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2章 出師北伐

無線電子書    宋成祖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相比起處處透著政治算計的金國戰略布局,趙桓的壓力絲毫不小,甚至可以說,千般事,萬般事,都是他趙官家一個人的事情,他為了避免庶務纏身,決定立刻動身。

  身為大宋官家,一舉一動,又豈是那么容易的?

  特別說這三年來,種種政務,已經形成了慣性,驟然撒手,必定會產生亂子的,還有幾位宰執年紀也大了,比如吳敏,從去年秋天以來,就一直病著,這一次是鐵定沒法跟著趙桓北上了。

  還有樞密使張叔夜,也快七十的人了,執掌一國戎政,真有點難為他了。

  “官家,該安排新人了…老臣們還能拼著這把老骨頭熬過這幾年,可過了這幾年,我們也就不行了,朝中沒有接替的人不行啊!”張叔夜略顯蕭索,向趙桓進言。

  “臣等推薦了幾個年輕人,還請官家定奪。”

  趙桓點頭接過,首先就是張浚和胡寅兩個天子身邊的人,還有推行攤丁入畝有功的萬俟卨,搬請耶律大石的趙鼎,以及一個叫陳康伯的地方官吏…

  趙桓耐心翻看幾個人的履歷,出乎預料沒有多言,而是很干脆地尊重了政事堂的意見。

  “張相公,你和呂相公對掌朝中大事,以后的用人就以你們為主。朕這一次北伐,不勝不歸,勢必要有個說法!”

  張叔夜臉色驟變,“官家,老臣以為求勝乃是人之常情,可老話又說勝敗兵家常事。官家勵精圖治,中興大宋,天下盛衰全都系于官家一身,官家,官家莫要把自己逼得太狠了才是!”

  說完,張叔夜緩緩匍匐地上,淚水從老眼中滾落,佝僂的身軀,縮成了一團,恍惚之間,竟然有些當初宗澤的影子。

  趙桓親自站起身,來到了張叔夜的身前,把他攙扶起來,而后趙桓拉著張叔夜的手,“張卿,朕知道你的意思,朕會盡力而為的,咱們,咱們相約燕京,一起痛飲慶功酒!”

  伴隨著一篇“光復燕云,與君痛飲”的動員文章,趙官家在靖康六年的正月二十,離開京師,動身北上…這是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名場面。

  差不多半個開封的百姓都走出了家門,為北伐之師送行。

  天還不亮,就聽到隆隆作響的鼓聲,響如悶雷。

  韓世忠一身金色鎧甲,以兩千靜塞鐵騎開路,背后“蓋世無雙”的大旗,獵獵作響,他們自南向北,穿越開封城,前往牟駝崗集結。

  晨曦照在士兵的甲胄上,泛著七色的微光。

  尤其是韓世忠,宛如金甲天神相仿,大馬金刀,器宇軒昂。

  任誰看了這一支兵馬,都要豎起大拇指。

  在韓世忠之后,竟然是岳飛的兵馬,他以背嵬軍開道,同樣的“精忠報國”的大旗,迎風飄揚,通紅的大旗,金色的四個字,宛如一團燃燒的火焰,綻放著無窮光芒。

  這兩位大將之后,竟然出現了一面“文武雙全”的大纛旗,旗下是一身白袍銀甲的曲端曲相公!

  沒錯,老曲也混出頭了,他騎著一匹黑色的高頭大馬,這馬和鐵象有八分相似,可若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在額頭上,有著一縷紅毛…這是鐵象繁衍的第一批后代,同樣的戰馬,還有上千之多。

  至于已經老得干不動的鐵象,還在曲端的府上,好吃好喝,對于這位大宋騎兵的“功臣”,是萬萬不能怠慢的。

  可以料想,鐵象能得到一個平靜的晚年。

  一匹戰馬,兩三歲之前,不能上戰場,十來歲之后,又會衰老…真正的巔峰,也就那么幾年。

  名將,名馬,何嘗不是一樣?

  他曲端何德何能,承蒙天恩,如今剛剛四十出頭,年富力強,北伐燕云,何其有幸!

  在曲端手下,是一批身長體壯的軍士,除了鎧甲之外,他們都背著一個皮制的兜子。在里面裝的卻是手雷!

  三年光景,大宋在軍械上面也有了突破,不光有手雷,也有地雷,甚至還試制了兩門火炮…很可惜還沒法大規模制造,故此這一次北伐大炮還是不能參與。

  但是大宋方面已經制造了非常多的床子弩,投石機,另外也反復操練爆破技術。從攻堅的能力上看,還是很不錯的。

  曲端統帥的正是直屬趙桓的技術兵種,除此之外,還有一批武學的學生,他們很多才十五六歲的樣子。

  鮮衣怒馬,氣勢洶洶,簡直跟一群小老虎下山似的。

  看到這些年輕人,誰都不免豎起大拇指,叫一聲好男!

  連著三位大將,三種不同風格的兵馬,有鐵騎,有甲士,有弩手擲彈兵…雖然風格迥異,但是無不透露著威武之師的尊嚴。

  開封百姓看得如醉如癡,一些人竟然偷偷抹眼淚,看得哭了起來。

  能不哭嗎?

  靖康元年的時候,誰能忘記,幾萬金兵,殺到了開封城下,大宋江山,幾乎滅國!

  那時候的禁軍什么樣?

  在看看現在的兵馬。

  簡直恍如隔世,有如此強兵在,何愁北伐不成,大宋不興!

  “威武!”

  “大宋威武!”

  “大宋威武!御營威武!”

  此起彼伏的喊聲,如同潮水涌動,波濤翻滾,越發響亮!

  開封百姓也挺直了腰桿,臉上露出了自豪。

  過去的幾年,大家伙過得并不好,奢靡繁華的日子沒了,開封變成了大兵營,多少年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他們都碰上了。

  朝廷征稅也越來越多,宛如一塊石頭,壓在了后背上,讓人喘不過氣。私下里指責天子,咒罵官家的,不在少數。

  每年征收那么多稅賦,是不是吃喝享樂了?

  是不是用來養貪官污吏了?

  一切的指責抱怨,在這些強兵面前,都煙消云散了。

  大家伙心里涌出的兩個字:自豪!

  還是那句話,身為官家,除了要讓老百姓過得去之外,還要讓大多數人擁有自豪感。

  漢唐盛世,國大民驕,無不如是。

  反而是大宋,自從立國以來,雖然國家的繁華,商貿繁榮,讓人迷醉…但是卻始終缺少一種從事偉大事業的自豪感,沒有那種與有榮焉的共同記憶。

  以至于人們提到宋朝,講的都是城市繁華,文風鼎盛,有多少了不起的文人…為啥吹這些?

  因為沒有別的可吹!

  可曾開通西域、可曾北趕匈奴、可曾滅國無數、可曾疆域遼闊…有關盛世的標志,半點沒有,可不就剩下拿生活水平來炫耀了!

  站在歷史的長河上,就會發現,大宋才像個滿身銅臭的暴發戶,沒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東西,才穿著最光鮮的衣服,戴著最華麗的配飾,和漢唐朱明,炫耀自己的富庶。

  至于這哥仨,要是拿正眼看兩宋一下,都算是輸了!

  說了這么多,如今的大宋,終于有了一件讓所有人自豪的壯舉了。

  朝陽之中,趙官家一身戎裝,手中提著天子劍,從宣德門沖出,康王趙構,太傅李邦彥,緊緊跟隨,再往后則是御前班直親兵。

  這些人雖然不計入御營體系,當卻沒有能忽略他們的功績。

  從胙城之戰開始,青化、臨河,每一次大戰,他們都充當了趙桓最后的血肉長城,只要這些人一息尚存,就沒人能傷得了天子分毫!

  趙桓出宣德門,沿御街前行,隨后向東轉,再行進一段,向北疾馳,直出通天們,向著牟駝崗而去…

  這一條路線并不算短,幾乎穿了半個開封城。

  但是咱們趙官家不辭辛勞,務必要把天子風采,展露無遺。

  也別說趙桓三年什么都沒干,至少馬術就很不錯了,否則的話,在萬民面前,表演人仰馬翻,那還不立刻社死。

  從百姓山呼海嘯的歡呼聲中,趙桓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實現了…就在人群當中,有個身高體壯的老者,竟然也喜極而泣,嘴里喃喃道:“還不管我叫爹!就沖你這個張揚的勁兒,咱爺倆是一模一樣的!”

  趙佶在心中默默祈禱,一定要太平歸來。

  或許他不懂得如何做天子,但是他真的想做一個好父親的…“爭氣點,替你爹打個大勝仗回來,這回可要真真正正,拿回燕云之地,痛打金賊,別,別學你爹啊!”

  趙桓自然是不知道趙佶的心思,他一騎飛出,在將士的簇擁之下,來到了牟駝崗,韓世忠、岳飛、曲端,諸部兵馬,已經等在了這里,一桿桿大旗,迎風飄揚,伴隨著趙桓的到來,屬于天子的龍纛瞬間亮出。

  趙桓漲紅了臉,拔出寶劍,用盡平生力氣,大吼道:“出師…北伐!”

無線電子書    宋成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