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91章 讓不聽話的文官去挖礦

無線電子書    正德大帝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眼下已是正德五年十月,小王子與安化王等皆已先后被押解進京。

  大明朝廷對此進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但朱厚照這樣做不是為了給外敵看的,而是給朝中那些不愿意承認皇帝陛下輝煌功業的朝臣們看的。

  深受儒家理學影響,對外仁慈對內殘忍的文官們此時也不得不咬牙承認朱厚照的武功。

  朱厚照還讓他們每人必須寫賀表贊譽此次滅小王子與收復河套之功,尤其是翰林院修史的官員,朱厚照要求他們必須用大量的篇幅記錄此事。

  大多數文官為了自己的官位也只能咬牙寫了許多肉麻的贊美之詞。

  當然,也有一些文官不喜歡朱厚照這種好大喜功的樣子,以此來勸諫朱厚照,朱厚照也不客氣,以不知小王子對邊鎮軍民之罪孽輕重為由,將這些官員都貶黜到了河套地區。

  反正現在河套地區因為剛剛收復而需要大量流官去治理。

  朱厚照也趁此將這些依舊恪守著儒家理學之治國理念來企圖約束自己的文官都流放到河套去。

  這對于文官們而言,這簡直比殺死他們還讓他們難受。

  畢竟誰都知道塞外乃苦寒之地,就算河套有“塞上江南”之稱,但自從大明失去河套韃靼入侵破壞后,如今的河套也是荒蕪之地,流放到這些地方等于要把人活活凍死或病死。

  “讓本官去東勝做知縣!還不如殺了本官!”

  因誤傳軍報而被貶為東勝知縣的劉孟現在便是這種想法。

  作為一個已經做到巡撫的高官,他首先受不了去給昔日官階低的上司作揖,其次也受不了在荒蕪的塞外做一個無民無地的空頭知縣。

  因而,劉孟便也沒有去吏部接敕,直接就借道回了家。

  大明的文官通常都是這樣,對朝廷的任命不滿或者對朝政不滿直接就掛冠而去,完全不在乎朝廷規矩。

  這跟文人自傲有關,也跟朝廷對文士素來優待有關。

  但從這個時代的法律來說,敕令乃是皇帝之旨,皇帝任命你去做官,你不去赴任就等于抗旨不遵。

  所以,劉孟這樣的行為在這個時代已經構成了犯罪。

  當然,劉孟也知道自己這是抗旨,其他文官也知道,不過這些文官倒也不怕死,在他們的意識里,抗旨不遵被殺不算丟臉,甚至可以算是忠貞不屈。

  畢竟歷史上很多這種文人不愿意受君主招攬而抗命甚至被殺的事都被傳為佳話。

  “要么你們直接罷黜本官,甚至革本官為庶民皆可,乃至殺了本官都行,但不得侮辱本官,讓本官去做一塞外知縣,管一群蠻夷!”

  劉孟此時便如此對吏部的官員喝道,他覺得自己很剛硬,很有骨氣,也很為此而自豪。

  當然,他自己也知道如果不死直接被罷職或直接貶為庶民的話,他回到家鄉靠著幾十年宦海生涯所撈的錢足以當一方富紳或大財主,可以借此機會培養家族子弟,為自己家族后進子弟牟取利益;

  如果被殺也能在史書上留個剛正不屈的美名,也能讓自家家族在士林中得到尊重。

  而去塞外做縣令,做的好也不會很快升為高官,做的不好甚至還會被貶黜治罪,而且還得擔心可能會病死凍死,就算能撈些錢也不能過上好日子,就算因公殉職也容易被史書遺忘。

  朱厚照也知道劉孟這些文官的心思,在得知劉孟不愿意赴任后,直接下旨道:“抗旨不遵!理應處死,念其也曾做過一兩件有益民生之舉,判為徒刑六十年,剝奪其憲法大綱規定的子民權利,發配至玉林挖礦,若去世則令其子侄輩償還其罪!”

  欽定憲法大綱在最終快一年多的爭論中敲定出來后,其內容在很多方面趕后世的憲法差之甚遠,首先不同的是,他依舊是在保障皇權,其中還有一點不同的則是依舊有株連治罪的內容。

  所以,朱厚照在決定發配劉孟去玉林挖礦六十年時,表示如果劉孟去世則由其子侄接著挖下去,直到六十年為止。

  劉孟回到家鄉后完全沒把自己抗旨不去塞外就任的事放在心上,對于文官們而言拒絕當官算不上什么,而且他還直接納了一房小妾,年過五十的他剛把一十七歲的女孩娶進家,正興致勃勃地要再當一回新郎時,山東按察使的兵丁找上了門,宣讀了內閣下達的鈞旨。

  劉孟聽后直接大驚:“什么!要老夫挖礦六十年!陛下,陛下這還不如直接殺了老夫!”

  “帶走!”

  山東按察司的官兵可不敢怠慢,因為一旦讓朝廷那邊知道劉孟這個罪犯在規定時間內沒押到玉林城服役的話,整個山東按察司的官員都會被嚴懲,所以,剛做了新郎還沒來得及入洞房的劉孟就被拉走了。

  劉孟被押到玉林城后挖礦生涯自然是很慘的,如果他當初乖乖地選擇去塞外當縣令,雖然會給自己以前的下屬作揖,但至少還是個官,但現在他只能同那些犯罪的蒙古人一樣每天高強度地進行挖礦工作,還會被監工毆打。

  服役后不到三天,劉孟便受不了這種被人當畜生一樣使勁驅使干活的感覺,就跪在了玉林知縣張璁的縣衙前求見:“縣尊啊!小的求求您,求求您幫小的向陛下上個疏,就說罪臣知罪了!罪臣不該抗旨不遵!不該不守規矩!罪臣愿意去東勝當知縣!嗚嗚!或者讓罪臣像其他儒士一樣去教人識字也行啊!”

  張璁現在忙的很,自然沒空搭理一個服刑的普通囚犯。

  而劉孟現在也不再是昔日威風八面的官員,在縣衙剛跪著哭了沒多久,便被衙役拖拽了出去。

  與此同時,發現他還沒去服役的監工也在這時候出現,直接就是一頓鞭子往他身上抽:“混賬東西!誰讓你來縣衙的,還不回去干活!你以為你是誰!能來縣衙伸冤的只有大明子民才有這個權利,而你現在不是大明子民,你是服役的罪犯!回去干活!”

  啪啪的鞭子打得劉孟哭爹喊娘,但也無法招架,只能乖乖地回到礦區繼續干活。

  大明新收復的地區缺勞動力,因而許多罪犯現在都是往玉林城發配,以靠這些罪犯來完成礦產開發與官路建設與田地開墾。

  因而,同劉孟一樣不愿意去塞外就職的文官基本上統統以抗旨不遵為由發配塞外挖礦,直到活活累死被拋尸荒野為止,就算是服刑期較短而被釋放回來后也基本上沒什么血性,麻木得如同行尸走肉。

  一些被安排到塞外就職而乖乖上任的文官在看見這些不愿意就職而被發配到塞外挖礦的文官下場后都有些慶幸自己還好遵從了朝廷的旨意來當官,不然別說官當不成,只怕連民也當不成。

  當然,一些文官在知道被發配去塞外挖礦的慘狀后也對此頗有微詞,因而上奏疏諫言朝廷,認為朝廷當善待士大夫,而拿刑不上大夫之言作為理由。

  朱厚照自然不承認刑不上大夫之說,以欽定憲法大綱里沒有規定刑不上大夫為由而駁斥了這些文官們在奏疏里的謬論,且表示對這些文官的懲處都是依從了憲法大綱,因其有罪才因此懲處之,非是無故加罪而害之。

  而那些想勸諫朱厚照不要好大喜功的文官們也不敢勸諫朱厚照,畢竟他們也怕被發配到塞外去挖礦。

  其實。

  現在的文官們發現他們似乎也沒辦法通過勸諫朱厚照不要好大喜功讓帝國繼續遵循儒家理學對外仁慈對內嚴苛的治理模式。

  因為,隨著皇明報的出現,再加上第二侍從室在按照朱厚照的授意后的刻意推動下,使得帝國百姓們在文官們不愿意宣傳大明滅掉小王子之戰績的時候便已經知道了此事。

  這些年來,皇明報已經讓大明帝國的百姓知道了小王子是何人,是如何侵掠大明百姓的,犯下過哪些罪孽;

  甚至,第二侍從室的人還專門讓被韃子欺辱過的百姓來京城以及其他重要城鎮做過哭訴會。

  因而,大明百姓對于小王子的罪惡并不陌生。

  所以,當聽聞大明皇帝陛下派鐵騎擊敗小王子,且還活捉了小王子后,百姓們莫不因此大為興奮,頭一次對往日只會欺壓他們的朝廷和官軍有了些好感,知道朝廷不僅僅是只知道收稅也是會保護他們,會替他們鏟除奸惡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升斗小民之生死豈能與大明江山社稷之安穩并提,因小王子殺過升斗小民而征伐之,若敗則損國財民力,若敗也損國財民力!他升斗小民如何能知其中之理,只以為大明勝則是好事,豈不知勝亦同于敗也!甚至更為糟糕,若草原之族因此而興復仇之事,因此使得兵事不斷,只會害民更深也!”

  文官何景明此時便無法忍受皇明報出現后帶來的百姓議政之風氣,因為他發現這樣只會導致所有文官失去通過言論控制民意的優勢,甚至還會使得自己這些文官會被百姓們監督;

  甚至,因為皇明報把一些犯事士大夫的不恥之事公之于民,而使得百姓徹底知道很多所謂的圣賢也不過都是偽君子,而對士子不再存有崇敬畏懼之心。

  所以,文官何景明才直接上疏請旨,希望朝廷能停辦皇明報,甚至禁止民間辦報,還要求禁止百姓議政,言其實為敗壞綱常之舉,民當以耕田織布為業,恪守本分,而論政乃士大夫之責也。

  在朱厚照看來,雖然歷史上的東林黨不怎么樣,但其創作的這副對聯還是頗好的。

無線電子書    正德大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