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三十五章 惡龍之脈(4000)

無線電子書    曹操喊我去盜墓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諾!”

  楊萬里拱手應了一聲,隨后便下去休息。

  至于監視劉備的事,回來之前他便已經提前進行了一番安排,分成幾組24小時無間隔輪班,這方面楊萬里有著充足的經驗,壓根就不需要吳良操心,他只需要耐下性子等待消息便是。

  待楊萬里走后,吳良又將諸葛亮叫了過來。

  “諸葛賢弟,你那日也見過了劉備,對此人可有什么印象?”

  吳良忍了許久,終于還是沒忍住將這個問題問了出來。

  若世間真有命數與因果的話,那么諸葛亮與劉備之間也應該是存在因果的,畢竟在正史中諸葛亮對劉備十分忠誠,而劉備對諸葛亮也是無條件的信任。

  若非如此,便沒有劉備臨終托孤,教諸葛亮若是覺得劉阿斗能力不行的話,便自取皇位,而諸葛亮則鞠躬盡瘁,哪怕在臨死的時候都還作了一些安排,利用楊儀之手解決了手握重兵的魏延,又令楊儀因此事喪失權柄,盡可能避免內部勢力內斗,強行為蜀國續了一撥命。

  甚至可以這么說,就連關羽與張飛這兩個結拜兄弟在劉備,也絕對沒有諸葛亮的分量重。

  畢竟在劉備得到諸葛亮不久之后,關羽與張飛便因為劉備太過器重諸葛亮而表達不滿,結果劉備卻是這樣回答:“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

  關羽與張飛聞言無可奈何,也只能默許了諸葛亮這個第四者的地位,從此不再提及此事。

  “有才哥哥,我覺得那個叫劉備的人不是什么好人。”

  諸葛亮那張小臉之上露出些許的鄙夷之色,漫不經心的答道,“我敢打賭,若非有才哥哥率先提到了安喜縣的‘一面之緣’,還情愿將糧食分給他們,劉備一定會命人強行搶奪,畢竟他從一開始就有哄騙有才哥哥的意圖,這樣的人不值得信任。”

  “那么你覺得此人能不能辦的了大事?”

  吳良又笑著問道。

  “能!”

  這次諸葛亮卻又極為肯定的答道,“好人雖然常常與人為善,辦事有著起碼的底線與原則,但卻是絕對辦不了大事的,因為要辦大事的人,便必須面對人世間最沒有底線與原則的爾虞我詐,而面對這些的時候,好人的底線與原則,便會成為旁人用來攻擊他的利器,成為旁人肆無忌憚的資本,因此若要辦大事,便無法再去做一個好人。”

  諸葛亮的很負能量,但卻又無比現實,吳良竟無言以對。

  他想到了后世電影中的蝙蝠俠,他一直致力于做一個好人,可面對小丑那沒有底線與原則的攻勢時,他最終只能成為見不得光的“黑暗騎士”。

  結果諸葛亮卻是又很合事宜的補了一句:“好在有才哥哥也不是什么好人,因此面對那些壞人的時候,也總是吃不了虧,我現在也正在努力效仿成為有才哥哥這樣的人。”

  “這么說我在你眼中也是壞人嘍?”

  吳良斜睨道。

  “非也,有才哥哥在我眼中是世間最妙的妙人。”

  諸葛亮嘿嘿一笑,說道,“這正是我最佩服有才哥哥的地方,若有人對有才哥哥真誠以待時,有才哥哥便是天底下最好的好人,有才哥哥可不是一次為了不教我們遇險,而自己以身犯險了,我們都看在眼里呢;但若是有人對有才哥哥使什么壞心眼時,有才哥哥便又能在轉瞬之間壞的流膿,有時與有才哥哥相比,那些壞人都配不上‘壞人’二字。我也想做有才哥哥這樣的妙人,卻常常因為該壞的時候不夠壞而覺得不配與有才哥哥為伍,慚愧啊慚愧。”

  “你小子…”

  吳良頓時哭笑不得。

  這小子現在真心是越來越會聊天了,感覺上似乎是被罵了的樣子,“壞的流膿”這種話都出來了,但仔細去聽卻又是贊揚之意,并且字字句句都說進了吳良的心坎里,使得他心中輕飄飄的頗為受用。

  馬屁能拍到諸葛亮這個份上,真心已經達到了宗師級別。

  遙想不到一年前,這還是個狗都嫌棄的熊孩子,這樣的成長速度真心令人咋舌。

  “有才哥哥知道我不善言辭,若是有什么地方說的不對,請有才哥哥莫要與一個童言無忌的稚童計較。”

  諸葛亮卻狡黠一笑,得了便宜還賣起乖來。

  “你不善言辭,信不信我抽你?”

  吳良故作嗔態瞅了諸葛亮一眼,這才又正色說道,“你既是立志要封侯拜相的人,那我便來靠一靠你,若換做你是劉備,落得今日的局面,你覺得應該如何施為才能夠起死回生?”

  “這…”

  諸葛亮應該是還沒想過這個問題,畢竟此時距離他與劉備進行《隆中對》相差了十多年的時間,因此小臉之上露出些許迷茫之色。

  何況現在,與十多年后的天下局勢,亦是有著不小的不同之處,并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沉吟片刻制后,他還是態度端正的回答了吳良的問題:“愚弟以為,若劉備真想憑借手下這兩百余人闖出個名堂來,便應該盡早離開中原,帶著這些人奔赴入不了諸多豪杰眼睛的偏遠之地另起爐灶,如此或許還有一絲機會。”

  “尤其不可與曹使君為敵,旁人或許不清楚,但咱們瓬人軍的兄弟卻是一清二楚,憑有才哥哥帶領的瓬人軍輔佐,曹使君便是祖墳冒了青煙,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占盡,天下豪杰又有誰能與這樣的曹使君抗衡,便是那袁本初,雖然目前來看如日中天,但只需假以時日,有才哥哥亦能為曹使君營造出令天下人嘖舌的實力,到時袁本初恐怕亦是只能欲哭無淚。”

  “因此這次在中山國時,得知袁本初打算對曹使君用兵,我倒覺得此乃明智之舉,若是再給曹使君…應該說是再給有才哥哥機會與時間,恐怕便不再是袁本初是否對曹使君用兵的事情,而是曹使君何時打算滅了袁本初的問題。”

  “不過有一件事我還是想不明白。”

  “有才哥哥明明有做夜天子的本事,為何卻仍要如此低調,搞得非但天下無人知曉有才哥哥是何許人也,就連曹營亦是有許多人不將有才哥哥放在眼中?”

  說到這里,諸葛亮小臉上透露出了一絲不忿,他追隨吳良的時間雖然比較晚,但對曹營將領對吳良的看法亦是有所耳聞。

  尤其最近呂布成了曹老板的義子之后。

  那可真是要糧給糧,給人給人,儼然已經成了曹營中除曹老板之外勢力最大的將領。

  而吳良則只是被封了個沒有實權的雍丘候,賞賜也不過就是他自己在雍丘收攏的那批難民變成了食邑罷了。

  吳良雖然非常知足,并且這本就符合他的想法,但知道吳良立下過什么功勞的瓬人軍眾人卻是十分不忿,私底下一直在為吳良鳴不平,而這些聲音自然也傳到了諸葛亮耳中,久而久之就有了以上的想法。

  聽完諸葛亮的話,吳良的眉頭卻擰成了疙瘩,面色嚴肅的看著諸葛亮的眼睛問道:“關于我的事情,不是你個人的想法吧?”

  至于前面那些有關劉備的言論,吳良倒覺得諸葛亮的分析極為合理,他已經有了做出《隆中對》的本事。

  “大伙都這么說…”

  面對吳良的逼視,諸葛亮氣勢上立刻弱了下來,低下頭小聲道。

  “這個想法很危險啊…”

  吳良搖了搖頭,臉上隨即浮現出極為濃重的擔憂之色。

  這些話若是傳到曹老板耳中,絕對不僅僅是給他帶來麻煩,就連整個瓬人軍亦要遭受滅頂之災,以曹老板的尿性,世間肯定再無瓬人軍這個雜號軍。

  不過這怪不得旁人,要怪也只怪他此前忽略了瓬人軍眾人的心理建設工作。

  無論這些話是誰說的,本意都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就是傳說中的“為你好”心理…

  吳良想起了“黃袍加身”的典故。

  宋太祖趙匡便是被麾下將領“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只不過根據趙匡后來的一些做法可以看出,趙匡其實自己也是樂在其中。

  但吳良不同,他時真心不想做什么“夜天子”,就更不要說走到臺前。

  吳良忽然又想起了甄宓之前在甄府中與他私下說過的話:“有些事情不是你情不情愿的問題。”

  不過他仍舊相信事在人為。

  看來今后要好好注意一下瓬人軍眾人的心理建設工作,必要的時候也要開始考慮“急流勇退”的事情,莫要一不小心變成了自己最不想成為的人…

  至于諸葛亮嘛。

  通過這次的交談,吳良已經看出他暫時并沒有對劉備產生什么符合歷史必然性的,至于以后會不會有,卻依舊還是個未知數。

  回頭可以再教甄宓給看上一看,或許只有她能夠看清楚兩人的“緣分”。

  次日晌午,于吉一臉疲態的趕了回來。

  “公子,老朽可以斷言,此地斷然不可能埋葬權貴。”

  才剛一進門,于吉來不及喝口水潤潤嗓子,便直截了當的對吳良說出了這次勘探的結論。

  “哦?你可有什么根據?”

  吳良親自將一碗溫水奉上,疑惑問道。

  “噸噸噸!”

  于吉連灌三大口水,這才喘著粗氣說道,“公子有所不知,此地雖樹木繁多,但活得長久的樹木卻是極為稀少,許多應是活不夠三十年便長成了空心枯木,另外許多地方都有巖石露出,這些巖石嶙峋鋒利,像刀劍鋒刃一般相交相錯,而那條發源于此地的小河,更是曲折極少看不出活力,似是要將山中精華逐漸抽干一般…公子可知這是什么風水格局?”

  “聽你如此說來,這便應是窮山惡水了吧?”

  吳良順著于吉說道。

  “正是如此!”

  于吉鄭重點頭道,“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的確是一道龍脈,只不過卻是一條惡龍,若有誰葬入其中,子孫必定分家反叛,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下場,恐怕傳不出三代,非但如此,便是居住在附近的鄉民亦會容易患上難以治愈的惡疾,實乃害人害己的窮山惡水。”

  “公子應該知道,但凡有錢有勢的權貴,便都請得起有些道行的堪輿先生,而越是權貴,反倒越加在意身后之事,往往提前幾十年便要開始為自己尋摸埋骨之地,甚至要請不同的看余先生點下數處風水寶地,再從這數處風水寶地之中挑選最合適的穴位。”

  “因此點錯了穴下錯了葬的可能基本是不存在的。”

  “尤其還是如此一條惡龍,僅從表面上便能看出一些端倪,哪怕是略有些學識的人都可看出此地不是什么好去處,連堪輿之術都用不上,又怎會有什么權貴葬在此處?”

  惡龍。

  這倒是吳良此前沒有料到的。

  他自然不會懷疑于吉的堪輿之術,這條惡龍之脈這么明顯,以他的本事就算是不用眼睛都不可能看錯。

  而且他的分析亦是極有道理,權貴根本不可能葬在這種地方。

  所以。

  是他想錯了么?

  難道劉備所部來到此處并不是為了盜墓,這地方也根本就沒有什么不為人知的陵墓?

  不過吳良并不懷疑劉備“求財”的意圖,因為他若是不能夠盡快搞到一些真正值錢的東西,這追隨他的二百余人便真的要餓死,距離散伙也就不遠了。

  更何況劉備此前非但親口答應他幾天的功夫就要加倍還他糧食,并且還要他在這里等著助其打造一面純金的“八卦化煞鏡”,若非是心中有數,劉備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有那樣的自信。

  “慢著…”

  吳良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情。

  劉備的祖先劉勝乃是中山靖王,中山靖王便是中山國的王,而吳良等人最近才離開的中山國就在常山國隔壁…

  好歹也曾是一方之主,總歸要留下一些財產,畢竟中山國算得上是一片頗為豐饒的土地。

  至于留下的財產藥藏在什么地方,那就說不準了。

  所以。

  劉備此行也有可能不是盜墓,而是尋寶?

無線電子書    曹操喊我去盜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