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一十八章:八門奪海,一口通商

無線電子書    國際倒爺,從海上貿易開始崛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大干一場?

  林嶺東只覺好笑。

  我是來談分家的,你讓我攜起手來,還大干一場?

  不理會林正遠的殷殷期盼,林嶺東一口回絕了。

  “在內地投資礦產,我暫時沒這個興趣,耗費的資金太大,周期太長,我在蘇丹的礦已經夠賣了,我回來的目的,第一個是材料制造業,第二個,則是航運業。”

  “航運?”

  林正遠出口打斷,苦笑著搖頭,顯得很沮喪,表情很復雜。

  “你錯了,阿東。”

  “航運這行,不是你想發展,就可以發展的。”

  “你畢竟年紀太小,看到的事情浮于表面,如果可以做,我何苦急著轉型?”

  林正遠無奈的搖頭。

  “咱們這一班,是靠引水通航發展起來的,船是我們自己買的,可船的所有權并不在我們名下,利潤被分走很多,算下來掙不了幾個錢,這是其一,還有其二,現在港口正下大力氣整頓,能耗雙控,300尺以下的拖輪,通通報廢,咱們有半數的船都不符合通航標準。”

  “現在的發展規劃,正大力收攏的航運業,舊船老船一律淘汰,想要出海,必須要買新船,買大船,一條船要好幾千萬,誰能買得起?”

  “咱們跑船的事業,到頭了,沒得玩了。”

  “拿了補貼,將船都砸了賣鐵,趕緊轉行,我都不干了,你還趕著趟的上?去找死啊?”

  林嶺東笑而不語,捻了一塊叉燒放在嘴里。

  看到林正遠焦頭爛額,心里還挺爽的。

  從前一世來說,林正遠的確被一波清退,才轉向鋼鐵制造業。

  廣東這一塊兒,水文條件極其復雜,她不像長江與黃河,都只有一個出海口,到了珠江這一塊兒,出海口既多且亂,素有“八門奪海”之稱。

  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

  這八門均勻分布在珠江三角洲,自東至西長達450公里的海岸線上,囊括了中山、佛山、廣州、肇慶,江門珠海,各個工業發達的地區,每一個城市,都有碼頭和港口連通。

  水文河道如蜘蛛網一般,錯綜復雜,可理順了之后,既是無與倫比的交通優勢。

  嚴格來說,還有一門。

  這一門,便是澳門!!!

  這一塊兒的經濟有多發達,就不說了,反正全國最高,全國最強,不到廣東不知錢少,自89年登上全國經濟第一的寶座之后,就再也沒下來過。

  最高峰時期,廣東一省的gdp,就抵得上一個俄羅斯,舉一國之力賣油賣碳,大賣軍火,甚至都比不過廣東的小商品出口。

  有很大原因,就是拜這些交通所賜。

  每一座城市都能擁有自己的出海口,是何等夢幻的條件?

  珠江三角州,歷來是船最多的,從17世紀開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外商,便齊聚廣東經商。

  可這夢幻的背后,也有極大的缺點。

  水文太復雜了。

  各航道深淺不一,疏浚的情況不一,深的深,淺的淺,船支吃水深一些,就極容易擱淺。

  外國的船支,想要到廣州腹地,必須要雇傭當地的“引水人”領航才能進去。

  到滿朝時期,清廷閉關鎖國,決定,只保留一口經商。

  按水文來說,上海肯定是最合適的,一根腸子通那啥,經長江黃金水道,從宜賓一直能航到上海,枯水期也能航到重慶。

  但很快被否決。

  長江航道太過優良,不光船舶通航,連軍艦也能通航,二鴉之后,老英的軍艦就曾開到重慶,炮轟萬縣。

  廣東就很合適。

  水文復雜,也有復雜的好處,大型船支進來容易,出去難,在山周圍架設大炮,射程之內遍地真理,易守難攻,也方便收稅。

  1745年,乾隆下令,關閉四大出海口,僅留廣東一口通商,二百多年貿易積累,經商的理念深刻到骨子里。

  到了改開時期,廣東還保留著大量的古舊船支,因毗鄰港澳,又是第一個開放的,大型的外商船支來了之后,需要大量的小船分發中轉,精明的廣東人購買老舊拖輪,漁船改裝,掛靠在輪渡總工會與海員公會名下,就可以跑船掙錢,短短幾年時間,珠江出海口船帆成堆,遇到夏秋兩季航運旺季,船舶進港后,連掉頭都難。

  這些船,很多還是木頭做的,安全事故也是層出不窮。

  這種情況,當然要大力整頓了。

  92年,改開的步伐加快,各地區航運公司各自為政的局面紛紛打破,華外運,華遠洋,華外長航,招商輪船,四大集團相繼成立,接管內港外港,大力發展第三代集裝箱港口。

  老舊的拖輪還有什么意義?

  捋了一陣,林嶺東笑著便說:“整頓不是更好么,能掃清底層競爭,這些老舊的船支早就該淘汰了,你不如加大投入,搞幾艘集裝箱船,用外資進入,搞不好是個機會。”

  林正遠退意已決,擺手道:“沒戲了,現在都是國企當家,船造得又大又長,跟他們怎么爭?沒前途的事情我不愿干,再說這所有權的歸屬,搞得我頭大無比,還有半數的船,我正想辦法回購,能不能拿回來都還兩說,搞什么搞?”

  “不搞了,堅決不搞了,我現在就想開礦,現在的港島老板都在往鋼鐵上轉。”

  林正遠悶了一口黃酒,語氣也有幾分老辣。

  “你要永遠相信政策,只有上級鼓勵的才能掙錢,上級不鼓勵的,千萬不要死鉆牛角尖,現在大搞鋼鐵,國家要發展鋼鐵強國,大家都要出一份力,現在的時機正好,鋼鐵準入的口子放開,你不用多想,把錢騰出來,跟我去湖南開礦,廣東建廠,保你三年就大變樣。”

  林嶺東仍是搖頭:“你這思路有問題,鐵礦這一塊兒你別想了,采鐵不如采煤,去山西搞煤礦還可以考慮考慮,鐵礦我是堅決不投的,品位太低我沒興趣。”

  林正遠也是頗為光棍,摳著腦門兒想了一下。

  “山西也行,可以去河北發展,以現在的價格,拉到湛江也能掙錢,咱們合股兩百萬,過去搞一搞怎么樣?”

  林嶺東本來是隨口一說,山西那地方開煤礦,誰都知道能掙錢,可一般人敢去么?

  不敢,對吧!

  投資不過山海關。

  可林正遠不一樣,這老家伙頭可鐵了。

  有他主事,未嘗可知。

  地址:

無線電子書    國際倒爺,從海上貿易開始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