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01章 世子爺就是個大忽悠

無線電子書    這個大明太兇猛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什么能支撐住大明的殖民事業?

  以現在大明內憂外患的局勢來說,像法國人那樣賠本燒錢去搞殖民,估且不說會虧死,肯定也不現實,畢竟,法國人在北美面對的只是零星的幾個土著部落,他們燒錢,燒的是幾百人,幾千人而已。

  可南洋卻生活著千百萬土人啊!

  幾千人?

  也就是一個據點而已。

  況且,大明需要的是什么?是把幾百萬流民送到殖民地去,那么點人,不過只是杯水車薪,根本解不了渴!

  流民的基數大大,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大明的殖民道路絕對不同于歐洲各國!

  歐洲人是用幾百年的時間,日積月累的殖民,構建起了他們的殖民事業。但是大明卻要在短期內,把幾百萬流民移往海外,能夠與之相比的,只有愛爾蘭饑荒后的大移民了。

  可問題的關鍵是,愛爾蘭移民時,北美是向他們敞開的,而且他們自己掏錢買的船票!

  可大明的流民們那些錢來買船票?

  這筆錢,朱國強掏不起,朝廷同樣也掏不起。

  誰能掏得起?

  沒有有任何一個人能掏的。每年移民百萬,就等于每年幾千萬兩的開支。這筆錢如果完全由官府負擔的話,后的結果是什么是朝廷破產!最終所謂的移民也就會變成笑話,甚至有可能是為他人做嫁衣。

  移民千百萬人,就讓千百萬人掏錢!

  窮人移民,就讓富人掏錢!

  但是他們又怎么可能掏錢?

  不僅要讓他們掏錢,而且還要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掏錢,可怎么樣才能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掏錢?

  這群唯利是圖的家伙,他們眼里所看重的是什么?

  利益!

  只要看到利益,他們必定會樂意掏錢。

  但是一個沒有礦的殖民地又怎么可能會有利益呢?而且這些利益必須是每個移民都可以提供的,顯然,既便是礦也無法滿足這個要求。

  就像后世的脫貧一樣,關鍵就在于要首先找到一個可以適合的產業。

  這個產業,不需要賺太多錢,但是卻可以讓所有人都看到它豐厚的回報,讓人們樂意把錢掏出來,這樣就能把更多的人送到殖民地。

  思來想去,朱國強還是把目光落在了大米上!

  或許遠洋的稻米貿易沒什么豐厚的利潤,但是卻可以涉及到每一個移民戶,因為每一個移民基本上都是農業移民——這個時代湄公河三角洲完全是一片蠻荒,幾乎沒有任何開發,那里有幾千萬畝的土地可供開墾。

  現在那里是真臘的領土,不過卻在十多年前吉哲塔二世國王迎娶了越南阮朝(安南的一個割據政權)的六公主,這位六公主向真臘的夫王討得了這片沿海土地,準許越族難民進入這一地區,因此就成了躲避鄭阮之爭的安南難民的樂土。

  但是,那里真正的開發,卻是臺灣鄭氏投降后,其部下陳上川不愿成為清朝的子民,率三千人與楊彥迪等華僑,在那里開墾田地、建造房屋和城市。尤此湄公河三角洲才真正得到開發。

  也就是說,現在那邊根本就是一片“無主”的蠻荒之地。

  不對,它有主,不過,這并沒有什么。

  畢竟,所謂的“安南都統使司”,并不是真正國家,而是依附明朝的一個土司政權。將近半個世紀前,南方后黎朝復國后,黎朝得以中興。黎世宗遣使赴大明,請求明廷恢復過往“安南國王”的冊封,但是明廷以局勢未定為由,暫時授予“安南都統使”頭銜。

  自此至明亡,越南始終是作為明朝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的。此外,明朝還讓黎朝辟出高平、太原讓與莫氏子孫。

  即便是現在小小的的安南國都統使司內現在存在幾個政權,對內打成了一鍋粥,但是對外都得認大明朝這個“好爸爸”。

  可那怕是如此,他們還有余力欺負南邊的占城和真臘,也不是“大安南”去欺負,不過一個區區廣南的阮主就把占城和真臘給壓制了,這兩個國家簡直弱小到令人發指。

  湄公河三角洲在真臘的手里,根本就是稚子抱金過市,自己過去,不是去搶占土地,而是大明爸爸去保護這個無力自保的小兒!

  呃,真臘也曾是朝貢體系的一員,換句來說,也得管大明叫爸爸。

  嗯,兒子的東西就是爸爸的!

  兒子保不住的東西,當爹的拿過來替他保著,有什么大不了的?

  這是天經地義!

  這那里是欺負。

  分明就是大明爸爸,看不習慣兩個最弱的“兒子”被其它的兒子欺負,所以站出來主持公道。

  當然,這個公道既可以解決國內的糧食問題,同時又能安置千百萬流民。

  這可是件大好事啊!

  當然鄭鴻逵并不明白這件“大好事”是怎么個好法,商人出身的他,更看重的是利益。

  “可,世子爺,即便是這樣往返,平均起來的話,一趟的利潤頂多也就是千兩銀子而已,這利潤實在是太低。”

  朱國強只好耐著性子解釋道:

  “當然,雖然不多。但是你要知道,這是一個長期生意,尤其是對于投資人來說,你投資個三十兩銀子,回報的可不僅僅只是那兩成地租,咱們先算一下這兩成地租的帳,再怎么樣,一年回報個十幾兩銀子,也是沒問題的,這二十年,差不多就是十倍的回報了,圣儀,你說,天底下,有什么生意能有這么高的回報?

  反問之余,朱國強又說道。

  “但,這還不是最大的生意,畢竟,這只是小錢,真正的生意是什么?是移民啊,幾百萬移民過去,他們要穿衣,要用鐵器,要買各種各樣的商品,這些東西從那里來?肯定還是要靠海商運過去?鄭家的船隊把人運到一個地方,自然也就把商號開到一個地方,這個商號既是收地租的,也是進行貿易的,一開始的時候,這個貿易掙不了多少錢,可是十年,二十年后呢?等到那些移民生出一代人,兩代人后,當地有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后,在這十幾二十年間,鄭家通過海上的貿易掙到了多?”

  一時間鄭鴻逵也算不清楚了,但這事不用算,都知道這肯定是好事兒,對于鄭家確實有不少好處呢!

  那怕就是鄭家一張“船票”都不買,這個生意都是穩賺的!

  可以賺運費啊!

  可關鍵是…這,這事是真的嗎?

  朱國強接著又說:

  “咱們既然要在那里移民,到時候肯定會出現城市,稻米,是需要通過港口和商埠轉運的。而這轉運港口和商埠,當然可以弄成咱們的地盤了......這可不是什么據點,而是我大明的城市,一開始的時候是小城,可是有一些城市肯定是在貿易線路上的,他們最后會變成向福州一樣的大城市。畢竟到最后,我們要在那里設立一個又一個行省,而行省的省會就是那些城市,你們鄭家在海上的貿易的時候,肯定會在那些城市里設立商鋪好進行貿易。那么將來,這些房子會值多少錢?”

  盯著他,朱國強又說到。

  “也而且真臘和占城也有不少可以賣上錢的特產,比如象牙紅木之類的東西,哪里還能種植甘蔗,生產蔗糖,這些都可以成為咱們生財的門道。”

  好像是這么回事兒......鄭鴻逵聽著有點暈乎,明明一開始說的是運人和大米的生意怎么越說越遠了?

  看著眼前這個侃侃而談的世子爺,鄭鴻逵的心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

  和這位爺談生意,肯定占不著他的便宜。

  吃虧?

  鄭家會吃虧嗎?

  即便是精明如鄭鴻逵這個時候也有些茫然了…

無線電子書    這個大明太兇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