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一章 臉上有光

無線電子書    喜遇良辰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衙役將地上的婦人攙扶起來。

  衙役勸說道:“先給孩子治病,再做別的打算。”

  謝良辰聽到身邊的陳玉兒嘆了口氣。

  “阿姐,”陳玉兒道,“每次看到這些百姓,我就想起鎮州遭難的情形,多虧我們有姐夫在,否則可能也是這般。”

  謝良辰點點頭,若非宋羨北方無法像現在一樣安定,整日里戰亂,想要做點什么更加不容易,也只能背井離鄉。

  看到黑蛋跑過來,謝良辰道:“初二、仲冬他們呢?”

  “幾個哥哥這就過來了,”黑蛋道,“我再過去催一催。”

  流民所的病患不少,風餐露宿,受了風寒的居多,也有些病重之人有患雜疫的跡象。

  謝良辰從安置病患的院子里出來,就看到陳初二、陳仲冬帶著幾個人等在那里。。

  陳初二道:“我在安置流民的地方走了走,可以招到不少人手。”

  陳仲冬也道:“紙坊、毛氈坊里有許多活計也不難,只要想學就能做得。”

  既然有了眉目,謝良辰道:“過兩日府衙就會與流民說起此事,你們同幾個管事一起過去選人。”

  戰事沒有那么快就平息,流民不可能全都擠在流民所,眼下最要緊的是將流民安置好。

  安置流民不是每日將他們丟在流民所里,讓他們領糧食度日,這樣絕不是長久之計。

  能以工代賑的,讓流民做些活計是最好的,八州和北方各州都需要一些人手。

  尤其是八州之地,因為連年的戰禍,戶籍數目銳減,今年春耕即便事先籌備不少,卻還有不少田地沒來得及耕種。

  眼下雖然不能耕地了,但是還有紙坊、熟藥所、織房和鐵匠鋪…

  流民所畢竟簡陋,天氣越來越冷了,尋到活計的人,都會有更好的住處,冬日也就不會那么難熬。

  還想要返回鄉里的人,會給一些糧食,讓他們路途上用處。

  那些做不了活計,又因為種種緣由不能離開的人,

  可以暫時留在流民所。

  這樣一層層篩檢過后,

  那些居心不良,

  或者本來就品行不端之人也更容易辨別。

  陳老太太和高氏來的時候,已經有流民動身前往八州。

  高氏坐在騾子車上,一驚一乍地與陳老太太說話:“大伯娘,

  咱們來晚了,您看看,

  已經有人動身了,

  怎么會這么快?到底是衙署的老爺們厲害,

  辦起這些事雷厲風行。”

  “去年村子里請先生時,我還盼著黑蛋能夠做官,

  現在想一想還是算了吧,我家黑蛋腦袋小,辦不明白這些,

  真的考中了做了官,

  天天想著安排這個、那個,

  還不得愁死他?總不能讓他整天去找他阿姐想主意吧?”

  陳老太太道:“你想的還真長遠。”

  高氏道:“大伯娘不是總與我說,

  凡事要多想想。”

  陳老太太聽到這話,不禁露出笑容。

  高氏將毛氈拿過來蓋上陳老太太的腿:“您說您,

  這會兒留在家里不好?非要出來,大姐勸說您也不聽。”

  “現在代州和村子里有紹元和阿音在,我就更不用掛念了,

  ”陳老太太道,“趁著腿腳利落,

  也好多走動走動,哪一天走不動了,

  你便是抬我,我也不來。”

  “是,

  ”高氏笑著道,“您說的都對。”

  高氏說著想起一樁事:“大伯娘,前日里我看您的賬目上,畫著一些從前沒見過的圖,那些是什么?”

  “什么圖?”陳老太太瞪圓眼睛,“那是我寫的字。”

  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太太,非說自己寫的是字,

  問題是那些字除了老太太自己誰也不認得。

  高氏道:“就您寫的那個,一根棍上面長了兩個樹杈,那是什么字?”

  陳老太太道:“那也看不出來?”

  高氏搖搖頭,一個圓圈那是蛋,

  一個卷起的尾巴那是豬,尖尖的嘴是雞,長樹杈的不知是牛還是羊,這兩個牲口價錢可是差不少。

  “是牛?”高氏猜測,“對不對?”

  陳老太太點點頭:“別說出去。”

  “明白了,”高氏低聲道,“您放心,除了媳婦之外,旁人決計看不懂。”

  陳老太太頗為欣慰,她整日將賬本給高氏看,總算是教出了半個學生,可見做先生也是不容易。

  “我跟您打個商量,”高氏道,“下次將豬尾巴畫長點,其實豬尾巴沒那么短。”

  這次陳老太太沒憋住,笑出了聲,

  “讓車夫趕快點,”陳老太太道,“良辰顧不過來,織房的人手還得你跟鄭氏去選,鄭氏這些日子定是累壞了,咱們早點到,也好多幫襯幫襯。”

  高氏應聲。

  流民的安置比昭義節度使預想的還要順利,這兩天他總會將笑容掛在臉上,潞州接收流民這樁事,可以在地方志上留下一筆。

  北方所有州、縣難得齊心協力救濟流民。

  救了這么多百姓讓人欣慰,后世之人看到這一段也會贊許。

  他們所有官員都臉上有光。

  宋羨還沒被封為節度使之前,東籬先生就寫信函給他,他相信東籬先生的眼光,但究竟百聞不如一見。

  經過流民的事,他隱隱覺得眼前的政局,可能還要有一番大的動蕩。宋羨漸漸不去遮掩鋒芒,而北方的州、縣皆有追隨宋羨的意圖。

  杜家、秦家,以及與宋啟正要好的崔珪,整個北方動起來,比魯王的勢頭更盛,等皇帝鎮壓了魯王,回過神來,就會發現已經無法制約宋羨。

  更何況除了北方之外,宋羨與越州知州來往甚多,這次西邊戰亂,北方的貨物都要往東邊和南邊去,借著貨物往來、互動有無…

  所差的或許只是時間。

  到時候機會來了,一切可能都會順理成章,最近他得尋個機會去見見東籬先生。

  大部分流民都離開了潞州,還有幾波人要往邢州去。

  這次做好了,往后再有流民到也是如此安排,見到這樣的結果,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鄭氏和高氏也從流民中尋到了不少女眷,這些女眷愿意去鎮州的織房。

  “這件事了了,就好好在家歇歇,”陳老太太拉著謝良辰的手,頗為心疼,“看看,這臉又瘦了一圈。”

  謝良辰靠在陳老太太肩膀上:“哪有那么多,從鎮州離開之前,孫女還胖了些。”

  現在父母都在身邊,她可是半點煩心事也沒有,這次來潞州,宋羨還思量了許久才答應,生怕路上不太平。

  她跑來跑去慣了,這點路對她來說算不得什么。

  可能事情都做好了,這樣想著想著,就有些睜不開眼睛,好像片刻功夫就會睡過去。

無線電子書    喜遇良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