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服岳父

無線電子書    明帝國的崛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張昭自回京城,各種身份、名號都有。鼓吹他的,說他是國朝第一名將。凡此種種。要是按照玄幻小說的寫法,他全名會非常長。

  譬如:大明新秦伯、弘治朝第一名將、韃靼人所畏懼的魔王、西境守護者…

  文青一點,可以寫出一大堆。

  但所有身份、頭銜中,最重要的便是王承裕剛剛所領悟的:他手中的新軍營可以決定皇位!

  京營、十二團營、御馬監加起來不下二十萬人,但是在新軍營面前真的不夠看。

  而張昭一個十八歲的青年,固然是新軍衛上下官兵的領袖、靈魂,但是他回到京城中,真的沒有人將他當做真正的大佬,反而是當做一個“職場新人”。

  就好像國朝最頂端的權力場中,突然來了一個新人。至于他是否會留下來,還是如同流星般逝去,這就要看咯。

  然而,主席說過一句話:槍桿子出政權。

  不刻意去強調,真的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張昭最有份量的,到底是那一個角色!

  所以,前幾日李幽到南口村張昭府上說局勢危急,搞不好要出人命,張昭只是客氣的謝他一聲。

  任你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張昭糊弄完自己的老丈人,心里略微汗顏。他其實在扯淡。

  手握重兵確實是這么個局面,但是弘治皇帝其實對他并沒有起猜忌之心。

  一個是,弘治皇帝為人還是很仁厚的。弘治朝風氣清正,和他這個皇帝的性格息息相關。

  另外一個就是張昭當日給王絮雪解釋的:外敵猶在,根本還沒到卸磨殺驢、鳥盡弓藏之時。

  所以,弘治皇帝會毫不猶豫的給他擴軍,期盼著他將來能打的韃靼人嗷嗷叫,俯首稱臣。

  新軍衛三千人能打十萬,一萬五千人再配點偏師,那不是要橫掃塞外?只要后勤跟的上。

  張昭糊弄老丈人,其實真實的理由:一個是自己想當“咸魚”、陪陪嬌妻美妾們,享受下生活。迄今為止,他就只搞出幾道美食,釀出個五糧液。

  明朝的生活,相比于現代還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改善。而這些改善,就先從京西北的新住宅開始吧!

  另外呢,他確實有這方面的考慮:自污以求自保。這事王翦出征出國時做過,漢相蕭何做過。

  未雨綢繆嘛!

  他主動去做出這個姿態,總比將來和弘治皇帝鬧的關系緊張好。

  當然,這些事情,和廢除衛所推行募兵的計劃,并不沖突。他自保歸自保,該推進的事情他不會退讓。

  退讓了,那他就不是低調的扮豬,而是真的變成一頭豬。

  張昭斟酌著說道:“大人,京中的輿論,你應當知曉。全部都圍繞著此事,矛頭直接對著我。假設我想要大人緩一段時日上書,你會同意嗎?”

  王承裕看張昭一眼,神情漸漸的變得堅定,道:“不會。”說著,略帶不滿的道:“當日你在三原家中對你祖父說:茍(和諧)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廢除衛所重新分田的好處,在西北兩鎮中我看的清清楚楚。這比我在兵科辛苦的清理各地屯田之法好得多。事到臨頭,你怎么能有退縮之意?”

  張昭略感無奈。

  大明朝的讀書人,確實有“頭皮太癢,水太冷”的敗類,也有威福自用、不顧國事的閣臣。這洗都洗不白,全是黑材料啊。但是呢,同樣也有些追求理想、正義的人!

  比如,明朝第一鐵漢:楊繼承。比如,濟時宰相張居正。

  王承裕的反應,在張昭的預料之中,但他其實希望緩一緩。退讓他是不會退的。有的人活著,別人就不能好好活。這樣的人要掃到歷史垃圾堆里去。

  但是,斗爭也講策略啊!

  他希望先把邊貿的事情落實,他手里的權力將會不只是軍權這種大殺器。還有其他的東西。而且固原、寧夏兩鎮廢除衛所這過程中真的沒問題?不是因為新軍衛坐鎮西北的原因?還是讓時間來說話吧!

  張昭委婉的勸道:“大人,非是我畏懼人言。事關數千萬人的福祉,以及國策,慎重一點不會有錯。我認為最好是再搞兩個不同情況的試點看看。譬如京師這里,還有天津衛。”

  王承裕微微沉吟。

  他熱血歸熱血,但是快四十歲的人,早不時只管提出問題,不看結果的愣頭青。最終還是要解決問題,建功立業。

  其實,在明朝,在文官集團而言,不興搞父死子繼這一套。那些重臣、閣臣們的兒子,一般都不會在高位上。文官們更看重的是座師、門生體系。

  所以,王承裕在父親王恕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之下,他其實已經把心思轉向儒學上。

  想想看,快四十歲的從七品兵科給事中能有何作為?最大的概率是給事中九年任滿,外放布政使、按察使,或者在朝中升任寺監的部門。致仕前能混一個非實權的侍郎、尚書就算功德圓滿。

  但是,張昭在西北一頓猛操作,硬生生的讓他的仕途起死回生。讀書人,誰不想身穿緋袍,輔佐君王,下安黎庶?

  “子尚的意思是,京師算是邊鎮之外的大府,而天津衛靠海,再搞兩個試點看看?”

  “正是如此。”

  王承裕沉默了半響,點頭道:“也罷,緩一緩更穩妥些。”他想要做成此事,僅憑著“清平正直”,沒有張昭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成功。

  前年,吏部右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王鏊上邊策八條,最后都沒有得以落實。涉及到軍事,必須要有武將的支持。廢除衛所制度,一樣如此。

  張昭“說服”老丈人,一切如他所料,都在設想中。心情放松,便問道:“大人如今已經面圣交卸差事,不知道新官職可有消息?”

  西北試點成功,給國家增加數萬在編的戶口,這是要敘功的!

  王承裕喝口茶,淡淡的笑了笑,很有點裝逼感,矜持的道:“聽京中好友說,老夫或許將任戶科都給事中。”

  張昭就笑,舉起茶杯恭賀道:“小子為泰山大人賀!”

  戶科都給事中,正七品。王承裕看似只升了一級,其實不然。這個職位很牛逼!

無線電子書    明帝國的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