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達薩爾滸

無線電子書    明帝國的崛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四月份,隨著張昭一聲令下,拉開改革的序幕,整個遼東的土地上便是風云激蕩,一派生機勃勃的氣象。

  而作為遼東唯一的新聞機構,真理報分社這里便是最能接收到這樣的信息。可謂是站在改革的第一線。聽得到“炮聲隆隆”以及時代的車輪滾滾而來的咯吱聲。

  張靜站起來,和同僚們中一起鼓掌,聽著主編趙統宣讀最新的戰報。心中掠過關外的地圖。

  以如今的態勢,基本可以說長城的作用變得非常小。到處都是大明的橫掃的消息,各個堡寨降服,接受遼東都司派駐的官吏。

  現在只要把官道修通,把驛站系統建立起來,再在核心的膏腴之地屯田,建立城市,基本就可以將這兩百里的土地吞下去,然后慢慢的消化。

  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大明萬歲!”整個編輯部里都沸騰起來,跟著高喊。

  士卒以刀為武器,他們以筆為武器。

  歡騰后,就是忙碌。整個報社即便是已經半個月沒休假的編輯們都繼續滿懷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報社,作為遼東都司這部機器上的齒輪,正在運轉著。

  四月三十日,張昭剛剛率部抵達薩爾滸。

  這并非他行軍遲緩。而是,他在撫順所停留兩日,主持廢除衛所、分配土地的事宜。按照規劃,撫順所是要并入沈陽城去的。

  遼東這邊的土地分配和薊鎮不同。薊鎮有些無主的土地都是用建設兵團的名義占據,然后陸續的分配給立功的薊鎮軍官、士卒們。所以,薊鎮軍兩個師都是士氣高漲啊。

  薊鎮軍第一師負責的是興州府防御,差不多是原朵顏衛舊地。這里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畢竟向西北方向出燕山山脈就是接壤的永謝布部和錫林郭勒大草原,和興州府接壤的草原部分是哈喇慎部在放牧。赤峰城那邊是孫啟棟的二團在守。直面韃靼小王子的壓力。

  當然,以新軍營的戰斗力,一個團對韃靼數萬騎兵其實也沒什么太大的壓力。更何況大寧都司的防線正在陸續組建中。按照張昭的意見,大寧都司駐赤峰城。而非大寧。

  言歸正傳。

  遼東這邊的衛所土地全部都是盡可能的多分配,除開必要的城市規劃外,譬如鞍山驛,這里是要建工業城的。必須要留出土地來。其余的,一點余地都沒有留。

  一百五十萬遼東軍戶,如同種子一般灑在這廣袤、富饒的遼河平原之上。

  一名遼東鎮的軍戶大多能分二三十畝好地。在沒有農業機器之前,單靠人力、畜力,一個人哪里耕種得過來?顯然是要用奴隸,或者雇傭長工。

  當然,現在哪有當長工的人?傻子才干,自己給自己種地不好么?到處都是良田,只是缺少人種。

  而正在軍中服役的士卒,每人可分四五十畝地。跟著張昭出塞作戰的士卒,每人可分八十畝地。

  張昭之所以要這么做,就是要盡快開發遼河平原。這是一種另類的“包產到戶”。華夏民族只有不夠種的地,哪有地多起來不知道怎么種的事?

  而且,張昭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為后續收稅做準備。把土地都分下去。按照這些土地的面積,可征收的稅就多起來。

  否則,你指望著那些百姓主動把開荒的土地拿到縣衙去登記,然后主動繳納皇糧國稅,那怎么可能?

  傻子都不會干這種事。

  所以,他直接把土地都先給分配下去,反正到時候就按照土地面積來收。

  另外,遼東還有大把的土地沒有開墾。開平那邊正在招募建設兵團,一個個的往這些富饒的土地里灑過去。

  在撫順所逗留兩日后,張昭在撫順關又停留五日。因為撫順關的地位比衛所還要重要。

  這里不僅僅是一座關城,還是東北最重要的邊貿之地。不僅僅是建州三衛,海西女真各部都會來此交易。

  張昭歷來是主張對商人征收重稅。主要是大明的商稅太低了。只有3.3。

  當然隱性成本不少。不過,那是朝廷要做的事情。保證商路通暢,規范市場,打破壟斷、地方保護主義,這是朝廷的責任所在。說白了,就是把商人們的隱性成本降低,把錢都收到朝廷的口袋里來。

  加征百姓的土地稅,這會搞的官逼民反啊。而且,直接破壞消費市場。折騰商人可就沒有這種風險。特別是只從事貿易轉運的傳統商人。

  張昭花費數天的時間調研,接見幽州商行在此的經理,以后軍都督府的名義定下來征收商稅的規章制度。

  是以,四月的最后一天張昭才抵達薩爾滸,這明末時的名城。大明在遼東戰略態勢徹底轉為守勢的那一戰:薩爾滸之戰。

  當日,遼陽軍左衛千戶杜聲用火炮轟塌薩爾滸的城墻,此時還沒有修復。一個大大的豁口,正好方便城內外的進出。只是在午后的陽光中看起來有點丑。

  張昭由杜聲、王武、龐泰、趙師爺等人簇擁著走上薩爾滸的城墻。

  這是一座由渾河部經營多年的小城,建造工藝很差勁,比大明的土圍子強不了多少。

  “大帥…”杜聲見張昭似乎感慨良多,走上前來,正要介紹一下渾河的情況,也是給他自己表表功。最近明軍中流傳的競爭是:多長時間攻破敵軍的堡寨。

  結合防守兵力、城墻的堅固程度,公認的最高紀錄是新軍營九團千戶李逍遙創造的。他在一個時辰之內,攻下蘇護部的古勒寨。推平建州右衛。

  張昭擺擺手。

  他穿著一身青衫,負手而立,站在薩爾滸城的城頭,憑今吊古。他的感受,此刻身邊的將士、幕僚們并不懂啊!

  他們都不知道那一戰對大明而言多么的慘痛啊!他這個后來也只是憑著古籍去翻開那歷史塵封的慘痛記憶。

  薩爾滸戰役,明軍損失約五萬人,戰死將領300余人,喪失騾馬2.8萬匹,損失槍炮火銃2萬余支,至此整個遼東鎮元氣大傷。后金奪取戰場主動權。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們不斷的蠶食大明,最終席卷天下。

  張居正要是知道,估計能氣得從棺材里爬出來。萬歷初年的張相公執政,大明一派盛世跡象,誰會想到要亡國?而他精心教出來的帝王學生,在晚年時也就剩下點眼光。他知道連丟撫順、清河等地不對勁,要弄死后金。但做事的人呢?

  戚少保已去。名將李如松死在一場追擊戰中。中樞輔臣再無張相公籌劃錢糧,興修水利。大明的國運在這一戰中傾頹!

  比較搞笑的是,明末為國家籌備錢糧最得力的竟然是九千歲魏忠賢。

  張昭心情激蕩難言,對身邊的王武道:“小二,逍遙打的不錯。打出大明的軍威。”

  王武滿臉的驕傲神情,道:“相公,要不要去古勒寨看看?”

  張昭負著手,笑道:“撮爾小部,滅就滅了。哪里值得我專門去看?把那個什么哈豐阿給砍了,留著浪費糧食。我們大軍直撲輝發部。打通和松嫩平原見的通道。”

  王武嘿嘿一笑。

  旁邊的參謀高一典記錄著張昭的命令。

  這時,一名信使急沖沖的而來,在馬上敬禮道:“大帥,哈達部反了。”

無線電子書    明帝國的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