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2章 共享智慧

無線電子書    無限升級科技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既然通訊軟件已經弄出來了,姜大鄴就懶得再去開發新的軟件了,直接把這款軟件命名為QQ。

  距離QQ被收購已經有兩個多月了,現在已經正式商業運行了。

  由于國內電腦普遍都比較落后,加上電信還沒有正式開通光纖網絡,還在用上一代的電話撥號上網,網絡速度慢的可憐。

  迄今為止,注冊用戶還沒超過10萬。

  為了更好的推廣,網頁版的QQ和獨立版都同時運營。

  這個早在姜大鄴預料當中,不過這個速度確實有些慢。

  他吩咐郭林要盡快的去推廣。

  大學,網吧,電腦城都是人群比較集中,并且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地方。

  另外,QQ版權,特別是名字上的版權,商標上的版權,還有吉祥物版權,都要給注冊好了。

  當然國外版權的也要開始注冊。

  另外,要通知軟件制作小組,研發QQ的多國語語言版,比方說日語版,韓語版,英文版等等。

  總之,像QQ這種弱智的軟件,發揮他們的能動想象力,讓他們改形象,怎么漂亮,怎么來。

  讓他們增加功能,什么功能最常用,最方便,就增加什么。

  如果他們之間有分歧,就多做幾種進行備份,讓網友自行選擇。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怎么改,都要盡量去縮減軟件包,要讓軟件運行的時候,盡量少占用內存。

  用中文編程就有這個好處,只要邏輯合理,就可以免去一大堆的繁雜的前置條件,使軟件可以順利運行。

  因為姜大鄴上一次的大手筆投資培訓中文編程人才,促使國內的中文軟件也得到大批量開發。

  特別是那些純中文辦公類和財務類軟件的出現,使更多的人能夠簡單學習運用這些軟件。

  這也間接的影響到政府和軍隊的采購。

  這個操作系統來自于未來,不像WINDOWS這樣漏洞百出,很輕易就被黑客或者病毒攻擊。

  相對政府和軍方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

  漢語言操作系統本身就自帶最智能的漢語拼字記憶功能,能夠根據使用者的拼字習慣,簡化打字難度。

  最關鍵的就是,居然還有初代語音識別系統。

  這套系統如果配合高速光纖網絡,就可以根據注冊用戶的習慣和方言,不斷改進文字輸入速度和提高語法的準確率。

  用漢語言編程其實更具有現代性,它可完全面向對象,跨平臺,Unicode、多線程,垃圾自動回收,類型反射,靜態編譯,動態類型裝載等等。

  漢語言編程的最終目標,就是逐步向無代碼編程方向,最終實現智能化編程。

  因為漢語的先天優勢(前面第53章有詳細介紹),漢語言編程程序是最容易實現真正人工智能的一款語言程序。

  隨著計算機硬件的快速升級換代,互聯網質量的快速提升,人工智能時代,指日可待。

  按照姜大鄴的設想,全國網絡和電腦普及后,建設一個超大型的大數據中心,專門處理和收集全國編程人員的漢語言編程思維和習慣,就很有可能實現智能化編程。

  到時候,只要是會懂一點漢語言編程的人,都可以通過智能化編程系統,設計或者創造屬于自己的軟件和游戲。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在21世紀的高速互聯網時代,華夏完全能夠通過“漢語言編程”這樣獨一無二的技術手段彎道超車。

  第三個項目并沒有什么出奇的,就是一個融資項目。

  首先從融資報告開始看,并沒有太多有亮點的內容。

  就是一個純粹的門戶網站。

  不過,這家公司還是有些底蘊的,創始人在后世也比較出名。

  他的名字叫張朝楊,想融資創辦一個綜合新聞媒體類的門戶網站。

  他們為公司取了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叫做搜乎,感覺有些別扭。

  這是一條大魚!

  在2000年之前,一直都位列互聯網三巨頭之中,從未掉隊。

  這很有可能是搜狐之前的名字,畢竟創始人是同一個人。

  對方提出融資200萬美元,占40的股份。

  看來這個獅子大張口的人有點把他們當傻子啊。

  郭林則提出200萬占股80,要么給100萬美元占股40。

  讓搜狐二選一。

  張朝楊最后的選擇肯定是后一項啊!

  然后他又看了其他的幾個創業投資的計劃書,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多亮點,但是投資額度也不大。

  無所謂啦!

  姜大鄴翻到最后一頁的時候,卻被一個標題驚艷到了。

  “共享智慧”

  這特么的太超前了!

  就連他在2020年,都沒有聽說過類似的智慧共享。

  這很可能就是共享經濟的一個開端,必須看看。

  這很可能是后世的某一位大牛。

  這個創業人名字叫李木,人大的一位在校大學生。

  很陌生的名字,壓根就沒聽過。

  姜大鄴沒管這些,仔細看下面的創業內容。

  這個創意其實很簡單,意思就是給全國的大一學生能夠找一份勤工儉學的工作—家教。

  很多大一新生,都是通過勤奮努力的學習,通過殘酷的高考,才考上了大學,特別是那些國家重點大學。

  能考進國家重點大學,就證明高考分數非常高,在高中畢業生里是絕對頂尖的一批。

  要知道整個90年代的高考,肯定是華夏歷史上最難考,最殘酷的一個年代。

  那時候的學生,能夠考上國家重點大學,那絕對是驚才艷艷,智商絕高的一批人。

  七、八十年代的高考,因為經過文革,很多人都沒有系統學習,競爭不大,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

  2000年后的高考,因為大學擴招的厲害,門檻降低了許多,相比較90年代的大學生,確實幸福了許多。

  高考后的大一新生,尤其是重點大學的新生,其中就有許多貧困的或者家庭不殷實的學生。

  他們考進大學,就是想努力減輕家里的負擔,改善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品質。

  所以他們就會尋找一些勤工儉學的機會。

  但就是這樣的一點小愿望,也經常會被某些中介機構或者學校的學生會壓榨。

  他們只能通過貼小的方式,給校外的小學生或者初中生做些家教工作,補貼自己的生活費。

  而這樣的機會,得來的報酬,也就是每小時三元到五元而已。

  實在是低微的可憐。

  李木作為人大的一個大一新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且有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天才一秒:m.biqu50

無線電子書    無限升級科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