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777 就問你慌不慌吧

無線電子書    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所以那時候BYD并沒太在意小型電動車,直到最近幾年,錢賺夠了,技術上也有了突破,所以他們才在今年魔都車展上推出了讓人震驚的DMI技術。

  可以說這技術一出來,豐田,大眾就都慌了。

  原本豐田最引以為傲的技術,既是節油這一塊了。

  他們的全球冠軍車型卡羅拉,百公里綜合油耗,基本也就是6L左右,都市擁堵路段也能做到7L左右。

  如果是混動車型,也能做到4L左右。

  乍一看是很省油,可他們的省油是怎么做出來的?

  是靠瘋狂簡配,但凡開過日系車的都知道,日系車的底盤一貫是最被詬病的地方。

  開起來松松垮垮,一旦時速過了百公里,就會發飄,非常的危險。

  而且車身也非常輕薄,日本車之所以那么省油,就是他們把車身減重做到了極致。

  能用薄鐵皮,絕不給你用厚一厘米,車身重量下來了,這油耗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但關鍵是省油不省命,這樣的車,只要時速60公里左右,輕輕一碰,三廂變兩廂是常態。

  如果是時速100公里以上,那基本就是全村開席的結局了。

  日系三巨頭都是這個操行,其他還算有點操守的日系車企,也就是馬自達,三菱,還有斯巴魯了。

  不過看售價就知道,這三家不便宜,而且也不降價。

  這都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在用料方面還是比三巨頭實在一些的。

  至于德系車,為啥有人說德系車在開過五年之后,小毛病就多,可為啥他們價格還比日本車貴!

  這貴,就貴在了他們的用料和科技上面了。

  雖然大眾也簡配,但還沒像日系車那樣喪心病狂。

  日系車簡配是為了減重,然后控制油耗,給廣大消費者留下省油的印象。

  而德系車,在簡配的同時,還更愿意在高科技上面下功夫。

  比如渦輪增壓,比如缸內直噴,這樣的技術,人家還是愿意在發動機上面用的。

  而且德系車的底盤就算在怎么減配,也比日系車厚道。

  開起來,會給人很足的信心,最起碼時速上了百公里,德系車不會發飄。

  而且他們靠著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的技術,也能把油耗給降下來。

  這一點只要開過速騰的朋友就都知道,這款車是和豐田花冠對標的A級車。

  雖然同樣喪心病狂的簡配,但說到油耗,其實和花冠也差不多。

  比花冠略高一些,但也高不太多。

  這就是德國車比日系車貴的原因!

  至于很多人說,你德國車技術既然那么好,那為啥三五年之后,還漏油漏液。

  你看看人家日系車,就從來不漏油漏液,所以歐美系車的技術就是不行。

  每當聽到這話,肖鋒都想給這樣的傻B幾個耳光。

  為啥德系車,和美系車,在開了三五年之后,都愿意漏油?

  你看看他們發動機里,是不是大多數都裝了渦輪增壓器?

  一個渦輪增壓器工作的時候溫度有多高知道嗎?

  二三百度都是輕輕松松的,如果跑七八個小時的長途,那發動機艙里的溫度能被他干到五六百度。

  這么高的溫度,你說發動機艙里的橡膠密封件,能不容易老化嗎?

  你在看看日系車,尤其是日系三巨頭的車,有幾個給你裝渦輪增壓器的?

  大部分都是自吸發動機,因為沒有渦輪增壓,所以自然發動機艙里溫度就不會太高。

  里面的橡膠密封件就不容易老化,自然就不容易發生漏油漏液的現象。

  這就是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區別。

  不過為啥說,BYD搞出DMI技術之后,這兩家就都慌了!

  你想想看豐田特娘的可是把自己最好的混動技術,都拿出來了,可造出來的卡羅拉油耗,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也就是45L每百公里左右。

  這還已經是他們的全球銷冠卡羅拉車型,已經是減重簡配到不能再減地步的車型。

  如果是他們的B級車,比如凱美瑞,或者是雷克薩斯之類的車型,他們根本就做不到這樣的油耗。

  而人家BYD用的是啥車型?

  一款新推出的漢EV,純純的B級車。

  而且你在看看漢這款車上的用料,無論是底盤,還是車身的安全龍骨,前后防撞梁,沙發,隔音棉,哪一樣不是比你豐田強兩倍級別的車型?

  人家B級車的自重,可是你卡羅拉的一點五倍還多。

  就這樣重的車,能做到和你卡羅拉一樣的油耗!

  那你豐田最引以為傲的省油這個特點,不就是被人給摟了嗎?

  還有大眾也一樣如此!

  原本他們為了節油,可是想盡了各種辦法,砸了大巴的鈔票,研發了各種黑科技。

  最早是渦輪蒸壓,后來又是缸內直噴,然后為了改變渦輪遲滯效應,又搞出了可變截面渦輪。

  以前這些高級技術,可都是用在奧迪,保時捷上的技術。

  可是最近十年來嗎,因為和豐田廝殺的日漸激烈,這些技術也都開始下放到了普通的B級車,甚至是A級車型上。

  可這些花了幾十億,上百億研發出來的技術,能夠做出來的效果。

  人家就搞了第一代電動車出來,就追平了你之前幾十年的努力,你說你慌不慌?

  這就是為啥今年魔都車展上,大眾的幾個老總,會圍著BYD的電動車打轉的主要原因。

  前幾年的時候,甚至當BYD剛剛推出一款唐混動車型的時候,大眾兔國的幾個領導,還專門搞了一臺車來開。

  然后沒幾年,他們也搞了一款混動車出來,看尾燈和前面的燈型,幾乎和唐一模一樣…

  只不過因為某些原因,哪款車型在國內賣的并不好…

  所以知道的人也就不多,但只要是在行內混的,就沒有人不知道大眾抄襲BYD這件事的。

  而這就是我們在電動車領域的優勢漸漸體現的結果。

  就一個BYD的DMI技術出來,就問你大眾和豐田慌不慌吧?

  要說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否則的話,前段時間豐田的大老板又怎么會說出那樣的話!

  原來是豐田在前段時間,已經制定了一個新的電動車戰略。

  那就是今后他們將全權委托BYD幫他們制造純電動車!!!

  沒錯,他們會委托BYD幫他們制造純電動車,重要的話在說一遍。

  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就說明豐田已經放棄電動車研發這一塊了。

  他們打算全部押注,投入開發氫能源車,作為下一代新能源車了。

  可以說,他們走了這一步,就已經注定要走向滅亡了。

  今天這話,就放到這,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今天的豐田,就將會像他們的前輩,索尼,東芝,NEC這樣的企業消失在電子半導體領域一樣,他們也將會在汽車領域消亡。

  而大眾也是一樣!

  因為他們就沒有互聯網造車的思維,他們沒有互聯網的基因,他們根本就不能理解什么樣的汽車,才是未來應該有的汽車。

  而最能理解未來汽車的商家,則不是別個,就是華系車最大的對手,特斯拉!

  先不說特斯拉,先說豐田。

  豐田大老板這次的決定是什么意思?

  這可和以往的貼牌代工的概念不一樣。

  以往傳統的貼牌代工,是說由廠家設計,然后交給BYD來代工。

  也就是說豐田來設計車型,設計動力系統,甚至連核心零部件還要他們自己來生產,然后運送到BYD的工廠,讓BYD來幫忙組裝。

  然后豐田的工程師在最后把關做品控,最后造出來的車,掛上豐田的車標,拿出去賣。

  這就是以前的貼牌代工的模式。

  這種情況下,完全是豐田來做主導,你BYD沒有任何和人討價還價的余地。

  人家豐田說讓你怎么造車,你就得怎么造。

  你得完全按照人家的圖紙來,然后核心零部件還是人家自產給你運過來,你學不到半點的技術。

  甚至一些關鍵零部件的采購,或者用鋼材料的采購,你都得按照豐田的要求去采購。

  沒有半點的自主權,最后你辛辛苦苦造一輛車,也就賺個辛苦錢!

  說句實話,這點錢可能還不夠你后期治理環境污染的。

  可是這一次,就完全不一樣了。

  豐田找BYD合作,是請求BYD,幫他們設計車型,設計動力系統,整個生產制造的過程,他們全程都不能參與,也不能干預。

  最后BYD幫他們設計成什么樣,那就是什么樣,造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最后只要驗收合格,他們豐田就貼上自己的標,然后就當成豐田車拿出去賣了…

  這尼瑪是什么概念?

  這就意味著,豐田對于造純電動車的整個生產流程,已經失去了信心。

  他們也知道自己起步晚了,這時候就算全力投入,也已經沒用了。

  因為前面很多重要的節點,已經擺兔國,米國和德國卡位了。

  很多專利都是人家的,他們就算再投入,也要白白交給人家大把的專利費。

  與其那樣,還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來蹭點熱度。

  那啥是他們的優勢?

  現在來看,也就是那個豐田的牛頭標了!

  畢竟因為日本還是西方G7的緣故,他們的車子,現在是可以行銷全球的。

  這就比咱們國內的車企,再重新走出去,重新創建一遍渠道,要節省很多時間。

  而豐田這樣做,既是無奈,也是在給自己爭取時間!

  請:wap.ddxstxt8

無線電子書    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