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34章形勢驟變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進入1896年之后  大洋王國從神州大陸引入移民的政策遭遇到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挑戰,朝廷各省督撫大員接獲朝廷明令;“嚴禁海防,勿擅使邊民外流,動搖國本,深切之害也。”

  經歷甲午之戰后,當今朝廷的威望雖然驟降,但畢竟虎威尚在,對付洋人可能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對付手下的官員百姓,那真是三只手指捏田螺—穩穩的。

  原本敞開的龍頭驟然關上,只有兩廣,福建,云南等邊境省份依然故我,但移民數量依然不可避免的大幅減少,朝廷明令禁止,多少要忌諱一二。

  這也直接導致1896年前8個月,前往大洋王國的華人移民總數只有42.15萬人,相比去年同期驟減6成以上。

  考慮到朝廷明文禁令發布于3月17日,在此之前的移民并沒受到影響,兩個半月時間移民人數達到23萬余人,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1.2。

  禁令頒布之后,從3月17日到8月末,在長達5個半月時間內,移民總數只有19萬人多一點兒,月均只有3.7萬人左右,只有去年同期移民的27.6規模,這一數字還在大幅減少中。

  江浙地區還有少數移民船能夠開出,在江淮以北直至北直隸,山陜河南,湖廣等內陸地區一概禁絕,遭遇到官府派兵重重阻截,旅途斷絕,基本上已經沒有移民可以流出,就連災民也不行。

  東南沿海省份情況好一些,福建沿海每個月還有12艘移民船,打著移民臺灣的名義離港,在朝廷明令禁止的情況下,這種局面還能堅持多久就很難說了。

  兩廣及云南地區受到的影響較少,這里畢竟是兩廣總督顧延川經營多年的大本營,實質上與大洋王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背靠南洋強國,手中新軍兇悍敢戰,加上越國高奏凱歌,兩廣總督顧延川說話也有底氣。

  顧延川主政兩廣多年,擁有親近澳洲背景的門生故吏遍及東南各省,尤其在兩廣、福建、云南地區實力雄厚,隱然能夠與朝廷分庭抗禮,因此顧忌極少。

1896年9月7日  兩廣總督顧延川以“克扣軍餉,魚肉百姓,私藏火弓槍械意圖謀反,草菅人命,民怨極大。”等16項罪狀,抓捕滿族廣州將軍及其幕僚共計173人,派遣大隊新軍包圍了廣州府的滿城,將8900多名八旗兵盡數繳械,一手炮制出震驚神州的“廣州事件”。

恰逢此時  前往越國海防港進行友好訪問的“朱雀”號重巡洋艦,帶著三艘勇敢級巡洋艦離開了北部灣,接令之后立刻北上廣州,就停靠在國王李福壽曾經下榻的海幢寺前山門的江邊碼頭上,這里曾經是“玄武”號重巡洋艦停泊的位置,如今故地重游。

  4艘巡洋艦一字排開,高大威武的艦身在陽光的照耀下綻放著冰冷光澤,拳頭大的鋼鐵鉚釘象征著堅不可摧的海上巨獸,黑洞洞的炮口散發著無形威嚴。

  盡管大洋王國解釋說這“恰逢巧合,出于關心邦誼進行的一次友好訪問。”但是明眼人輕易就看出,這純粹是在為兩廣總督顧延川站臺,警告清政府背后的那些蠢蠢欲動的外國勢力;

  差不多得了,別沒事兒找事兒啊!

  當然大洋王國海軍艦隊也不敢做得太過分,無論外國媒體記者如何追問,通通口徑嚴實的表示;

  純屬巧合,所以順道過來看看有沒有要幫忙的地方,畢竟是友邦嘛!

  完全出于善意,絕不針對任何一方。

  甭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自己是相信了。

  自從大洋王國的艦隊駛入廣州,清政府那邊立刻啞火了,秉承著一貫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的原則裝聾作啞,對“廣州事件”不置可否。

  說實話,如今清政府非常害怕東洋小鬼子,已經被甲午戰爭打出了心理陰影。

  但是清庭更害怕南洋人,那可是把東洋小鬼子聯合艦隊都一鍋端的狠角色,殺的第6師團尸橫遍野,牧港內海兩個多月后都有浮尸飄蕩,海里的魚都吃撐了。

  而對于遠在歐洲的西洋人,清庭忌憚大于畏懼,畢竟歐洲遠在天邊,雙方的關系往來密切,大清朝廷的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的副手就是英國人,海關執掌在英國人赫德手中已經十幾年了,陸海兩軍中有很多英美德等國的高級軍官,江南機器局和馬尾造船廠就是在英國人的鼎力幫助之下建成的,歐洲各國世界與洋務派大臣過程甚蜜,私交不錯。

  這些暫且不談,僅只論兩廣總督府方面。

  按照清制;

  駐驊神州各省中心城市的滿八旗軍隊,都擁有獨立的滿城,這里只允許滿人居住,八旗兵守護,以八旗制擎數量更多的綠營兵,從而維持大清皇朝的統治基礎。

  八旗兵任命派遣和調動權力直接歸屬朝廷,清朝地方督撫大員無權節制八旗兵,相反,滿族將軍有權督導漢族大臣,體察不法情事,有密奏之權。

  可惜在太平天國之亂后,全國各地的八旗兵就算廢了,綠營兵也徹底糜爛,取而代之的是以湖廣和江淮為主的地主武裝,最有名的就是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再加上顧延川粵軍,構成了大清國的三大地方武裝力量。

  以雄厚的武裝力量為底蘊,可以對朝廷聽宣不聽調,若逼急了反咬一口,滿清朝的統治基礎就塌了半邊天,那樣的嚴重后果誰也救不了。

  在大清朝僅剩下駐防各地的八旗兵中,廣州將軍蘇木哈率領的近萬八旗軍算是最強的一支,曾經參加過第一次清法戰爭,表現頗為不俗。

  不過在此次“廣州事件”中,面對新軍黑洞洞的炮口,8900名八旗兵根本沒有抵抗的勇氣,乖乖的繳械投降了。

  若說大清朝此前還有一點底氣的話,這下徹底放干了氣球里最后的一點兒氣,不出意外地癟下去了。

  有了大洋王國艦隊力挺,兩廣總督顧延川大刀闊斧的干了下去,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