提前了其余諸侯至少四五年的時間來構建完成這個龐大的情報網絡。

  這些輸送出去的人員,

  一個個都是經過了之前在零陵郡中的培訓的。

  換言之,他們其實都是一群初步掌握了知識的人。

  這樣的人,不管去什么地方,

  都是最容易脫穎而出的。

  等到未來諸侯鼎立,

  各家都開始大量招兵買馬的時候。

  他們這些之前被秦羽送出去的百面,

  就自然而然的會成為這些諸侯手下的人。

  最終能混到什么樣的位置,

  自然就要看他們自身的能力。

  無論如何,他們的存在都將成為秦羽日后的一大助力。

  這些人在飛魚軍中就占據了絕對的大頭。

  數量足有四萬多人。

  他們中有一些曾經就是秦羽的手下。

  有一些是零陵郡中的本地人。

  還有一些則是曾經的黃巾余黨。

  為了他們各自的家人能夠在零陵郡中有一個更好的前途,

  能有一份更好的收入。

  他們一個個都毫不猶豫的做出了成為百面的選擇。

  很多人從一開始都覺得不理解。

  他們理解不了秦羽給這百面家屬那么優渥的條件到底是為什么。

  明明百面本身就不用承擔多少風險。

  再加上他們家屬的優渥條件,算到一個家庭的收入上,他們的收入情況甚至都要能比肩懸空城中的百姓了。

  只要給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

  他們甚至都能換到進入懸空城居住的資格!

  要知道懸空城的居住資格可是就連許多錦衣衛都求之不得的。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等到百面鋪灑的越來越開,

  收集到的情報越來越多,并且有不少人還甚至在當地的官府謀了一份差事之后。

  零陵郡中的一些聰明人便已經開始意識到了秦羽為什么會如此看重百面。

  其實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見過這種情報組織。

  只是因為秦羽在這情報組織身上所花的錢實在是太多了。

  多的已經超出了尋常勢力能夠承受的極限。

  沒有人會在這之前就去思考超越了極限狀態下的百面到底能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

  現如今看到收益之后。

  便是他們也只能感慨,

  這種事情也就只有秦羽能玩的開。

  這天底下,除了他,

  恐怕真就沒有人有足夠的能耐在擁有足夠錢財的同時,還舍得將這些錢全都投出去。

  除了這已經初具規模,

  而且還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飛魚軍之外。

  秦羽現如今能動用的兵力就是保安軍和飛虎軍兩支隊伍。

  現如今的保安軍已經擴編到了兩萬人。

  飛虎軍也從原本的三千擴充到了萬人規模。

  保安軍倒還好說。

  依靠的無非就是些武人的力量而已。

  對于秦羽現如今的底子來說,只是培養一些武人的話,當真消耗不了什么太多的東西。

  最多也就是一些武器盔甲之類的東西比較難搞。

  但趁著這幾年沒有戰事。

  秦羽也逐漸快要將保安軍的血氣神兵都給搞定了。

  而飛虎軍就難弄了。

  為數一萬余人的精銳騎兵。

  而且在秦羽的規劃之中還是至少三千人的重騎兵。

  光是戰馬的需求,就將秦羽手中的錢財幾乎掏走了一少半。

  再加上騎兵的訓練和盔甲,人吃馬嚼的。

  縱然是手握神水,后來又將糧食也開始高價售賣的秦羽也幾乎頂不住這種消耗。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零陵郡這地方實在是沒有養馬的條件。

  花費來的確實有些太高了。

  真換到并州和涼州那種地方的話,這種花銷也就相對來說沒有這般夸張。

  這三萬兵馬就是秦羽現在隨時能夠動用的。

  不過這些兵馬就像是大漢的南北軍一樣。

  屬于是秦羽手中的常備軍。

  他就算是將這些兵馬全都帶走,

  那其實也是無妨。

  外人想要打到零陵郡來,基本是不可能的。

  黃忠等一干縣令的手中也養著一批多則五千,少則三千左右的精銳士卒。

  有這樣的兵力,周遭的那些郡縣,

  就算是孫堅所在的長沙,想要沖進來也是難上加難。

  秦羽放下手中那從洛陽送來的線報。

  他仔細回憶著歷史上的細節。

  何進這次在何太后的阻攔之下沒有誅殺張讓等人。

  那之后就該輪到何太后與董太后兩人爭權了。

  董太后肯定是心有不甘。

  劉協畢竟是她一手撫養長大的。

  而且劉宏之前每每談起,都對于劉協是多有夸贊。

  從未對劉辯有過什么好的想法。

  如果真要選一個人來繼位的話。

  這個人肯定就是劉協。

  可現如今何進卻在那些士族的輔佐之下,以重兵壓制,強行將太子劉辯扶上皇帝的位置。

  后宮之中,那劉辯的生母何太后的權柄自然一時無兩。

  皇帝是她的兒子,在外又有何進這個大將軍聚集手下士族之力。

  其權柄太重,董太后幾乎都已經能看到自己若是坐視不管,日后自己到底會是什么樣的處境和下場了。

  于是她便宣張讓等人入宮商議。

  張讓等對于董太后的想法哪里不是心知肚明?

  現如今雖然他們是憑著何太后的面子勉強活下來。

  但何太后權柄太重,他們的作用在何太后眼中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小。

  到時候,何太后看他們不順眼,要替換他們的話,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他們必須要想辦法平衡后宮的實力。

  于是才有了他們這些人結伴前去與董太后會面的結果。

  董太后看著張讓等人并無半點推辭,結伴前來,心中也已經有了想法。

  等到張讓等人見禮過后,董太后開門見山道:“何進之妹,當初是我抬舉她,她才有了今日這般地位,現如今她的兒子繼位成了皇帝,朝堂內外皆是她的勢力,如此權柄,實在太重,我不欲見此事,該當如何?”

  張讓笑著說道:“此事易也,何太后畢竟底蘊不足,不管是學識還是見識,都無法與娘娘你相提并論。”

  “娘娘日后只需要臨朝垂簾聽政,再封皇子協為王,加封國舅董重大官以掌兵權,分何進權柄,加上重用臣等,則大事可圖。”

  董太后大喜。

  次日設朝。

  董太后便降旨,封劉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十常侍共同參與朝政。

  此舉一出。

  便惹的何太后不喜。

  董太后在宮中威嚴畢竟更甚于她,何太后眼見此時董太后已然有了想要專權之心,便設下宴席,請董太后赴宴。

  董太后自然前來。

  兩人相見,只因為此事乃是涉及到她們的根本利益,自然都不會有任何退縮。

  其結果很顯然。

  到最后兩人必是不歡而散。

  還是在張讓等人的勸說之下,兩人才各自回宮。

  何太后連夜招何進入宮,將之前發生的事情全都跟何進說了一遍。

  何進冷笑一聲:“那張讓等人卻是好大的膽子,我前日里分明放了他們一馬,現如今他們不思悔改,反倒是想要從我身上分權,也不看看他們自己有沒有這個能耐!”

  “你且安心,此事交給我來辦。”

  說完之后,何進便直接離宮而去。

  遂即便召三公而來,共議國事。

  幾人定下計策。

  來日設朝,使人奏董太后原本就是藩妃,不宜久居宮中,最好還是遷回河間安置。

  垂簾聽政的董太后怒極。

  張讓等人自然也是多幫其言。

  只可惜。

  何進手握兵權,且又提前與那士族商定好了計策。

  僅憑還沒有徹底掌權的董太后,又怎么可能會是他們的對手?

  當即便令董太后克日啟程。

  而就在何進派兵將董太后送出京城的時候。

  另一邊,他也將那剛剛上任的驃騎將軍董重的府邸派遣禁衛團團圍住。

  董重心知自己落在何進手中的下場一定不會太好。

  為了保全家人,他只能自刎于后堂。

  張讓等人哪里想到原本一向看起來行動遲鈍,總是慢別人一拍的何進這一次行動竟然會如此之快。

  簡直就是以雷霆之勢將他們之前的所有安排盡數掃平。

  這背后如果說沒有高人在給何進指點的話,他們是絕對不相信的。

  他們本以為何進這個外戚,與他們這些宦官,再與那些士族之間應該會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之中。

  大家互相制衡,還能維持的住曾經的那一套規則。

  可現在他們才知道,原來這些士族已然變了。

  他們所追求的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平衡。

  而是想要謀求最大的權利!

  趁著新君剛立!

  為此,這些士族就必須要將他們這些掌握了宮中大權的宦官剪除。

  所以他們這一次才會如此堅定的站在何進身邊。

  幫助這個本來就已經有了絕對權柄的何進,再將他的權利鞏固下來。

  “可真是好計謀啊!”張讓緊咬著后槽牙,恨聲說道。

  趙忠嘆了口氣,道:“現如今董太后已經失勢,想來命不久矣,何太后與何進雖是與那些士族暫時站在一起,但他們也知曉士族的厲害,現如今我等還有用,便前去尋何太后求情,此事應該能過去。”

  “怕只怕日后何進再被蠱惑。”

  “與那些奸猾的士族相比,何進實在是太蠢了啊…”

無線電子書    神話三國:我的詞條無限提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