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03 口碑(1)

無線電子書    紐約1995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帝國:

  “進入九十年代之后,美國電影市場的增長明顯增速,表現在數據上便是每年的總票房都在節節升高。

  判斷一個行業是否進入了繁榮期,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資本的是否在流入這個行業。

  從韋德馬克映像的快速發展來看,確實是的。

  一年半以前,韋德馬克映像還只是個經營不善,靠拍攝小成本電視電影勉強維持的小公司。

  但是一年多以后,憑借著新老板克里斯托弗莫里亞蒂的強大融資能力,韋德馬克映像竟然在同時運作三部投資上千萬的電影!

  昨天惡人傳首映,韋德馬克映像這個好萊塢新丁,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首周末上映2600張銀幕,總票房2200萬美元,單館平均票房8500美元,盡管其表現不如今年的幾部扛鼎大作獨立日、龍卷風、碟中諜,但距離單館剛剛過萬的勇闖奪命島、殺戮時刻和豪情四兄弟的差距并不大。

  韋德馬克映像的豪賭,是否能夠成功,還需看第二周的票房成績…”

  白奎因放下帝國,嘆了一口氣,首周末票房2200萬,這個數字不好不壞…

  再看下一份…

  洛杉磯時報:

  “上周末的票房戰爭中,盡管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開畫影院數量上遠小于主要競爭對手惡人傳,但依舊以15000美元的單館成績碾壓了對手…”

  白奎因看到這里都懶得讀下去了,直接將洛杉磯時報投入了垃圾桶。

  這兩部影片之間能這么比嗎?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典型的粉絲向電影,首周末票房都是沖著小李子和克萊爾丹尼斯的顏值跑去觀影的少男少女帶起來的數據。

  莎翁故事改編,劇情上根本沒有一點新意,口碑就更不要說了,必然是兩個極端。

  這種影片也只能在首周末牛逼一下,下周你看還有多少人去看!

  哎…也不能光說人家,下個周末,自家這邊面臨的挑戰也很嚴峻啊!

  11月8日,梅爾吉普森將會帶著他的贖金前來!

  每周都有新片上映,但眾口難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同一部影片,為了吸引影迷乃至普通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電影,映前的宣傳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宣傳是為了激發潛觀眾的好奇和興趣,吸引觀眾走進影院貢獻票房。

  尤其是首周末票房,宣傳營銷起到的是決定性作用。

  從惡人傳的首周末票房來看,韋德馬克映像和米拉麥克斯共同花掉的近千萬美元還是取得了一定效果的。

  如果光從數據來分析,近千萬美元的營銷成本,分攤到首周末應該也有五百萬了吧。

  加上一千萬美元的制作費用,2200萬的首周末票房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一個月的放映期結束后,盈利有望。

  但實際上,一部電影是否盈利,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宣發也好,首周末票房也好,單館收入也罷,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電影的口碑才是其核心要素。

  初期數據不好,靠著口碑翻盤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近的就是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勇闖奪命島了,剛剛一萬的首周末單館,嚇得迪士尼差點認賠減少放映銀幕數和宣發資源。

  但后續靠著不錯的口碑,一直保持著較為緩慢的下跌速度,最后以1.3億總票房收官,目前海外放映中,預期收入甚至可能超過北美票房。

  此時的博偉影業、米拉麥克斯和韋德馬克映像也非常期待觀眾對惡人傳的真實感受如何。

  以此為依據,他們好決定下周末是否維持放映銀幕數,是否在宣發方面和贖金打擂,甚至是否轉為保守處理,不再進行任何投入。

  如何知道觀眾對一部電影的口碑如何呢?

  這種工作也有專門的公司承接。

  雖然各大制片廠也會外聘調查機構,對影片進行市場調查,并且由此來進行市場預測和調整相關的宣發策略。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認為最為客觀和準確的第三方評測機構,cinemascore

  放眼整個北美,cinemascore是北美票房預測準確率最高的機構,中等規模及其以上影片的票房預測準確率,甚至超過了百分之八十五。

  cinemascore的盈利模式,是對各大制片商出售預測數據,如果預測數據頻繁出問題的話,沒了回頭客,它很快就會倒閉的。

  cinemascore將自己描述為“衡量電影吸引力的行業領導者”。

  在北美的25個大城市中,一共有35到45個cinemascore調查團隊。

  每個星期五,在隨機選擇的五個城市中,cinemascore的工作人員會守在開幕新片的影院門口,向剛剛觀影結束的觀眾遞上一張小調查卡。

  卡片詢問電影觀眾的年齡、性別、以及對剛看完的電影的評級,包括五個選項“a”、“b”、“c”、“d”或“f”,他們為什么選擇觀看這部電影,觀影感受如何,以及他們認為這部電影是否和其營銷的內容相匹配。

  時間回到幾天前的11月1日,由于有兩部新片同時大規模開畫,cinemascore的院線市場調查專員早早就散布在影院里面,等待著首批觀眾離開放映廳,屆時他們將遞上調查表,完成調查表的觀眾,還能得到贈送的小禮物。

  羅尼就是一位cinemascore的院線市場調查專員,他工作的地點是密爾沃基。

  就在幾分鐘前,他和同事們剛剛從放映時間較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觀眾手中收回了三十多張調查卡。

  簡單瀏覽了一下這些調查卡,填寫“a”的大多是年輕的女孩子,和她們同行的男生則大多勾選了“d”和“f”,偶然幾個看起來年過三十的觀眾,也大多選擇了“d”。

  按照帶自己入行的沙克曼經理的話來說,這部電影缺乏最典型的“b”和“c”。

  沙克曼有一套調查理論,他認為“b”和“c”才是觀眾深思熟慮的選擇,最為客觀,“b”就是“好”,“c”就是不好。

  大部分情況下,他只要數這兩個字母就能判斷一部電影是否成功,而且準確率極高。

  剛休息沒多久,惡人傳的觀眾們也退場了。

  羅尼聽見放映廳里傳來了說唱音樂,身體便不自覺地想要隨著隱約扭動起來,羅尼費了好大力氣才壓抑住來自dna的本能,投入到工作之中。

  “這部電影的音樂好cool,等周二打折,我一定要去看看…”羅尼心想。

  觀眾們填寫惡人傳的調查表,耗費的時間要比剛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要多。幾乎每個人都在觀影感受里寫了很多字。

  這并不常見!

  羅尼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影片,能夠讓大家都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無線電子書    紐約1995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