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

無線電子書    明天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六十六章楊士奇與于謙三  大明之勢,看似蒸蒸日上,烈火烹油。但實際上卻是太祖太宗朝的積累。而到了而今積累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

  開國七十年。

  各種問題,陳陳相因。

  楊士奇在這個位置上近十年了,從中樞到地方,自然知道有不知道多少事情,已經不能在拖延下去了。

  江西有賊寇做亂,聲勢之大,已經有三萬之多。即便朝廷派人鎮壓,也不是幾月就能平定的。

  江南賦稅不平,南方安南窺視。

  大明與安南這么長時間的征伐,真以為隨著大明退兵,就相安無事了。北方瓦刺做大,云南麓川更是蠢蠢欲動。

  似乎大明在安南的退縮,鼓舞了一些人。

  朝中府中各種方面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別人不清楚,楊士奇卻是很清楚的。他更清楚,有些事情,卻是他做不了的。

  “要是宣宗皇帝尚在就好了。”楊士奇心中悠悠一嘆。

  他老了,又能堅持幾年?即便能堅持十年。十年后恐怕皇帝親政的時候,也不會用他的。幼主臨朝,太皇太后罷一切不急之務。

  用穩定壓倒一切。決計不容楊士奇大動干戈。

  楊士奇只能在自己的職權范圍之內做一些事情。但明朝的大學士畢竟不是宰相。即便有太皇太后的支持。

  楊士奇所能做的,也不過刷新政治,縫縫補補。

  真正要做的事情,只能留給后人了。楊士奇不知道眼前的于謙,能否承擔起這個重任的。但是于謙既然入了皇帝的青眼。楊士奇也就愿意給于謙一些機會。

  “廷益,雖然太皇太后讓你身兼兩職,但是何者為重?你也是清楚的,你來的正好,而今距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你先去順天府熟悉一下,安排一下人手,到了明年開春之后,先參與春闈,當一下房師。然后為陛下講官。順天府的事情,就讓同知擔當起來吧。”楊士奇說道。

  于謙一聽楊士奇所言,立即說道“老師栽培之恩,學生沒齒難忘。”

  別的不說,明年恩科,于謙已經聽說了。

  主考官不是別人,就是王直。

  以于謙的科名,參與進去是有一些勉強的。但是有楊士奇開口,自然一切沒有問題。

  明代科舉之中,各種座師房師都是培養人脈的好去處。

  別的不說,如果于謙不是楊士奇的學生。楊士奇也不會如此栽培于謙。

  這就是文官政治的運行規則。

  好也罷,壞也罷,大家都是這樣玩的。

  于謙也不能幸免,有一批學生之后,身后也就有一些羽翼。

  當然了,這些羽翼在而今還弱小,但是放在數年后,十幾年后,就在官場之上,拉起一批人了。

  楊士奇坦然受之。

  楊士奇為于謙做的,不僅僅給于謙機會。還給于謙遮擋了很多風雨。

  比如這一次,宮中催得很急。

  但是楊士奇還堅持,于謙先去順天府視事一段時間,再入宮做講官。

  原因很簡單,太皇太后一心要讓于謙擔當這個不合時宜的順天知府,定然是用意的,如果于謙對順天府不了解。

  就貿然進宮,被太皇太后或者皇帝問起來,一問三不知,豈不是大禍臨頭。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鎮定,寧可緩一點,也不能著急。

  著急會出錯的。

  楊士奇說道“我兩個兒子不成器,將來我去了,還指望你這個師兄,照顧一二,能讓他們安度余生便是了。”

  于謙說道“請老師放心,于謙定然護著兩位世兄周全。”

  楊士奇親自將于謙送出了書房。

  于謙出了楊士奇,有驢車來接,于謙一擺手,讓驢車自己回去。于謙大步走在風雪之中,一雙官靴踩在雪地之上,發出咯咯吱吱的聲音。不一會兒,似乎有雪水透入靴子里面。

  但是于謙渾然不覺。

  楊士奇的一番話,于謙此刻正在反復思量。

  于謙固然是一個好官,清官。但并不是說,他沒有政治智慧,恰恰相反。于謙能以三甲進士出身,永樂十九年到而今,不過十四年,就做到了三品官。

  而于謙發跡的開始是什么?就是宣宗皇帝平漢庶人,令于謙宣讀漢庶人的罪狀,于謙義正言辭,聲情并茂,撓到了宣宗皇帝的癢處。

  這才在十幾年之間,升到這個位置上。

  再歷練幾年,當任尚書的資歷都有了。

  但是大明這么多進士,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于謙的際遇。

  于謙很明白,楊士奇對他所說的話,其中有兩個意思,其一,就是他已經簡在帝心。

  這一點于謙其實有一些察覺的。

  錦衣衛在河南的活動,于謙是有所察覺的,只是覺得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沒有什么不可見人的。

  再加上錦衣衛又沒有表明身份。于謙自然是裝作不知道的。

  第二,就是楊士奇將于謙當做未來接班人之一。繼承楊士奇的政治資源。這兩樣加在一起,于謙很清楚,只要今后數年沒有過錯,而且再立新功。

  待新皇親政,楊士奇告老之后。內閣的位置之中,有他一把交椅。

  如此一來,即便此刻有風雪入懷,于謙心中也是一團火熱。

  讀書人不就是為了有一日,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刻于謙有了這樣的機會,他不是不激動,不是不高興。

  只是當時極力克制而已。

  似乎風雪也讓于謙心中火熱降溫了。

  于謙猛地停下了腳步,心中暗道“宮中不知道有多少明槍暗箭,想在陛下身邊待上幾年,卻不是易事。而且慈寧宮與乾清宮之間,也需要臣子盡心彌補。”

  “現在卻不是高興的時候。”

  于謙雖然這樣想,但是不知不覺之間,于謙生出了當仁不讓之心。

  于謙這一抬頭,卻發現,他不知道不覺之間,已經到了英國公府外。他轉身離開,尋找道路,回到客棧,準備明日去順天府。

  將順天府的事務清理出眉目出來。

  于謙久為地方官。

  這些事情,從來是輕車熟路,并不覺得有什么難為自己的地方。

  英國公府之中。

  鶯歌燕舞不虛席,招待的不是別人,正是成國公朱勇。

  成國公朱勇,見這些鶯鶯燕燕,并不是太在乎的,起身向英國公張輔行禮說道“張兄,兄弟我來,也沒有想看歌舞?不說兄弟我說你,你的歌姬實在太差了,今日就是有一件事情,想與張兄商議。這些人就讓他們下去吧。”

  英國公張輔聽了,心中暗暗苦笑,卻也知道推托不得,一揮手讓這些伺候的人都下去了。說道“你素來知道我的,我其實不大喜歡這些東西。不過是湊數而已。”

  張輔成名的安南之戰,就是因為前任成國公朱能病逝軍中,才讓他接任大帥的。兩家關系素來很好。

  當初太宗皇帝打下南京之后,封賞靖難功臣,問還欠些什么?

  也是前任成國公朱能說道,我們什么都好,就是張玉功勞在我們之上,對張輔的封賞太薄了。

  所以張輔與朱勇關系很好。

  他當然知道,朱勇想來問什么的。

  他實在不想參與這一攤子渾水。這才想找借口拖延。只是看來而今是拖延不了了。

  果然,在左右都退下之后,朱勇徑直問道“大侄子,與我兒子都在宮中當差,陛下想征討瓦刺之心,想來你也聽說了?”

  朱勇的兒子朱儀,也在朱祁鎮的侍衛之中。

  只是放在這一群侍衛之中,并不是很冒尖而已。不過朱勇也不在意,他只是想讓兒子在皇帝面前混一個臉熟就夠了。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

無線電子書    明天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