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艦載航空兵航空器解決方案

無線電子書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論是驚訝的,震驚的還是疑惑的,都不約而同的沉默了。

  就連在臺下積極準備,想要等會兒上臺用自家的殲—11改硬懟FC—23艦載機的黃峰也是囁嚅了下嘴,最終將想說的話咽回到肚子里,沒辦法實在是實力差距太大。

  如果只是一款FC—23艦載機也就罷了,哪怕中國騰飛的起點高,技術先進,可黃峰還能用成熟度不高,后勤保障和維護性差等胡攪蠻纏的理由抗衡一二。

  然而這一切隨著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的出現全都打亂了。

  原因很簡單,人家中國騰飛這一次拿來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艦載戰斗機競標方案,而是一整套艦載航空兵的作戰體系!

  中評專家組的專家和海軍的領導、首長們或許出于海航部隊裝備蘇—27、蘇—30的習慣,更傾向于他們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殲—11改,即便是覺得FC—23艦載機性能更好,技術上更強,但從成本、后勤維護和飛行員訓練等綜合因素考慮,可能最終還會傾向于殲—11改。

  問題是選擇殲—11改之后怎么辦?

  若是沒有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的出現也就罷了,反正俄國人的庫斯涅佐夫號也就是裝載二十多架蘇—33和幾架直升機就開始在大洋上到處亂跑,國內有樣學樣也不算丟人。

  可隨著中國騰飛推出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那種湊合的做法勢必會被海軍說拋棄,畢竟海軍對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可從沒有湊合的意思,如果能將其按照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配置補全輔助機型,從而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海軍自然會毫不猶豫的一頭扎進去。

  如此一來殲—11改可就尷尬了,究竟是殲—11改適應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還是讓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去適應殲—11改?

  其他人不知道,當年在莊建業手下干了五、六年的黃峰太清楚這位前BOSS的處事作風了,無論兩者誰適應誰,莊建業都有一萬種理由將殲—11改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不說別的,光航空發動機艦上維護這一項,就能讓殲—11改成為遭到唾棄的理由,因為殲—11改使用的AL—31系列和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所使用的WD—70Jneo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根本就是兩個互不統屬的獨立維護體系。

  世界上無論是哪國海軍,只要腦袋沒秀逗的話,都不可能在狹小的航空母艦內設置兩套相互獨立的航發維護區。

  如此一來海軍勢必要做個二選一的選擇題,在外人看來殲—11改作為作戰主力,裝備數量多不說,攻擊力也更強,應該選擇殲—11改。

  但黃峰卻知道相較于殲—11改,海軍更看重的卻是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沒辦法,實在是在滑躍起飛狀態下還能做到滿油滿載起飛實在真TM的香。

  再者說殲—11改又不是唯一,中國騰飛的FC—23不是可以頂上嘛,屆時不但發動機都是系出同源的產品,系統兼的融合也更為順暢,而這些看不見摸不到的細節可都是艦載航空兵實打實戰斗力。

  更何況,以黃峰對莊建業那種要么不做,要么做絕的深刻認識,并不認為這次湯莉莉只會亮出FC—31和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而是會將整套艦載航空兵完整配置給搬出來,如此才能全系統整合的優勢,從他們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身上碾壓過去。

  事實證明,黃峰不愧是當年莊建業的得力助手,就在湯莉莉簡單介紹完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后,手里的遙控器輕輕一按,身后屏幕上的畫面隨之切換成一幅巨型的航母圖像,隨即湯莉莉用激光筆在圖像上點了點:“作為一個致力于艦載機研發二十年的企業,我們對艦載機的了解應該說是最全面,也是最完善的;正因為如此,我們中國騰飛艦載機研制團隊結合這二十年來的研發成果,為我國未來有可能服役的航母規劃了一整套艦載機搭配方案,大家請看…”

  話音即落湯莉莉按下手里的遙控器,身后的畫面立刻分解,出現數種不同型號的飛行器,給人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感的同時,也令在場眾人震驚的說不出話來,而此刻的湯莉莉卻用激光筆在其中兩款飛機上畫了兩個圈圈,清脆的聲音響徹會場:“FC—23重型艦載戰斗機、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我之前都已經介紹了,這里就不做過多的贅述,只是說明下我們給出的航母艦載機配置的參考方案。

  按照排水量6萬噸,且采用滑躍式起飛的航母為基本平臺,我們認為FC—23重型艦載戰斗機的數量維持在30架,由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改裝的艦載預警機的配備數量控制在2架…”

  說著,湯莉莉又在一款造型獨特的雙發噴氣式飛機上花了兩個圈圈:“這是我們在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基礎上開發的應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升級版,使用的發動機是WD—70LMneo中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采用的是和WD—70Jneo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相同的HX—30—27M型核心機,單發最大推力7.5噸,配合著適用于渦扇發動機的后掠翼以及適應與短距垂直起降的吹氣襟翼,升級版的運—15Mini一樣可以完成滿油滿載起飛,正因為如此,我們將其定位為艦載反潛巡邏機的改裝平臺,未來可以在航母配置2架,用于航母編隊的反潛作戰…

  當然,無論是艦載預警機還是艦載反潛機,數量上并不足以支撐艦載航空兵全天候作戰,因此我們還配置了由直—8plusneo改裝的直升機預警機和直升機反潛機作為補充,說到直—8plusneo,大家應該從其型號能看得出來,這款直升機平臺是從直—8plus重型艦載直升機改進而來。

  最大的特點便是由直—8plus三具發動機,改成了兩具由HX—30—27M型核心機衍生而來的WD—70Z型大功率重型渦軸發動機,單臺最大功率4200千瓦,相當于5710馬力,續航時間超過3.5小時,我們給出的配置是包括救援和運輸任務在內,一共配置10架,其中預警型2架,反潛型2架,救援運輸型6架。

  最后則是一款艦載無人機加油機,主要為了解決FC—23滿油滿彈執行任務時設置的,由于體積的原因可以配置4架…

  如此綜合起來,整套艦載機配置方案一共載機數量為48架,其綜合戰斗力不亞于一個配置完整的陸基航空兵師,甚至在某些方面作戰能力還要更高,而這便是我們中國騰飛為海軍量身打造的一整套艦載航空兵航空器解決方案,各位專家、領導、首長,你們覺得怎么樣?”

  說這番話時湯莉莉矗立于臺上,腰桿挺拔言語洪亮,聲震當場!

無線電子書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