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一章 電池

無線電子書    星空之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許正華這句話語落下的那一瞬間,原本嚴肅默然的眾位決策者們,臉上也控制不住的出現了一抹驚愕的神色,甚至于短時間之內沒有反應過來。

  許正華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事實上,在剛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他也同樣震驚與不敢相信。

  但數字與數據不會騙人。

  良久,一名決策者才似乎下意識般說道:“這不可能!”

  元首眼睛則微微瞇了起來,緊緊的望著屏幕之中許正華的身影,靜靜的等待著。

  黑河三號地下基地,許正華靜靜感受著自身狀態——他感覺到了一些疲倦,那來自于長時間不眠不休工作所致;他感覺到了一點饑餓和干渴,那同樣來自于不眠不休的工作;他感覺自己臉上有些油膩,那是因為自己太長時間沒有洗臉了。

  但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并沒有某種忽如其來的不舒適感將自己的生命奪走。

  這也就意味著,哪怕在自己說出了真相——至少是自己以為的真相,救世者文明,天子,仍舊沒有對自己動手。

  深吸了一口氣,許正華繼續道:“我的計算結果告訴我是這樣的。用非物理和數學語言來簡單描述的話,其機制大概是這樣的:

  在類似太陽這種恒星的內部,因為其特殊的環境,存在著某種天然形成的儲能機制,我們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一塊電池。恒星核心聚變所釋放出的能量,首先會為這塊電池充電,將電池充滿之后,聚變能量才會向外界輻射出來。與此同時,那塊充滿了電的‘電池’也會一同釋放自己的能量,并與恒星自身聚變的能量疊加,一同向外界輻射,一直到其儲能水平降低到某個閾值為止。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的正常的太陽輻射功率,其中大部分是來源于核聚變,但也有一小部分來自于那塊‘電池’,兩者疊加,才維持了當前的輻射功率水平。

  但那個儲能機制所儲存的能源在降低到某個閾值之后——這個過程很緩慢,太陽這種質量的恒星,大約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恒星核心聚變所產生的能源,除了一部分用于維持自身穩定之外,剩下的能源,將會優先為這套儲能機制充電,只有令其儲能水平恢復到某個閾值以上,才會停止供能,屆時,恒星自身聚變的能源,與‘電池’的能源將再次疊加,共同向外界輻射能源。

  相比起恒星壽命,不,哪怕僅僅只相比起我們人類的壽命來說,這個向‘電池’‘充能’的過程,都相當短暫。事實上,根據我的計算結果,對于太陽來說,這個時間僅僅只有大約十三天零七個小時而已。現在,太陽消失已經約八天十六個小時二十五分,也即,如果我的計算是正確的,在四天十四小時三十五分鐘之后,太陽就會再度出現,恢復以往持續了數百萬年的正常輻射水平。

  這就是我的計算結果。所以,我的建議是,救世者文明沒有那么可怕。我們不需要向它們屈服,我們只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而已。”

  這,便是他尋找到的,通過特異M理論所計算出的太陽輻射功率比實際功率低十億分之一的原因所在。因為那十億分之一的輻射能量并不是直接來自于恒星聚變,而是來自于那塊“電池”。

  許正華的話音落下。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身體,仍舊一切如常,沒有任何死亡即將到來的征兆。

  虛擬會議室之中,除了一些滋滋的雜音之外,沒有任何人說話。

  要接受這個解釋確實很難。

  決策者們不是科學家,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但他們一定了解一些常識。

  自小接受的教育告訴他們,太陽不是這樣的。所謂的儲能機制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這太荒謬,太不可思議了。

  就算他們沒有這些常識,通過一些其余方面的分析,也可以證偽這些推論。

  很簡單,如果許正華所言為真,為什么這種現象以往從未被發現過?

  要知道,宇宙之中存在不知道多少億億顆恒星,按照概率分布,哪怕“儲能機制能源耗盡,恒星能源開始向其供能從而導致其不再向外界輻射能量,也即從外界看來恒星熄滅了”的時間,相比起恒星壽命來說再微不足道,有如此龐大的基數在,在任意一個時間段,也必將有數量不少的恒星恰好正處在這個階段。

  但事實卻是,人類世界的天文學家從未在其余恒星上發現過這個現象。

  再退一步說,地質學可以研究幾十億年的地球歷史,按照每五百萬年太陽周期性熄滅十幾天時間的頻率來算,一定會有足夠的地質學證據留存在地層之中。但事實卻是,地質學家們從未發現過此類證據。

  可以證偽這個推論的論據能找到許許多多。

  如果講述這番話的人不是許正華,而是另外一個人,那決策者們一定會認為他瘋了。

  但偏偏是許正華說出了這番話。

  “很荒謬是么?”許正華低聲說著:“確實很荒謬。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公式和數據就是這樣告訴我的。”

  元首輕輕敲了敲桌子:“讓李誠召集所有的相關優秀科學家一同來審閱你的數據吧。”

  許正華輕輕點了點頭。

  分散在不同基地的科學家們以最快的速度在科學部虛擬會議室內集合。許正華的計算過程與數據立刻下發,瞬間在科學家們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有人面紅耳赤,激動的拍著桌子,直斥這是天方夜譚,滿篇荒唐;有人在質疑許正華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有人干脆將面前文檔直接撕碎扔進了垃圾桶,以示對這篇論文的抗議。因為他們認為,讓他們來分析這篇論文,是對他們專業知識和身份的侮辱。

  許正華神色木然,沒有做出任何解釋,也沒有發表過任何看法。

  事實上,就連他自己,也對這個荒謬的結論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但面對那一個個自己親手推導出來的公式,計算出來的數據,理論告訴他,自己應該相信這些東西。

  與科學部虛擬會議室沸反盈天相比,決策者虛擬會議室仍舊維持著平靜。

  決策者們已經從科學層面脫離,思考起了這件事情對于局勢的影響。

  有一個很顯然的結論是,如果假設許正華數據為真,太陽熄滅確實是自然現象而不是救世者文明所影響而導致,那么這背后意味著的事情,便頗為玩味了。

  或許,天子只是提前預測到了這個自然現象的發生時間,并決定以此來從人類世界壓榨到什么好處,迫使人類世界做出更大的讓步,那么,當初天子對于人類世界的態度,在沒有任何預兆,局勢沒有任何大的變化的前提下,忽然間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這件事情,便可以得到解釋了。

  它在主動挑釁人類世界,它明知道人類世界不可能接受它提出的那些條件,明知道人類世界必然行使駁回權,但它就偏偏提出了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它也計算到了,在太陽消失之后,人類世界必然會意識到抗爭是沒有意義的,從而向自己屈服,之后,它再假意答應人類世界還回太陽,然后太陽便再度明亮起來了。

  在人類世界看來,救世者文明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操縱一顆恒星易如反掌,恐怕未來也無法再生出什么反抗的心思。但實際卻是,救世者文明根本什么都沒有做。

  決策者們必須要考慮到這種可能。

  如果沒有許正華站出來將其揭穿,所有決策者們都可以肯定,人類世界必然會按照天子所計劃的那樣去做出決定。因為根本就不會有人能想到,這一切竟然只是自然現象,而不是天子的陰謀。

  這種可能性,讓包括元首在內的所有決策者全都遍體生寒。

  不,不對,這個推論有一個足夠大的漏洞。

  為什么,為什么…許正華,沒有死?

  天子為什么不殺掉許正華,以防止自己的圖謀落空?

  一個又一個疑問在決策者們腦袋里盤旋。但當前情況,他們所能做的唯有一件事情,那便是等待科學家們討論出結果。

  此刻,科學部虛擬會議室之中仍舊在激烈的討論著。有人認為至少從框架和邏輯上來說,許正華的論文是沒有問題的,有進一步驗證的價值,但只是少數。更多人則認為這篇論文沒有絲毫價值,根本就是瘋子的囈語,也有人強烈要求許正華出來,對此作出更進一步的解釋。幾方人馬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但一條最新消息的到來,一瞬間便終止了所有人的爭論。

  摩多山泛紅外與可見光天文臺的一名科學家上傳了一份觀測數據分析。

  一個編號為HD24496的聯星系統,其中一顆恒星在約十三天之前,詭異的從觀測視野之中消失,但卻又在約15個小時之前,詭異的出現。

  數據分析已經排除了大質量星體、星際塵埃云遮擋等可能性。

  它與太陽同屬G型恒星,但質量、溫度、光度等,都比太陽小。

  最重要的則是,依據其各物理量,通過許正華論文中提供的公式計算出的數據,與這顆恒星消失又出現所持續的時間,幾乎完全相符。

無線電子書    星空之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