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章? 時間緊迫

無線電子書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去年開始,蜂窩煤運到山海關、寧遠城、錦州城這一帶的時候,廖石聰就對蜂窩煤這種相對于東北作用巨大的神器感興趣。

  不僅僅是廖石聰,所有的遼西走廊的民眾和軍士們都夸獎蜂窩煤。

  他們覺得冬天沒有比蜂窩煤更重要更好的東西了,甚至比糧食都還要彌足珍貴。

  沒有在極寒天氣之中生活過的人,不會知道進入溫暖的房間時,會是怎樣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說實話,他也曾經自己悄悄找工坊去仿制過。

  因為朝廷運送蜂窩煤過來,到了山海關的價格就要上漲到三文錢,到了寧遠城就是四文錢,到了錦州城就是五文錢。

  這還是成本而已,如果轉為商貿買賣,那還要更貴。

  如果能在遼寧本地生產,不但能節約更多的軍費,還能給大家創造一個工作的機會——看著新野、四川動不動就是三五萬的工人,廖石聰不眼紅才怪。

  但是很遺憾,他們做不出來。

  哪怕是用純的煤炭來做,都沒有人家的蜂窩煤好。

  從燃燒時間、火力、儲存方便程度等等,都是全面落后。

  而用煤炭做的價格成本就要達到十文錢一個,如果做幾十萬個,可能會便宜一點,但我還不如去買裕王府的五文錢一個呢。

  不但是燃燒更加的充分,而且非常便于儲存,哪怕是被大雪覆蓋了,你放上兩天,晾干之后又能繼續用,而且效果一點都不會受影響。

  這你就不得不佩服裕王世子的天才能力了,人家就是能做出這樣神奇的東西來。

  本來廖石聰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可如今不是這么多人需要安置么?

  需要安置,需要給他們找個活兒養家糊口,那就要很大的工坊才行。

  于是蜂窩煤工坊再一次的進入了廖石聰的視線。

  他也不怕柳銘淇不答應。

  柳銘淇之前可是因為要懷柔歸化貴州的土人,在貴州也建立了一個蜂窩煤工坊的。

  現在遼寧嗷嗷待哺的還是自己人,依照德王殿下的性格,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結果果然如此。

  他這么一說,柳銘淇就懂了,然后爽快的答應。

  這就讓廖石聰真的發自內心的感激。

  柳銘淇這么做,肯定不是為了賺錢,而一定是為了安置這些老百姓。

  “我這兒就寫信給我娘,讓她趕緊安排,然后爭取裕王府的人半個月之后就能抵達遼寧,然后開始探測地方,看看準備在哪里修建工坊。”柳銘淇繼續說道,“現在已經是八月下旬,最遲十月初,工坊就會開始運作,然后正式開始為附近兩三個省份的人提供蜂窩煤。”

  “好!”

  廖石聰很欣賞柳銘淇的這種快速辦事兒的效率。

  他認真的道:“我們遼西這邊,煤礦很多的,一定是非常適合蜂窩煤工坊開設!殿下也請放心,我就在承德坐鎮,一切的事務都由我親自督促辦理,不會有任何難度和障礙!”

  “嗯!”

  少年笑著頜首,卻沒有多言。

  實際上煤礦開設在哪里,他剛才就已經有了打算。

  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大清洋務運動第一個開設的現代化股份制煤礦便是開灤礦務局,它的位置就在唐山。

  然后廖石聰駐地的承德,恰好也有一個承德煤礦。

  這兩個煤礦都是大型的煤礦,按照現在的生產力,一百年都夠用。

  所有他所說的探查什么的,都只是一些托詞罷了。

  不能現在就斬釘切鐵的說在哪兒,這樣顯得太倉促,沒有一點城府。

  他忽然也想起了一個事兒:“可惜了!據說那在三不管地帶的商人和居民們,很是喜歡蜂窩煤的!他們之前又很有錢,本來如果沒事兒的話,那邊也能大賺一筆的。”

  “是啊,去年他們就買了不少,而且很喜歡,今年都準備再買的。”廖石聰說起來也是接連的感嘆,“但今年他們可就慘了,只有熬過了這個冬天之后,坐船離開這個傷心地吧!”

  “只要他們的人還在,那就總有翻身的一天。”柳銘淇同樣表示了遺憾。

  實際上,這群人都不是他料想之中最大的客戶們。

  最大的客戶是室韋四大都城里面的王公貴族和居民們,還有各個部落的頭人、富人們!

  這些人的消費能力一旦被激發了,他還擔心這邊的兩個蜂窩煤工坊不夠用呢!

  但現在發生了戰爭,可想而知的是朝廷一定會報復性的封鎖,根本不可能和室韋人再做半點生意。

  哪怕是大康也很需要室韋的不少山珍海味,百年大樹木等等,也必須要狠心舍棄。

  不過柳銘淇的想法和他們不一樣。

  大康擔心經濟繁榮了,就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殊不知,在現代就有用經濟的辦法,直接干掉一個國家的。

  只要能保證自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并且依靠做生意來不斷強大自己,那么生意就可以做。

  等到強大了之后,再把他們給直接滅掉,當初讓他們賺的那些錢,不就全部回到自己的腰包了嗎?

  按照室韋這種薄弱的經濟基礎,以及非常原始的商業貿易手段,柳銘淇這種不是金融行業出身的人,都能花十來年時間把他們完全搞定。

  可惜現在這種情況,如果柳銘淇去繼續和他們做生意,那么肯定會遭到從上到下的阻力和唾罵。

  柳銘淇倒不怕什么流言蜚語,不過和所有人作對的事情,他也不會去做的。

  反正室韋人也需要得到教訓,那就由他去吧。

  事實上,柳銘淇覺得,更該教訓的其實是乞顏的合爾達速部的金沉白。

  這小子年齡不大,但完全就是一個老銀幣。

  挑撥離間、煽動鬧事的事兒他干了不少,現在大康幾乎和所有人都打起來了,結果所有勢力之中,受創最小的就是他們。

  柳銘淇對于乞顏族是有著深深的忌諱的。

  論歷史上哪個部落對中原文明的傷害最大,那只能是乞顏了。

  如若不是他們打斷了中原文明從農耕到商貿的轉變,早在六七百年之前,我們就可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通過海權來碾壓全球。

  當然世界上沒有如果,而且資本主義肯定不如現在的制度適合我們。

  就拿這兩年的情況來看,你就能深深體會到活在這塊土地上,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話題扯遠了。

  金沉白雖然現在實力不算強大,但他卻非常有腦袋,而且手下有著不少的人才,更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

  這樣的人,哪怕不能成為鐵木真,哪怕他只是一個忽必烈,都非常不好對付。

  畢竟騎兵的退出歷史舞臺,還要等到機關槍的發明。

  柳銘淇這輩子恐怕都沒辦法做出機關槍這樣的東西——那可是需要跨越時代的鴻溝才行。

  它是整整一代工業革命帶來的產物,而不是柳銘淇一個人就能辦到的。

  所以倘若真的那支所向披靡的乞兵出來了,還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事情。

  就算柳銘淇能在中原大地上擊潰他們,他們如果躲到了乞顏高原上,那么茫茫草原上面,你在哪里去和他們決戰?

  當然了,這個事情也是以后了。

  現在的乞顏部落,不但分裂成了很多個小部落,而且左西羌、右室韋,哪個都不是好惹的,哪個都不愿意讓他們崛起。

  金沉白想要搞出什么大動靜來,都不用柳銘淇出手,西羌和室韋就要收拾他。

  和廖石聰說完之后,柳銘淇問旁邊的金吾衛大將軍:“方將軍,不知道現在我們能動用的駿馬有多少?”

  “粗略統計了一下,能用的大概有六萬多匹,然后還有一萬多匹受傷了的,沒辦法用。”方開岳道:“我們的意思是,先把這些死掉的馬兒割肉,給老百姓們做飯吃。然后受傷的馬兒的話,倘若有時間和機會,可以運送到船上,然后拉到內地去做普通的運貨所用,倒是能勝任。”

  “好!”

  柳銘淇對這些專業的不懂,他只是說自己關心的方面:“你們怎么分配人手的?”

  “傷兵留在這邊,和老百姓們一起撤退,然后我們再留五千精兵下來,負責狙擊和斷后工作。”方開岳坦然的道,“剩下的三萬人現在都在休息,中午的時候就跟我一起,一人雙騎,奔向寧遠城。”

  昨晚的大戰并沒有打個通宵達旦,事實上凌晨兩三點就已經結束了大規模的作戰。

  然后現在在打掃戰場的只是小部分的軍隊。

  按照方開岳的說法,肯定就是這五千不忙著離開的軍隊在打掃了。

  其余的三萬人如今已經休息了五六個小時,并將繼續睡覺到中午。

  畢竟在這之后的幾天時間里,他們先是又要瘋狂趕路,然后又要和敵人生死搏殺,這也是他們難得的休憩機會。

  方開岳則是苦比了一點,還得和柳銘淇他們商量對策之后,才能假寐一會兒。

  “木柄手雷的話…”柳銘淇說,“留下兩千枚給斷后的軍隊,剩下的你們都帶走吧!”

  之前錦州城里的木柄手雷存貨,因為分給了方開岳和柳銘璟他們的緣故,柳銘淇只剩下了一萬五千枚。

  如今兩方面都分一部分,倒是很公正。

  結果羽林衛的馬坤卻直接道:“殿下,我們干脆不要好了,都給他們帶走。”

  馬坤明白,方開岳他們要負責去攻堅殺敵,面對更多的敵人,風險更加大不說,更重要的是戰略意義也比自己這邊大。

  自己這邊哪怕是全部犧牲了都不影響大局,但方開岳那邊如果輸了,那可真是一個災難。

  他這么一說話,柳銘淇才曉得留下來狙擊的大部分軍隊,都是這個和他們一起坐船過來的羽林衛和江南精銳。

  想想也是。

  如果不是最精銳的人馬,怎么可能擔當起這樣的重任?

  他還沒有回答,這邊的方開岳就拒絕了:“我們的作戰重要,難道你們就不重要了?你們要掩護十萬老百姓撤退,這個責任非常重大!…嗯,殿下,兩千枚是不是太少了?”

  “差不多了。”

  柳銘淇笑了起來,“他們對于游擊作戰非常擅長,今晚他們就會往東邊兒去,把戰線拖長到一百多里以外,一步步的延緩敵人的步伐。這種不死拼的方式,他們也算熟悉。不到萬不得已,倒是不會出現非要死拼的狀況!”

  “那就好!”

  既然柳銘淇都這么說了,方開岳也放了心。

  從上次的羽林衛突襲遼東半島的計劃就知道,柳銘淇玩這一套非常的熟悉,用神出鬼沒來形容都不為過。

  事實上也是如此。

  越是把戰線拉得長,敵人就越是會謹小慎微,不敢太過沖動。

  畢竟他們可不知道這邊的三萬人已經離開了,他們第一批的軍隊肯定人數不會太多,自然沒有冒進的理由。

  到時候這種騷擾作戰,在馬坤、岳騰他們來說都很擅長了。

  特別是戰場恰好選擇上次和這次他們都來過的地方。

  說不定那些室韋聯軍都比不上他們熟悉呢!

  “不管怎么說,港口碼頭上的撤退速度還是要加快。”廖石聰感嘆道,“他們完成得越快,那我們這邊的斷后部隊就越是輕松,也能進一步阻止他們往寧遠城增援!不然這群人瘋狂奔襲到寧遠城,對我們的戰略可是一個大阻礙啊!”

  少年頜首贊同。

  現在集結到寧遠城的軍隊,總數和室韋聯軍差不多。

  雖然柳銘淇也調用了很多辦法,特別強調要像是錦州這樣協同作戰,但因為雙方人馬實在是太多了,還真不好控制局面。

  超過二十萬的軍隊打仗,實際上事先的計劃都沒辦法完全按照想象的來進行。

  到時候要考驗的,除了雙方軍隊的實力、將帥的調控、軍士們的士氣程度等等之外,更要講究一些運氣。

  或者說是盤外招。

  柳銘淇準備了好幾個秘密武器。

  但如果這一次被錦州城外的室韋聯軍給瘋狂追趕,趕到了戰場的話,那可是極端不妙的事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己也設計了好幾個局。

  此時就期望他們如同想象中那么的反應遲鈍,不會忽然靈光一閃,迸發出不屬于他們正常實力之外的運道吧!

無線電子書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