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

無線電子書    大明第一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李善長罷相,那是他不適合當下的大明,可張希孟也想辭相,卻著實太驚人了。這天下能沒有朱皇帝,但不能沒有張相公啊!

  “先生,你肩負重任,非比尋常,如果朝堂之上,連你也不在了,真不知道要亂成什么樣子。所以還請先生萬萬以國事為重,你想辭相,陛下那里也不會答應的。”

  張希孟道:“正因為知道陛下那邊不好說,這才和皇后娘娘談談…臣也不是不想管朝政,只是我想跳出冗雜的政務,專心思索些事情。而且還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做些更基礎的事情,譬如說講學,發展工業,處理些對外的事情。這樣更方便理順大明的整體發展道路。不然的話,臣沉溺在庶政當中,臣不痛快,下面的人做得也不安心。尤其重要,現在太子正在成長,陛下的江山社稷,不是那么容易接住的,要給太子足夠的空間…”

  張希孟跟馬皇后講了很多,也把事情掰開了揉碎了…張希孟太強了,他現在跳出來,正好能夠通盤審視全局,替大明的發展,做戰略規劃。

  他能提出方略,朱元璋負責托底,具體的事情交給朱標去做。

  這樣一來,太子提前接受鍛煉,熟悉政務,培植力量,就算萬一老朱去了,朱標也能順利執掌朝局,不至于出現雄主離世之后,慣常的動蕩。

  能夠保證大明江山,順利平穩運行下去。

  其實這事張希孟早就醞釀了,如今李善長一句半真半假的戲言,張希孟也要及早做出決斷。

  “皇后娘娘,自從洪武十年,臣外出講學,朝政運行,基本上堪稱順暢,其實有臣沒臣,差別真的不那么大。總而言之,臣現在放下相位,對大明也好,對太子殿下也好,甚至對臣自己也好…皇后娘娘是女中豪杰,不讓須眉的女丈夫,這種事情應該看得清楚,有所決斷才是。”

  馬皇后默默無言,過了好一會兒,她才說道:“張先生,此事我和陛下再商議商議…但是無論如何,太子那邊,伱都要盡心竭力才是,可不許撒手不管,也不能真的就不問世事。”

  張希孟連連點頭,“請皇后放心,臣也不是那種人,忙活了這么多年,閑不住了。”

  自從李善長被罷免左相之位以后,朝中就在等著,因為按照常理,必定是張希孟回朝,升任左相,從此執掌大權。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遲遲沒有消息,足足過了大半個月,突然傳出旨意,加張希孟太師銜,位居左右相公之上。

  這消息傳出,眾人都是一愣,太師是三公之首,從今往后,大家伙稱呼張希孟,就是張太師了,名副其實的當朝第一臣,無人能及。

  但是大家伙也很快意識到另一個問題,什么叫位居左右相公之上?

  也就是說,張希孟不再擔任宰相了。

  換句話說,左相李善長之后,右相張希孟也放手了,朝中最強的兩位重臣,幾乎同時罷相,雖說方式有點不同,但帶來的震撼,可不只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

  張太師接下來要干什么?

  空下來的位置,誰能夠接任?

  大明朝要往哪個方向走?

  陛下是不是跟張希孟鬧翻了?

  幾乎一夜之間,種種議論,充斥京城,應天上下,亂做一團。

  確確實實,張希孟的影響力太大了。

  但是很快又有相應的消息傳出來。

  張希孟雖然不擔任宰相,但是重要朝政,依舊需要張希孟參與,而且張希孟還能主持中書門下會議,有權過問二省一臺,所有政務。

  大概的情況就是中書省,門下省,外加御史臺,主要的政務,張希孟想過問,還是能夠過問的。

  但是大家伙也都清楚,如果真出現了這么大的事務,還有陛下在,還有儲君,張希孟多半不會使用。

  也就是說,張希孟確實是放棄了具體政務,從此之后,專心做學問,好好當他的夫子圣賢了。

  張相這一退,李善長也走了,頭頂的烏云消失了,接下來誰能接掌宰相之位?

  喜新厭舊,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李善長走了,沒見朝臣怎么樣,張希孟隱退,也沒有了太大的動靜。

  眾人接受的能力,還真是不低。

  但接下來就好玩了。

  空出來的左相右相,誰能接任?

  誰才是大明未來的宰相?

  幾乎在一夜之間,兩個人迅速浮出水面,一個是參知政事汪廣洋,一個是稅務部尚書胡惟庸。

  汪廣洋是當初張希孟提拔入朝的,很明顯,他算是張相這邊的人。

  支持他的有毛貴、羅復仁,錢唐等人。

  而胡惟庸這邊,則是繼承了李善長的衣缽,老李留下的人里面,數量也是驚人,比如楊訓文、詹同,還有周時中,徐本等等。

  論起人數,甚至還在汪廣洋這邊之上。

  當然了,汪廣洋也不是沒有殺手锏,畢竟還有劉伯溫、宋濂、姚廣孝等人主持的門下省,如果他們悉數支持汪廣洋,也就還有勝算。

  可門下省這邊,也有自己的看法、

  “胡惟庸其人,野心勃勃,比起李善長,更加可怕,讓他執掌中書,必定天下大亂!”劉伯溫沉聲道。

  姚廣孝冷哼道:“汪廣洋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他雖然尊著張相公,但到底只是依附張相,不是接受張學,等他坐穩宰相之位,也不是天下之福。”

  宋濂苦著臉,“我現在想的倒不是這倆人如何,而是我擔心,不管他們倆誰當上左相,都會對另一派下手,那樣的話,朝局就會陷入混亂,黨爭興起,亂成一團,著實不是大明之福!要我說,就該請張相回來,唯有張相,才能穩住局面。”

  劉伯溫搖頭,“我反倒不這么看。因為這個局面,幾乎是注定的,不過是早點晚點罷了,現在陛下正在盛年,張相也睿智英明,縱然是朝堂出點亂子,他們還能收拾。只是誰來擔任這個宰相,還真是讓人發愁啊!”

  三個人沉默了半晌,左思右想,都沒有思路。最后還是姚廣孝開口了,“咱們想想,接下來的宰相,該有什么樣的特質,能夠迎合當下的朝局?”

  他說完之后,宋濂先開口道:“這人一定要隨和謙恭,可以調和矛盾。兩位宰相一去,最怕的就是出現黨爭內斗,那樣一來的話,情況就很糟糕了。”

  劉伯溫也道:“這人的個性不能太強勢,接下來太子監國,如果是個強勢的宰相,必定和太子不和…其實張相此時隱退,也是看出了這一點。他要把機會讓給學生。”

  宋濂又道:“還要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接下來朝堂上下,必定有大的改革,新相最好能放手下面的人才是。”

  姚廣孝聽完之后,低聲道:“如果我沒理解錯,就是要選個傀儡唄!”

  剎那間,劉伯溫和宋濂都無語了,倆人黑了臉,宋濂不停咳嗽,“不能這么說,不能這么說!宰相,怎么能是傀儡!”

  劉伯溫繃著臉,他倒是有所思量。

  李善長必須離開朝堂,還是因為他太強了,哪怕是張希孟和朱元璋,他們定下來的國政,李善長也能想辦法,陽奉陰違。

  所以說這個新相弱一點,只要按規矩辦事,不擾亂朝局就好。

  三個人互相又看了看,姚廣孝的心里突然涌起一個名字,而此刻劉伯溫也要張口。

  “等等!”

  姚廣孝突然道:“咱們寫在手心吧!”

  劉伯溫大笑,他提筆在掌心寫了一個名字,姚廣孝也寫了一個。

  宋濂稍微反應慢點,可此刻也有了人選,忍不住笑道:“我說一個人,看看能不能對得上!”

  “孫炎!”

  宋濂說完之后,劉伯溫和姚廣孝同時張開掌心,赫然寫的都是孫炎!

  眾望所歸了屬于是!

  孫炎這人的履歷很有趣,其實他算是張希孟最早的隨從,但他和劉伯溫、宋濂等人不一樣,沒有這么厲害的文采,也不如錢唐那樣,立場鮮明,更沒有高啟等人的沖勁兒。

  而且孫炎也沒有留在翰林院,或者門下省,他是被外放的。

  和羅復仁、姚廣孝這種,自己干得好,從地方調任朝中相反,孫炎是外放山東布政使。

  在為官期間,他恢復山東民生,推行教化,剿匪,順通運河,政績是可圈可點,甚至還被稱為第一布政使。

  得到過李善長的嘉獎。

  從他的履歷看,既在朝中干過,又在地方歷練過。

  既能得到張希孟這邊的認可,也能得到李善長這邊的支持。

  最最關鍵,他沒什么根基,就算擔任了宰相,也沒有能力改變大局。

  試問還有比孫炎更合適的人選嗎?

  沒了,完全沒有了!

  門下省決定了,就是你了!

  幾個人商議一下,宋濂就主動道:“正好太子殿下要讓我過去講解宋史,這事我跟太子商議一下。”

  姚廣孝和劉伯溫一起點頭,“有勞了。”

  半個月之后,孫炎從山東進京,在一片驚訝的目光中,走進了中書省值房。

  “仆不過是大明朝廷卑微的公器,輔佐陛下,太子監國,認真落實,踏實做事,不負君恩,不負民望!”

  孫炎的定位堪稱精準,所有人都微微松了口氣,或許讓他當宰相,也沒什么不可以接受的…

  (本章完)

  最新網址:

無線電子書    大明第一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