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014 我的未來

無線電子書    新紀元119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大胡子幸虧不是艾瑪人,否則我也得跟著當奴隸…”搞明白了新伊甸世界的歷史和今天,洪濤不由得后背發涼。運氣啊,很多時候就得靠運氣,稍微偏差一點,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

  總體來說大環境還算平穩,自打無人機戰爭之后,三國已經維系了一百多年和平,也沒有太深的矛盾,看樣子不發生大的意外,短時間內是不會再打起來了。

  不打仗就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地球上的三國時期太殘酷了,五六千萬人口打成了不到一千萬,平均五六個人里就得死一個。就算洪濤再能忽悠,也頂不住這樣高的死亡率,保不齊哪天就得掛。

  但新伊甸世界也不是平靜如水,三國之間沒打仗,不意味著就能安居樂業。因為在三國之外還有幾個比較大的勢力,稱不上正經國家,但想一舉消滅也是妄想。

  這些勢力不能用好壞來區分,各有各的起因,只能用與政府的關系界定。先說和各國政府關系比較密切的勢力,最大最有實力的當然是統合部了。

  再往下一個很讓人意外,居然是克隆人飛行員。這些飛行員雖然都來自三個主權國家,但他們當中除了一部分是各國軍隊招募的,絕大部分都比較崇尚自由,向往星辰大海,不愿意打來打去,更想駕駛飛船去探索更廣袤的星空。

  可現實永遠比理想骨感,為了維持高昂的克隆體和飛船改造成本,大部分克隆飛行員不得不去為政府、企業和私人工作,干的還都是一些比較危險、比較枯燥的活兒。比如小行星帶采礦、探索遺跡、未知星域設置信標、甚至長途運輸高價值貨物。

  這么看起來的話,克隆飛行員好像也沒啥能力。其實不然,一旦發生戰爭,每個克隆飛行員馬上就會成為各國海軍的優秀兵源,大型戰艦需要統籌配合,但小型戰艦上去就走,都不用訓練。

  最主要的是這些克隆飛行員個個都是不死之身,飛船爆了沒關系、逃生艙爆了也沒關系,只要意識傳輸沒被干擾,再有足夠的克隆體備用,他們就能無限復活,不喪失任何技能,換艘戰艦上去接著出擊。

  由于可以無限復活,克隆飛行員就很難被人脅迫、控制,能比較長久的堅持理想和原則。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克隆飛行員被各國視為寶貴的財富,一切試圖傷害、干擾克隆飛行員的行為都被視為重罪,嚴格禁止。

  當然了,克隆飛行員首先要守法,犯法了一樣也得受處罰。比如說曾經想襲擊努埃爾的那兩名克隆飛行員,他們之所以會這么干并不奇怪,用努埃爾的話講,他當初選擇自愿安樂死,剛剛從克隆體復活時,腦袋里想的第一個事兒也是去當把星際海盜。

  只是他的理智還夠,沒在高安星域里肆意妄為,至于出了高安星域,到了統合部無法監控的空域里,有沒有殺人越貨,很難講啊。人的思維模式有一定之規,但克隆人畢竟不是普通人,洪濤真不敢保證。

  針對克隆飛行員的法律條文要比普通人多,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限制的嚴,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能力高,這一點從新伊甸世界的科學體系規劃上就能得到印證。他們把科技等級劃分成三個階段,并作出明確界定。

  第一階段的定義是適用于人類和克隆飛行員。第二階段只能適用于克隆飛行員,普通人類使用時會大概率發生危險。

  第三階段人類和克隆飛行員都無法使用,叫做上古科技,只有經過改良配套之后才可以應用。比如說無人機和腦部掃描儀、意識傳輸系統、克隆飛行員逃生艙,都是從這類科技中衍生出來的。

  第一類科技只能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要想繼續開發星域就得依靠第二類科技,如果想有更美好的未來,必須加緊開發第三類科技。

  大胡子努埃爾雖然是個考古學家,或者再加上半個探險家,可他研究的領域居然是第三類科技。這時的考古已經和地球上考古不是一種概念了,地球考古只能追溯人類的過去,星際考古卻能指引人類的未來。

  考古在新伊甸世界已經不僅僅是一門學問了,還是一個很有前途和錢途的行業,從國家層面到企業和私人,都對它投入了極大的熱忱,要是沒有豐厚的回報,肯定沒人花這些冤枉錢。

  具體例子就多了,幾乎涵蓋了新伊甸世界的每次科學飛躍。從星門到躍遷引擎、從無人機到腦部掃描儀、從音樂耳機到神經增效劑,甚至連上癮類藥物,都是通過逆向研發上古遺跡實現的。

  類似的東西只要能發現那么一點點,不管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會陡然暴富、名利雙收,從此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和商業帝國都不是不可能,事實上很多大企業就是靠這些科技發明起家的。

  這么說起來,從事考古探索行業的人應該很多了唄?恰恰相反,除了國家和大企業之外,真正靠這一行謀生的寥寥無幾。

  原因很簡單,別看可以掙大錢,這項工作還非常危險。絕大部分上古遺跡都位于各國疆域之外,也就是說沒有國家海軍和統合部艦隊的保護,非常容易遭到海盜、地方勢力、甚至同行的襲擊,結果很可能是船毀人亡。

  所以這個干這個工作的基本都是克隆飛行員,畢竟他們可以保證意識的連貫性,對積累經驗非常有效,不用每次去都等于從零開始。

  但也不是說克隆飛行員就能隨便去探索上古遺跡,他們的意識能得以保存,卻得支付大筆轉移費用,同時還得購買克隆體備用。要是運氣不好,死幾次卻沒有收獲,光復活和購買新飛船的錢就能讓他們破產。

  從獲得新身份那刻起,洪濤就開始琢磨自己今后的出路了。等基礎記憶模板注入完畢,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職業考古學家!

  為什么說自己適合這個工作呢?要是仔細分析的話,洪濤確實比所有新伊甸人都多了一部分記憶。雖然這部分記憶有可能是二萬多年前的,對目前的高科技發展可能沒半點作用,但在某些方面卻是專家級別的,比如說考古學!

  試問,如果一個漢代人穿越了時空來到二十一世紀,碰巧沒被發現真實身份,還很快融入了當時社會,那還有誰能比他更了解古代的一切呢?

  多有建樹的考古學專家在他面前,只要牽扯到漢代以前的知識,怕是都得跪。更何況洪濤還是個穿越過多個時代的時空串子,即便沒一樣是專精的,也架不住見多識廣。

  “主腦,我感覺好些了,努埃爾先生在嗎?”但有幾個比較關鍵的問題洪濤在記憶中找不到明確答案,是時候和努埃爾好好聊聊了。

  “艾特,你終于恢復了,我正在為飛船購買燃料,如果不急的話回家之后再聊吧,大概再有兩天我就到家了。”

  不到十秒鐘,努埃爾那張大胡子臉就出現在眼前。全息投影技術真的太好用了,也太嚇人了。這要是沒有思想準備,突然在半夜把努埃爾的臉映射到某個地球人眼前,致死幾率估計能達到百分之三十,標準的殺人不用刀、千里不留行!

  另外洪濤還有個疑問,是什么樣的通訊手段可以追上超光速躍遷的飛船呢?傳統的電波肯定沒戲,它頂多也就是光速。

無線電子書    新紀元119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