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74章 筑造塞外新城

無線電子書    正德大帝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近衛軍第一師已經出了大同府,且在玉林衛舊城址扎下了營。

  無論小王子會如何報復大明,大明自己的軍事戰略還是不變的,即遵循著“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則,大明至始至終都在進行著自己對外擴張的戰略。

  因為,現在的大明主要目的是要在關外建城,進行礦產開發與土地開發,而不是尋機殲敵,所以,近衛軍第一師在玉林衛扎營后便沒有向周圍運動。

  與近衛軍第一師來到玉林衛的還有玉林縣第一任知縣張璁與上萬士民,這些士民中大部分是從淮揚一帶招募來的饑民。

  而現在,他們將成為玉林縣第一批定居的漢人百姓。

  玉林位于河套東側,又在大同關外,目前是被韃靼控制的區域,因而這一帶時常會有韃靼人出沒,所以,張璁帶著上萬士民與近衛軍第一師到達玉林后,第一件要做的事,自然是筑城修路。

  首先是筑城。

  張璁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把這批淮揚饑民全部變成了民工,讓他們直接參與筑城工作。

  而近衛軍第一師則負責守衛新城。

  對于城墻,張璁準備直接采用水泥混凝土筑造。

  而城內,張璁則不再采用水泥混凝土筑造,畢竟大明水泥產量有限。

  水泥混凝土自然也是從京師運了來,這些饑民擔任了運輸工的角色,不可能讓他們一路上白吃飯。

  即便是筑造外城也只能用竹筋水泥混凝土,鋼筋混凝土一時也沒有可能,畢竟大明鋼鐵產量也還有限。

  用竹為筋骨,再澆鑄水泥混凝土,也能起到鋼筋混凝土一樣的強度。

  用水泥混凝土砌城墻,速度自然比用夯實三合土快,效率直接提高了數倍,而且,砌好的城墻一個白天就能迅速凝固,并變成堅硬的城墻,且會隨著在空氣長期暴露后會持續進行物理化學反應,變成更加堅硬的石狀物。

  三天之內,張璁就帶領所有民工筑造起了一座堅固無比的外城城墻。

  大同巡撫豐俊賢已經得到朱厚照的旨令,要他全面配合張璁在玉林筑城之工程,因而,他在玉林城外城竣工時,也來到了玉林城,巡視玉林城城墻修筑工程。

  事實上,大同巡撫豐俊賢并沒有想到張璁修城墻修這么快,他在邊鎮也做了很久的官,知道邊墻筑造不是件簡單的工程,全部用青磚自然是不可能的,那造價太高,一般只有重要關隘和京都大城才用青磚,大多數邊墻都是泥土半砌外包磚,而玉林城這種關外新城只能先用泥土砌墻,讓數個民工一起合力夯實三合土,一點點的錘擊夯實出城墻來。

  但他沒想到張璁在三天之內就構筑好了玉林城外城墻。

  大同巡撫豐俊賢說是來巡視玉林城,還不如說是來質疑張璁的,他擔心張璁這種年輕縣令太過于急功近利,沒讓民工使勁錘擊三合土,而使得夯實程度不夠高,從而達到城墻飛速鑄造成功的目的。

  但是豐俊賢卻知道一旦在修筑城墻時偷奸耍滑,那么會直接導致城墻在將來根本無法阻擋韃子騎兵,甚至一些夯實不夠的城墻可以被韃子直接鑿開。

  但豐巡撫在看見玉林城城墻的樣子后,直接就感到了驚訝,他沒想到玉林城筑成城墻的泥土如此光滑,遠處看去竟如冰凝了一般,因而,他不由得問著張璁:“張知縣!你這城墻用的是何土,可牢固否?”

  “回撫臺,下官用的水泥混凝土,以南方好竹為筋,可以省卻大量人力,但卻能達到比三合土還要牢固的效果,撫臺可以親自試試”,張璁笑著說道。

  大同巡撫豐俊賢也沒客氣,直接把親兵腰間的刀拔了出來,直接往城墻上猛地一砍!

  鏗鏘一聲!

  城墻只濺起半點是屑土,而留下不到半寸深的小口,但豐巡撫手里的鋼刀卻缺了口!

  “這怎么可能!我親兵們配備的都是百煉鋼刀!可破甲斷桿,為何卻竟沒有這玉林城墻堅硬!而且本官也沒有惜力!”

  豐巡撫驚訝至極,不由得甩了甩發麻的虎口,把刀還給了自己親兵,而他那名親兵臉上露出頗為郁悶的神色,畢竟自己好不容易混成巡撫親兵,有了百煉鋼刀,可誰知卻缺了口!

  當然,豐巡撫與張璁都沒有在乎一個士兵的感受,而且,豐巡撫現在還是不敢相信自己剛剛實驗的結果,畢竟即便是全用青磚砌成的城墻那也是要許久后才會堅硬非常的,可玉林城墻不過才三天啊!

  “城墻堅硬可并不代表牢固,冰有時候也很堅硬,但不依舊易碎嗎?榮守備,你素來神勇,你去撞一下城墻試試!”

  豐巡撫說著還不由得問著張璁:“張知縣,如果本官的人撞塌了你的城墻,你不會介意吧。”

  雖說張璁只是個知縣,但卻是皇帝親自任命的,豐俊賢也知道他是皇帝寵臣,自然也不敢因為自己是上官而對張璁有所輕慢,張璁卻依舊從容回道:

  “撫臺盡管讓人撞便是,多些人撞也可,即便是用火炮轟也可以,正好也試試這城墻的堅固程度。”

  豐巡撫自然舍不得把大炮拿來轟著玩,但他還是讓自己麾下天生神力的榮守備去撞一下城墻試試。

  榮守備使出渾身力氣在數十步外助跑后就直接撞向了玉林城墻。

  玉林城墻依舊牢固如磐石般立在原地。

  而榮守備則被直接彈倒在地,在反作用力作用下,撞得頭昏眼花,只覺肩部被人重重打了一拳一般。

  豐巡撫又讓十來個壯實的親兵一起去撞,結果玉林城墻依舊屹立不倒。

  這下子,豐巡撫也不得不相信玉林城墻的牢固程度,然而,卻也因此突然激動地抓住了張璁的衣襟,一改剛才的溫和態度,近乎咆哮著問道:

  “京師既然有如此神奇之泥土,為何不早用于邊鎮!若早用于邊鎮,弘治十八年,韃子又豈能輕松破我大同附近新建城堡,屠我邊民不下三千!那可是三千多條人命啊!”

  張璁沒想到這個豐巡撫會突然如此激動,待這豐巡撫吼完且松開自己衣襟后,才整理了一下官袍:

  “撫臺有所不知,此筑墻之物乃名之為水泥,是皇家工業公司新產之物,如今產出的水泥不多,一部分用于修大同到京師之路,以便將來運糧收復河套之用,另一部分則由下官帶來,筑造塞外新城,是故,還沒辦法全部用于邊鎮!”

  聽張璁如此解釋,這豐巡撫才恢復了些鎮定,一時間才意識到自己剛才似乎有些失去理智,不由得向張璁一拱手道:

  “見諒!本官剛才舉止有些失態!實在是想到昔日被韃子屠戮漢民之慘狀而一時無法忍受也!但凡早有如此筑城神器,何至于讓韃子扣關如回己家,也不至于靡費如此多財力民力于這城垣之上。”

  “下官理解撫臺苦心!不過陛下說過,守不如攻,賊寇防是防不住的,煌煌大明當有強軍開塞外之利,而不應費萬民之利固守于九邊之內!

  如今,玉林城只是開塞外之利第一步,接下來,還會有東勝、鎮虜等城會相繼出現!如今下官倒也有個不情之請,懇請撫臺大人召集大同內軍民修整從玉林到大同之路,以便將來將玉林之糧食畜生以及礦石運至大同!”

  張璁說著便又解釋起自己為何這樣建議,原因則是玉林一帶靠河而地勢平穩,故土地肥沃,礦產豐富,而大同又是大明要塞,且軍民甚多,待將來玉林真的發展起來,就可以做為大同的糧食與礦產補給基地。

  豐巡撫點了點頭,朝廷有意收復河套,于關墻外筑城,他自然也不能違背,而且他也知道,玉林一旦建城,那么就成為大同右衛之門戶,道路自然是要整修擴寬的,不僅僅是為了便于軍需物資補充,也是為了便于將來互相支援。

  “大同府內有很多衛所輔兵,雖不能上陣殺敵,但修路還是可以的,與其讓他們閑著白領糧食,倒也不如讓他們干干活,本官答應了!但是,本官要你和本官一起上一道奏疏,請求朝廷準予大同也制造水泥,以強邊鎮!”

  豐巡撫依舊對張璁所提的水泥念念不忘,他現在最想干的便就是讓朝廷準予自己大同府內請人研制水泥,他相信只要大同邊鎮用上水泥,那大同邊鎮的邊備便會加強數倍,即便是韃子十萬鐵騎來攻,他也不再畏懼。

  但豐巡撫不知道水泥現在是不是中央朝廷為控制地方邊鎮而禁止地方燒制之物,所以為了讓皇帝陛下允準,他想讓張璁這個皇帝寵臣和自己一起上疏。

  張璁沒有拒絕豐巡撫的提議,因為他知道朝廷只限制水泥的制造地區,以避免污染水域與影響山河之精氣,但并不限制地方和私人制造水泥。

  豐巡撫帶著和張璁一起聯名寫好的奏疏就回了大同。

  而張璁則繼續投入到筑造玉林城的工作中。

  城內街道與建筑的筑造自然不再用水泥,而是直接用泥土夯實,即便是主干街道也只鋪些條石。

  不過,這些民工們依舊干的很起勁。

  因為,張璁已經明言告訴他們,他們將要在這里重新安家,而且朝廷將會分給他們玉林城外的耕地,而且男女皆有份。

無線電子書    正德大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