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0124 朔邊良才

無線電子書    冠冕唐皇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出游修善坊的第二天,李潼還沒有等到鐘紹京登門,薛懷義卻先一步入府,且臉色沉重,入府后便示意李潼歸邸詳談。

  李潼見薛懷義神態如此,心中也是不免一沉,當即便起身與薛懷義一同返回自家王邸。

  待到中堂坐定,薛懷義示意屏退眾人,臉上擠出一絲生硬笑容,說道:“昌嗣就任國事,可還稱職?”

  “昌嗣秉性淳厚良善,或才力一時未逮,但資質大可雕琢。任事之余,我也著他就學于府中學官。”

  李潼也沒有一味夸贊,開口將實情告知。

  薛懷義聽到這話,臉色好轉幾分,不乏夸耀道:“與王情誼深厚,我也沒有什么可隱瞞。我家閭里寒戶,父母兄長都命短不壽,全憑寡嫂辛苦。但生人男兒,哪能常賴婦工活命,我也厭倦阿嫂督管嚴厲,整日閑游坊里,好在命數不壞,總算闖蕩出一些局面,但也、嘿…”

  “半生所識人眾,唯王一家可夸。特別大王雖然年少,但也真有常人遠遠不及的才器。家門嗣息托付給你,我是放心的。這小子志氣高、才器弱,迂腐又可憐,我自己都還昏昏過活,也不知該怎么教養他成材。來年伴從大王,指望他能盡勞聽用,真為世道所重…”

  “薛師言重了,若非情誼惠我,門庭未必能享如此安逸。更兼重親托我,這一份信任,守義自不辜負。”

  李潼講到這里頓了一頓,終究還是沒忍住,又問道:“薛師今日來訪,是有什么要事煩憂?”

  薛懷義聞言后便長嘆一聲,語調不乏沉重:“來日我或將長離都邑,不能再人情守望,今日來告,是讓王有一個準備。我知世道情勢多有逼你,但只要安在家宅,自有神皇厚庇,無患滋擾。”

  聽到這里,李潼心中便有所悟,但還是發問道:“薛師何出此言?”

  “神皇陛下將要大用邊事,正募集兩京并河南河北諸州府衛,將要遠擊突厥…”

  薛懷義神情復雜,半是憂悵半是自豪:“大軍主帥雖然仍是在選,但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我要領此任了。”

  果然如此!

  盡管心中早有先知,但當親耳聽到后,李潼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道:“這、這是不是有些草率?我不是說薛師…”

  “直說也無妨,我是玩樂戲弄還可,哪有什么統軍謀事的大才!”

  薛懷義自己倒是豁達,左右望望作謹慎狀,又湊近李潼說道:“只是秘告于王,切勿外泄。此番軍行,意不在敵。邊傳秘信,突厥大軍浪行西出,漠北其實并無強敵…”

  這么長時間相處下來,特別在此前身涉謀逆請教李潼之后,薛懷義也是真的將李潼當作一個能訴機密者,他不乏賣弄道:“否則神皇陛下又怎么會遣任我?但為何仍然讓群臣舉薦,王且自度。還有可笑一事,丘神勣居然也在力爭此任,卻不知…哈,狗賊也只是聲勢虛張罷了,去年小得烏合之功,便覺得自己已經成了大將之才,真是可笑!”

  李潼只是默然聆聽,但心里思緒卻已經快速轉動起來。薛懷義所言種種,大大補充了他對永昌元年一系列紛亂緣由的認知空洞。

  “神皇陛下真正寄意,還是安西一戰。只要此戰大勝,能積重威,此前禁衛謀亂所涉奸賊,一個都逃不了!”

  講到自己險些引禍上身的舊事,薛懷義又是一臉恨恨之色,片刻后似乎覺得自己講得太多,他拍拍李潼肩膀說道:“此中機密,千萬不要泄于旁人!”

  “薛師心腹視我,敢無一二吞言肚量!自守家門,安待薛師揚威邊疆。”

  李潼嘴里雖然這么說,心里卻是很復雜。很多時候,他都忍不住感慨他奶奶權術精妙,但是對于眼下這一系列的安排,只覺得武則天像極了一個沙盤推演、紙上談兵的鍵盤俠。

  薛懷義停留未久便告辭離去,李潼坐在王邸一時間卻是心情復雜。前后兩世,他都沒有什么弓刀戎馬的經驗,軍事上可謂一個白癡。

  但是由于心知戰事結果,也根本無需再作什么經驗推演。安西一戰,韋待價大敗寅識迦河,武則天邊功立威的想法就此落空,為了挽回頹敗聲勢,只能在國中掀起一輪新的殺戮。

  這種層次的軍國大事,已經遠遠超出李潼能夠影響到的范疇,心中雖有惋惜,但也無可奈何。特別薛懷義透露出有關丘神勣的一個細節,讓他意識到自家處境將會更加兇險。

  丘神勣居然也請求出戰突厥,這是李潼此前并不知曉的一個細節。他不知原本歷史中有沒有此事,但無論有沒有,參考價值已經不大。他在這個世道折騰不短時間,與他聯系越近的人事受影響肯定也越大。

  正如薛懷義所言,丘神勣雖然高居南衙大將,但其實并沒有什么領兵外出的經驗與卓越軍功,去年出征平滅瑯琊王李沖叛亂本身就是一樁鬧劇。

  此番其人請求外出作戰,要么對方已經張狂自大到已經不滿足眼下權勢,想要另逐新功,要么是心存危機感,覺得單純南衙所任已經不足維系武則天對他的信重。

  無論哪一種可能,薛懷義已經篤言其人所謀必不能成。一旦所謀不成,那一份張狂兇焰需要發泄,那一份隱憂、危機感需要排遣,這對李潼而言都不是好事情。

  “大王,府外有鐘紹京請求拜見。”

  楊思勖行入中堂稟告道。

  李潼這會兒心情紛亂,已經完全沒有興致再去見鐘紹京,聞言后只是微微頷首:“且先讓他留任王府,請長史安排事務。告身之類,稍后再補。”

  楊思勖聞言便告退,退出一半,又聽大王吩咐道:“轉告他,舊前糾紛,非是人愿,事已至此不再追議。職事犒勞,加倍補他,讓他且安心留此,另讓田大生速速入邸。”

  軍國大事,李潼也操心不了。但他能預見到,接下來一段時間自家處境肯定是加倍艱難。

  他奶奶信心滿滿要揚威西域,但事實證明只會事與愿違,接下來一段時間自身威信與對時局的掌控肯定也要大受挫傷,將會更加沒有精力再來關照他們一家。

  更要命是能夠給他家提供庇護的薛懷義也將要在這段時間離開洛陽,丘神勣無論是出于發泄又或隱憂,對他們一家肯定是要加倍施壓。

  楊思勖退出不久,田大生便匆匆入邸,入堂下拜道:“大王可有吩咐?”

  “昨日安排諸事,盡快布置完畢,遲恐不及。特別耳目行走,一定不可有絲毫疏忽!”

  李潼凝重吩咐道,同時也在皺眉沉思,又過一會兒才又開口說:“另外安排可信之人,托言外州人眾,請左金吾衛丘神勣為邊將大用,間日投書銅匭。”

  “啊?”

  田大生聞言后有些不理解,但還是連忙點頭:“下吏盡快安排,只是請愿言書該要怎么撰寫?”

  “去召劉幽求來。”

  李潼沉吟少許,又開口說道。如果時間從容,他也更愿意從容與府佐們培養感情,可是現在卻沒有那么多的時間。諸府佐中,劉幽求有著腹黑陰謀的潛力,李潼決定眼下便將他完全拉攏過來。

  劉幽求行入王邸,躬身說道:“請問大王,新登府之鐘紹京,應該付以何事…”

  “這事先不著急,我倒想請問劉長史,除隴邊諸事外,于河朔方面可有方略規劃于懷?”

  聽到少王這一話題,劉幽求微微一怔,但片刻后又連忙說道:“卑職經歷淺薄,此前斗膽有獻拙論,至今思來汗然,才略卑淺,實在不敢再作浪言。”

  “不妨,只是宅內私論。”

  李潼卻不容他拒絕,抬手吩咐門仆擺開筆墨,示意劉幽求入席執筆為論。

  劉幽求見狀,心中也頗有幾分躍躍欲試,他雖然被敲打眼高手低,自己也深有所感,但畢竟進士出身,仍不甘心于躬任府事微細,見少王頗有盛意,于是便坐入席中,略作歉然道:“卑職家在冀州,河朔諸種,幼來也耳目有染,但不敢夸稱浸深。小作試論,言義不及之處,還望大王包容。”

  說話間,他便提筆緩書,間或思索沉吟,斷斷續續寫起來。

  李潼踱步行至劉幽求身后,俯身細覽其人所書河朔邊情。武周這段歷史,他即便有了解,無非一些表面上的人事脈絡,講到真正的邊事人情,實在是兩眼一抹黑,遠遠比不上時人見解深刻。

  劉幽求思路漸漸暢通,書寫也越來越快,有要長篇大論之勢。但李潼還是適時止住了他,拿起劉幽求這一篇邊情時論,斟酌著進行涂抹修改。

  劉幽求有些忐忑的立在席旁,但在見到河東王對自己精心撰寫的時論涂抹修改時,心中不免有些羞忿,但是當看到河東王接著他筆尾繼續寫“朔邊諸情,簡陳在列。邊務繁多,賊情如火,能托此重邊方面者,非良才大將不可。左金吾衛大將軍丘神勣…”。

  看到這里,劉幽求才明白少王居然是在讓他代寫舉薦大將的書文,除了受到重用的欣然自喜之外,也有幾分驚奇:“大王竟與南衙丘大將軍有知己之情?”

  李潼吹干墨跡,從頭檢查,聞言后笑起來:“不是常情。”

無線電子書    冠冕唐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