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13章 發行金銀鋌

無線電子書    醉枕東都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戶部、度支司跟“算師協會”要了八位算師,這些平民一下子成了出入衙門的編外小吏。

  雖然不算官員,但是天天和官員打交道,有本事的人還是能盼到出頭之日。

  算師協會有朝廷加持,頓時名聲大噪。

  令洛泱奇怪的是,賀拔惎并不在名單當中,他向洛泱解釋,官場已不再是他的向往,他要留下來為洛泱管理協會,為推廣記賬法和算盤做貢獻。

  因為隨著焦炭的推廣,大唐得到了更便宜的燃料。大量便宜的焦炭,和它產生的更高爐溫,使冶煉金屬、燒瓷等依賴火的手工業進入了一個擴大發展的時期。

  洛泱初來時畫出的宜開采石炭礦分布圖,從鳳凰城的成功,到了李奏認為可以拿出來推廣的時候。

  他獻給圣上的金商銀礦,已經挖出了銀礦石,洛泱的冶煉作坊成了第一個公開亮相的新型作坊。

  小彭莊培養的工匠師傅,到金商牽頭造改良過的高爐,焦炭也運到了新作坊。

  這改變了過去冶煉作坊附近,樹木總是被砍光做燃料的狀況,有些礦藏沒挖完,但方圓十里已無樹可砍,只能拋棄礦坑造成浪費。

  今日,金商銀礦作坊出產的首批元寶形銀錠,已經亮閃閃的擺放在大殿之上。

  “大唐的金銀只用來做非必須的器皿裝飾太過可惜,金銀鋌又都被富戶藏入箱底。

  用于流通的銅錢已經無法滿足交易的需求,本王建議,將廣州、杭州已經施行的銀鋌流通制,在大唐全面推廣實施。

  由朝廷制定制作與兌換標準。從而解決銅錢不足、限制作坊行業發展的問題。”

  李奏雖然還是坐在龍椅之下,但他的面前已經多了一張案臺,他上朝時的從容篤定,也比初監國時強許多。

  頗具大國之君風范。

  “不僅如此,還要頒布法令,限定每戶藏銀不得超過五千兩,一旦被檢舉揭發家中超量藏金銀者,超出部分,一半獎勵檢舉人,一半沒官。官制金銀鋌亦不可用于隨葬。”

  “這......這不好吧?”牛僧孺看看左右,首先站出來反對:

  “金禁也,氣剛毅,能禁制物也。金銀錠隨葬古而有之,怎可無故移風易俗?”

  裴煊上前道:“西漢皇帝賜予臣下悉用黃金,而大唐則為難得之物,何也?一為是時佛事未興,二為陪葬將大量黃金埋于地下。

  大唐金銀大多來自番國,物少而貴,金銀投入流通,并不會影響生活,而銅在生活中用途廣泛,容易顧此失彼。

  且金銀體小而便于攜帶,是流通銅錢的最好補充。”

  自采用銅錢納稅,大唐市場上流通的銅錢急劇減少,用絲帛、米糧做交易極為不方便,而藩鎮運送稅錢也勞心勞力。

  見雙方相持,劉麟道:

  “我們金銀尚少,但既然有了銀礦,不妨先試行。嶺南多白銀交易,放開白銀內運,亦可逐步積累大唐白銀儲量。”

  “本王記得日本國使者曾說,最近要派一批遣唐使入京,不知可成行?”李奏忽然調轉話題,鴻臚寺卿曾文祿忙答到:

  “回殿下,早前日本國書已送圣上過目,說淳和天皇已將皇位傳給其侄兒,也就是仁明天皇......日本朝廷忙于兩朝更替,要到明年改元之后,再派人來,一并向圣上告稟。”

  泱兒那個小機靈還真沒記錯。

  世界上就是又那么多“如有雷同”,大唐此時正面臨圣上是否要將皇位傳回長兄一脈的問題,而彼時日本國也面臨同樣問題。

  但就是因為皇族兩脈支持者力量懸殊,日本朝廷明爭暗斗,幾年后再次發生政變。

  李奏微微一笑,眼光在大臣們的臉上巡視的一圈,漫不經心道:

  “日本國奉大唐為宗主國,本王聽說,島國近年建了不少書院,傳播大唐文化,他們每每求銅錢、求經書,我們都盡量滿足,做為禮尚往來,他們的遣唐使不來,我們的御使可以去。”

  這下把大臣們搞懵了,剛才正談發行金銀錢,怎么一下要派御使東渡日本?

  “本王得到可靠消息,日本國有個島根縣,那里有座銀山,藏銀豐富,可挖四百年之久。本王要派御史前去,用銅錢買下那座現在還是荒山的石見山,想必日本仁明天皇不會拒絕。”

  日本從一百年前也開始仿照唐朝鑄銅幣,但因銅礦資源匱乏,銅幣不足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如今兩朝更替,新天皇需要用銅錢的地方更多。

  大唐拉一船銅錢過去,買一座荒山,就說挖銀子回國鑄佛像,日本這時還沒有金銀做貨幣的思想,一定不會拒絕。

  “原來如此!”

  “他們前后派來十三批遣唐使,我們海船可裝萬石,裝十三船回來就不得了,何況四百年!”

  “古書有云,海外有銀山,想不到是真的!”

  大臣們議論紛紛。

  哪怕白銀不做流通貨幣,以此時的高價,妥妥的算是“財寶”,雖然耗費一船銅錢,但能買座銀山,他們還是支持的。

  有了這個鼓舞人心的消息,很快,第一位駐日御史誕生了,那就是四方館通事舍人李景全。

  朝廷發行金銀錠用于流通,各藩鎮可用金銀錠繳納稅款的通文也發了下去。

  隨之下發的還有金銀錠尺寸、重量、外形、刻字的標準。

  最高興的是嶺南、福建、浙東、浙西幾個藩鎮,他們都有番商的登陸港口,番商采購多用白銀,朝廷卻要他們用銅錢交稅,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可以省掉許多兌換損耗。

  若不是李奏有柜坊在嶺南等地用黃金、白銀做生意的實戰經驗,他也沒有這樣的概念。

  日本國要到華夏的明代才開始大規模采銀,那座石見銀山也確實開采了四百年,它占當時世界總產銀量的三成。

  這一世,大唐要捷足先登了。

  精通日本、高麗語言的李景全,領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很快就帶著五百金吾衛出發了。

  他要趕在初雪來臨之前,踏上那片海外北國寶地。

  地址:

無線電子書    醉枕東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