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四章 三哥太老實了

無線電子書    盛芳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謝處耘一怔,道:“倒是沒有細問,不過多半也就考評的時候升上一兩級,彭知縣再私下給些賞錢罷。”

  沈念禾皺了皺眉。

  辛苦賣命一場,如果只能得這一丁點的好處,她雖比不得父母陶朱范蠡之計,是個連守成也沒能守好的無能之輩,到底也是生意人,如此明顯的賠本買賣,斷然不肯做的。

  來這一個多月,她已經看得清楚。

  裴繼安作吏,其實哪里又只是為了糊口。

  沈念禾原本不信他說的什么從前行商所得不少,只當那是在善意地哄騙自己,可細細深究,卻見裴家雖然屋舍、陳設簡單,兩口人衣著打扮簡樸,然而飲食上并不粗陋。那鄭氏言行之間,對錢物更是半點也不敏感。

  她猜想這是裴家出事后,因眾人打眼看著,為了消弭人言,不得不儉省度日以示外。否則為何當初要將家中金玉首飾、古董字畫、房舍產業全數低價出讓,而不是慢慢發賣,多得那許多銀錢?

  如果愿意一直經商,那自然無懼旁人目光,隨他怎么說,我自享受錦衣玉食,可看那裴三所作所為,并不是個甘于無名的,顯然想要做出一番事情。

  沈念禾生于亂世,家中與各地藩鎮做生意,甚至自己就是從龍而起,前朝開國皇帝還同她青梅竹馬,心底里對皇權當真沒有多少畏懼同尊崇。

  可裴繼安只是個太平年間出生的尋常人,自小學的便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縱然吃了天子大虧,未嘗沒有怨恨,然則落到實處,多半還是想要卷土重來,把裴姓帶回從前。

  裴繼安的想法,沈念禾雖然不怎么贊同,卻也不是不能理解,甚至因為多得這一對嬸侄照拂,早有心竭力回報,正想著若有可能,將來設法助其得償心愿,再清清爽爽功成身退。

  在她看來,這裴三哥才干、人品一切都好,只有一樣不好,那就是為人太老實了。

  君子可欺之以方,但凡他平日里稍微厲害些,也不至于被人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沈念禾自恃旁的不行,討價還價是吃飯的本事,見得對方這般被人欺負,實在感同身受。

  謝處耘才去衙門,明顯只會隔靴搔癢,她便不再細問,等到下午裴繼安回來,特去尋他道:“三哥,你忙那衙門公使庫的事情,卻不知縣中給得什么好處?”

  裴繼安曉得這一位從來不是愛打聽閑話的,此時見她來問,雖然奇怪,還是立時回道:“我在衙門當差,做事乃是本分,卻又要什么好處?”

  果然如此!

  做那不慕名利之事,從來是拿來賺取名利的,怎能當真把勞心勞力打了水漂?!

  沈念禾努力按捺下心中著急,復又問道:“聽得謝二哥說,彭知縣想叫三哥三個月賺回五千貫,不知眼下如何了?”

  裴繼安看她問得鄭重,便也仔細答了。

  原來他探查公使庫各處產業,尤其茶、酒鋪子,大半年下來,給人管得一塌糊涂。

  因衙門人丁極少,官吏衙役們各自都有差事,那謝圖就另外聘了不少短時雇工去打理鋪子,賣茶造酒,燒菜送飯,只眾人都懂得這是官家買賣,無論是賠是賺,一樣照領工錢,是以做事不過敷衍而已,茶淡酒劣的,待客也不怎的殷勤,生意做得極差。

  裴繼安不好去查他為何一邊虧,一邊還要多開新鋪子,更不好去管他究竟從中撈了多少好處,只想著如何將這些鋪子盤活。

  只那爛茶爛酒的名頭已經打得出去,想要重整旗鼓,談何容易,是以正在絞盡腦汁。

  他說完之后,復又道:“只是要快些回本罷了——十幾間鋪子,一年虧了數百貫錢,并不是個小數目,至于那三個月五千貫,我已是同彭知縣說得明白,實在沒有什么可能。”

  沈念禾心中盤來算去,問道:“那現在三哥接管了公使庫,如果按部就班,到開春時能回本么?”

  裴繼安想了想,道:“有個六七分把握吧。”

  沈念禾同他相處了多日,已經曉得這一位說的話得要學會自己私下再做換算,他說一句“六七分”,換算過來便是有十足把握的意思了。

  她再問道:“那旁邊清池、蘆城幾縣,能按照郭監司的要求湊夠兩萬貫嗎?”

  裴繼安道:“不好說,不少地方已經開始下令加稅,另有溪口縣,那一處是通衢要道,富商很多,聽聞知縣‘召集’了轄下商戶,眾人踴躍出力,短短十日功夫,已是捐出了數千貫,再召集幾次,恐怕就差不多了。”

  沈念禾略有些發愁起來。

  這一位裴三哥不是個會自吹自擂的,若是其余縣鄉都做不到,只有宣縣湊夠了兩萬貫,屆時只要稍稍運作一番,自然就能顯出他來。

  可若是旁的縣鄉都能做到,就沒有那般簡單了。

  她思來想去,旁的法子都不能用,僅剩給自己留的退路合適,便不再猶豫,抬頭道:“三哥,我這一處有個法子,如果做得好了,或許可以湊出萬來貫錢,只是時間有些趕——敢問衙門的公使庫里頭,還有沒有余錢在?”

  裴繼安目光微暗,看了她一眼,過了許久,方才道:“果真?卻不知道是個什么法子?”

  又問道:“需要多少錢?”

  沈念禾一心都在事情上,并未察覺出不對,聽得他問,便回道:“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算出來得要白紙兩萬刀,熟手雕版匠人數名,印刷小工若干,另要好墨、書盒、麻繩、裁刀…”

  其實她懷里本來有一張紙,上頭已經把各色材料的分量都寫得十分清楚,只是怕被懷疑,不敢拿得出來。

  她報完那許多東西,復又道:“再要請一位工書法,又廣為人知的,來做謄抄。”

  口中說著,沈念禾已經將手中一疊寫滿字的紙頁放在了裴繼安面前。

  “我和嬸嬸去逛書鋪回來,才知道原來這書在士林間備受推崇,所以又請三哥借回來許多版本,這一段時間仔細對比,果然發覺各個版本校勘不同,又多有重復、缺漏之處。”

  “我家中有一本祖上手抄,其中內容比起市面上流傳的更全更精,如果能用它做酬勞,并不愁沒有大儒來幫忙做序做引,說不定還能請動他們代為宣揚,屆時由公使庫印得出來五千冊…”

  “京城戴記書鋪一部共計六冊書,要賣二十貫,我們一部十冊書,只作價五貫,印本更精,更有而今早已失傳的三十一首詩、五篇文章在內,想來不會愁賣。”

  “屆時去掉本錢,便是一時之間不能售賣一空,出個三四千冊應當不成問題,怎么也能得個萬來貫罷?”

無線電子書    盛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