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征西大將軍

無線電子書    大明第一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大明第一臣  朱老四挨了胖揍,但據說這家伙不但沒哭,還是笑著出去的。

  反正老二和老三兩個廢物不能把他怎么樣。

  那些跟著他鬧的小崽子也安然無恙,他豈止是贏了,簡直贏麻了!

  從今往后,自己就是這武學的老大。

  等自己從武學出來,就能當上征西大將軍,從此橫行天下了,這幫人都是自己的兵,要聽自己號令。

  想到這里,朱棣簡直開心飛起,至于屁股上的疼,反正還能忍著,用不著當回事。反而是自己的大印,費了那么大力氣,從舊貨市場買來的,結果就這么沒了。

  父皇還嚴厲警告自己,不許再鬧事,尤其是官印,要是再敢隨便封官許愿,就立刻打折他的腿。

  朱棣覺得老爹這一次不像是撒謊,自己還是收斂一點。

  不過想讓自己不鬧事,那是不可能的。

  大印玩不了,就找點別的東西,反正這個征西大將軍,就是他的,誰也搶不走!

  朱棣在學堂里折騰,張希孟是真的懶得管。

  他現在要忙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修史都不算什么。

  張希孟收上來了百官的監察考評之權,凡是朝廷的正式官吏,都在張希孟這里,有一份卷宗。

  他這個考評監察,可不同于御史臺,也不同于吏部。

  御史臺是發現了問題,一封奏疏上去,就要捉拿下獄的,吏部那里也是三次優等,官升一級,都是有明白規定的。

  而張希孟的門下省更偏重日常,看起來非常瑣碎…比如這個官員任務完成情況,有沒有人舉發,人品,學識,是否謹慎小心,有哪一方面的專長,綜合考核,能算上第幾等…

  很顯然,門下省的工作量,不是其余衙門能想象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加上張希孟坐鎮,門下省才有足夠的本錢,和中書省平起平坐。

  試想一下,如果門下高官年累月的考評,這個人不算是什么優秀人才,你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提拔這個人,后果是不是都要你承擔?你們之間,是不是有私相授受的問題的?

  一旦真的走到了這一步,這事情可就麻煩了。

  沒有足夠的本事,是萬難扛住排山倒海的壓力。

  如此驚天動地的權柄,張希孟自然不敢輕易放手,哪怕麾下四大金剛,個個都是能臣干吏,張希孟依舊要把握大局。

  這種事情與信任無關,畢竟領了老朱家的一份俸祿,就要對得起這點錢。

  除了主持門下省,監修國史之外。

  張希孟還有個事情,也非常緊要,那就是組織精兵強將,針對整個大明,進行普查…摸清楚各地的人口戶籍,山川地貌,還有物產經濟,教育情況等等…

  張希孟要求在兩三年之內,給他弄出一份大約完整的國內情況匯總。

  然后根據這些資料,才好布置下一步的工作。

  大明以后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哪里需要增強,哪些問題必須解決…全都要看這些詳細的報告。

  道理很簡單,元廷退到了草原上,最大的外敵沒了,然后就天下太平,洪武盛世了?

  想什么呢,亂七八糟的事情還有太多了。

  百廢待興,老百姓民生凋敝,匪盜遍地。就這個情況,你要是說什么事情都沒了,可以完結了,那也說不過去啊!

  就拿最簡單的一件事情來說,接下來要怎么劃分省區范圍…元廷留下來的行省制,算是不錯,但是省份劃分,就太草率了。

  你敢想象,元廷搞出了河南江北行省這么個怪物…基本上把中原地區,南陽盆地,兩淮,全都化為一個省。

  這個省涵蓋了黃河和長江之間,廣闊的區域,紅巾起義,主要就來自這個河南江北行省,算是一手埋葬了大元朝。

  另外元朝的江浙行省,也大的嚇人,應天,蘇州,全都歸了江浙,另外福建也屬于這個行省,江南最富庶的一塊地方,都在江浙行省治下。

  至于江西行省,那就更夸張了,居然延伸到了嶺南,廣州是江西的你敢信?

  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都要處理,劃分區域,隨后安排官吏,加強地方治理。

  張希孟把門下省弄成個超級衙門,這些事情,他就沒法坐視不理,只能事必躬親,仔細處理。

  張希孟的忙碌自然不用說,但是也有事情,他不得不過問,這不,朱元璋降旨,叫張希孟過去。

  君臣見面之后,老朱就嘆了口氣。

  “剛剛拿到了急報,說是馮國用病了。”

  張希孟微微一怔,也從朱元璋的手里,接過了消息,仔細看了又看,隨后張希孟眉頭深鎖,陷入了為難。

  馮國用當初領受金牌,進軍關中,是既定的方略。

  就在不久之前,馮國用曾經從關中出去,北上攻擊元軍殘部,成功收復延安府等地,把張良弼一口氣趕到了河套。

  隨后馮國用再領兵向西出擊,他們的目標是打通河西走廊,進入西域,然后從側翼截斷元廷和蒙古藩國之間的聯系。

  既是光復故土,又是包圍草原上的元廷殘部。

  這是一項非常龐大的戰略布局。

  就在揮拳出擊的當下,馮國用突然在軍中染病,等于是斷了一臂。

  就連朱元璋都憂心忡忡道:“上一次中原決戰,雖然徐達和常遇春立功非小,可是首先發起反攻的,恰恰是馮國用的南陽軍團。如今又是如此,要想徹底鏟除元廷余孽,非要如西漢一般,鑿穿西域,從側翼包抄元軍,這一次的擔子,又落到了馮國用的身上。”

  “老四成天念叨著,要當征西大將軍,殊不知,咱們真正的征西大將軍,正是馮國用啊!”朱元璋無奈道:“張先生,你有什么看法沒有?誰能接替馮國用,是在丁普郎、傅友德等人當中選一個,還是從朝中安排人過去?”

  面對老朱的提問,張希孟竟然為難了。

  向西域用兵,畢竟是山高水長,情況極為復雜,非是文武全才的大將,不能為之。

  縱觀明軍諸將,徐達肯定沒問題,常遇春這種級別的,都要差著一籌。

  可問題是徐達屬于三軍一人,必須留在朝中,隨時應付緊急軍情,如果把徐達派去了,遇到了緊要的戰事,除了御駕親征,就只剩下魯王督師了。

  所以馮國用是最合適的人選,這也是當初張希孟和朱元璋早就商量妥當的。

  現在突然馮國用染病,急切之間,誰也不好接替他!

  “主公,吳禎、吳良、花云、唐勝宗,這些人本來都有機會的,只是現在有些不好說了。”

  朱元璋冷哼道:“什么不好說!這幾個人都大不如從前,尤其是花云,原來是騎兵主將,現在卻連馬都騎不好了,才幾年的功夫,竟然頹廢若此!真是令人失望!”

  老朱想了想,又道:“先生以為,讓朱文正去怎么樣?”

  張希孟微微點頭,朱文正確實是年輕將領當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肯吃苦,也能打仗,統御騎兵,襲取上都,立下過赫赫戰功。

  但是朱文正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他資歷尚淺,又是天子侄子,這個身份對他是個幫助,卻也是個限制。那些將領未必能完全聽他的。

  可當下除了朱文正,也還真找不出更合適的。

  就在張希孟準備答應的時候,突然從狄道又送來了一封奏疏,正是馮國用親筆所寫。

  接到了這份奏疏之后,張希孟和朱元璋都沉默了。

  馮國用首先介紹了現在明軍的情況。

  由于驅逐了張良弼之后,包括當年西夏的主要地盤,寧夏路,已經落入了大明的手里。現在正安排將士屯墾戍邊,鞏固控制。

  由此向西,馮國用是希望打穿河西走廊,盡復故土。

  他在奏疏里介紹,由于此前的大戰,元廷抽取了許多陜甘諸王的兵馬,對付紅巾軍。結果造成了河西走廊空虛,明軍殺過去,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

  但同時馮國用又指出,雖然進軍順利,但是目之所及,人皆穿胡服,行胡禮,與中原風俗迥異,又有色目人雜居期間,漢家百姓,早就所剩無幾,儼然到了異域。

  奏疏寫到這里,可以明顯感覺到字跡頓挫,馮國用是忍著病痛寫下來的。

  “收復西北,移風易俗,片刻耽誤不得。臣一人患病事小,國家患病事大。倘若臨陣換將,臣以殘病之軀,未必能趕回應天,目睹天顏,徒使陛下傷懷。另外擇將,又須時日,往返熟悉,怕是要半年之久,誤國誤民,皆是臣之罪孽。”

  “故此,臣斗膽懇請吾皇陛下,不要讓臣回京,許臣領兵西進。待到收復河西之后,臣也能瞑目九泉,報答天恩之萬一,不負丈夫平生志向!”

  看到了這里,朱元璋已經忍耐不住,用力捶打桌子,“咱知道,咱知道啊!馮國用必定是病勢沉重,不然他不會這么寫的!早知如此,咱就不該派他領兵!”

  張希孟也道:“主公,趕快派人去狄道,但愿能趕得上。”

  欽差帶著旨意,連夜出京。

  在遙遠的西北,一駕馬車,載著一位患病的將軍,到達了一座城池前面停下來。

  “兄長,到涼州了。”昏昏沉沉的馮國用聽到呼喚,微微發怔,片刻之后,突然笑道:“可是那個陸放翁做夢都想的涼州?”

  馮國勝含淚點頭。

  “來,快扶我下去,我想看看…看看涼州之地。”

  馮國用顫顫哆嗦,從馬車下來,在兄弟的攙扶之下,緩緩走入涼州城,突然,他喃喃道:“陸放翁有句詩,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我們總算到了涼州,只是等涼州女兒學會應天梳頭的時候,我怕是看不到了。”

  馮國勝含淚道:“兄長,能看到的,能看到的!我現在就去安排!咱們上涼州最高的高樓,俯視涼州,俯視河西之地!”

  馮國勝說完,俯身,用寬闊的脊背,背起兄長,在起身的剎那,馮國勝險些摔倒,不是太重了,而是太輕!

  馮國勝哭出了聲。

  背上的馮國用卻是輕笑道:“傷心什么,傻兄弟,我比陸游有福氣多了!”

無線電子書    大明第一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