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五十六章 好戲連臺的登月活動

無線電子書    超級科技領航者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光說多沒意思,程東和童安福現場表演了一下“人造月壤防護層”的建設步驟。

  嗯,跟大多數人想的一樣,就是裝沙袋、運沙袋和堆沙袋。

  步驟一樣,名字也一樣,但是直播里的沙袋實屬有些牛批!

  首先是空沙袋牛批,它的材料非常厲害,堅韌、輕便、防沖擊、防輻射等等一身優點。

  然后用來裝沙子裝土。

  咳咳,是月塵月壤。

  地球上有能力自己發射太空設備從月球上獲得月壤的國家只有三個,這三個國家就代表了世界前三的水平,其他國家都不行。

  想要月壤只能等三個國家送。

  就是這么珍貴的月壤,天夏的兩名宇航員一鍬一鍬的往袋子里裝,真跟地球上裝沙袋似的。

  挖到太大塊的月巖還要扔到一邊,嫌棄。

  另外裝沙袋的工具也牛批,工程鍬是特殊材料的,專門為航天工作制造。

  宇航服就更不用說了,一套至少好幾個億,那還是老式宇航服的價格,這種看起來更加威武的宇航服說不定幾十億一…一臺。

  這種帶動力的硬式宇航服的數量單位,人們感覺用“臺”或“具”比較合適,畢竟相對于衣服,它更像一種機器,一點也沒有宇航服標志性的布料外表。

  扛沙袋的行為就持續了最開始的半天,之后都是四輪小板車推,第一天直接用宇航服抗也算是對宇航服的一種測試。

  堆沙袋的時候也有技巧,那就是盡量讓沙袋里的月壤分布均勻,不能是“中間鼓的不行,兩邊沒有月壤”的情況,要盡量搞成一個長方體。

  相鄰的沙袋要挨得緊密,上下層之間要錯開。

  只有這樣摞起來的沙袋墻才能更緊密,對輻射的防護性也會好。

  這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建立起防護效果還不錯的防護墻的最好方式。

  要說現在月球基地的變化可真不小。

  他們剛登陸的時候只有兩臺設備,一座生存艙和一艘飛船,這兩天時間下來,軌道衛星可見的設備增加了一倍。

  一個是那個直徑十米的折疊大天線,還有一個是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這兩個玩意都是機械工程師童安福帶頭組裝出來的。

  信號這么好,當然要讓觀眾們看一下大功臣,也就是那個大天線。

  看完大功臣就去看了飛船和太陽能電池板陣列。

  飛船在太空的時候宇航員做過介紹,但是一些模塊被護板擋著,就沒讓觀眾看過,這次既然要講,自然是講明白一點。

  當然,工作細節是不能展示的,也展示不了,看一看設備外表就可以了。

  月球基地不缺車,第八輛月球車被拽出陰影區之后就自動蘇醒了,稍加改造又是一輛好車。

  八輛帶動力的車,留下兩輛代步和應急,林洋和彭子真一下子弄走了六輛。

  其中兩輛有人駕駛,其余四輛開啟跟隨模式就可以了。

  冰礦那里放置了探測設備,一段距離之內都是安全的,所以林洋也進入了陰影區,六輛車掛了六個儲存箱,一次就能裝很多冰快。

  這些儲存罐都是被壓縮之后帶過來的,有些像充氣空間站,也有些像燈籠。

  因為它裝冰塊的時候要打開蓋子,所以它們不是充氣漲起來的,完全靠骨架支撐。

  一下子運回六車冰塊,回來的路上就直接化成水了,罐內壓力升高會更膨脹。

  回來之后用小吊車運到升降臺上,接上輸送管,升降臺升起來,渾水就能流進轉化爐里,轉化爐會分離水和殘渣,最后再電解分離成燃料。

  不過轉化爐有點小,六罐水要處理一段時間,這也是為什么要一個星期之后才能起飛的緣故。

  除了想多帶回去一些任務物品,主要就是燃料攢的慢。

  三個小時的時間過得很快,最后的時間里,鏡頭轉向了永久陰影區,讓觀眾們看了看月球冰的開采現場。

  說真的,還真沒什么看頭,那里全是大塊大塊的地表冰,所以暫時還不需要下礦坑。

  宇航員就用錘子敲冰塊,敲掉的撿起來裝進儲存罐里,有太硬的冰,錘子不好敲就上電鎬,總能把冰干碎。

  太小的就不撿了,撿起來可能還沒撈起來的月壤多,只要大小合適的。

  前期開采就是這么任性。

  互動環節也很有意思,主要是回答網友們的奇怪問題,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只回答了20個問題,并且每一個答案都很簡短。

  三個小時的直播,大多數觀眾都感覺收獲滿滿。

  “又監督了一下人類走向星空的進程,真不錯。”

  “哈哈,我有一種參與歷史的感覺,人類終于在月球建立基地了,并且看著基地一點一點擴大,感覺很有成就感。”

  “是啊,真不錯,基地能不斷的建設就是一種好現象,而且現在還有了冰礦,還有生產燃料的裝置,如果領航者造一個大的燃料生產設備運上去,月球就真的可以變成加油站了。”

  “我感覺這個月球基地應該會建設的很快,十幾天之后,天夏的第二批月球宇航員就要出發了,雖然不登月,但是在月球空間站上做研究也很厲害。”

  “現在還不知道那個神秘宇航員是誰嗎?”

  “透露了一點消息,說了就是領航者公司的人,但具體是哪位宇航員,一點官方消息都沒偶遇。”

  “領航者保密措施做得太好了,這次天夏的國家隊可是提前公布人選了。”

  “月面上是月球基地,月球軌道上是月球空間站,它們會經常相遇,感覺還挺浪漫。”

  “我感覺月球空間站比月面基地危險,月面基地還可以建個月壤防護層,月球空間站為了減重沒辦法,輻射量肯定比月球基地大得多。”

  “嗯,所以天夏宇航局不是說了嘛,月球空間站的宇航員半個月就要輪換一次,就是為了防止輻射傷害過大。”

  “好希望我能去月球空間站和月球基地轉一轉,我已經去過星空客棧了,我得有個更遠大的目標才行。”

  “emmmm,估計難了,去月球估計得花不少錢,而且輻射那么大,感覺不太好。”

  “我覺得這不是花錢不花錢的事,而是月球基地開放不開放的事。”

  興奮的人們聊著聊著,不知怎么就聊到了美瑞肯月底的重返月球任務上,就單從人類走向星空的角度來說,兩個國家順利登上月球總比一個國家好。

  只要兩個國家不在月球上干仗,順便還把月球干碎,而是兩個國家一塊在月球上發展建設,人類走向星空的腳步就越快。

  既然美瑞肯說不會鴿,會準時發射,那人們就等著看了。

  不過在那之前,也就是3月24日,奔月號飛船果然補充完畢了燃料,宇航員往上邊放了很多月壤、月巖、月冰,以及找到的一些礦物質,啟動無人模式,點火起飛返回地球軌道。

  奔月號的順利起飛,再次讓月球的重要性往上提升了一個級別。

  遠航中轉站,非月球莫屬!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刺激,美瑞肯那邊的任務發射時間竟然又提前了一天。

  人們更興奮了。

  26日奔月號會停靠在天宮空間站上。

  27日美瑞肯的重返月球任務發射。

  按照時間表,美瑞肯的國家隊號飛船會在30日進入月球軌道,然后4月2日登陸月球。

  而4月3日,就是奔月號重新出發去月球的日子。

  這簡直就是好戲連臺!

無線電子書    超級科技領航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