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108 融會貫通

無線電子書    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而在參與到這個項目里之后,老周更是貢獻了自己所有的力量。

  把他對船用內燃機的燃燒時的情況,以及在各種海況之下的工作狀態,全都講給了兩個工程師。

  原來一臺發動機的工作情況,可絕不僅僅是噴射燃油,然后燃燒做工,推動曲軸轉動那么簡單。

  事實上船用發動機的工況要遠比那種簡單模式復雜的多。

  比如你的船在出海的時候,遇到風浪,船舶被巨浪搖晃的時候,你能不能保證發動機穩定工作。

  甚至當風浪把你的船舶推得傾斜的時候,這時船只繼續動力來脫困。

  這如果發動機隨著船舶與海平面都傾斜成六十度角了,你這時的發動機,還能不能正常工作?

  工作效率是正常情況下的多少比例?

  會不會出現工作中斷的情況,什么情況又能恢復,能不能保證平穩的送油等等。

  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所以說船用發動機的工況可比汽車使用發動機的工況要復雜的多。

  而且船舶在海上晃蕩著行進的時候,發動機能不能保持穩定的工作。

  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而工作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保證運轉正常。

  這些都是老周的經驗,而像那兩個學徒工程師,以前也就是在書本上了解過一些記錄。

  雖然也能大概靠自己想象,來模擬發動機工作的環境。

  可畢竟不是那么真切,可有了老周的補充,他們對環境的了解就更加真切了。

  而兩位學徒工程師也展現出了讓老周大吃已經的地方。

  比如他們拿出了一個老周根本沒見過的軟件,按照老周所描述的工作環境。

  在軟件上進行了設定,然后讓老周感到驚訝的合不攏嘴的一幕就發生了。

  他們竟然可以模擬出一條十萬噸的大船,然后這艘船,在各種海況下運行的圖像都能模擬出來。

  最關鍵是他們還能根據老周的描述,設置各種海浪方面的參數。

  然后那條船,就在各種海浪的折騰下,持續保持工作。

  并且根據老周的描述,不斷設定參數,修整參數等等,把一條船的模擬工作情況模擬到最真實的情況。

  而這樣的工作,其實之前他們每天也都有在進行。

  并且這份工作可絕不僅僅是他們一組人在進行,而是十幾組人都在同時展開。

  甚至還有更多,只不過那些人機不是在民用船舶上了,而是在軍艦上。

  大家對船只的各種工況進行記錄,并且也記錄著海況。

  直到這個時候,老周也才明白過來,為啥船長劉大偉,雖然明知南海這邊有危險。

  可卻依舊堅持要把船開到南海這邊來了…

  要知道,其實就算為了躲避之前那次暴風雨,他們可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的。

  最安全的選擇就是到附近選個碼頭靠停,等著暴風雨過去。

  可劉大偉卻堅持要出海,并且還要到非咱們實控區的南海來。

  這個選擇,說實話讓老周很不理解。

  而現在他算是明白了,原來劉大偉身上很有可能背負著各種秘密任務。

  就是為了收集各種數據…

  而隨著各種數據越搜集越多,咱們這幫工程師們,才有可能在回去之后,根據這些數據。

  設計出一些布局更加合理,或者發動機更加強勁的新船出來。

  在想通了這些之后,老周的工作熱情就更加高漲了。

  說實話他還從來沒有這樣全身心的投入過一項工作,而這項工作,他是打心眼里認可的。

  因為他知道,這關乎到今后咱們龍國人自己設計的船。

  所以他就更加認真了,每天可以說是廢寢忘食的工作。

  出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其他大部分時間,就都和那兩個學徒泡在一起。

  不光貢獻了自己經驗知識,還和兩個學徒工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尤其是關于這種軟件的操作。

  而周大偉的悟性,也是讓兩個學徒工大干吃驚,他們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憨厚的老船工,居然這么聰明。

  都已經四十歲了,可居然還有這么高的領悟能力。

  甚至哪怕第一次接觸這么高深的軟件,可只要上手幾次之后,他就知道怎么操作了。

  這樣的領悟能力,如果能進入大學深造一下,那絕對是個可塑之才。

  可惜當年沒上大學,真是太可惜了。

  老周也是第一次和兩人感嘆,當年自己就是沒怎么好好學習,所以現在他感到后悔了。

  原來當年他上初中的時候,在數理化方面就表現特別優異。

  可無奈在語文和英語方面,他真的表現差強人意。

  而且家里也是農村的,父母對教育也不是那么重視。

  中考的時候沒考上高中,就直接把他送上了一個職高,讓他去混去了。

  后來也是機緣巧合之下,他跟著一個同村的長輩出來學了船工。

  后來也是夠幸運,還去了一所海員學校深造,這才有機會學到了一些輪機方面的知識。

  然后跟船出海,一干就是二十年,才攢下了這一身的經驗。

  要早知道自己對這玩意這么感興趣,當年他一定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了。

  不過兩個學徒工也安慰他,現在學業不晚。

  反正公司也是鼓勵員工自學深造的,他可以報個網課,然后在網上搜集一些大學老師講課的內容。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自學,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問他們兩個,大家共同學習。

  老周一聽這話,頓時更加高興了,反正現在他的工作內容相對簡單。

  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閑暇時間,以前在其他船上工作的時候。

  那他就是個混,每天都是隨波逐流,不是跟人打牌,就是玩游戲。

  可現在他終于找到了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兒。

  所以他還真就按照兩人的指點,找了很多大學的付費網課,跟著學習了起來。

  并且在兩位大學生的指導下,專門找自己短板的知識方面進行補齊。

  這么一學,還真是讓他的知識是突飛猛進了。

  連帶著技術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長,甚至他還有機會可以登錄一些國外的機械論壇。

  看看海外的水手們,在遇到機械方面的難題的時候,是怎么操作解決的。

  而老外們的解決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都讓他是大開眼界。

  也讓他真切的學到了不少新東西。

  沒想到,和兩個學徒工接觸了一段時間,不但他教會了兩個學徒工不少東西。

  而他也從兩個學徒工這里打開了新世界,整個人的境界都得到了升華。

  如果是以前,他可能也就守著現在的工作,渾渾噩噩混到退休算了。

  可是現在他感覺自己的人生突然又找到了全新的方向,他要繼續在機修這個領域好好的干下去。

  原來有點小技術,就非常高傲的他,這時則是感覺到了這個領域的水深。

  尤其是看到海外的技術論壇上,很多機械領域的大佬們,在進行講解和處理問題的視頻之后。

  不但給他帶來了不少的啟發,更給他打來了難以描述的震撼。

  要知道很多老外的機修工,那可不是一般人。

  甚至很多人都是幾代人傳下來的,技術積累,那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你就比如德國的技工,和機械工程為啥那么厲害?

  你以為真的就只靠人家的大學,和工程師培養體系嗎?

  事實上,那也只占了百分之五十而已。

  大家可以去德國人日常的生活狀態里去看看。

  但凡是機修工,或者工程師出身的家伙,你到他們家去看看。

  幾乎每個男主人家里的后院,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室。

  在那個工作室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工具和設備,甚至有的還有各種小型的機床。

  那些師傅,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加工各種他們想要的金屬零部件,甚至自己拼裝出一臺設備。

  而他們的孩子在小的時候,也會跟著他們耳濡目染,甚至有些人從八九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機械了。

  并且會對機械產生迷戀,等到十幾歲上了大學,學的就是這個。

  等到大學畢業,最差也是一個工程師,而到了三十多,四十歲左右的黃金年齡的時候。

  人家甚至可能會厚積薄發,成為一個大發明家。

  這就是人家真正的人才底蘊。

  而我們呢?在這方面就和人家差的太遠了。

  我們有不少留學生在德國都是學習機械自動化什么的,理論方面的知識非常扎實。

  在大一大二的時候,甚至可能還比德國本土學生表現的還要優異。

  可等到了大三,開始進入實習階段,開始要真正動手,搞畢業設計,或者到工廠里去下一線,學習純粹的實際操作知識的時候。

  咱們和人家的差距就立馬體現出來了,不夸張的說,德國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咱們強了十萬八千里。

  而德國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那更是比咱們強到沒邊了。

  人家老師傅說什么,德國學生一聽就懂,咱們還在那里蒙圈呢…

  這等到了獨立設計的時候,咱們和人家的差距那就更大了。

  因為人家有深切的一線工作的體會,所以更加知道該從什么角度出發。

  而咱們的設計師,那就差遠了…

作家的話  請:m.booktxt.net

無線電子書    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