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58章1910年經濟水平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陛下到底怎么打算的,李福壽哈哈大笑之后沒有解釋,李拴柱元帥也不好追著問,只能懷著疑惑離開了大明宮,返回公爵府邸。

  這事兒并非李福壽賣關子,而是八字沒一撇呢,現在咋說?

北美戰爭之后  除了米國本土獨立的十個州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領土問題,這其中包括美西戰爭中占領的古巴,波多黎各,海外飛地阿拉斯加州,部分太平洋群島主權,巴拿馬運河工程等等,都屬于和平條約中未盡事宜。

  當然了,還有新墨西哥地區問題。

  這其中每一個都不是小問題,足以引發戰爭,想要米國輕易的退步非常難。

  戰敗后,米國之所以承認各州獨立,是因為那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實,在面臨國破家亡的殘酷現實面前,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

  但應該看到,米國畢竟不是腐朽落后的奧匈帝國和大清,在涉及領土主權和戰略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不會輕易讓步。

  上述問題每一個都不同,要有針對性的一個一個去解決。。

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  大洋帝國在軍事占領該地區之后,已經全面接手美方運河公司權益,將通過贖買的方式完成所有權交接,這一工作已經在推進中。

  當初米國以4000萬美元的代價,從法國人手上拿到運河的全部所有權和運營權,如今帝國皇家基金將以4500萬美元的代價,從米國人手上拿下巴拿馬運河,并且完成后續的繼續開掘工作。

  為何以私人公司的名義取得巴拿馬運河所有權和運營權?

  其實在當今世界上已經有先例,法國人當初就是以法國運河公司的名義,拿到了巴拿馬運河的權益,而這家公司就是私人股份公司,自負盈虧,獨立運營。

  這樣的好處是減少運河問題的國際敏感度,公開且平等的對待世界各國船舶,只要正常繳納費用就可以通過,不存在刻意刁難之說。

  當然了,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戰爭演變到如今的地步,米國人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南美洲的重大影響力,

  失去了對中美洲的掌控力,

  雖然心中不情不愿,

  但依然得拱手交出巴拿馬運河的權益。

  但并不代表,米國在其他問題上的讓步。

  比如在古巴問題上米國人就堅決不肯放手,通過國際斡旋,

  近期形成了新的方案;

  那就是以英國和大洋帝國為首牽頭,有米國、法國、德國、意大利,

  西班牙共同參與的各國共治方案,

  扶持一個能代表各方利益的當地政府,

  古巴問題實行國際共管。

  也就是說大家都可以插一手,發展貿易和滲透影響力,

  但是要遵守游戲規則,不能干預當地政府自主決策的能力,不能推行排他性的歧視政策等等。

  而在波多黎各問題上,

  大洋帝國和英國選擇了退讓,

  默認米國在該地區的特殊利益,

  承認其屬于米國的勢力范圍。

  而在美屬太平洋島嶼問題上,

  大洋帝國準備拿出一筆錢,不超過2000萬美元,

  將這些島嶼全都購買下來,這其中就包括中途島,薩摩亞群島等等。

  這屬于勝利者的權益之一,

  米國在強壓之下也不得不同意。

  如今的阿拉斯加屬于國際托管,暫時還沒有談到最后的地位歸屬,

  目前也不是解決阿拉斯加問題的好時機,需要等一等再說。

  比如說;

  日美兩國因為新墨西哥地區爆發戰爭,

  米國迫切需要大洋帝國束手旁觀,那么就要在其他一些重要問題上作出大的讓步,

  以換取大洋帝國的默契配合。

  這就是世界列強的權益,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把大筆好處收入囊中。

  新墨西哥地區畢竟是北美本土,在米國人的心目中可比阿拉斯加重要多了,到了必須壯士斷腕的時候,相信會做出取舍。

  在李福壽的戰略規劃中,今后數十年戰略競爭重點目標都是對準米國,不斷的削弱其地區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

  爭奪世界市場,限制其政治和軍事能力,掠奪其氣運,是大洋帝國重要的戰略目標。

  北美之戰開了個好頭,

  今后要再接再厲。

截止1908年  米國在經濟領域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其經濟騰飛肇始于南北戰爭結束以后,又適逢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在18651908年的43年里,米國工業產值增加了八倍之多。

  到了1894年,也是甲午戰爭的這一年,米國的制造業產值已經是英國的兩倍,等于歐洲各國總和的一半。

  此后,米國工業繼續闊步發展,到了1908年戰爭前夕,米國的工業總產量已經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相當于英、德、法、洋四國的總和。

  而這正是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發動戰爭的充足底氣,他看到了米國海軍艦隊22艘戰列艦的強大陣容,看到了大洋帝國11艘戰列艦實力。

  從紙面上看,米國擁有兩倍的絕對優勢。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唯一算漏了的是戰斗力,米國陸海兩軍高層指揮官拉垮的能力,成為戰爭中影響勝負的重要因素。

  米國海軍犯了與俄國人一樣的重大失誤,那就是跨洋遠征、逐次投入兵力,然后被大洋帝國皇家海軍好整以睱的一口一口吞下,最終導致全軍覆沒。

  等到大洋帝國遠征軍登陸西海岸,以米國聯邦軍孱弱的能力,根本無法負擔起數以十萬計大兵團作戰的指揮和調度能力,更遑論與帝國遠征軍正面交鋒,于是一敗再敗,輸得一塌糊涂。

  在整場戰爭中,米國強大的經濟和工業能力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就被打的丟盔棄甲,投子認輸。

  所以說,米國的強大戰爭能力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就被一巴掌燜熄火了,這場戰爭輸的非常冤枉。

  以戰前米國的各項經濟指標而言,都居于世界前列。

  1908年,米國的生鐵產量為2646萬噸,鋼產量2880萬噸,煤產量4.2億多噸,石油產量2億桶,全部位居世界首位。

  上述生產能力在戰爭中遭受重創,1910年的產量幾乎攔腰甚至只有原本三分之一,尤其是在石油產量上,加利福尼亞共和國一家就占據1.1億桶,占據米國原本石油產量的一半還多。

  加上戰爭影響,讓米國1910年的石油產量急劇萎縮到3500萬桶的水平,只是戰前的六分之一。

與此同時  大洋帝國皇家基金大力投資鋼鐵和煤礦生產,促成了1910年度生鐵產量1400萬噸,鋼產量2000萬噸,石油產量1.4億桶的巨大躍升,在石油產量上已經超過米國躍居世界第一。

  大洋帝國是世界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到1908年汽車產量已經上升到57萬輛,汽車保有量方面,1908年大洋常國擁有119萬輛私家車,米國擁有66萬輛,而英、法、德、意、加拿大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私家車加起來才32萬輛,連大洋帝國的三分之一都沒到。

  正是依托著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造船業和設備制造業比翼齊飛,大洋帝國的鋼鐵工業產量有八成以上都用于自身經濟發展,發展勢頭比德國更加強勁。

  客觀的說,這是掠奪了米國的氣運。

  在五大湖地區拆解的數千家工廠豐富并完善了大洋帝國總共41項大工業門類,同時令北方聯邦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生產的工業產品源源不斷的輸往歐洲市場,填補了五大湖地區的產量空白,并成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下一步,1911年初,大洋帝國內閣將進行換屆選舉。

  以致公黨新黨魁張立為首的保皇黨力量,在新一屆選舉中占據了優勢,若是不出意外,將取代已經執政兩屆的現內閣,成為帝國皇帝李福壽新的有力臂助。

  這一切,都在李福壽的掌控中。

  從1911年起,由于北美戰爭帶來的巨額戰爭賠償充斥國庫,財政空前的富裕,大洋帝國將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基建工程,范圍涵蓋城市建設,公路,鐵路,橋梁,碼頭,水壩,農田水利設施等等,預計總投資將高達15億金洋,為期5年。

與此同時  以皇家基金為首的大型機構將在國內工業領域進行大手筆投資,力爭通過35年的時間,將鋼鐵,煤炭,橡膠,有機化工,機械產業的產量增加23倍,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相關領域大規模的投資,將創造數百萬個工作機會,進一步提升帝國工業化指數,強化工業生產能力,帶動經濟發展更上一個新水平。

從1911年到1916年  這5年將成為帝國大興土木建設的黃金時期,每年獲得的巨額戰爭賠款投入基建中迅速轉化為國力,將會極大加強帝國實力,以應對世紀初的變局。

從目前來看  米國工業經濟在戰爭中遭受嚴重摧殘,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到戰前水平,由于背負著重債,帶著鐐銬跳舞,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量市場被大洋帝國企業占據。

  即便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期爆發,米國由于生產能力的限制。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大量訂單流向大洋帝國,痛失經濟迅速恢復的好局。

  由于背負著巨額戰爭賠償,米國經濟被插上了一根管子日夜不停失血,在未來可以預期的10至20年內,始終處于嚴重虛弱狀態,國家氣運大量流失,這才是李福壽愿意看到的局面。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