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1.18 身鑄日冕

無線電子書    歸向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

  宇宙歷862年,金之星表面已經“液態化”,無線傳輸的方塊形電磁機器人,如同流水一樣在金之星表面分布。

  金之星表面換上了一款全新的‘科幻’皮膚,而在“皮膚”的下層,是密集的有線電纜網絡。

  電能的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并非替代關系,而是技術相互輔助的關系。

  這就如同,雖然細胞滲透壓能傳遞水分,但是人體依舊要用脈管來調節全身水分、營養、含氧蛋白的分布。

  金之星表面機械化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無外乎就是機器人無限增生,掌握生產流程和能源采集后,就如同培養皿中細菌增生一樣。

  其實還可以更快,但是這場星球改造是人類共同參與的壯舉,故全太陽系有四百萬人參與了建造,在學習、思考、嘗試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的建設并沒有以最快的速度進行。

  文明除了工業物質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人才積累,以及人才中合作精神、合作模式積累。

  這就如同地球那邊東方大一統后,基本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西方那邊二十一世紀,歐盟想要一體化,還是各地鬧別扭。因為人心中有一個相互合作的先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先例模式,所有人在小心翼翼捏合中,總懷著對風險擔憂,故非常地域保守化,一直存在著離心力。

  均摘星:“上一代文明發展速度太快,所以在結構上,為蒸汽模式;而當代文明在戰前也是蒸汽模式,但是現在通過這場共同合作、相互競爭,文明形式轉為電力模式。”

  蒸汽機工廠最明顯的特征是中央鍋爐,以其為中心,高壓管道朝著周邊輻射,帶動周邊機器發展。中央的壓力最高,而邊緣雖然也有轉動,但是蒸汽壓力就低于內區。電力工廠則截然不同,其代表是流水線,各個結構上的電壓是均等的。

  蒸汽結構的文明集群:

  中心區的統治靠著法統、契約精神治理。在其邊緣地區,則靠著一個強力的軍政府。

  軍政府的強權,維持社會秩序穩定,再加上足夠的投資,就能二十年內完成工業初步移植。但是這個看似現代文明的基點,是來自于強權提供秩序。而軍政府的秩序,則是來自核心領導人遵守上位的格調。

  可是,這核心領導人用一生來維系威權,最終還是無法轉化為上層集團默認的使命。

  一旦原核心病逝或下臺,沒有受過先進文明區教育的本土派精英接過權力指揮棒,下面立刻開始權謀勾心斗角,毫無任何規矩可言。頂層統治結構自身混亂,進而會導致原本附著其的經濟結構也會開始腐敗,謀求金權結合。進一步會斗爭,無法對教育,基礎建設進行穩定投資,最后誘發戰爭,社會崩塌。

  這就是邊緣文明的命運。宛如蒸汽機工廠一樣,來自核心的支持一旦撤去,立刻陷入混亂、停滯。

  而電力結構的文明簇:

  法統,道義,不在于強權核心是否愿意遵守,而在于匹夫之輩都明白的對錯。

  當這樣的文明面臨分裂,或許有一些集團從私利的角度開始經營,但是只要一個文明的分叉組織決定通過一個大型事業,重新踐行法統方向時,整個文明在戰爭中就宛如通電一樣地,集體被‘電’活。

  蒸汽、等電壓電路兩類文明,在更遠古脈絡上,是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之分:海洋文明永遠要匯聚一個繁榮中心,而大河任何一個部落文明要問鼎,都要盤活整條河道上一切。

  過去,太陽系中,聯邦一家獨大時。很多工程可以暫緩,大量的計劃可以推遲到下個百年。因為他們是中央蒸汽塔。他們不做,太陽系內沒有其他勢力會跟著做。

  但是現在是多頭并進的時代,“電壓”均等,“電流”會從“電阻”少的地方通過。誰能踐行道義,人民的人思就會選擇誰。

  聯邦汲月和諸多太空城,土之星,以及磁云星,沒有一方愿意成為阻力大的地方。

  至于碳星、水之星、風之星、火之星上的大部分人,目前并沒有參與到這場文明競賽中來。

  金之星的外軌道上,現在一共三個物質環。三種設計思路,三個方案是同時發展的。

  所以,此時金之星上三道物質流正在拋射,然后試圖纏繞太陽。

  均摘星同時參與了土之星、汲月、磁云星三方獨立設計,或者準確的說,這三個方案都來自均摘星二號根據上一代文明影像資料記錄,進行的原初設計。

  而能出現三個方案,不能說哪套方案好,更不是‘神功三傳’后,每個版本都是猴版。

  這說明在當代“控星”項目上,有三群人進行了較為獨立的理解。

  他們只是理解的切入點和一些工業次序有所不同,就像甘蔗從頭吃,從根吃,從中間吃,到最后都能吃到嘴,都無關大局。

  按照效率學來說,甚至只需掌握一種方案就行了,其他多種方案實驗,那似乎是浪費。

  但是從文明角度來看,越多的人參與工程核心建設,那就代表穩當地掌握了這個工程體系,并非干掉某個科學家,就能更改擊星的大勢!

  宇宙歷862年11月,環繞太陽環狀物建造完畢。

  太陽表面,一簇簇高速探測器從環帶附近發射,掠過太陽大氣層,進行了抵近觀測。同時丟下了奇異夸克物質。

  這些高能高密度的物質,穿透太陽大氣,會出現奪目的光芒,而穿透大氣層過程中散發的光譜,能讓人類了解恒星表面的情況。這在太陽大氣上放流星雨的畫面非常燦爛,但是考慮到奇異夸克的合成難度,這煙花太昂貴了。

  目光從太陽轉向其外軌道。

  人造的星環如同一條白色匹連,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光在透過這里的時候,出現了燦爛的聚焦。

  在上古水晶球記載中,太陽上是被一層層光幕覆蓋,然而在這一層層薄紗中,赤道環,以及三個穿極地環是重要的結構,堪稱骨架,支撐起整個能量戴森球。

  赤道環是第一正環,要均勻定出三個極地環位置,也是技術上最關鍵的部位。

  太陽這種大質量星體還不是360度的正圓!由于引力折疊作用,其圓周比平面空間上要多那么一點。

  這種情況,在中子星上最明顯,其轉動非常快,你甚至可以看得到一部分背面,以至于科學家長期對其半徑難以估算。

  太陽光芒實在是太過強大,任何材料都禁不起長期灼烤。故技術上利用了氣體折射,也就是俘獲太陽氫原子,然后構成一透鏡大氣,將陽光偏轉。這就使這個環帶中央如同有一圈極為明亮的光帶一樣,看起來是一個‘神奇’的發光能量環。

  用玄幻、中二語氣來說,這是人類建造的、橫跨整個太陽系的大型法陣。

  自兩萬三千年前,啟動過一次后,舉世無雙。

  六萬年前魔法最輝煌的時代,所謂的十二芒行星傳送大陣,和此相比,如同土丘和泰山的差距。

  畢竟當年魔法師們只不過希望和神平起平坐,祈求擁有神的力量、神的永恒。

  當代造這個的大智慧,求的可不是那些,而是徹徹底底要站在能俯視神祇的位置上,不讓這些礙眼的存在妨礙自己仰頭直面希望!

  宇宙歷862年,11月3日。

  在金之星引力場外層區域,一個絕對圓球體狀,直徑五十公里的大型科研太空城中。

  直徑四米、長十公里的走廊中,穿著整齊的均摘星飄行,在其左邊一排排伴隨自己同步飄行的通訊界上,是一個個這幾年新認識的熟人。

  他們都是金之星上的科研工作者,為均摘星最后融入恒星光環進行最后道別。一共是三萬人。

  人類在星表進化出的自然身軀無法控制恒星。

  且不說大腦容納不了這么高的運算量,就算制造了一個高級計算機,其面對恒星表環那么漫長的距離,信息也來不及導入。

  上一代高級文明,是拆解了有機軀體的,所有的思維細胞對接機械設施嵌入赤道環和三極地環。而這些環中央是一條絕對穩定的磁場束,帶電粒子以光速在內環繞,為控日者的‘脊髓’。

  用豪邁的詞匯來描述:身鑄日冕。

  按照上一代文明的文獻記錄,有資格控星的人非常稀少,這其中涉及到一個思維穩定度概念。也就是思維意志非常突出,不受干擾,不分裂。

  龐大的星環各個部分的思維內,沒有足夠的凝聚力,在控制龐大恒星過程中會產生不協調。

  在看完遠古文明的種種資料記錄后:均摘星二號覺得,不要讓別人去試了,目前就自己最適合!

  事實上,優勝劣汰和戰爭真理也因為均摘星如此顯著的特征,一開始就對其定下了“有神性”的判定。

  而今天,設施不斷地檢查均摘星的身體情況,每一寸肌膚都被高能分子工具嵌入,精密機械后面的人工智能都在做著記錄備份。均摘星身為自然人的階段即將終結。

  在進入最后拆解前。

  躺在金屬艙中,均摘星最后看了一眼前方一排界面上的那些熟人們,微笑鼓勵道:“沒事,已經很多次了。”

  在金之星表面工業監控室,站在界面前的白久漾抬起手,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盯著均摘星欲言又止。

  而在環帶軌道上的鑄空婕,則是笑盈盈地看著均摘星,只不過笑著笑著,眼中難掩的不舍。

  至于隱生代科研人員,則是在祝福成功中,想問一些事情,卻又不好問!

  雖然進入恒星注定是不可逆轉,但是再生、分體技術讓人類生命存在了廣義上的衍伸。他們覺得:“未來能不能再重逢呢?”

  均摘星是否留下分體,現在不被任何人所知。

  目前上層極少數人確定:均摘星基因相同個體,是曹新鴻和瀾濤嘉敏收養的均希光。但是那只是高度再生后的,思維全滅的懵懂新個體了。不算均摘星的個體。

  均摘星在進入太陽設施前,留有思維意識的的分體到底在哪呢?均摘星一直閉口不說。

  根據均摘星曾說過的言論,讓人稍稍理解其“隱瞞”自我分體所在個體的原因。

  第一、均摘星明確表示:不讓另一個擁有相同基因的均四號成長有壓力。畢竟出生下來就作為另一個人的影子,被打上了“副”的標簽…這是不好的。

  第二、均摘星曾感慨:人類在四百歲,和五十歲之前,是兩種狀態。五十歲再生,自我依舊可以算得上自我。但是400歲再生,自我切掉了思維記憶后,那就不完整了。而現在這個時代背負的光環太多了,那個不完整的我,在當代的光環籠罩下,恐怕難以成長完整。畢竟啊,我性格很皮,是啥禮教都不想在乎的!要模仿你們嘴里那個“偉大的我”,唉!那可多累啊。

  上述的理由,推測地非常充分,但是還有一種可能!

  這種可能就是——均摘星沒有留思維分體。用最輝煌的時刻閃耀于世,實質上選擇悄悄地離開。

  不少人預感這才是真相。但這——均摘星也沒有承認。

  白色,墻壁發光的走道,終于達到盡頭。

  均摘星進入了大廳中,踏入了有機溶質,一個個納米顆粒線條刺入了皮膚,開始了思維轉移,以及軀體細胞拆解。

  均摘星在一陣空明中,心中緩緩默念道:“這是我最后要做的事情,嗯,我還有別的要做的嗎?我——”

  良久后,當軀體拆解進入大腦皮層時,均摘星:“接下來的時代,是‘萬物霜天競自由’的時代,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現世神來領導。自然也不需要,無所事事的我。”

  與此同時,納米機器黏合到了腦部,一個個腦細胞宛如被牽線一樣緩緩拆解出來,融入到數百個泳池容積、充滿生物電和有機分子的營養液中。這個容器,在兩萬年前代號為‘生命之海’。風之星科學家一直假設:兩萬年前龐大海洋中,在誕生生命現象前就存在了量子意識現象,只不過相對于人類大腦,這種意識現象在混沌中有序波動的速度要慢億倍,而且保留極為困難,只有少數有機分子最終存續了信息,在海水中堆疊,最終才走到了可復制增生的‘顯生命’紀元。

  在這個溶液中,均摘星的思維結構鑲嵌在能量平面上。

  最后,要塞核心結構打開了,這一個個結構,將化為光帶傳送到恒星星環上。籠罩太陽的薄紗,在此刻將有靈魂!

  而數秒后。

  太陽環帶對全星系發出了電波:——現在,人類執掌太陽!

  在六分鐘后,火之星外軌道太空城發來回應“收到陽光!”

  八分鐘后,土之星、汲月發來回應“輝耀!”“人類智慧永耀!”

  十一分鐘后,水之星絕宕要塞發來回應“冰面翠綠!”

  十六分鐘后,磁云星、碳星外軌道控制層分別回應“生態旺盛!”“砥柱!”

  光環星、天藍星、冰星等一系列的外圍大質量星體…

  電波一層層向著太陽系邊疆擴散,激起人類各個星域的獨特寄語。

  而一直到數個月后,遠方的神之星接受了文明圈的電波,一圈圈光暈從這顆高質量星體表面騰起,構成了肥皂泡沫一樣的透明薄膜,薄膜在內部射流不斷填補的過程中漣漪不斷,好似在顫抖,又似乎是小兔子看到了大老虎一樣警覺,可愛得緊。

  最新網址:

無線電子書    歸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