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7章 針鋒相對(四)

無線電子書    革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大宋329年3月初,關于朝廷新官制討論已經進入尾聲。趙嘉仁修訂過的《社會契約論》也在此時全面發行。

  這本書在大宋有識之士中引發了極大轟動,文天祥連忙命人送了一套給三弟文璋。信中反復強調要文璋認真閱讀。文璋認真的閱讀了大哥文天祥的信,卻沒有去翻看那本書。收起信,文璋就前去視察最新修建的糧倉。

  還沒出城門,就有人追上來。原來是文璋留在官署的聯絡秘書,追上文璋一行人的馬隊停下,秘書說道:“文知州,學社的宋會長想請知州再談一下放糧的事情。”

  文璋翻了翻眼睛,沒好氣的說道:“你就說沒找到我。”

  說了這番氣話之后,文璋也覺得不合適。好在秘書也很機靈,根本動都沒動。文璋思忖一陣后用正常的語氣說道:“你就告訴宋會長,他身為學社的人,自有他的管轄。若是他還是一定要借給地主手下的佃農糧食,我也不攔著他。不過這件事他自己做,就讓他自己承擔責任。”

  把這番話說出去,文璋覺得非常開心。他發現要是讓他當面說出,就是完全撕破臉。這么一種局面下講出這些,至少給大家留下再見面的余地。說完之后,文璋繼續前進。秘書將文璋的回話帶給了江寧學社會長宋公明。聽了這么一番撂挑子的話,宋公明只是嘆口氣,卻沒有再多說什么。

  前去農業局的路上,宋公明心中忍不住考慮他沒有去競爭新的禮部尚書是不是有點不合適。以前宋公明也當過與蒙古外交的特使,卻因為在禮部內部爭斗中失敗,心灰意冷的離開了禮部。之后在幾個部門干過,最近六七年在戶部工作。最近又被派來江寧做學社會長。然而在哪里都免不了斗爭,就如在江寧的這次事情中,學社覺得還是應該多聯絡一下佃農。文璋則表示反對,文璋與許多官員都覺得現在佃農都是想兩頭撈好處。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自己認清局面。

  到了農業局,宋公明給局長出示了戶部的文件,文件要求農業局準備一萬石糧食。另外,再從這邊調度些人手,幫著運糧下鄉。

  “宋會長,你們到鄉下做什么?”農業局長很訝異。

  “借糧給百姓。”

  “借糧?是咱們主動借糧出去?”農業局長一臉驚愕的嘗試確認。

  “是。我們主動借糧給百姓。”宋公明答道。說完之后又覺得還不太清楚,就主動追加,“收12的年息。若是提前還,一個月收1的利息。”

  農業局長聽到這個利息,整個人都打了個寒顫。大宋的利息基本都是30起,50也不算啥。這12的年息已經低到菩薩心腸的水平。再加上這個1的月息,那就跟不要利息沒啥區別了。

  為了確定自己沒弄錯,農業局長再次試探著問道:“現在放糧,可是要幫著百姓渡過這青黃不接?”

  “是。青黃不接雖然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因為這個梅雨季節,有些人家種的糧食得到梅雨季節之后才收。”宋公明解釋完,又用輕松的語氣說道:“我覺得百姓也是懂道理的,應該不會賴賬。加上這些利息,就算有少數賴賬,卻也不會賠。”

  農業局長苦笑道:“利息這么低,怎么都還得起。只是這么折騰,得花多少氣力才行。”

  “我們準備依托供銷社來辦這件事。去年開始,供銷社就承擔一部分收糧的工作。這次就讓他們幫著來做,也能節省許多人力。”宋公明說的很有信心,學社成員都不是沒實際經驗的弱雞,大家做計劃的時候自然知道該怎么考慮勞動力的投入。

  “費這么大氣力又是為什么呢?”農業局局長嘆道,“這也太得罪人了。”

  宋公明微微搖頭,明顯是在反對農業局局長的看法,但是宋公明說的卻是另外的話,“得罪很少數的人,卻能讓成千上萬的百姓日子過得好一些。我們就沒什么好怕的。而且別小看這點糧食,哪怕只是一萬石,也許就能挽救些人命。一條命哪里能輕易用錢來計算。便是積點陰德,又有什么不好。”

  一萬石糧食并非是一次性拿走,而是一個總量。最初的時候只拿了幾百石糧食出去。一周過去,竟然沒有借出去多少。宋公明也不氣餒,這種事情學社最初也已經考慮到。百姓們見到這么低的利息,心中只怕就覺得里頭有什么陷阱。官府素來是向著百姓收錢收糧,怎么會突然就這么變了。

  第二周,各地供銷社突然就傳來消息,要求趕緊提供糧食,大量鄉間的百姓開始借糧。

  也就是這時候,文璋已經視察完了糧倉的建設。一回江寧,就見到從城內的糧庫里面向外運送大包小包的糧食。文璋想起了宋公明主持的事情,無奈下只能派人去請宋公明來。文璋不是想和宋公明討論借糧給百姓的事情,他對此事已經沒了絲毫插手的念頭。他現在只是想告誡宋公明,這么光天化日下明目張膽的向外面運糧,一定會造成恐慌。如果有心人此時宣傳點什么,只怕就會有搶糧的可能。

  秘書回來告知文璋,宋公明已經親自押送糧食下鄉,走了一天多。文璋忍不住懷疑的問秘書,“宋公明果然外出了一天多?”

  之前有文璋故意不見宋公明,秘書知道文璋這是擔心宋公明也在玩這個把戲,所以他答道:“文知府,我也擔心宋會長有什么想法。專門去了其他幾個部門問了問,確定宋會長已經走了一天多。”

  文璋見局面如此,也只能嘆口氣。他與學社畢竟不是同一歸屬,學社歸官家管,江寧官府并不能直接對學社發號施令。此事也就只能如此先掛著。

  過了三天,江寧突然就有了消息。說是長江下游發水,出了許多災民。朝廷調集各地糧食前去賑災。這幾天從城里出去的糧食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之后其他的衍生消息馬上出現,說是江寧糧價要上升,而且還限制買糧。

  文璋聽了這些之后心中大怒。一部分怒氣自然是針對造謠的這些人,他們真的是黑了心,估計搗鬼。還有一部分是針對宋公明,這廝簡直是沒事找事。文璋這次前去看的糧倉,就是在位置好,不會造水淹,也比較防火的城外地方,同時還是運輸方便的地點建立的新糧倉。

  糧食在城里進進出出,就很容易被人想出什么來,有了造謠的基礎。然而現在江寧城內的人口大增,光是從外面運輸糧食進來也非常麻煩。所以才在城內設置了一些臨時的存儲點。現在事情就出來了,這特么不是無妄之災么。

  好在現在電報網已經鋪設開了,立刻給下面的電報站發報,總算是聯絡上了宋公明。雙方簡單的交流一下,宋公明就給文璋發了封電報,上面簡單明快的介紹了解決辦法,“組織城內的百姓去參觀城內的糧庫。”

  這建議把文璋氣的不輕。如果事情不發生,如果不讓百姓去參觀糧庫,好歹很多人就不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大張旗鼓的前去讓百姓參觀糧庫,這不是告訴大家出了事情,豈不是讓百姓更加覺得有什么問題了么?請別人過來看自家的家底,百姓們肯定覺得里面有貓膩啊。

  又過了兩天,宋公明就到了文璋面前。見面之后立刻問道:“文知府可否請百姓前去看了糧庫?”

  “沒有!”文璋沒好氣的對這個罪魁禍首答道,“宋會長就沒見到街上糧店門口的人么。他們是大排長龍,都在買糧。”

  “那就更要趕緊讓百姓們去看看糧倉才行。”宋公明堅持自己的看法。

  “你這不是火上澆油么。宋會長,這時候難倒不該讓大家趕緊忘記此事,怎么又非得挑起此事呢?”

  “事關百姓的口袋,他們怎么可能忘掉。若是讓百姓知道城里糧食很多,而且知道怎么看糧食供應,他們才能放下心來。便是放不下心,卻也知道該怎么判斷。堵不如疏。”

  文璋最后還是沒忍住,直接指責起宋公明,“這根本不是堵不如疏,而是你讓百姓看到大車小車的糧食出了城里,他們當然覺得有問題。”

  “大車小車的在城內外運送糧食是常態啊。現在江寧城這么多人口,這種事情以后肯定會經常看到。不趁著這次的機會向江寧百姓說清楚,他們以后還會覺得不安。”宋公明依舊和文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文璋實在是受不了,干脆嚷道:“不妨這樣,我們給朝廷發電報,讓朝廷來決斷一下。”

  “可以。”宋公明也毫不讓步。

  當天,電報就發了出去。文璋氣鼓鼓的等著消息,但是心中也有些不安。其實宋公明所說的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但是文璋就是感覺自己有些忍不下這口氣。宋公明這廝現在就是自行其是,讓文璋覺得很亂。

  天才一秒:m.

無線電子書    革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