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83章 全線出擊

無線電子書    正德大帝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朱厚照話一落,擁擠狹窄的玉林縣衙里,沒有一個官員站出來回話。

  因為眼下的時局對于大明而言或多或少有些無奈。

  經濟封鎖是大明對塞外蒙古諸部最有效的控制方式。

  可如今,因為有內賊通敵,經濟封鎖一旦不能湊效,便意味著大明拿小王子的軍事行動毫無辦法。

  因為在茫茫大漠,大明的軍隊無法確定小王子會在何處蒙古右翼決戰。

  這不是二十一世紀,沒有便捷的通訊手段,就算大明要阻止小王子統一蒙古而救援蒙古右翼,也只怕在大明援軍還未找到小王子之時,小王子就已經滅掉了蒙古右翼。

  中原王朝有時候會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因為游牧民族的騎兵機動靈活,會使得中原王朝即便有強大的國力,也很難做到全殲游牧民族,有時候為了惜民力,還不得不采取守勢,只能等游牧民族來襲擾時才能與之交戰,即便交戰最多也只是擊退之!難以實現追殲而永葆太平的目的。

  如今,大明再一次陷入了這種尷尬的境地。

  小王子沒有因為朱厚照凌遲了其子烏魯斯博羅特,而選擇與大明為敵,依舊執行著自己先統一蒙古的戰略。

  而大明要么選擇主動出擊,耗費國力去救援蒙古右翼,阻止小王子統一蒙古的戰略,但這樣做的話,有可能會因為迷路而無功而返,也有可能因為在大明還未來得及救援,小王子與蒙古右翼的戰爭便已經結束。

  要么大明就只能在一旁看著,坐看小王子統一蒙古,然后進一步做大,將來對大明構成更大的威脅。

  而且,現在擺在大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面前還有一個問題,便是朱厚照剛剛欽封了三個王爵給蒙古部落,讓其歸附大明。

  但現在。

  這三個剛被封王爵,且歸附大明的蒙古部落,其中,有兩個即將被小王子給消滅,有一個直接叛變,投靠了小王子,并且勾結小王子要消滅另外兩個已歸附大明的蒙古部落。

  如果大明對此放任不管,都會對大明的國威造成負面影響。

  這也就意味著,以后其他蒙古部落會以為歸附大明毫無意義,因為即便是歸附大明,其他部落依舊可以肆無忌憚地打擊自己,而大明會對此毫無辦法,不會救援自己,從而會因此輕視大明。

  另外,大明如果坐視察哈爾部這種先歸附大明又背叛大明勾結小王子的行為,而不給于打擊,也會損失大明的威信,讓將來歸附大明的蒙古部落會毫無忌憚地背叛大明。

  在歷史上,故事就是這樣演進的,在后金崛起之后,盡管俺答已經被大明封王,但蒙古諸部后來依舊先后背叛大明,做了滿清的走狗。

  可見,大明如果這次對小王子和察哈爾部這種踐踏自己威嚴的行為放任不管,是會有嚴重后果的。

  內閣首輔焦芳、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以及在場的其他官員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們此時都不敢建言朱厚照讓大明揮兵救援,因為這樣會很可能耗費錢糧,而無任何結果,那樣提出揮兵救援蒙古右翼的人很可能會因此背鍋。

  朱厚照自己也知道現在是自己要面臨一個抉擇的時候,一個要抉擇要不要維系大明對外威嚴的時候,而如果要維系這個威嚴,就得做好耗費錢糧甚至會無功而返乃至戰敗的準備。

  甚至,這個抉擇只能由朱厚照自己來做。

  朱厚照見沒人回答,也更強確定這件事猶如仇鉞所言,只能由自己這個大明皇帝重新抉擇。

  干枯的柴塊在冬夜里燃燒著烈火,時不時地發出嘎嘣一聲吹響!震蕩起些許塵埃,待塵埃落下,整個玉林縣衙又歸于沉寂。

  朱厚照站了起來,一腳踩在一濺落在地上的木炭上,木炭還留有火星,但轉眼就被朱厚照厚實的鞋履給碾壓成了一地的墨跡,他不由得說道:

  “小王子猜準了大明不敢輕易出擊大漠的心理,而不顧及大明的尊嚴,只以為草原是他們元人的世界!可朕偏不如他所愿,大明的尊嚴神圣不可侵犯!

  他小王子若敢滅歸附大明之部落,朕就敢滅他,饒是耗費國力又如何!國力還可再恢復!但漢家王朝的尊嚴不能褻瀆,大明王朝的威信不能局限于關墻之內!何況,朕不會干為邀名而吃虧的事!”

  說著,朱厚照便看向了內閣首輔焦芳與司禮監掌印劉瑾:

  “擬旨!著大明各邊鎮,騎兵盡出大漠!騷擾小王子之后路,遇騎兵則殺之!遇牧民則掠之!遇帳庭則燒之!遇馬羊則搶之!襲擊為主!

  不以殲敵為目的,以搶敵財物多寡為戰績,若遇小王子部主力撤回,則迅速撤回關內!

  此次之作戰目的在于擾亂他小王子整個河套后方!他小王子能搶掠中原,朕的騎兵也能搶掠他現在占據的河套!”

  朱厚照說完,內閣首輔焦芳等都很詫異地看向朱厚照,他們承認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應對措施,而且也是最好最有利于大明的措施。

  但是,焦芳不由得心想,這樣做是不是太無恥太卑鄙了些,不與人家之軍隊正面決戰,卻抄人家后路,搶掠其后方,這與韃子無異呀!無天朝上國之正氣也!

  “陛下!此舉恐遭天下士林所不齒,被言官彈劾陛下您不以王道而霸天下,卻以殘忍而掠天下,會彈劾你這是失天下民心之舉,畢竟天朝乃禮儀之邦,若戰也不能用此下作之舉”,焦芳忙提醒道。

  朱厚照很詫異,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很正常嗎,再說,現在也只能以此作為唯一手段,難不成就坐視小王子做大不成?對于敵人有必要講究手段的卑劣與高雅嗎?

  但朱厚照沒有多問,他知道這個時代受儒家影響頗深,講究師出有名,言出有理,講究以禮治天下,饒是對待敵人也當有寬仁之心,因而,焦芳的提醒也讓朱厚照能夠理解,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說服這些受儒家教育長大的官員們,但他是皇帝,他有決策的權力,因而,朱厚照依舊篤定地說道:

  “擬旨便是!彈劾與非議是他們的權力!但決策是朕的權力,朕是大明的皇帝,而不是他們!而且此舉非失天下民心之舉,而是得天下民心之舉,自古人無不服強者!國與國之間,亦是如此!”

  “遵旨!”

  內閣首輔焦芳回道。

  正德四年年末,正德五年的新年到來之前,從甘肅到宣化,各處官道上,開始多了無數傳令兵,馬蹄聲響徹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里,經驗豐富的老兵們知道,朝廷要有大動作了。

  甘肅、陜西、延綏、寧夏、宣化皆開始有邊軍在各邊鎮督撫鎮守太監總兵官帶領下相繼出塞!一時間,倒也是整個河套一帶,皆是大明鐵騎出沒,而也因為小王子已帶本部五萬鐵騎全部征戰蒙古右翼,所以后方極為空虛。

  陜西總制才寬僅帶三千鐵騎,從榆林衛出發,便橫掃了整個河套,直接一路劫掠到母納山附近!

  一路上遇見韃靼帳庭便燒!

  遇見韃靼游騎便殺!

  遇見牧民奴隸和羊馬便抓!

  待三月春暖回來時,三千人直接裹挾著近一萬牧民和奴隸,馬更是達六千匹,羊群也不下一萬!

  其他邊鎮官兵也同樣發了橫財,也解救了不少被韃靼劫掠而去的漢民。

  等到三月開春,馬文升奉旨派御史清點所劫物資時,看見一個個回來的邊軍官兵不少都帶著滿足之意,明顯也是嘗到了女人的滋味,一個個比之前都溫馴了許多。

  而且,按照規矩,這些邊軍們自己拾掇到身上的金銀細軟算他們自己的,因而,往日只能靠祿米多日的邊軍們這次是徹底發了一次財!

  對于很多官兵而言,這次出塞奉旨劫掠,不僅僅是發財也是一次揚眉吐氣!

  畢竟,以往大明都是被韃子劫掠的,如今換了一下角色,瞬間讓邊鎮軍民有一種出了一口惡氣的感覺!

  軍民矛盾也都緩和了不少,畢竟官兵們發了財,也不會再對本國百姓太過,軍紀也好了不少。

  邊軍們巴不得皇帝再下一道旨意,再讓他們出塞去劫掠一次。

  但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劫掠行為是不被儒家士紳們能容忍的,韃子都被劫了,他們暗中把持的商業邊貿靠什么賺錢。

  以往都是韃子劫掠邊鎮軍民之財,然后轉手從權貴士紳背景的商人們手里買走鹽鐵茶布等物,最終獲利最大的是權貴士紳。

  甚至他們還得養寇滋寇,讓虜寇做大劫掠邊鎮,這樣自己好趁此兼并土地。

  如今韃子被劫,殺了不少,他們將來怎么養寇為自己兼并土地大行方便?

  而如今邊軍們把韃子搶來的錢搶了回去,權貴士紳們自然也沒辦法再賺到錢,利益自然也會受損。

  所以,毫無疑問,他們是要阻止朱厚照這種鼓勵本國軍民對外劫掠的行為的,而且他們對于這件事的理由是尤為正義的,即皇帝讓邊軍們這樣做實在是有干天和,太失人心以及非天朝氣度所應做之事。

  進諫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飛往大同府,都在議論此事,都在以儒家理論,告訴皇帝,大明立國當遵圣人言,以德服人。

無線電子書    正德大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