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二章 錯誤的方法

無線電子書    星空之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面對許正華的話語,所有決策者再一次沉默,唯有許正華滿是苦澀的聲音仍舊在繼續講述著:“我們只是崇山峻嶺,遼遠大地某個偏僻角落的一窩螞蟻。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甚至有許多人認為這個小小的螞蟻窩就是整個世界。原本我們仍舊可以繼續平靜的生活下去,但是,屬于人類世界的戰爭爆發了。

  我們震驚的看到,無窮無量的高山甚至也崩塌了,高大的樹木也會被輕而易舉的折斷,一顆炮彈就能炸出一個無法形容的巨大坑洞,從遙遠天邊飛來的一顆導彈,就能將一條洶涌大河直接炸斷。

  那是一場屬于更高層世界,更高層力量的戰爭。我們無法理解,甚至于看都無法看懂。我們只能通過蛛絲馬跡來推測這場戰爭的存在,并在旁觀的過程之中瑟瑟發抖。因為我們都清楚,只要隨便一顆被炸過來的小石子,就能毀滅我們賴以為生的整個世界。而我們更清楚的是,伴隨著戰爭的進行,這種情況是必然會發生的。”

  許正華的話語,讓見識過不知道多少大風大浪,面對救世者文明入侵都能鎮定自若的決策者們也不寒而栗。

  他們實在無法想到,投入了如此之多人力物力才催升的科學界大繁榮,沒有找到對付救世者文明的辦法,反而有了這樣一個發現。

  元首喃喃道:“如果這真的是一場戰爭的話…那么,它開始多久了?”

  “我想,可能沒有多久。可能從救世者文明降臨那時候開始的吧。”

  許正華低聲回答。

  這個回答并不只是猜測。因為他翻閱、檢驗過以往的研究數據。這些數據支撐了他的這個判斷。

  決策者們默然。他們立刻便意識到,如果許正華的這些推測為真的話,那么,救世者文明的忽然降臨,極有可能與這件事情有關。

  但其中究竟有什么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與思考。

  “許教授,我注意到,無論是發生了異常變化的巨引源,還是崩解的河系,異常爆發的超新星等,距離我們都十分遙遠。而,如果這場‘戰爭’剛發生沒有多久,那些如此遙遠的星體的異變,怎么能被我們觀測到?”

  光線的傳遞也是需要時間的。

  許正華輕輕搖了搖頭:“不要用經典物理的思維去思考光速。宇宙之中沒有絕對時間,也沒有絕對空間。我們什么時候看到的,它就是什么時候發生的。”

  決策者們默然。他們無法很清楚的理解這句話,于是他們選擇不在這里糾纏下去。

  我們不懂沒有關系,許正華懂就行了。

  “許教授,我注意到,所謂的‘戰爭開始了’,或者說宇宙底層規律的變化,大多數都只是你的猜測。我想問你,我們人類世界,可以用這個結論來指揮我們的戰略與戰術安排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建議么?”

  許正華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這確實只是我的猜測。但我有辦法驗證它正確與否。”

  他抬起頭,望著窗外天空的方向,慢慢說道:“那顆從義神星和囚神星之上被撕裂下來,將在數年之后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是因為一場錯誤才誕生的。因為這個錯誤,它幾乎被注定了撞擊地球的命運。而,它既然可以因錯誤而撞擊地球,那么,它能不能也因錯誤而偏移軌道,不撞擊地球?”

  決策者們神色愈發凝重:“許教授,要怎么做?”

  太空軍面對這顆向地球長途奔襲而來的小行星連續數年束手無策。救世者文明對此不管不顧。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它都是懸掛在人類頭頂上的死亡之劍。

  甚至,相比起所謂的“戰爭開始了”,決策者們對這顆小行星更加重視。至少,不管什么戰爭,都不能在短短兩三年時間之內令人類世界毀滅,但這顆小行星可以。

  許正華略有些恍惚的搖了搖頭:“不需要大動干戈的。我只要一枚星際導彈,再給我一點時間就可以了。”

  結束了此次匯報,許正華向各大天文觀測基地發布了通告函,要求他們對那顆小行星進行最為詳盡的觀測,包括但不限于質量,體積,密度,物質構成,軌道,物質損失速率、精確的質量及引力分布圖等。甚至于連距離它五千萬公里以內的,所有質量在一百億噸以上的星體也需要一并納入觀測。

  這種精密的觀測,甚至連主導此次防御小行星撞擊的太空軍都沒有做過。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這種做法完全沒有必要。

  這意味著海量的觀測任務和計算任務。但所有人都沒有怨言,而是在世界政府的組織之下立刻開始了工作。

  一時之間,無數精密觀測設備瞄準了那顆小行星及周邊星體。它就像是一只被擺在手術臺之上與顯微鏡之下的小白鼠一般,有無數雙眼睛動用了無數精密觀測設備,探尋著它身體之中的每一個秘密。

  甚至于,為了穩妥起見,太空軍和航空航天局聯手,還發射了五十余顆各類型探測器到它上面去實地探測。

  這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資源,因為此刻那顆小行星距離地球已經不算遠了。未來的它將會從距離地球約一千多萬公里處掠過,直奔太陽,然后繞過太陽,再一次向地球軌道靠近。

  如此反復兩三次之后,它最終才會與地球親密接觸。

  海量的數據涌入到了正華實驗室之中。而此刻的許正華已經帶領著團隊成員們,搭建起了一個參數高達一千余項的精密計算模型。在幾個月之后,伴隨著各項參數的探明并輸入,這個模型終于開始了計算。

  這用去了人類世界之中最大的超級計算機全部的算力,且持續了數天時間——如果能采取分布式計算方式的話,這個時間還會縮短,但數據的長距離傳輸可能會造成數據出錯,所以干脆只用了這一臺計算機。

  而這,只是計算過程的第一步而已。整個計算過程是動態的,一直到任務最終結束才會停止。

  有了初步的數據,太空軍的火箭專家和武器專家、工程師們立刻開始了星際導彈的定制制造任務。這同樣是一個很精密的過程,容不得一點錯誤。

  第一次嘗試失敗了。那枚星際導彈原本已經發射到了太空之中,但隨后便在自檢過程之中,發現因為高速的運動及空氣摩擦所帶來的溫度改變及劇烈震動,導致戰斗部之中的特制氫彈參數發生了一點微小的變化,從而不得不放棄執行。

  那顆氫彈也在太空之中被引爆,如同放了一顆碩大無朋的煙花,處于夜晚之中的整個半球上的所有人都可以用肉眼看到這一幕。

  第二枚星際導彈進行了再一次針對性的特意調整,這一次,它終于闖過了地球大氣層這一關,成功以標準參數到達了太空。于是,在發動機的推動之下,它以極高的速度直直向著已經與地球擦肩而過的那顆小行星追擊而去。

  最終的進攻發生在七天之后。在監視屏幕之前,諸位決策者,太空軍與航空航天局的高層,諸多科學家,包括許正華在內,同時觀看了這一幕。

  星際導彈以相對速度每秒鐘三百余米的速度向著這顆小行星沖了過去,并在它身上某個特定的地點上空約五十米的地方準確爆炸。剎那間,無窮無量的光和熱如同洶涌的潮水一般撲向小行星的身體,下一刻,一座高有幾十米的“山峰”被瞬間汽化。

  不知道多少水冰,干冰,甲烷冰等物質瞬間蒸騰,遠離了這顆小行星的身體。它的地表一片赤紅,如同熔巖。

  下一刻,爆炸光芒消逝。在這太陽光被遮擋的地方,黑暗重新降臨。

  除了對它的外部構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之外,其余的方面,看似什么都沒有變化。

  這正是原本科學家們計算之中應該發生的場景。就算這顆氫彈鉆入到小行星內部再爆炸,其結果也不會比現在相差太多,更不要說還是在距離它五十米的地方爆炸了。

  如果問題能如此輕易解決,那太空軍早就將其解決掉了。

  那么…這一次,問題解決了么?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進一步的觀測結果,心中忐忑。

  就在那茫茫太空之中,一些不可思議的,“錯誤”的變化正在神奇的發生著。原本這一顆氫彈不會對它的軌道造成太大變化,至少無法令其軌道從地球軌道之上移開。但現在,它的軌道偏偏就移開了。

  這是錯誤的。但它偏偏就發生了。

  就像太陽也能熄滅再被點亮,就像木星的引力也會發生異常,就像河系也會崩解,就像地球之上那眾多原本不應該發生的災難一樣。

  錯誤的問題,要用錯誤的方法去解決。

  當觀測數據最終傳遞回來,當人們發現,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已經產生了足夠大的變化,它將無法從這一次環日旅行之中幸存,而是會直接撞到太陽之上以后,所有人全都一片歡騰。

  這顆懸掛在人類世界頭頂數年之久的死亡之劍,在這一刻宣告了解除。

  但許正華心中卻并沒有多么高興。因為他心中清楚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能用這種“錯誤”的方法來解決這次問題的話,那就只能證明,自己之前的一些推測也是正確的。

  或者,宇宙本身發生了某些無法理解的變化,或者,戰爭爆發了。

  而后者的可能性顯然更大。

  解決了一條狼,一頭比狼強大千百萬倍的怪獸還在后面等著。

  “面對這場戰爭,我們怎么辦?”

  決策者虛擬會議室之中,元首向許正華問出了這個問題。

無線電子書    星空之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